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幅名画的诞生的教案设计 |
范文 | 一幅名画的诞生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学生能正确理解“难以磨灭、褴褛、顽强”等词语意思。 2、借助“读、议、感悟”相关练习,理解重点句段。 3、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列宾创作名画的原因及过程,体会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感受他们身上不屈的力量。 教学重点: 学习名画诞生的原因及创作过程,体会列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对他们不屈力量的赞颂。 教学难点: 在重点语段的学习中,学会理解重点句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背景解读,感受名画。 1、出示课题,了解名画。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幅名画的诞生》。(板书课题),板课题时,我们一起来书写“诞”字。(齐读课题)大家预习了课文,知道这幅名画的名字吗?(板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纤”这里读qian,它还有一个读音,交流、组词。(让学生在黑板上板出“qian”和“xian” 纤维) 理解:纤夫 (谁能告诉我什么是纤夫?) 师:纤夫就是以拉船为生的人。 2、介绍背景 师:这幅画画的就是在俄国著名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看看当时的情况。 媒体出示: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正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沙皇的残酷统治,使得俄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盛夏的伏尔加河气温高达40多度,但是纤夫们为了挣得几块面包,不得不贱价出卖自己的劳动,终年拉着沉重的货物,在伏尔加河上来来去去。) (指名学生读,) 3、介绍名画 师:这是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的成名作。 媒体出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 (1)、画中有些什么?(学生交流) 师:文中是这样写的。 媒体出示:文第一节 (2)、全班一起读 师:你觉得纤夫的工作怎样?(让学生交流:辛苦 艰苦 艰辛……) 师:是啊,他们的生活是这样的艰辛,脚步是这样的沉重,让我们放慢节奏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幅名画是怎样“诞生”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打开书,自由读课文3-7小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想在这些时间段中,列宾看到了什么?或做了些什么?) 1、自读课文,理出时间线索,根据时间概括列宾所做的。 交流板书: 1868年 1870年 1873年 2、简要复述名画的完成的过程。 媒体出示:( 读读课文,填一填:1868年夏天,在涅瓦河畔,一队______的纤夫给列宾留下了______的印象。于是,他____次来到伏尔加河,与纤夫们________,并_____地观察,______地工作,反复修改,用了___年时间,终于创作了名画——_________________。) (1)填空。 (2)全班齐读。 三、感悟过程,升华情感 (一)找出列宾看到的和怎么做的句子。 师:这段话有几句话?(两句),第一句写的是……(留下印象)请你快速浏览3-4小节,用直线画出描写纤夫的话。 (二)交流、相机教学: 交流看到的句子:“天哪……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媒体出示:天啊,为什么他们这样------- 1、从这个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 师:再读句子,抓住“肮脏、褴褛、凝重”等词语,说说你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 板书:肮脏 褴褛 ( 留下印象) 师:课文怎样把“肮脏、褴褛”写具体?(引读:有些人的裤子……)师:课文先概括写,后具体写。我们一起来分读,老师读概括的句子,你们读具体的句子。 3、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褴褛”? 难道他们不想穿干净点吗? 学生交流:(不是的,因为他们贫穷啊!谁不想穿好,吃好呢?……) 师:怪不得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神情是凝重的…… 师:从“凝重”中感受到什么?(学生交流……沉重,痛苦) 板书:凝重 师:那凝重的神情分明写着他们不堪重负,却还要默默地(承受着)。列宾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久久不能平静,所以,刚看见纤夫时,他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词“天哪”。 这个词里包含什么?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生说:惊奇 同情 ) 师:让我们带着惊讶和同情,再来读读这个词。(生读:天哪) 4、说话练习: 师:这一切都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媒体出示:说话练习: 列宾目送着渐渐远去的纤夫,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里,可列宾心中却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他心想: 。 预设:1、我要帮助他们--- 2、我要把他们画下来 ---- 师:这些人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交流怎么做的:(6-7自然段) 过渡:师:纤夫苦役般的劳动情景,激发了列宾的创作欲望,这个想法一直在他心里激荡,两年以后,他终于的机会来到伏尔加河畔 引读:在那里,他和纤夫们生活在一起…… “他仔细地观察着……抚摩那些铁铸般粗壮的手……” “他勤奋地工作……带着厚厚的一册素描回到了彼得格勒。” “根据这些素描……于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体会重点词句。 (1)出示句子指名读, 媒体出示:他仔细地观察着…… 师:这句话中写了列宾的哪些动作? 板书:共同生活 观察 注视 抚摸 (2)观察着---注视着-----抚摸着------,这三个结构相似的短句连起来就是一个什么句?(排比句) (3)再读读句子,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明白了什么? (4)师:为了更好的创作,列宾和纤夫们吃住在一起,从生疏到熟悉。在深入生活的同时,列宾从纤夫身上看到了—— 学生交流:强壮、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善良。 师:列宾不仅走进了纤夫的生活,还真真切切的走进了纤夫的内心,他看到了纤夫的善良,看到了不屈的力量,看到了民族的希望。有一天这不屈的力量会站起来,贫穷的俄罗斯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5)感悟敬佩,再读句子。 师:此时列宾对纤夫的情感还是原先的同情吗,而是转变成了——(生交流:喜爱,敬佩、热爱……) 。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这一句。 2、小结归纳、引读6、7小节 师:为了画好这幅画,列宾三次来到伏尔加河——(引读“他勤奋工作……”) 为了画出列宾心中对力量的赞歌,对光明的向往,它更是——(引读“画啊,改啊……,”) 板书:反复修改 顽强 三年来列宾倾注自己全部的情感与心血,终于在——(引读“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里,他描绘了——(引读“劳动人民苦难……”) 3、结文 三年中,列宾勤奋刻苦地画着,他把自己高超的画技和他对沙皇反动统治的不满,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完美地融入了画中,这一切赋予这幅画更深刻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这幅画的完成,称为诞生。(齐读课题。) 四、布置作业,总结全文 1、激发情感,再读课文第一节。 师:同学们,此时我们再一次站在这画面下,我们仿佛听到,远处传来纤夫苦役般劳作的声音;我们仿佛看到列宾正用自己火一样的热情画啊,改啊……让我们带着内心的感动和震撼再来读读第一小节。 板书: 31、一 幅 名 画 的 诞 生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868年 留下印象 肮脏 褴褛 凝重 1870年 深入生活 观察 注视 抚摩 1873年 反复修改 顽强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