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
范文 |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尉,(注:南海郡郡级小,只设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揭阳、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C.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2.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 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3.自古以来,封建帝王就特别注意对官吏进行监督。秦朝时期,负责监督其他官员的官员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5.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朝廷一直奉行此政策,但商业经济仍不断发展,其原因是 ( ) A.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B.从商容易致富 C.政府没有具体执行此政策 D.商人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6.“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从《国 语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7.周王朝历时近八百年,“盛时的势力,南方跨过长江,东北至今辽宁省,西至今甘肃省,东到今山东省。”为了有效统治,西周实行(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8.南北朝时期的民族火融合带来社会观念的诸多变化,在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是( ) ①胡饼、烧烤等胡食流行 ②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③喜吃胡瓜、核桃、甘薯 ④改变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在我国古代,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10.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C、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11.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土地归全国人民所有 B.获得井田的贵族拥有使用权,可以将之转让和买卖 C.奴隶在井田上集体劳动,没有人身自由 D.战国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 12.据《三国志》记载,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材料反映了当时河西走廊的社会经济特征是( ) A.经济得到发展,与内地经济交往频繁 B.魏政权对这一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 C.已经逐渐趋向农耕,土地兼并严重 D.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耕作方式与中原无异 13.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辰韩“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有似秦语”。上述材料表明( ) A.张骞通西域传播了先进文化 B.辰韩是当时秦朝领土的一部分 C.秦朝语言中有些外来词汇 D.辰韩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14.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井田制,对这一变化起推动作用的是 ①荒荒地被大量开垦 ②“初税亩”等新税制的实行 ③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④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郭沫若释“美金”、“恶金”分别指青铜和铁器。与郭沫若得出这一结论相匹配的历史事实是战国时期 A.青铜主要用作武器;铁器已应用于农业生产 B.青铜颜色亮丽;铁器颜色深暗 C.青铜高贵,宜作武器;铁器低贱,仅作农具 D.青铜质地坚硬不易酸化;铁器质地粗糙且易锈蚀 16.城市离不开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人与人、人与城市、设计与生活的和谐历来是城市建设的理念。汉献帝时打算修建长安城,计算土方可采用哪本书介绍的方法( ) A.《九章算术》 B.《黄帝内经》 C.《太平经》 D.《量经》 17.国产网游《变仙》采用儒、佛、道作为游戏中的三种职业,让玩家在游乐中体验到中华历史文化的优秀与浓厚。在魏晋南北朝景区玩家可体验到的文明成果有 ( ) ①根据《九章算术》来计算田亩面积 ②运用圆周率计算谷仓容积 ③阅读《伤寒杂病论》 ④使用《授时历》来安排农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有一本书中描写桂林漓江的奇峰群“青莲出水”;阳朔周围则是“碧莲玉笋世界”,“山复峥峥,骨立石皆廉利侔刀戟”。并给这些地貌专门命名“石峰”“石桥”“环洼”之类名称。这本书的作者是( ) A.裴秀 B.郦道元 C.徐弘祖 D.桑钦 19.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下联是“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该对联所写的历史人物是 ( )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韩非子 20.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21.体现孔子思想保守一面的是( )。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D.“当仁不让于师” 22.“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上文作者是站在哪一派思想学说的立场上( )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23.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仁者爱人” B.统治者不要过度压迫人民,要爱惜民力 C.目的是要实现“天下大同” D.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24.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是封建社会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在朝做官 C.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宣传的仁政思想得到人民拥护 25.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 ) 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 ②按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 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晋爵的机会 A.①② B.③④ C.③ D.④ 26.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 ②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③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④统治者的经济政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下列变法措施中有利于确立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地位的有( ) ①实行二十等爵制 ②实行连坐法 ③ 废除世卿世禄制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8.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有殄天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内兴功作,外攘狄夷,以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29.《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30.史书上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实行了禅让制 B.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D.确立了皇权至上原则 31.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32.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33.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34.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5.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ks5u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 36.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这句话出自 (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37.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 A.尊儒抑法 B.尊法抑儒 C.儒法并用 D.外儒内法 38.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39.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 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40.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行“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 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41题10分,42题12分,43题18分,共计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ks5u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4分)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10分)ks5u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2分) 43.中国对外交往源远流长,中西文明的交流、借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学者普林尼(公元23~79年)的著作《博物志》中记载:“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裳,光辉夺目。……由地球东端至西端,故极其辛苦。” ——张岂之等著《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东汉桓帝延熹九年,罗马使者来到洛阳,东西方两大帝国第一次正式接触。唐高宗至玄宗时代,拜占庭帝国曾七次派使者来到长安。在14世纪的欧洲游记中介绍了中国的雕版印刷术,西方大量印制天主教会的宗教宣传品以及民间的纸牌。到15世纪欧洲有了活字印刷术。 ——袁行霈等著《中华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博物志》中“由地球东端至西端”所走的路线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分析其形成的条件。(6分) (2)我国史书是如何记载材料二“罗马使者来到洛阳,东西方两大帝国第一次正式接触”的?(4分) (3)归纳材料一、二中中欧交往的主要方式和内容。(6分) 第二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BCBBA ABABC CCDDA AABAA BCCCA ABDDC 31-35 36-40 BCCAB BCCCC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41题10分,42题12分,43题18分,共计40分。) 41.(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分) (2)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分)意义: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4分)ks5u 42.答案(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2分)“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6分)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2分)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专心应敌于外。(2分) 43.答案:(1)丝绸之路。(2分) 形成的条件:①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繁荣,尤其是丝织业的发达。③张骞通西域。(6分)ks5u (2)《后汉书》记载:公元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将象牙等礼物送给汉桓帝。这是我国正史中关于中国和欧洲直接交往的最早记载。(4分) (3)有政府间的往来、物质贸易交流、科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等。(2分)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