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总复习》教学设计
范文

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总复习》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共分为五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本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表内乘法集中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乘法口诀,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教学建议

1.复习前,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制订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复习。

1.“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材中安排了两道小题,着重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教学中应注意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述即可,教师不必总结出条文让学生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具体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口算,只要学生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2.“表内乘法”的复习。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复习: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乘法口诀是计算乘法的基础,必须让学生熟记。因此,教材安排了让学生背出全部乘法口诀。对于乘法计算,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习。另外,对乘法口诀,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避免机械背诵。

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要解决题目的问题,应该怎样做?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也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可以了,不必按照一定的模式来叙述。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1)“米和厘米”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长度单位是米和厘米。要求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教材安排了两道题。第4题是让学生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表示“米”和“厘米”的长度。这种练习对学生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非常重要。第5题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并训练测量方法。

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可以像教材中要求的“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和“用手指表示1厘米有多长”,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估计和测量的复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操作,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交流估计的方法。对于量线段,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如有的学生从0刻度开始,有的从其他刻度开始),只要学生量的正确都是可以的。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估计和测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角和直角”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要求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初步学会画角和直角。

教材先通过数图中角和直角的个数,复习角和直角的概念。然后,通过在图中加一条线段的`活动,把画直角和数直角结合起来复习。

复习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会在几何中发现角或直角,并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另一方面,应尽量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观察周围实物的面上有什么样的角(对直角要进行判断),使学生经常注意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观察物体”的复习。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题目。第7题是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第8题是画轴对称图形。

复习观察物体时,可以让学生看书上的图,想像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应该是哪个图。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些其他实际物体,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能说清楚就可以了。

复习对称图形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然后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总复习》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5-126页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意识和习惯,认真地审题,正确地进行口算、笔算,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深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良好计算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

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教法:质疑引导,组织练习;学法:小组合作,独立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同学们,我们要想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且能够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就必须要牢固掌握哪些知?(必须掌握好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和运算定律)。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

教师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请积极举手说一说想起了哪些知识点?看谁想得多?

教师表扬发言积极的同学,然后指出上述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能否用一个知识结构图描述上述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复习状态。)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尝试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情况。

请各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讨论情况。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各小组建构的知识网络图。

3、师生共同分析建构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罗更多相关知识的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让每一个小组成员介绍讨论构建情况。然后,师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图。这样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复习小数四则运算。

1.出示问题: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2.学生同桌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遵循相同的运算规律,即都满足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小数的加减法需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必须将两个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才能相加减。

4.同学们,要想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就必须做到什么?

教师讲明:首先要认真细心地进行审题,然后再计算,计算后要进行检验。

5.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检验呢?

师(出示教科书第125页第4题):请同学们看这一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呢?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进行检验。

这一题正确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师生交流。

6、出示练习题

计算并且验算。

7.83+1.6780×6.4

6.12—3.581435÷35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检验。

集体订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题,属于什么运算?指名学生回答。

那么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同桌进行交流。

师小结: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学生独立计算上面两题。

8、完成练习二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旨在使学生巩固小数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此外,还注意了复习验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进行验算,进一步培养检验的习惯。)

(二)、复习运算定律。

1、复习运算定律。

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怎样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利用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使运算简便)。

2、出示练习二十一第7题。

请同学们根据正确的运算定律进行填空。

你是怎样填的?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3、用简便方法计算。

312×4十188×4101×87

135×50×225×33×4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的简便运算。

4、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题。

题目中的图给我们绘出了太阳系的几大行星,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几大行星?

学生观察回答。

看了这个图,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教科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据表,表中的数据是各个行星和太阳的距离。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同学们想办法计算出你的问题的答案。

5、完成练习二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说明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练习题复习学过的几种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并让学生说明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这样更加巩固了运算定律的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师下发作业纸,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题目如下:

1、运算下列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36+95+74+105188×35-188×34

67÷2.5÷0.04

0.32×12.5×250

5+13.7+45+6.3+50

2、填空。

6020千克=()吨()千克

5千米9米=()米

350分=()时()分

560000平方米=()公顷

3、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苹果23筐,梨27筐,每筐水果重37千克,一共重多少千克?

学生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三个题目,自我评价,自我鉴定,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师根据检测情况进行总结,使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有待加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熟记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认真审题保证正确率

进行检验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总复习》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2~9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初步感受复习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意义,熟练地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顾梳理:

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啊?

1.学生自主梳理,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课件分步呈现P92页的4幅图。

3.教师板书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

(二)交流感受:

1.你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让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学生自主发言。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等。

3.师质疑:这学期我们学的知识真多啊!你对这些知识都已经完成掌握了吗?我们有必要来将这些知识复习复习吗?

4.点明课题:本学期学的知识这么多,我们今天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吧!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共同梳理,让学生简单回顾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并通过让学生谈学习体会,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复习应用

(一)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这节课哪位小朋友的表现最棒!

1.复习数位:出示计数器

(1)谁来说一说:计数器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别是什么位呢?

(2)这些数位上的一个珠子分别表示多少?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珠子,所表示的数却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个位的几个珠子?百位的一个珠子又相当于十位的几个珠子呢?那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又是多少?

2.复习数的组成: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拔出57,问:谁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它个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2题。

3.复习数数、数的顺序和大小:

(1)你会数数吗?我们在数数时可以怎么数?引导学生说出:可以1个1个地数,可以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

(2)你能用计数器拔出57前面的一个数吗?那57后面一个数是多少?这三个如果从大到小排,应该怎么排?

(3)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1、3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应用意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二)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

1.夺红旗比赛: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4题。

(2)学生汇报结果,学生互相检验是否正确。

(3)讨论:

①这8道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引导学生发现:有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有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

②每一类分别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

③说一说每一类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在练习之后,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梳理各种计算方法,沟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2.练习二十一第5、6题。

【设计意图:这两题也是“数的运算”的不同形式的练习,教师要注意:在做这两题前要创设故事情境,如第4题可以用“孙悟空巧变>、<、=”,第5题可以用“猪八戒吃西瓜”,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课件呈现:“新百数表”:

1.建构“新百数表”

(1)观察表格,发现规律:这张百数表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完成表格。

2.观察比较

(1)再次观察,发现规律:

①横着看,每一行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②竖着看:每一列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新旧百数表进行比较:课件呈现新旧两个百数表,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只要学生说出的发现是对的,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解决第(3)题。这题解决后,可再让学生仿照这个问题再提出几个问题,继续练习。

(2)解决第(4)题。

(3)解决第(5)(6)题:

①学生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如:第选的是第1行的第几个数和第8行的第几个数,它们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②并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完成后,可模仿这两个问题继续练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复习数的认识,并综合了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在经历新百数表的建构、新旧百数表的对比与探究及应用新百数表中规律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小结,质疑反思

(一)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二)质疑反思

1.对于本节课复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认为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有不足,或者你觉得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错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当然,你也可以将自己成功的经验拿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与质疑反思,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初步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22: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