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鲁国之法》阅读答案 |
范文 | 《鲁国之法》阅读答案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国之法》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国之法》阅读答案1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注释]:①府:指国库。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2.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答案 1. 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 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 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 2.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3分) 《鲁国之法》阅读答案2鲁国之法:鲁人为臣①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②。子贡③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④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注】①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②府:指国库。③子贡:孔子的学生。④赐:子贡的名。 【小题1】.(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鲁人为臣妾 ( ) ②可以移风易俗 ( ) ③则不复赎人矣 ( ) ④富者寡而贫者多()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 “于” 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鲁人为臣妾于诸侯A.取金于府B.余将告于莅事者C.而教导可施于百姓D.行者休于树 【小题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小题4】.孔子对子贡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1)① 做② 改变 ③再 ④ 少(4分)(2) D(2分) 【小题2】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2分) 【小题3】(1)鲁国人一定会有许多救落水者的人了。(2分) (2)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2分) 【小题4】孔子不赞同子贡的做法。孔子从小事情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仿他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