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海上日出》的教案 |
范文 | 有关《海上日出》的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海上日出》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海上日出》的教案1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 二、学习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三、学习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并自读几篇描写日出景色的文章。 四、学习过程设计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范读课文 (二)按预习题预习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层层包围 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 3.想想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然段内容 第一部分(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 第三部分(6)观看日出的感受。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 人物:我 地点:海上 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3)小结:海上看日出的伟大奇观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4.听写词语: 浅蓝,红霞,范围,扩大,夺目光彩,分辨,灿烂,紫色,奇观,目不转睛,一刹那 《海上日出》的教案2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 品读词句,感知海上日出的壮观。 学习难点: 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内涵。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 授课时数: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一、导入课题:《海上日出》 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吗?海上的日出就更美了,咱们今天一块去看看。 二、启发谈话 本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昂热号”四船去法国留学时,把旅途中的见闻随时记下,本文写的是船至红海中作者看到日出时的实际情况。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记录。海上日出的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你们读读课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就会明白了。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2)画。画出生字词,拼拼读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口头完成下列练习。 ①范。扩词:范围、模范、范例、示范、典范等。 ②一刹那。近义词有:转眼间、一转眼、一眨眼、瞬间等。 ③镶。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a.给句子中带点的词换上一个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b.用带点的词说一句话。 例:小红的裙边上镶了一条粉红的花边,显得更漂亮了。 (3)交流思考情况。 ①课文中哪几个小节描绘了海上日出的景象?(2~5节) ②可分为几种不同情况的日出?(一般情况下的天气——晴朗和特殊情况下的天气——多云) 四、再读课文质疑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1.为什么作者看到“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就“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2.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为什么“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3.太阳向上升时,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 解决的办法: 问题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小节,自求解答。 问题2: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红得很,是因为早晨海面上有大量水蒸气蒸腾,太阳光透过水蒸气发生折射显出七色,而红光穿透力强,人们只看到红色,看不到别的颜色.可为什么没有“亮光”呢?因为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光亮不大,透过浓密饱含水蒸气的空气层时,太阳光被反射、折射,能量消耗多了,光线透不过来,所以“没有亮光”。 问题3:太阳升起来时,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因为早晨海面上大量水蒸气上升。太阳光透过水蒸气才能射到地面上。水蒸气不断向上涌动,使阳光产生波动现象。这种不断波动的光射人的眼里,就造成“一纵一纵”的感觉。 五、作业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象,从中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 2.体会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海上日出》的教案3教学目标: 1、学生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感悟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对“一纵一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知识竞赛的形式交流资料。教师当主持人,给学生出题,学生进行判断,举牌示意。 谈话导入: 通过刚才的知识竞赛,我想同学们对于巴金老先生有了很多的了解。他除了擅长小说、戏剧的创作,在散文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海上日出》。(板书课题) 二、讲读 1、检查读书情况,看是否读通顺。同位互相检查,每人读三个自然段,如果发现错误,读完之后给他指出来。 2、读毕统计优良人数,并请得良的同学再来读,大家用手势进行鼓励。 3、出示三幅图,。要求:请你认真观察图画,结合课文当中的文字想一想,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不同:日出前日出时有云时 相同:云海水太阳 引导学生质疑,“既然是写日出,为什么总要写海水和云的变化?” 4、认真默读课文,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划出三者之间有联系的句子,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1)师范读“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这一句。 (2)引导学生体会“太阳上升时,为什么会给人一种一纵一纵的感觉?” (3)感受到万事万物交相辉映,才使得大自然更加绚丽无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好能背诵下来。 三、看录象,谈感受。 1、看录象,可以边看边跟着读。 2、互相交流一下感受。 打出投影: 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啊!我想对()说:“()。 四、感悟语言、积累文字 日出的奇异景观古往今来的确被很多文人所称颂,老师给大家推荐几段描写日出的文字,请你先浏览一遍,再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进行认真地阅读,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五、布置作业 1、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描写日出的文字进行朗读、背诵。 2、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描写日出的文字用图画再现出来。 3、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描写日出的文字进行抄写。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