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钱学森》教学设计 |
范文 | 苏教版《钱学森》教学设计(通用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钱学森》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钱学森》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复述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置悬念 1、揭题谈话,简介人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 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 1、一读课文。 (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全文。 (2)检查一读效果: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如“富裕”的“裕”读yu;“一艘”的“艘”是平舌音;“袒露”的“袒”读tan,不读dan;“魂牵梦绕”的“绕”读第四声rao。 2、二读课文。 (1)提出二读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 (2)检查二读情况。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如“广阔无垠”的“垠”字,可弄清它是“边”、“岸”的意思。再结合语境,理解这一词的意思。它在文中是形容太平洋非常广、无边无际。要求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3、三读课文。 (1)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2)检查讨论。 a、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 b、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学森乘一艘巨轮返回祖国。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新中国的诞生使钱学森和十几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感到格外兴奋,钱学森下定决心,随时准备回国。 第四段(第5、6自然段):写钱学森克服阻挠,在我国政府和周总理的关怀下,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第五段(第7自然段):写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分段读课文 四、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 说说“艘、斩、魂、授”这4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样? 2、教师示范指导“魂、授”这两个字的书写。 3、“艘”中的“”,学生容易把笔画写错,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 4、学生描红这4个字。 五、作业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艘巨轮(sou shou) 诚恳(keng ken) 隆隆的炮声(nong long) 劈波斩浪(pi bi) 2、把下列汉字换个偏旁,再分别组词。 艘( ) 掠( ) 眺( ) 绕( ) —( ) —( ) —( ) —( ) 3、认真诵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钱学森说的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明确要求 1、自读了课文,大家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文中有关主人公钱学森的语言你们画下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精读课文,对人物的语言细细品味,从中体会钱学森的话语中饱含的思想感情。 2、学生朗读钱学森说的话。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 圈画出这一段中描写外貌、动作、内心活动的词语,结合书上的插图,读一读,体会钱学森归国时的心情。 (2)抓住重点句品读。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3)感情朗读。 钱学森乘一艘巨轮返回祖国,15天的海上航行,魂牵梦绕的祖国就在前方,他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喜悦啊!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女生齐读。 2、精读第二段(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出示钱学森的话。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a、为什么钱学森要强调“我是中国人”? b、钱学森在美国时做怎样的准备?目的是什么? (3)朗读加深理解。 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虽然当时他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让我们用心朗读体会主人公的一片爱国热情。 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4)小结并板书。 身在异国 心系祖国 3、精读第三段(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导语:在新中国成立之际,钱学森归国的愿望越发怎样?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3)出示重点句,品读领悟。 “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A、这段话是钱学森对谁说的?“这一天”指的是什么时候? B、为什么说“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C、这段话表达了钱学森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4)感情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朗读。 4、精读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读一读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军官的话,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感情朗读。 (4)小结并板书。 三、朗读全文。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回顾,准备新授。 1、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哪些词句反映了他那高尚的爱国情怀,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有感情的朗读给大家听吗? 2、过渡: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在我国政府和周总理的关怀下,终于归国了。那么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 二、精读第五段。 1、指名读五段。 2、“卓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钱学森的贡献是卓越的? 3、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富裕 研制 优厚 劈波斩浪 诚恳 坦诚 教授 魂牵梦绕 2、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在———————的大海上,“华威号”客轮正_____驶向上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甲板上,深情地_______着远方。“啊,我就要回到_____的故乡了!”他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首小诗:“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认真朗读。 当时,钱学森享受着____的待遇,有____的生活和____的工作条件。可是,他____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____。我现在所做的___,都是在____,为的是回到祖国能____做点事。”附板书: 14钱学森 身在异国心系祖国 祖国新生急切归国 克服阻挠踏上归程 卓越贡献高度赞誉 《钱学森》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以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课文语言简洁、朴素。通过人物的语言,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钱学森思念祖国,拳拳报国之心。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前准备收集钱学森的生平事迹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目的: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理清课文段落,了解课文大意。 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钱学森 新中国刚建立,在国外的一批爱国科学家纷纷归来,参加祖国建设。其中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叫——钱学森。让我们亲切地呼喊他的名字 问:你为什么这样喊? 请学生介绍钱学森。 二、初读课文,理清段落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说说段意。 2、请学生将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根据段意分段。 三、学习字词,朗读质疑 1、检查生字读音,理解词语。 2、自由选择读文。 3、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解决。 4、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目的: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情感,复述课文有关段落。 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给我们主要讲了钱学森一个什么故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试用“()的钱学森”填空。 二、讨论学习方法 1、读书——找出根据 2、交流——说出理由 3、讨论——补充见解 欢迎利用教材以外的资料交流。 三、学生自学课文,思考上面问题 四、组织集体交流 1、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钱学森?为什么? 2、在这些优秀品质中,他最可贵的是什么?(思念祖国、报效祖国) 3、你是通过哪些描写看出来的?把最能反映他思想的句子划出来。(语言) 4、试一试,怎样读好这几句话? 五、训练朗读 1、交流朗读体会,比较读,评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你能讲这只故事吗?以第三段为例,复述课文。 七、作业: 学习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完成课后填空。 《钱学森》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在充满个性的反复朗读、揣摩、品味中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 3、体会语言形式,领会写法特色。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复导入 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学生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钱学森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爱国) 3、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近钱学森,感受他的赤子之心。 二、感悟钱学森的爱国之心 1、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钱学森说的话,想想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写一写你的感受。 2、集体交流汇报。(找到了钱学森说的话了吗?谁来读他第一次说的话) (一)出示语句:“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呢?谁来读读相关的语句。(出示第二节) (1)指名谈体会。 (2)“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钱学森做了什么?两个“最”意味着什么? 当时,钱学森和老师一起研究罗斯福总统钦定的火箭发射、原子弹和氢弹。他曾暗下决心:我虽与祖国远隔重洋,不能上战场与日军搏斗,但可以利用在美国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条件,去抢占世界科技高峰,借以提高军事力量,打击帝国主义德、日、意。他说——导读句子。 (3)如果钱学森选择留在美国,将意味着什么?想一想会是什么样的生活?有哪些优越的工作条件?(汽车、洋房、钱财、一流的实验室、先进的实验器材、与同行一起研究的氛围……)可是他说——齐读句子。现在,他一心想要回国,意味着他要放弃——29岁就被聘为麻省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放弃—— 放弃—— (4)钱学森的赤子之心不因金钱,不因富贵而动摇,这就叫——富贵不能淫!淫,迷惑之意。也让我情不自禁想起了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再读钱学森这句话,以什么语气读?请试着读出这份坚定。 师:我是中国人是一句宣言,更是一句誓言。 3、钱学森说的第二句话是—— (二)出示句二: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自由读读,你觉得哪些词有分量,让你感受到钱学森的爱国深情。 “日夜盼望” “终于” “应当”是什么意思?(理所应当、天经地义)这两个字,让我们看到了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一种职责,一种责任。这就是他,一个炎黄子孙的真情流露。 (2)钱学森一心想回国,可当时的中国十分贫穷落后,所以有些留学生这样劝他—— 出示留学生的话。(指读)你有什么看法? (3)中国经历了多年战火,无论生活条件,还是搞科研的环境、设备,与美国有着天壤之别。留学生这番话是想劝阻钱学森别回国。而钱学森依然诚恳地说——你赞同谁的观点? 小结:是的,祖国不仅要自己去建设,更重要的是需要靠大家——我们中华儿女共同去创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分角色朗读对话 指导朗读:假如你是钱学森,说这番话时应是怎样的心情?(激动 诚恳 坚决 果断) 那你就带着你的激动,带着你的诚恳,带着你的坚决和果断再来读一读! (4)是呀,“我们是应当回去的”因为“我是中国人——”引读。 (5)他的这份爱国情并没有祖国贫贱而动摇,这就是——贫贱不能移。 (6)正是这份拳拳爱国心使钱学森踏上了回国的征途。请同学们细细地读第三小节,看还有什么牵动钱学森回国的情思?看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 (动情地叙述)年年中秋,今又中秋。自1935年出国留学,到1949年,钱学森已有14年没有回国了。老师这里有一封钱学森写给父母的家书。师配乐动情朗读家书 钱学森思念亲人,中国的父母也思念着远在异国他乡的钱学森。有一次,钱学森的母亲生了重病,写下了一首诗:窗外细雨飞,老妇命垂危。夫君煎药苦,盼子子不归。这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啊!牵动钱学森回国的还有什么? (板书:浓浓骨肉情) 正是这拳拳爱国心,浓浓骨肉情,才促使钱学森毅然决然地回国。 (三)回国艰辛 回国容易吗?你从哪儿知道的,请用文中语句告诉大家。 出示:“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1、从美国将领的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2、你知道一个师有多少人吗?猜猜看。老师来告诉你们吧,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乙种师5000人是一个师,甲种师一个师就是10000人,你们说五个师相当于多少人?钱学森一个人可以抵得上25000人—50000人啊!你们说,钱学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力量无比的人!伟大的人!了不起的人!不可多得的人!打着灯笼难找的人!) 怪不得海军的高级将领说――(齐读句子) 3、从这个“绝”字你还体会到什么?教师补充钱学森在美国受到的挫折。(配乐)你想说——虽然这五年钱学森饱受迫害,然而他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他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这就叫——威武不能屈 4、导读第6小节。 他深情地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出示第一小节句子)齐读句子。“他多么希望脚下的甲板是火箭的舱壁”,可见钱学森归心似箭,恨不得插上翅膀一下子飞到祖国的怀抱。齐读这句话。 5、解决质疑。从时间上看,这一小节应该放在最后,为什么会放在文章的开头呢? 6、此时,钱学森思绪万千,似有千言万语在胸腔迸发,想象一下,他会有什么话想说呢?把它写下来。(播放《我的中国心》)交流。钱学森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三、感悟卓越贡献 1、钱学森回国后——导读第7小节。 2、为什么说钱学森的贡献是卓越的?出示资料:钱学森回后的成就 3、钱学森作出了如此卓越的贡献,所以他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和“中国导弹之父”。 4、(出示钱学森的两段话)让我们再来回味钱学森说的两段话,想想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5、【播放】出示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齐读颁奖词。 6、总结:正因为这“赤子情怀”,可以放弃富贵荣华,正因为这“赤子之心”可以战胜重重阻挠,钱学森回来了,华罗庚回来了,李四光回来了,还有邓稼先、吴文俊、郭永怀等也回来了。他们魂牵梦绕的是自己的祖国,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孟子的千古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四、布置作业 1、课后收集有关李四光、邓稼先等归国华侨故事。 2、学唱《我的中国心》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