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单元测试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范文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单元测试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一、单选题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79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尊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尊奉孔子为“先圣”,1307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A. 历代君主全部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B. 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

C. 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 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A. 有教无类 B. 启发式教学 C. 温故而知新 D. 当仁不让于师

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孔子和墨子虽然代表不同的思想派别,但是他们思想也有共通之处,下列表述中属于两人思想共同点的是( )

A.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B. 实行仁政来回复人的善性

C. 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 D. 主张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

图是清康熙帝为北京孔庙大成殿门额题的匾,显示出后代帝王对孔子这位圣哲先师的尊崇。该匾主要是表彰孔子对中国

A. 政治思想的贡献

B. 伦理道德的贡献

C. 哲学思想的贡献

D. 教育实践与理论的贡献

阅读下表内容。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A. 教育思想

B. 农本思想

C. 民本思想

D. 重农抑商

政治斗争让孔子屡屡失意,为实施其政治主张,他周游列国14年,游说各国君主采纳自己的政治主张,终无果而终,究其原因有:

①孔子主张的礼违背了诸侯国君的意愿

②反对变革旧制度的主张违背大变革的主流

③孔子的仁的思想不利于诸侯争霸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是20xx年祭孔大典推荐的五句奥运会迎宾语,这五句迎宾语体现的人文奥运理念包括

①平等团结②友好相处③以礼治国④和平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材料反映出孔子( )

A.主张用残酷的刑罚统治人民

B.主张用“政”和“刑”来治理人民

C.主张用“德”和“礼”教化约束百姓

D.主张“政”、“刑”、“德”、“礼”并用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说明孔子提倡

A.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 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 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为了表达对20xx年北京奥运会的祝福,第24届国际孔子文化节组委会从《论语》中梳理了20句经典语言,拟选出最有代表性的5句推荐给北京奥组委。假设以下是网友推荐的经典语言,让你从中选出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一句,那么你应选择的是

A. 仁者爱人

B.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 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二、null

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A. 君主意志

B. “爱人”之心

C. 内心自省

D. 礼乐制度

三、单选题

20xx年4月20日至20xx年5月11日,泰国孔子学院29名学生在中国天津体验中国文化夏令营活动,孔子本人就是经常向不同的人请教才成为博学的人。下列不符合史实的是

A. 曾到宋国考察殷礼

B. 到鲁国太庙考察周的礼仪

C. 到齐国考察周的典章制度

D. 到洛邑向老子请教有关周礼的问题

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①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②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20xx多年

③初步建立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系统

④兴办私学,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孔子提出了“正名”思想,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实质上是要求

A. 用周礼规范人的行为,建立贵贱有序的社会

B. 人在社会上要尽量帮助别人,成人之美

C. 要使社会人都有爱心,反对有差别等级的爱

D. 把发展教育作为完备和传播周礼的手段

孔子宣扬的的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备受冷落,从阶级的角度分析,他代表

A. 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 劳动人民的利益

C. 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 奴隶的利益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A. 要用礼来加以节制中和,才能使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B. 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思想基本一致

C. “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D. 礼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下列对孔子“仁”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仁”的基本含义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仁”包含了民本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

③“仁”就是孔子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④“仁”体现了成熟的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现在,我国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

A. “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B. 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C. 时代发展必须遵循一致的道德准则

D. 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予以肯定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孔子强调的是

A. 以刑罚威慑民众,使其不犯罪

B. 以道德引导民众,以礼规范民众

C. 统治者应尊礼爱民,为政以德

D. 以社会规范和刑罚约束民众行为

四、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国家的研究,亚里士多德舍弃了他的老师柏拉图的方法,开辟了一条通过广泛调查,以现实中的150多个城邦的实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分析、比较和归纳的方法,提出了他的政治学说。柏拉图所运用的是抽象、演绎的方法,构筑了他的理想国,提供给人们的是想象中的理想国家。

——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材料二共和政体不应凭借外力支持,而要依赖内在均势来求其稳定;至于就内在力量而言,有大多数人维护这种制度还是不够的,因为一个不良的政体也可能得到多数人拥护的,只有全邦没有任何一个部分存在着改变现制的意愿,这才算是稳定……不让任何人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人在达到完美境界时,是最优秀的动物,然而一旦离开了法律和正义,他就是最恶劣的动物……法律不应该看做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在研究国家时所用的不同方法。

(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国家的主要特征。其中所隐含的影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积极思想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理想国家的共同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柏拉图认为:在雅典民主政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他们依靠对于民众欲望的顺从获得自己的私利。在古希腊,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只是极少数,当他们在公民大会上参与国家重要事务的决定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智慧,因而也就不具备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而且,他们往往受那些善于煽情的少数人的操控。

——摘编自申林《论柏拉图对民主制的批评》

材料二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最后阶段的教育主要研究辨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

——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看法并谈谈你对柏拉图这些看法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孔子”之名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真实的孔子,即孔子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等。二是指不同视野下的孔子,即当人们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和视角来看待、理解、诠释和评价孔子及其所言、所行、所思时,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有关孔子的观念和形象。三是纯粹符号化的孔子,即孔子之为孔子,不再是一种纯个人的私名,而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人们交流与对话、对抗与互动时共同运用的公共的符号。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

根据材料,围绕“不同视角下的孔子形象”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史不同时期的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2: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