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复旦大学开学典礼讲话稿
范文

复旦大学开学典礼讲话稿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用到讲话稿,讲话稿是写出来供宣讲或宣扬的书面材料。你知道讲话稿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复旦大学开学典礼讲话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复旦大学开学典礼讲话稿1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 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何为“道”?“形而上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因此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的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对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的追求当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地高于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们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改革,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中去。虽然我们对这类问题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提供一些思考线索,而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启示人们如何让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在充满着种种困难的现实世界当中不至于迷失。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要为这个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说来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道,这个“道”就是传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我们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悟道,就是去追求,去践行这个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的“道”也是一种智慧。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够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我们常说的升值引以为荣的智力只是“形而下谓之器”当中的“器”而已。就获取知识而言,在今天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等等网络视频课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教育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时代,大学教师将沦为节目主持人;而更加危言耸听的是,就连我们大学存在的必要性都应该受到质疑了。其实这种担忧并非什么新鲜的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哲学家罗素就指出过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传播中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注意,知识传播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途径更多了。如果我们把大学只是理解为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也就是传道授业当中的授业,学生也只是去接受授业,那么上述的担忧当然就不无道理。因此当时罗素就提醒我们,说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知识。如果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那么教师可能是要失业了。其实,教书育人自古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独立,惟有人格的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的本质那就是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

学习一定要悟道,悟道是获取智慧的过程。但是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难以言说,中国古人就说“学必悟”。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方法就是“悟”。悟道这个过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过网络或者软件来完成的。网络和软件能够做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当某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这一类知识的进步能够非常定量地、精确地来进行表征,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网络化、自动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同样的知识,只有好的教授更能引导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网络上的论坛无法完整地复制现实当中的讨论这样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现实对话中的丰富性。除非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娴熟的技巧,有能力以小说或者散文的形式来重现复杂的思路和体现,这个要求是太高了。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实际上是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当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是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学生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与他人实时接触时的思考,机器无法复制。而这些恰恰将对学生产生极其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在当今显得更重要。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到古代、古典关于教育的定义,回到更加注重智慧传授的教育,回到中国人说的`传道。从而也能够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

悟道必须坚持持续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久存在的一些迷惑的问题。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谨慎慎思的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当然“思”还是思想,我们虽然习以为常地说这个世纪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脱离了思想,脱离了对道德的知识,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它任何什么学科,一定都是一把双刃剑,可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祸害甚至毁灭人类。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人类未来的命运,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和智慧,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思考人类的大道,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专业之道。人类近一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中叶思想家们和哲学家们的思想而来的。人类在近一两个世纪以来,由于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是我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极度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所有思想,其原初和原形基本上都是在中世纪时候所诞生的。因此我更加希望在新世纪初时,将知识的时代转换成为一个思想的时代,转换成一个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辈出的时代,转换成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因为科学也需要思想家。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若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最多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国家而已。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而又复杂问题的挑战。

复旦的先贤们为我们选择的校训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具体阐述。“博学而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我最近在对校训有关的诠释当中提到,我们的校训当中其实还有一个内在的重要逻辑,也就是唯有博学方可笃志,惟有切问方有近思,这样去做了,你们与别人包括与社会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也就是仁就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来到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 从我个人来讲,我不相信那种所谓快乐学习的说法,这就是刚才陈思和老师讲的,只有当你热爱它了,那么乐就在苦中。若你们在复旦悟得了这个“道”,那么在你们离开的时候,你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而且你们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

复旦大学开学典礼讲话稿2

各位研究生新同学:

你们选择在复旦大学继续自己的求学之路。我作为校长和一名研究生导师,首先要感谢你们的信任,同时更要对你们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从今天开始,你们将以研究生的身份,在某个专业领域展开更深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并且努力有所创新创造,同时收获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我想,这是在座各位同学的追求,也是学校和导师的期盼,更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

或许一些同学已经知道,大约一个月前,Science杂志发表了我校微电子学院张卫教授团队的一篇最新科研论文。该团队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微电子基础器件:半浮栅晶体管(SFGT,Semi-Floating-Gate Transistor)。这是我国科学家在该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微电子器件领域的原创性成果。新的器件体积更小、集成度更高,即使把集成电路做到十几纳米,依然能保持很低的能耗。这一重要成果将有助于我国掌握集成电路的核心技术,在芯片设计与制造上逐渐获得更多话语权,打破集成电路核心技术基本上依然由国外公司拥有的局面。我不仅为这一重要的科研突破感到高兴和自豪,同时也对张卫教授团队瞄准前沿、服务国家、勇攀高峰、严谨治学的精神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也再次思考起学术研究中一个非常基本却又极其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术,我们又怎样才能做出一流的研究成果?这对于在座各位同学而言,同样是一个必须坦诚面对、深入思考,并用实际行动作出回答的重要命题。所以,今天我想着重与大家探讨一下“如何做一流的学术研究”这个问题。

我认为,做一流的学术研究,首先要求研究者培养起一流的学术品位。所谓学术品位,就是一个学者在学术上的眼光、境界和鉴赏力。我们的校友、曾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饶毅教授,曾在2002年撰文预测生理学医学领域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21项研究及相关的科学家。结果,在这21项预测中,至今已有十多项获奖。这正是一种学术品位的体现。这种品位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学术的阅读、思考和研究中逐步积累起来的。阅读的质量、思考的层次、研究的深度,都将影响我们会形成怎样的学术品位。因此,我们必须注意阅读高质量的学术作品,密切关注和思考学术前沿问题,积极从事创新性的课题研究。同时,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特别是要敢于突破专业的局限和学科的藩篱。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趋势来看,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从其他学科那里得到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滋养,要做出一流的学术研究成果也越来越需要宽广的学术视野和跨学科的专业知识。有人曾经作过统计,在1901-2011这111年间获得诺贝尔奖的总共365个自然科学奖项中,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超过半数,并且这一比例逐年提高,最近十多年达到了75%。所以,我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复旦的学科综合优势,在深入学习本学科知识的同时,广泛了解其他的学科领域,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交流合作,从而开阔自己的学术视野、提升自己的学术品位,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领域。

其次,做一流的学术研究,要求研究者敢于选取一流的研究课题。一个具有学术理想和抱负的人,会十分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研究选题。因为这关系到他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能否投入到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学术研究之中。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该面向学术前沿,或者立足实际需要,最好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在这方面,谷超豪先生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需求,数次调整自己的研究领域,并努力站上国际学术的最前沿,先后在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比如,他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归国后,因为意识到与高速飞行器设计相关的数学理论研究既是xxxx需要,也是数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便将主要精力从微分几何转向偏微分方程的研究,组织队伍进行科学攻关,在超音速绕流问题上取得了世界先进的研究成果,为我国高速飞行器的研制做出了贡献。随后他再次转变方向,就杨振宁和R.米尔斯提出的物理学中“规范场理论”的数学结构开展研究,不仅解决了“洛仑兹规范”的存在性问题,并在国际上最早证明了杨-米尔斯方程的初始问题的局部解的存在性,澄清了无源规范场和爱因斯坦引力论的某些联系和区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都应该向谷超豪先生学习,主动到学术前沿和国家需要的坐标系中,去选取我们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也只有通过开展这样的课题研究,我们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学术品位和研究能力,并且实现我们对于学术、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最后,做一流的学术研究,要求研究者必须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治学态度决定了一个人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有多远。严谨的治学态度,首先体现在对学术规范的严格遵守。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Robert Merton)认为,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性的学术规范内化为科学家的良心,是从事科研工作的生命线。但是,在浮躁的社会环境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还会时常听到有关学术违规的种种事件。而在一个学者严谨治学的背后,应该是他对于学术的诚笃精神。这种诚笃精神因为它的稀缺而显得更加珍贵。爱因斯坦就曾经忧虑地表示,“许多人投身于科学,但并非人人都是奔着科学来的。有的人迈进科学殿堂,是想显露其科学才华;另一种人进来,是希冀以其聪明的脑袋来填满囊中羞涩的钱袋。科学的虔诚信徒总是为数极少的。”我们每一位同学也不妨问一问自己,今天我坐在这里是为了什么而来?他日若是面临学业的压力或者利益的诱惑,我又能不能抵制住学术上的功利思想和不端行为?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那我们不仅可能毁灭自己的学术声誉,并且还会腐蚀我们自己的德性。因为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奈特(Frank Hyneman Knight)所言,“科学的基本原则——真实或客观——本质上就是道德的原则。”有谁敢断定,今天对实验数据的随意篡改,不会导致明天使手术台上的病人永远失去了生命;今天对他人作品的抄袭剽窃,不会导致明天对公众利益的肆意攫取?我希望大家不要忽视学术规范问题的极端严肃性,更不要因为急功近利而心存侥幸、铤而走险。

在这里,我还想重申,做一流的学术研究对于一个人精神和人格成长的重要意义。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曾经说过,“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我对此深感赞同。真正的教育应该着眼于学生人格的完善,用知识来充盈人性、启迪人心。一段扎实严谨的学术训练,会让你们在收获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之余,更能收获宽广的视野、敏锐的思维、自由的个性、理智的心态、坚毅的性格和博雅的气质。这必将使你们受益终身,也必将使复旦优秀的精神文化传统在你们身上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最后我想说,复旦欢迎你们,复旦一定会因为你们而更加美丽!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