标题 | 观察物体的教案 |
范文 | 观察物体的教案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察物体的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1教学内容: 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从下面、上面以及不同侧面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察。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 教学难点: 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学具盒 教学思路: 一、导入新课: 出示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让学生观察,说说从下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视图。 接着追问:还可以怎样摆? 二、探究新知: 让学生试一试,再看一看。 学生分组展示不同的摆法。 集体交流:你能找到摆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是正确的。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物体摆出来。 2、通过不同题目的练习、讲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自己独立进行题目的练习。 难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进行直观思考。 教学准备: 补充练习题。 教学过程: 口算: 80÷8= 93÷3= 9×800= 110×5 500×6= 31×2 62÷3= 48÷4= 学生练习,1分钟完成。集体核对。 注意末尾的0别忘了添。 62÷3如何处理?复习商1不够就商0的题型。 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观察一个物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站在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一个面? 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两个面? 学生尝试回答。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如何确定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补充:如果长方体、正方体相对的面的图案相同,则这时长方体的下面的面是什么图案?正方体的背面是什么图案? 学生观察并说说这样判断的理由。 下列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 学生连线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从侧面看下列的三个物体,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用线连一连。 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从哪个面看的?学生尝试练习。 集体核对,指名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六、解决实际问题2小题(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每本练习本8角,5元钱最多能买多少本练习本? 学生找重要信息,尝试列式。指名板书(两人),看看谁写得准确而完整。 学生观察、比较板书,注意答句。 一共有43个乒乓球,每8个装一盒,最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学生读题,自己独立列式解答。指名两人板书,看看谁完成得出色。 集体核对,注意答句。 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除法应用题,而且答案都有余数。 不同点:答句的处理,第1小题舍去余数,第2小题需要进1。 :这种题目的答句非常重要,是否要进1,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 练习。 你觉得在观察物体这一章节中,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交流并自我对照。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补充练习 课前思考: 补充了一些之前所学的知识和这一单元观察物体中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不断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在观察物体的补充练习中,让学生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物体摆出来。 课后反思: 由于这一单元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所以这一节复习课补充了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在口算中注重正确率的基础上还要强调做题速度。简单的连乘问题,学生学习得也不错。对于这一单元,要注意题目之间的比较,能深层次地挖掘题目中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对于一些直观的题目都能完成得很好,理解比较到位置。从题目的处理来看,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还可以,但由于题目中抽象的成分不多,因此,没有什么难度。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适当地在原来题目的基础上扩充,一来增加题目的难度,二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快速反映能力。这样可以避免由题目简单有带来学生的骄傲情绪,反之,会让学生充满兴趣。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练习与复习本单元的内容。口算部分相对简单,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简单的连乘实际问题,学生能自己分析题意,并正确的列式计算,也能够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想法,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练习过程中还是要强调选择正确的单位。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对比较直观的问题掌握得很好,当遇到需要空间想象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还是达不到要求,需要通过学具或画图的方式来辅助。但总体而言,这部分知识抽象的内容不多,所以学生掌握起来不是很费力。 课后反思: 本次练习中的口算部分主要是检验学生对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正确率,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而对于本单元涉及到的内容学生掌握的可以,但总体来说这一单元比较简单,没有很抽象的东西需要理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在真正的练习中需要借助相关的工具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但靠学生自己的想象达不到解题的正确性。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3单元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从正面、侧面上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难点:感知对称现象,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课时安排:3课时 课题: 观察物体(一) 内容:教材P67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确定正面、侧面、背面的观察位置。 3.在观察的过程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有两只蚂蚁,有一天他们打算去看看牛是什么样的,于是啊,他们就出发了,一只蚂蚁爬到了牛蹄上,说:“牛长得和碗差不多大小。”另一只蚂蚁爬到了牛角上,说:“不对,牛是弯弯的,和黄瓜差不多长。”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学生回答:他们看得不全面,他们只看到牛的一部分。 师:是啊,这两只小蚂蚁只看到牛的一部分,所以都说不出牛的全貌。 二.观察物体,探索新知。 1.要了解一样物体,需要全面地去观察,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全面地怎样观察物体。 2.小组合作观察。 四人小组拿出一个玩具,固定在桌面上不移动,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熊(最常见的动物玩具),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熊的什么部位。 3.汇报: 你看到的是哪个部分?你是坐在什么位置观察到的?其他小组和他看到一样的小朋友请起立。谁看到和他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4.课件出示: 小朋友真仔细观察得真仔细。这有几个小朋友看到的场景,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吗? 5.通过观察小恐龙,你发现了什么? 站在不同的位置,我们看到的都可能不一样的。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观察书本。 请同学们把书四本合放。一会根据老师出示的画片,想一想应该是从那个角度看到的画面,就到走那个方向。 2.猜物体。 (1)课件出示玩具汽车的一面,这是什么,这是从那个角度去观察的车?变换图形,再问。 (2)出示圆点。这是什么?有很多可能。看来单从一面判断是不行,我们要更全面些。出示铅笔正面图。再左右。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都在做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要了解一个物体,我们必须全面地进行观察。 五.作业: 回家选择一样物体,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画下简易图。 课题: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内容:教材P68 教学目标: 1.经历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的过程,了解对称现象,并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教学难点:找对称轴 教学准备: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每个学生一些彩纸和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感知对称。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张没有眼睛的笑脸,并准备不一样大小的眼睛让学生蒙着眼睛贴。 2.出示:蜻蜓、蝴蝶、树叶、脸谱。 师: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像这样两边一样的图形,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称”。(板书:对称) 二.动手操作,探究对称。 1.剪一剪,议一议。 让学生试着用剪刀剪出一个像这样的对称的图形。 教师巡视、辅导,并贴出。 引导学生辨析: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光用眼睛看是不科学的,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呢? 学生可能提出“对折”的方法。 请剪得不对称的学生说说是怎么剪的,教师小结:随意剪是很难剪出对称的图形的。 再请剪得规范的同学介绍剪法。“先对折”再剪。 师:咱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对称的作品,你又发现了什么呢?(生说。师再揭示。)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折痕叫做“对称轴”。 教师在一个对称轴图形上画对称轴,并板书:对称轴。 请剪得规范的学生在自己剪的图形上画出对称轴,之前没有剪规范地剪出对称轴图形的学生,再修改一下剪的图形,或重新剪一个对称的图形,再画出它的对称轴。 2.猜一猜,折一折。 出示一张长方形纸片,师:它是对称的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呢?(请学生猜)请大家动手折一折,试一试。 学生动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演示给大家看。 师:对,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呢?(请学生猜)动手折一折,试一试。 指名一学生演示,教师板书。 师:猜猜圆有几条对称轴?然后动手折折看。 三.拓展应用,强化表象。 1.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这些图形是对称的以外,还有许多物体也是对称的,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学生举例。 2.欣赏图片。 动物:蝴蝶、飞鹤、小鹿、企鹅等;建筑:北京天坛、法国艾菲尔铁塔等;艺术品:花瓶、民间剪纸等;文字:由、甲、旦、M、O、等。 3. 出示P68的做一做:判断下列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独立完成。并请其余学生评价。 4.在格子图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P70练习十五的T3。 完成后请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做到的?指名反馈,教师演示。 5.如果还有时间的话,可以增加:找对称图形并找对称轴的练习。 把图形分类:正方形、长方形、圆、等边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等腰梯形、任意梯形、平行四边形等。 教师请学生随意拿图形,并分类摆放。 (板书:是 不是 不确定) 找确定的图形的对称轴的并画出。分组完成。 6.小结。 通过剪,画,小朋友们都认识了对称图形,那么现在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样的图形。 四.课堂总结。 在下课前,让我们来放松一下,准备下课。请闭上你的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吐出来。打开手臂。感受一下五指张开的力量。想一想,其实人也是左右对称的。请闭着眼睛想一想,让思绪离开我们自己的身体,去寻找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左右对称的。再想一想,哪些我们可以称为是对称图形。慢慢地张开你对称的双眼。如果让你用一个字形容今天学习的对称图形,你要用哪个字? 五.作业: 找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的探究的能力。 重点:能结合具体的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法:发现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玩具熊猫、照片、学生带的各种玩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做个小游戏好吗?很简单,请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吗?请起立,向左转,挥挥你的右手,向右转,请用你的左手摸摸你的左耳朵。请一位同学和老师握一握手,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我的右手和你们的右手在一个方向上吗?(生答)请一位同学站在老师的右边,请另一位同学拉着我的左手,现在我们一起挥挥我们的右手,一起伸伸我们的左脚,现在请把手在你们的胸前击两下,请把左手拍拍后脑勺,好玩吗?课后两个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玩一玩。 (游戏既复习了方位,又让学生体会到站得角度不同,观察的物体不一样的,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的的状态)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玩具熊猫(主要复习熊猫的前、后、左、右)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熊猫(师转动),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熊猫是什么样子(藏起熊猫)请同学们在你们的小组内互相的介绍一下熊猫。(初步的感知观察方法,并学会与人交流) 示范: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熊猫,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做示范从前面平视熊猫)请同学猜一猜老师看到了什么(生交流“眼睛、鼻子、嘴巴…..”只要抓住了某一特征就可以)同学们也很想看一看我们可爱的熊猫的前面(这时把熊猫转过来请同学们观察并全班交流)那么你们想想,这里有四幅照片哪一张是你们现在看到的呢?(生答)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左边,也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右边(两位同学很快站好了),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这两位同学观察的熊猫是一样的吗?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大部分同学认为是一样的,这时只要给他们时间,很快他们就能找出不同(朝向不同)这时让学生快速的找出左、右两幅图片。 师:把熊猫的后面朝向学生,请学生说说从后面我们可以看到熊猫的什么(生交流),并找出对应的图片。 (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熊猫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区分熊猫的左、右、侧面,使学生更好的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 2、运用观察方法观察物体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玩具放在小组中间,并说说你们站在玩具的哪一面?看到了什么?(生小组交流)现在请同学们转动你的玩具,请再说一说你们站在玩具的哪一面?看到了什么?(生小组交流) 师:哪一组愿意上来介绍你们的玩具吗?(此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物体,介绍物体) 3、根据图片判断观察的角度不同(P57,做一做) 出示四本数学书前、后、左、右四面的图片,请同学们判断观察者的角度,并请同学们说一说如何判断的?说完之后,请小组把四本书按照书上所示合在一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找出相应对应的面。 三、巩固拓展小姐(以盲人摸象的故事进行拓展总结)。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学会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占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第一个人摸到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生交流)其实把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5.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6.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从实际切入。 激趣: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 谈话:你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拍的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提问: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学生讨论、回答) 生1:我最喜欢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 生2:我最喜欢侧面的,站在她的旁边,拍的是她的正面。 2.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设计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恐龙)这是什么?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恐龙?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锋利的牙齿,白白的肚皮,手细细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眼睛是翘起来的,样子很凶猛。 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侧面,它有粗壮的腿。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恐龙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说明:这是老师绕着恐龙一圈拍摄到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 (4)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恐龙说些什么? 生1:那些小恐龙真可爱,我都想养一个。 生2:恐龙的世界真漂亮,我都想去看一看。 谈话: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可是还有一些动物也快要灭绝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巩固新知。 (1)摆一摆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铅笔盒……你观察过吗?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看一看,数学书都是什么样的?你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操作,回答。)生1:我看到了侧面,我能看到3个面。 生2:我看到了正面,我能看到2个面。 (3)找一找 实例:大家知道吗,开学以来,只要我们班级的桌椅坏了,总是有一位同学把它修好,可是却没有留下姓名。老师一直调查不出来。在星期六的时候,老师正好看到了这位同学和他的爸爸一起为班级修理课桌,老师悄悄的拍下了这些镜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 小结:我们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为大家服务。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6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三、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个玩具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1、出示一个六个面颜色都不同的正方形,让学生在某一位置观察这个正方形,问学生最都能看到几个面的颜色,要看到其他几个面的颜色,怎么办? 2、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 师:“为什么每个人得到的结果不同呢?” 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师:那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你同意谁的结论? 生:他们四人都不对,因为只摸到了一部分,不全面。 师:对呀!这四个人得到的结论都不是全面的。为什么呀? 生:他们四个人都是从各自的角度上摸的? 师:要全面的了解一个物体的特征,必须要全面的去观察这个物体,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综合无分析把握这个物体的形状和特点。我们本节课就来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 探索新知: 1、观察物体 (1)出示闹钟,(放在学生中间)分组进行。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 (2)学生活动,观察物体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看到的物体形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1:因为我在闹钟的前面。 生2:因为我在闹钟的后面。 生3:因为我在闹钟的左边。 生4:因为我在闹钟的右边。 师:我们每一个人只看到一种结果,你相信别人的结果吗?真是这样吗? 学生交换位置观察,再交流一下(注意自己的观察位置) (3)师:通过刚才的不同观察,你有什么想法? 生:没一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 生:不同的地方看到的都不一样。 生:没一个物体都不一样,有好多形状。 师:是这个物体不一样吗? 生:不对,是我们人看的饿位置不一样。 师生小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结果是不同。 (4)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 师:谁能说一说图中恐龙的三个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分组讨论,并说明理由。 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应用拓展: 1、多媒体课件出示图:桌上放着一个茶壶,四位同学从各自的角度观察。 (出示茶壶四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请指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2、小组活动进行观察 67页“做一做”中的活动。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数学课本直接进行操作,每个小组成员先从某一角度看这摞书,然后交换位置看一看。最后,在教科书上进行连线。 巩固新知: 1、每个学生从各自的方向观察自己的玩具,说一说看到的玩具有什么不同。请几个学生说给全班同学听。注意:“我在它的(位置),我看到了(形状)” 2、小组活动巩固知识:任选小组成员中的一个玩具,放在桌子中间,说一说从自己的位置看到的玩具的.样子。 A: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 B: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 应用总结: 师:那么“盲人摸象”故事中的四个人的说法对吗?他们四个人怎样说,才是正确的? 生1:应该说:“大象的腿像一根柱子。” 生2:应该说:“大象的耳朵像一把扇子。‘ 生3:应该说:“大象的尾巴像一条蛇。”……。 师:你们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大象的鼻子像水管。 生:大象的身子像小山。 师:他们如果这样说,你还笑他们吗? 生:不笑了,他们只是从一个角度来说的。 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同学们好吗? 2、如果让你去观察一个物体你用怎样的方法观察呢/ 通过小结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对的,对一个物体应全面的观察。 反思: 略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5个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盒, 教师准备5个棱长是15厘米的立方体纸盒,正方形纸板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搭好的立体图形,(出示用4个搭好的)(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么形状?在题卡上画一画 2、汇报: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 正面:演示(平移情况) 上面、右面,(说说怎么想,怎么画的)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下来。 1、师:现在老师增加了难度,看看你还能画出来吗? 2、先观察:难在哪了? a认识数量上增多了:(原来是几个,现在是几个?) 师:大家数数是5个吗?指指被谁挡住啦? 师:如果把遮挡的这些立体块变成透明的,那么被遮挡的就能看见了,是吗? b、数量增多,为什么就难了?(教师演示) (数量上的增多,会引起(带来)形状上的更多变化,就难了) 师:现在是5个,如果是6个,7个,或者摆的更多呢,那么就更复杂了,这节课我们就只研究用5个小立方块来搭物体(揭示课题,板书) 3、师;现在难度增加了,还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可以借助摆来帮助我们),那好,就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画一画。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发展,要以观察物体为载体,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抽象的东西理解起来有困难时可以把它形象化(即通过实物的摆来观察可以降低难度,帮助解决问题这一手段、方法) 4、汇报: 师:你看见的每个面是什么样的?怎么画的,把它摆在黑板上。 请同学到前面边看边说你怎么想的,其他同学仔细看,认真听。 正面: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平移后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形状。 上面:师:谁看到了他在观察的时候和刚才那个同学有个不一样的动作?为什么会有这个动作呢? 师:a我们可以调整观察的角度,使你正对着要观察的面。 b还可以怎么做?也可以转动这个物体,让要观察的面对着你。 左面:学生先说,师:结合你手中的看看,他说的对不对。 师:如果给的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立体图形,看大屏幕上的,这个时候再看左面,,怎么办? 师:看不见的,有难度,就需要我们靠头脑去想象,要想很好的去想象,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动手摆,仔细观察,来帮助你丰富你的想象。看来摆也很重要。 5、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用5个小立体块自己摆图形,再分别画出这三个面的形状,看谁摆的多? 用手势告诉我,你们都摆了几种?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摆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头脑中会有了深刻的印象。你们画的都对吗? 6、师:现在搞个小比赛,同桌之间,你摆一个他摆一个,然后交换过来画出三个面的情况,再交换过来检查,看谁画得准,正确率高。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8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P38例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2、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4、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具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一、教学流程 师:看看它是谁?(课件展示从储钱罐、电视机的上面、前面、侧面看到的不同形状的图片。) 生1、2:储钱罐的上面、电视机的侧面 师:对,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各不同,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版书课题:观察物体) 师:请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课桌上准备好的小药箱,注意:人动箱不动,你看到了小药箱的那些面呢! 生:正面、侧面、上面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到的形状角度一样吗?看到的形状一样吗?这些不同的形状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下面让我们再仔细观察小药箱吧! 师:一次观察一个面,并在每个面上用一个字注明。如:看到上面就标个上字。 生1、2、3:汇报(上面、下面、左面) 师:不错!刚才同学们在观察的时候老师也观察了小药箱的每个面,猜猜老师是从那个方向看到的?课件出示。完成P38填一填。(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师:(根据课件图片进行面的相对性教学):当你看到写有小药箱三个字的正面时会想到( ) 生:(背面、后面、反面) 师:看到上面会想到( ) 生:(底面、下面) 师:看到左面会想到( ) 生:(右面) 师:在刚才的观察中你发现了些什么? 生:我发现每两个相邻面共一条边(一条棱)。有这样的棱8条,这样的相邻面8组。 师:你能一次观察三个面吗? 生:边观察边说能 师: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观察方法,一次看到了三个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1、2、3:我一次看到的三个面的位置关系是相邻的。这三个面共一点(顶点小药箱有8个顶点就有8组这样的相邻面。这一点连着三条棱,就有8组这样的三条棱 师:大家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你们的发现太棒了!你能一次看到小药箱的四个面吗?五个呢?六个呢? 生:不能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填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 )的。在任一位置,一次最多只能看到( )个面。 师:小法官巧判断: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都能看到3个面。 ( ) 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正方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 ) 3、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球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 ) 师:(小游戏)猜猜老师拿的可能是什么?(让学生看见老师手中拿的长方体的一个正方形面,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体,并说说理由) 生1:可能是正方体,因为 生2:可能是长方体,因为 师:大家的想象和推理都很棒。 假设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大长方体盒子,你在里面一次最多可以看见几个面?几个面看全了吗? 生1:假设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大长方体盒子,我在里面一次最多可以看见6个面。 生2:有3个面看不全,被我自己遮着了。 二、教学评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空间与图形P38 观察物体单元的第一课时。通过观察长方体小药箱,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推理能力。 教者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就新课标新理念在课堂中的物化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思想: 1、二度开发运用教材、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本单元共三个例题,从观察单个立体图形(物体)到多个。体验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通过拚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者选择了只完成例1的学习。参考许多名师教学,他们都将例1、例2的教学安排在一课时内完成。这样的设计是把观察单个立体图(物)和多个立体图(物)同时呈现,看似很有科学性,但从教材的运用和学生所得的角度看,这样处理教材学生所得浅显、容易,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虽然人人都获得了必需的数学,但没有体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所以教者在如何运用教材例1来传承知识、启迪心智上颇费苦心。分两个层面设计开发教材,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来完成设计目标。一层次面(基础层面,人人都必需学会的知识):通过观察单个长方体盒子,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二层次面(学生潜能开发,挖掘教材发展个性学生。)观察长方体小药箱,通过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进一步促进学生观察发现一次看到的长方体的两个面之间、三个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与长方体的点、线、面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学生观察所得:一次可以看见长方体的两个面后,引导学生通过看、数、摸进一步发现它们的位置关系是相邻的,每相邻的两个面共一条棱,所以十二条棱就有十二组这样的相邻面,而八个顶点就决定了有八组这样的三个相邻面。同时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以及他们的展示来教会一部分能接受的学生。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2、注重知识构建过程、呈现知识分层夯实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师生)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主动获得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构建的过程。本节课,教者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引导下发现、在交流中发展。观察物体看似简单,如果设计不好就会出现散、乱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者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循序渐进、顺学而导,为学生的观察学习活动定任务、明要求、指范围、导方法。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的知识点。设计了分层观察:(1)初看(从不同角度自由观察小药箱。注意:人动箱不动。你看到了小药箱的那些面呢!让学生初步感知,看到多少说多少。)(2)按要求看,箱动人不动。首先让学生单独观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小药箱,一个面一个面的观察,并在每个面上用一个字注明。如:看到上面就标个上字。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然后通过学生的展示汇报,在交流中掌握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并运用课件完成P38的 辨认从那个方向看到的填空,夯实该知识点;同时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想象进行面的相对性教学,再度开发运用了教材,弥补了教材设计的空白,为后面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推理奠定了必需的基础。再要求学生两个面两个面的看,三个面三个面的看,这一合作学习通过摆弄学具、相互补充、教师引导使学生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亲自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从而构建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的知识点。(3)观察发现:通过一次看两个面、三个面,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一次看到的长方体的两个面之间、三个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与长方体的点、线、面之间的内在联系,撞击学生思维想像,让数学思维活跃,基础知识牢固的学生带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本节课学习的基本任务,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启迪他们的心智。接着,安排了教科书P40 ①、小法官巧断案两题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 观察推理、 猜一猜的小游戏两题的练习更深层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以及思维推理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落实,主导、主体地位明确 新课堂倡导新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当这一理念走进课堂后,多数教师又忽视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认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要彰显学生个性。于是,放得太宽没了收揽,放得随意没了定位。在新方法物化到新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应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不管怎样的教学,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就会迷茫失去方向,掌握知识就凌乱少了方法。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看上去好像每个环节都是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指定中获知。细琢磨,教者的设计思想是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发现、获取必需的知识,掌握技能(体现主导)。而在每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又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主动探索来完成学习目标(体现主体)。这样的主导、主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导结合。 新课程新理念在课堂上的物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老师们能坚持在学习中领悟,在实践中反思,在研究中积累,定会使现代数学课堂精彩纷呈、硕果累累。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