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 |
范文 |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小车通过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2.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3.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小车、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等。 2.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二、观察并提出假设 1.师做小车从斜坡滚动实验,让学生观察。 2.师质疑: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1)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 (2)与斜坡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 (3)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 (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 (5)与车型有关…… (6)与轮胎有关…… (注意:此处让学生自行假设,学生假设的内容可能会很多,教师要注意选择所作的假设,要尽量适合所准备的材料能够操作验证) 三、实验验证假设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注意:教师要根据所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讨论交流在课堂上可以实验验证的假设,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加以方法上的正确指导,尤其要让学生知道每种实验哪些是要变化的,哪些应该不变?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第37页下图所提供的实验报告记录让学生逐一讨论各种实验时应保持不变和需要改变的条件。) 3.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实验,领取相应材料,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做几次,以防数据出现的偶然性,数据测量时要做到认真、准确、记录真实)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让全体学生弄清小车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5.布置课后任务:同学们,我们刚才做了一些实验去验证了我们的假设,但还有一些假设我们还没验证,课后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选择一些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并做好记录。(教师课后可作适当指导) 四、研究影响载重汽车行驶快慢的因素 1.我们研究了影响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因素,现在再让我们来研究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与动力有关,动力越大,走得越快; 与路况有关,路况越好,走得越快; 与货重有关,货物越轻,走得越快; 3.实验验证: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实验方法,教师指导。 (提醒学生汽车的动力可用加垫圈的方法,如课本第39页上图所示,定好起点和终点,确定好行驶距离,指导学生使用计时器,用好计时器。) (3)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4.布置课后任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假设,但有些假设我们还没去验证,课后也请同学们选择一些假设去做实验验证,并做好记录。 五、总结: 今天我们做了两大项的研究:一、研究了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二、研究了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更学会了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再设计实验验证,并总结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希望我们同学能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不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2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如筷子放在水里会变“折”、有水的碗显得底比较浅等。本课以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为例,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使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皆科学,并能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喜欢观察实验现象,喜欢亲自动手实验并思考问题,这是利于本课开展之处。但他们还不会去探究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特别是运用逻辑推理和想象建立假设的能力还有待培养,这本节设计力图解决的重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条件控制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光的折射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教学准备: 玻璃砖、塑料水盆、硬币、筷子,鱼和透明鱼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察现象:将筷子贴近玻璃砖,平行移动,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议论。 提出问题:明明是一根很直很直的筷子,怎么在玻璃砖后面“折断”了? 二、探究活动 1、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①硬币升高 准备一只塑料盆,投入一枚硬币,移动盆子,使你的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保持盆子和你的眼睛不动。往盆子里慢慢倒水。 提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根据你想象,画一画实验中钱币发出的光线是怎么到你眼里的,经过了哪些物质? ②鱼儿变大 猜一猜,我们把这条金鱼拿出水来,它会显得大些还是显得小些? 提问:为什么出水的鱼会变小变瘦了哪? 根据你的想象,鱼的光线是怎么到你眼里的,经过哪些物质? ③大树折了 大家看看窗外的大树,看能找到“折”了的大树吗? 根据你的想象,大树的光怎么进入你的眼里,经过几种物质? ④列举实例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从光的传播角度,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引导学生发现光线折射的规律。 2、提出问题: 以上几个观察活动中,咱们看到了很多异常现象。分析几种现象,光传播的路线是什么样的?它在传播时经过了几种不同的物质? 3、学习小组讨论、汇报。 4、小结:光从一种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三、自由活动 学生尝试用光的折射原理进行解释各种与折射有关的现象。 四、拓展活动 刘谦的魔术表演引起观众的好奇。其实,魔术师有时也会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欺骗我们的眼睛。到网上了解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学一档魔术节目?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3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 2、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3、能提出关于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2、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 3、能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4、知道蚁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2、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3、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讨论蚁蚕的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教学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干毛笔、纸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一块丝绸,给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2、那你们知道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 3、蚕是怎样一种小动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想不想亲自看一看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养蚕,亲自体验一下养蚕的乐趣。 二、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1、关于养蚕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2、小组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4、谁养过蚕?能告诉大家养蚕要注意什么吗?没养过蚕的同学也可以说说,你准备养蚕了,你将要做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 5、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讨论解决办法。 三、观察蚕卵 1、要养蚕首先要了解蚕卵是什么样的。你知道蚕卵长什么样的? 2、下面我们来观察蚕卵(出示蚕卵并分发给各组)。 3、小组观察: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把你看到的写下来或画下来,用尺子量一量蚕卵有多长? 4、汇报:说一说蚕卵是什么样的? 5、关于蚕卵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 6、师生讨论解决办法。 四、观察蚁蚕 1、蚕宝宝出世了,你们看刚出壳的蚕像什么(将刚出生的蚁蚕分发给学生)?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2、学生给刚出生的蚕宝宝起名字。 3、告诉学生刚出生的蚕的名字,让学生比较一下自己取的名字和大人们取的名字有什么不同。 4、仔细观察蚁蚕,用尺子测量它的长度并做记录(可以写,也可以画下来)。 5、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 6、指导学生做好第一篇养蚕日记 7、面对可爱的蚁蚕宝宝,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五、情感教育 教育学生要爱护蚕宝宝,珍爱小生命。 板书设计: 1、我们来养蚕 蚕的一生:蚕卵—蚁蚕-蚕-蚕蛹-蚕鹅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4【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作业 1、我会填。 (1)、一天之中(日出前的凌晨)的气温最低。 (2)、一年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2、我会选。 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3)。 (1)上午10时(2)中午12时(3)下午2时 六、课后反思。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5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野外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通过给岩石分类,让孩子经历一个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解释问题的能力。 4、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 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还应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观察工具:放大镜、盛水的烧杯、记录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或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1、开个石头展览会 (1)岩石来自哪里?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我的岩石观察请你选择一块感兴趣的岩石进行观察。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它呢?请你大概估计一下,你会观察到岩石的几个特征?学生自主观察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交流你用了哪些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你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有没有超过自己的估计?你对同学的观察描述有没有补充或意见?注意,在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岩石特征时,要强调观察方法与观察描述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学生的非观察性描述尤其要加以引导。 2、给岩石分类 (1)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如果让你给这些岩石分类,你会怎么分呢?这里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分类标准不要轻易否定。 (2)给岩石分类请你选择任何一种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小组分类活动开始,教师巡回指导。 (3)岩石分类结果交流你们将岩石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来分的?你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 (4)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呢?这一教学环节主要在于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地域特色提供的相应的岩石,也可以由学生来提供。 三、小结 师:课后,你可以再找些岩石来观察。想一想,岩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岩石。 板书设计: 4.1各种各样的岩石1、开个石头展览会2、给岩石分类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