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
范文 | 【热门】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何不好好地做个工作计划呢?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工作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他们在班级里能对其他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加强学生兴趣的素养,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开拓他们的视野,对全班的学习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所以加强道德教育在课程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对兴趣小组学生进行分析 兴趣小组的学生相对而言,成绩比较突出,大多数同学成绩较好,但也有个别学生存在不扎实的现象,如果引导得好,能够提高一个档次,并带动全班的学习风气。 三、活动时间 每周二下午放学后 四、学生来源 三年级中数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或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 五、辅导内容: 1、适当补充相关知识。一方面教师提供,学生掌握,另一方面,教会学生自己搜集。这样,既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含量,又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2、典型题的强化训练。 3、在掌握基础的同时,作适当的补充,增加一些特殊题型。 六、辅导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时开展竞赛。精讲多练,更多的锻炼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步提高能力。 2、通过作大量的阅读练习,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习俗和文化背景,同时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带有技巧性难度性的习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教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积累知识,加大知识量。 4、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并定期翻阅,避免犯重复的错误。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学习目标】 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4. 经历探索极差、方差的应用过程,体会数据波动中的极差、方差的求法时以及区别,积累统计经验。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其求法。 难点:理解方差公式,应用方差对数据波动情况的比较、判断。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 1 .如图是根据某地某段时间的每天最低气温绘成的折线图,那么这段时间最低气温的极差、众数、平均数依次是( )A.5°,5°,4° B.5°,5°,4.5° C.2.8°,5°,4° D.2.8°,5°,4.5° 2.一组数据:3,5,9,12,6的极差是_________. 3.数据-2,-1,0,1,2的方差是_________. 4. 五个数1,2,3,4,a的平均数是3,则a=________, 这五个数的方差是________. 5.分别计算下列数据的平均数和极差: A:40.0,39.9,40.0,40.1,40.2,39.8,40.0,39.9,40.0,40.1;平均数= ;极差= . B:39.8,40.2,39.8,40.2,39.9,40.1,39.8,40.2,39.8,40.2. 平均数= ;极差= . 二、课堂学习研讨(约25分钟) (一)情景创设: 乒乓球的标准直径为40mm,质检部门从A、B两厂生产的乒乓球中各抽取了10只,对这些乒乓球的直径了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单位:mm): A厂:40.0,39.9,40.0,40.1,40.2,39.8,40.0,39.9,40.0,40.1; B厂:39.8,40.2,39.8,40.2,39.9,40.1,39.8,40.2,39.8,40.2. 你认为哪厂生产的乒乓球的直径与标准的误差更小呢? (1)请你算一算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 (2)是否由此就断定两厂生产的乒乓球直径同样标准? 算一算(P书45-46)把所有差相加,把所有差取绝对值相加,把这些差的平方相加。 想一想:你认为哪种方法更能明显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 (二)新知讲授: 1.方差 定义:设有n个数据,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variance),记作。 意义: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 ______,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 _____, 越不稳定。 2.标准差: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 _____ 例1、 填空题; (1)一组数据: _____, _____,0, _____,1的平均数是0,则= _____方差 _____ (2)如果样本方差, 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_____ .样本容量为 _____ (3)已知的平均数10,方差3,则的平均数为 _____ ,方差为 _____ 例2、 选择题: (1)样本方差的作用是( ) A、估计总体的平均水平 B、表示样本的平均水平 C、表示总体的波动大小 D、表示样本的波动大小,从而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 (2)已知样本数据101,98,102,100,99,则这个样本的标准差是( ) A、0 B、1 C、 D、2 例3、甲、乙两台机床生产同种零件,10天出的次品分别是甲:0、1、0、2、2、0、3、1、2、4 乙:2、3、1、2、0、2、1、1、2、1 分别计算出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你的计算判断哪台机床的性能较好? 三、反思与心得(约2分钟) 我的收获: 四、课堂检测 1 .一组数据1,-1,0,-1,1的方差和标准差分别是( ) A.0,0 B.0.8,0.64 C.1,1 D.0.8,2 .某制衣厂要确定一种衬衫不同号码的生产数量,在做市场调查时,该商家侧重了解的是这种衬衫不同号码的销售数量的( ) A. 平均数 B. 众数 C. 标准差 D. 中位数 3 .数据8,10,12,9,11的极差= _____ ;方差=_______. 4.质检部门对甲、乙两工厂生产的同样产品抽样调查,计算出甲厂的样本方差为0.99,乙厂的样本方差为1.02,那么,由此可以推断出生产此类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厂. 5.已知一组数据的方差是s2=[(x1-2.5)2+(x2-2.5)2+(x3-2.5)2+…+(x25-2.5)2],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___。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加减算式(2-99) 2、教具图片一张《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1、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 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 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3、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二、幼儿操作活动。 1、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 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 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2、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3、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 (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三、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 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