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范文

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课文中三句话的意思。

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思品:能联系学习的实际,说说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查阅资料:教参

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课时数2

板书设计:

27古人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第1课时:学生活动时间(约)30分钟教师活动时间(约)10分钟

教学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论语》、孔子、孔子的弟子。

2、过去我们学习过的《论语》,你能背诵几句吗?

3、想一想,平时我们都是怎么学习的?你想不想知道古人怎么学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如何学习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9课,齐读课题:27、古人论学习

4、通过这个题目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内容的吗?(生对题目进行解答:古人讨论有关学习的问题)

过渡:古人是怎样讨论学习的呢,我们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2`

1、自由读课文:朗读、读通、读准字音。

2、读音:好:读作hào,“好”还读什么?你能用这些读音分别组词吗?知:zhì

“知”还读什么?你能用这些读音分别组词吗?

3、查字典理解下列词:凡惟

培养学生察字典的能力来自于平时的训练之中。

纠正读音,有利于学生正确流利读课文。

4、指导朗读课文。(投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1)指名读。(2)画划线、画着重符号。(3)分别读。(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读课文:5`

(1)画出不理解的字、词,结合注释理解;

(2)朗读课文,注意句读;

(3)练习背诵。

6、学习第一则论语

(1)我们以前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不知道的意思可以怎样做呢?(生:看注释、查字典、连接句子意思等)那就按照前面学过的方法看看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学完后,同桌可以交流一下。(读文、解释重点字、串联句子的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

知:知道为:就是知:聪明

(3)这句话中有这么多的“知”字,它们的意思一样吗?(学生解释:前面的一样,最后一个不一样,从注释中发现的。师适时鼓励,并巩固重点字“知”)

4、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作业:1`1.读熟课文2.抄写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论语》

学生说说你对《论语》这部作品的理解。

二、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一)第二句:(投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指名读。

(1)理解重点字的意思:

好:喜爱。读作hào。

(2)自己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自己理解;

同学交流;

汇报、指导:

意思是:对于作学问来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趣的人。

(二)第三句:(投影)

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1)指名读句子。(2)理解重点字的意思:凡:凡是。

惟:文中的意思是“只”、“只是”。理:道理,事理。

疑:怀疑,有疑问。悟:了解,领会,觉醒。

(3)同桌同学互相说说句子的意思。

意思是:凡是学习某种道理,没有疑问必然没有领会、感悟,只有产生疑问,然后才会有所领会感悟。有小的疑问就有小的感悟,有大的`疑问就有大感悟。

通过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

3、指名读课文。4、读了这三句话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说出)

从字的意思到词语的意思再到句子的意思,有条理的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的学习。

(1)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

(2)学习要有兴趣,这是的老师;

(3)学习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三、课堂总结:(1)说一说,你从这两则论语中,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背诵、默写两则论语

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默写课文,能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理解三句话的意思,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明白了什么。

教学重点:

理解三句话的意思,会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古人论学习》中几句话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三句话的意思,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习过几篇古文了,你们还记得吗?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古文《古人论学习》,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看看下列词语,读准字音。

是知也好知也

3.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停顿。

师示范朗读

4.指名朗读。

三、理解句子含义。

1.理解第一句。

(1)知:看注释,什么意思?

在古文中同“智”智慧

(2)把整句连起来说说意思

自己练习说同桌说说指名说

(3)练习背诵

2.对于第二句话,同桌说说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要求会背

重点理解:好之者和乐之者

3.学习第三句

重点理解:疑(怀疑)惟

连起来你明白什么了。

4.读了这三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5.练习背诵

四、补充孔子的部分名句。

练习读试着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谈谈学文后的感受、练习默写、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指名背诵,并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指名背一背、说一说

二、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谈谈你学了古人对学习的评论后,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

三、检查背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惟凡

记忆字形

2.说说写这两个字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指名说一说

练习书写

五、练习默写。

默写后学生之间互相评一评

六、指名说一说你收集或背下来的与学习有关的名家名句。

指名读或背

七、教师总结。

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明确目标:

1、认读2个生字。能够借助注释、字典理解古文重点字词的意思,能说出古文的意思。

2、理解古文蕴含的教育意义,懂得学习应该诚实、有兴趣、善质疑。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解析思路预设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二、精读内容

三、回归整体体会道理配乐朗读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学读。

3、师生同读。

4、展示朗读。

二、精读内容体会道理

(一)感受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板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学生质疑,依疑导学。

2、理解意思,体会道理。

3、角色朗读,积累知识。

(二)感受学习要有浓厚的兴趣

出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运用学法自学

2、汇报、质疑。

3、讨论:为什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整合前两句,体会联系。

5、角色朗读。

(三)感受唐彪的论学习之教诲

出示:

“凡理不疑必不生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1、依法自主学习。

2、互相说说意思。

3、小结内容。

4、指导朗读。

三、回归整体配乐朗读

1、师: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你知道该如何学习吗?

2、配乐朗读。

指名诵读。(古筝曲)

全体诵读。(配乐)

3、师小结

半部《论语》平天下,读《论语》不同之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希望同学们能多读,善思,勤学,把我国古典文学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27、古人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应诚实

(知道) (聪明)

知好乐有兴趣

疑悟善提问

布置作业:

必做:

1、背诵课文。

2、把你搜集到的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摘录在积累本上。

选做:

写一写学习的收获或体会。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8: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