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年级教学设计《燕子专列》 |
范文 | 三年级教学设计《燕子专列》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教学设计《燕子专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进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知识梳理 1、词语积累: 专列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麻烦气温骤降 风雪疲劳温暖政府纷纷救护友情致谢成千上万饥寒交迫 2、优美句子: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设计理念 课堂上没有读书声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所以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都有感受,让孩子们在步步推移的多种朗读方式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学生爱护所有动物,尊重所有生命的意识。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学习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启程、特殊、饥寒交迫、致谢”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2、指导学生讲一讲、说一说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学生质疑(用时:5分钟)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专列是做什么的吗?(预设:专列是指专为某人或某事特别增开的列车。)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专列这个词?(例如救灾专列、旅游专列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燕子专列》这篇课文。 2、正确地齐读课题。 3、设疑引读:看到题目,你有哪些疑惑? 1、学生联系生活汇报:专列是指专为某人或某事特别增开的列车。 2、学生质疑: (1)燕子为什么能乘坐专列? (2)它们特殊在哪里? (3)谁把他们送上了专列?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课文,纠正字音。 3、班级检测字词: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 欧洲瑞士舒适启程 特殊长途跋涉骤降 疲劳饥寒交迫政府 救护致谢载着 濒临死亡纷纷覆盖 车厢踏着 4、全班齐读生字词语,巩固记忆。 5、教师指导写“舒”“涉”“载”,注意笔顺,及结构比例。 1、自学: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圈画不认识或者容易读错的生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2、合作:小组成员全部读完后,小组内相互检测课后生字词:字音、字形、词义,提醒容易出错的,确保每个同学都会读。 3、请小组内平时最容易在字词上出错的同学起立,开火车读词并相互纠正错误读音。 4、观察生字的写法。(“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燕子要乘坐专列?自由朗读,体会燕子遇到了怎样的麻烦。 2、引导学生找出人们的做法。 3、引导学生找出结果如何。 4、指导学生找出故事的六要素。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燕子遇到了怎样的麻烦。 2、画出相关语句(从三方面考虑:政府、居民和小贝蒂的做法)。 3、读课文填空,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 4、学生汇报故事的六要素。 四、总结回顾,检测字词(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抄写生字和新词。 1、学生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抄写,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恶劣气候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方法 观察法、朗读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 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回忆所学,深入探究(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互解,归纳整理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教师组织讨论学习解答重点问题,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表达方法。 3、自读自悟课文,边读边思考: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燕子飞来时气候是什么样的?与瑞士的燕子遇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4、细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1、学生明确: (1)是谁拯救了它们? (2)通过这三个自然段的具体描写,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燕子的关爱之情) 2、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学生浏览全文,找出语句并想象。(人们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遇到的麻烦) 4、学生汇报。 二、品词析句,体会恶劣天气(用时:20分钟) 1、教师抓住重点句子、关键语句指导朗读,进行语感训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诵读第二段,在读中去感受瑞士政府作出这个决定的难能可贵。 3、出示:“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 4、在这些普通居民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孩子,她与父母一道,出示:“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引导学生理解小贝蒂的做法。 1、学生在诵读中,联系题目理解瑞士政府作出这个决定的难能可贵。(用专列运送燕子是政府关心燕子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个举动却包含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作为一个政府,能够下这样的命令来关心一群遇难的燕子,的确难能可贵,因为这件事情与国家的其它大事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2、学生抓重点词语如“纷纷”“四处”“冒着、顶着、踏着”理解。理解三个层面: 3、学生如何理解小贝蒂的做法?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总结全文,升华体会(用时:10分钟) 1、过渡:本文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的爱心,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贯穿于整篇课文。 2、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燕子,你将如何向人类致谢。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