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长城教学设计 |
范文 | 长城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城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运河和长城的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简介运河和长城的有关知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相互防御,在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明代18次修筑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700千米,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2、板书课题 2、长城和运河 二、指导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录音示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感受范读的语调、语感。 2、学生反复练习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将课文读清楚、读明白、读流利。 3、对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检查自读 (1)指名分两部分读。及时正音。对生字可从字的音、形、义等方面去识记,让学生口头组词,体会字词意思。 驾(驾驶)(驾御)(驾车) 折(折纸)(曲折)(打折) 嘉(嘉奖)(嘉宾)(嘉峪关) 谱(谱写)(歌谱) (2)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3)分角色指名读课文。多种形式指名读课文,直至读通顺、读流利,读明白。 指导读好有关句子 我/ 驾驶着飞机/ 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 出现在/ 我的眼前:像/ 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万里长城/ 谱写了/ 不朽的诗篇。是谁/ 创造了/ 这/ 人间奇迹?是/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 嘉:区别于“喜”,将下面的“口”改为“加”第九画横要长。 朽:左右结构,右边是横下竖折折钩,横和木旁的横平齐。 蜿:区别于“碗”,第十三画是横折钩。左窄右宽。 边指导边示范。 学生在练习册上描红练写。强调握笔姿势和坐姿。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驾驶 曲折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 2、男女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要求比较一、二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 交流,介绍这种方法在诗歌中叫做“反复” 精读课文 过渡引入: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学生起齐读相关部分。你从哪儿看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引读——(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景象很奇异,这一句该怎样读?指导读好这一句。 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交流。出示有关长城的图片。 远远望去,长城像什么在大地上?指导说话(长城像巨龙一样盘旋在大地上。……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相机板书:巨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引说: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是—— 指导说话。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试背。 启发思考:读了这两句话,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理解“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过渡: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丽,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的奇异表现在哪儿? 引读:运河像…… 及时板书: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风景秀美)你从那些词可以看出? 及时板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介绍: “京杭大运河”是运河的全称。再读这两句,试背,思考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把“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可见中华民族的祖先——?师生对答末两句。 指导朗读全文。先欣赏配乐朗诵,再让学生练习朗读。 练习背诵 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尝试背诵。 课堂练习 p11第四题 指导说话。 附板书: 2长城和运河 长城 巨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山海关) 西(嘉峪关) 运河 绸带 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北(北京) 南(杭州)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3、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4、了解长城、京航大运河的简单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读文,感悟;学习相关生字词。 【教学准备】有关运河和长城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 长城教学设计2《长城》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 重点 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录音机。 2.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灯片。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内容 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 智慧(hui) 气魄(po)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3、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 (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打出幻灯)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两图第三节。 (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4、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拉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二、总结全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板书设计 长城 远景 观察长城 近景 血汗 联想人民 智慧 雄伟 赞美工程 奇迹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pai she ning jie zhi hui jian gu cheng qiang yu hang yuan ( ) ( ) ( ) (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从充完整 ( )山( )岭 互相( )应 蜿蜒( )旋 气( )雄伟 三、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这一断长城建筑在八达岭上,高大艰固,是用具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 2、城墙上铺着方砖,向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 长城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通过分析重点段落和词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片,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欣赏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老师激情导入课文题目: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这节课我们继续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以及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二、图文对照、远看长城、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1、出示图片明确作者的观察点: 想一想作者是从哪观察的? 2、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默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又理解了哪个词语。 3、全班交流。 板书: 气势雄伟 4、下面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5、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三、图文对照、近看长城、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过渡: 长城之长在世界建筑上也是罕见的。长城的气势雄伟令人赞叹。那么长城还有什么特点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呢?从哪里能体会到长城的特点?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相关的词句画出来。 2、全班交流。 相机板书: 高大坚固 3、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射口、垛子、城台及作用。 4、明确观察点,总结观察方法: 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5、下面我们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扮演小导游同桌互相介绍近处的长城。 四、抓重点句体会情感 1、过渡: 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也被长城的雄伟气势所震撼。当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产生联想。下面自由读第 3自然段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读一读。可以把自己的体会标出来。 2、全班交流体会,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3、出示重点句子: 站在长城上,踏着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中国有这样的长城、有这样的劳动人民而感到自豪。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4、出示重点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引导学生从“多少”“才”“智慧”“血汗”能体会到什么? 整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让我们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敬意齐读这句话。 5、师生合作读。 五、整体把握全文、升华认识 1、过渡: 这样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的建筑却是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成的。我们怎能不为之自豪和骄傲呢?齐读最后一段。 2、质疑。 3、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联系整篇文章和收集的有关资料来谈。 4、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六、学习写作方法 你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怎么样?作者运用了什么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根据看到的产生联想。) 七、齐读名人的话,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远看 气势雄伟 条石 长城 近看 高大坚固 方砖 伟大的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 城台 【教学反思】 1、根据不同的段落特点设计教学内容: 第1、3自然段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能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课堂充满活力。第2自然段设计了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近处的长城。学生既积累了语言,又学到了表达事物的方法由整体到部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2、本课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 教学时,能够充分地运用语言激情、文本激情、学生的朗读激情、相关资料激情等多种策略。把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文本的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读之中。 3、本文是看图学文: 教学中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通过图文结合使学生对长城的长和雄伟壮观、高大坚固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借助看图学生很轻松了解长城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在教学中渗透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渗透。 【评析】 教学目标体现了认知、智能和情感的多元统一,挖掘了《长城》课文的科学和人文内涵。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的七个环节严谨细密,条理清晰,易于操作,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理念。教学过程渗透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特别是图文对照,直观形象的地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及高大壮观,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 长城教学设计41教学目的 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2重点难点 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3教学过程 3.1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放开品读 1、由学生交流怎样进一步读书。老师围绕“解说”引导激发。一是要读出理解,让文本语言承载的意旨触摸学生的心灵;二是读出感悟,变话为画,让文本语言激荡学生的精神,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只有这样才可能当一个有魅力的解说员。 2、自选方法,自读自悟。一是要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见解;二是在自己最想读的句段上多读,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想象。三是注意作者几个观察点。教师融入学生之中,和学生同读共品,人情人境,不断生成与发展。重点可放在第三段上。 第一段:读文看图,看图读文。 读中一观山势——崇山峻岭;二看长城——蜿蜒盘旋;三想画面——气势飞扬、雄伟壮观。注意结合地图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长。问:读了这段,你们有话想说吗? 第二段:读文解图,认识长城。 问:从这段中你们读出了什么?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可由学生板图标注理解;二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可图文对照讲述(对其作用可适当拓展,或由学生简说,或由老师简介);三是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段: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a、相机抓住学生的第一句朗读:在品味“站”“踏”“扶”中,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融进作者的思绪与情感。你是怎样走上长城的?(在被深深吸引中、在忘情的观赏中、在无比的激动中不知不觉地走上长城的)这时,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古代人民修建长城的情景(自然地——不容你不想)。 b.朗读第二句话,让学生充分感受工程的浩大,充分想象施工艰难,充分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所付出的代价。此时,你面对的是什么?让学生走人情境:体会脚下陡峭的山岭、肩上沉重的条石。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长城伟大,古代劳动人民更伟大。 c、指名读第三句,让学生抓住“多少”“才”品味、想象:你们从“多少”这个词想到了什么?从“才”上体会到什么?更进一步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所以说———— 第四段:抓住“气魄雄伟”“伟大”引导学生读出精神丰收、读出无比自豪。 如果学生入文时直奔第三段,可在读第二句时引入第二段读悟,再回到第三段;第一段也可最后诵读。) 3、走出文本,抒发情怀。学生读了课文,精神世界一定不能平静,让学生用自己的全部情 感对着长城:a、说(喊)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 b、面对长城这份世界遗产,你们想到了什么? 活动2【讲授】解说《长城》,拓展延伸 1、解说:a.自主准备,小组练习。可以解说全文,也可解说某一部分;可以照文本讲,也可适当增减用自己的话讲。b.展示风采,解说交流。对着长城挂图、图片展览或影像讲。 以评价推波助澜。 2、积累:摘抄自己最喜欢的精彩词句。 3、拓展:自读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并择其一处写成百字景点简介,准备举行“中国的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展示会(可安排1~2课时结合“宽带网”进行)。 长城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 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配乐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 长城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CAI出示第一幅图: ⑴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⑵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⑶小组讨论,并说说。 2、CAI出示第二幅图: ⑴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⑵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⑴小声朗读课文: 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⑵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 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 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⑴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⑵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一是使学生感受到“长”而“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二是感受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3、下面是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五、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形态像条长龙 城墙顶上气魄雄伟 长城构造高大坚固城墙外沿 方形城台伟大奇迹 联想血汗、智慧凝成 长城教学设计7教学背景分析 这是一副长联。像一段信笔而成的散文,句式整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它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长城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历史、现实意义。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的雄姿,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丰碑式地位。字里行间,流露抒发着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要点: 1、能正确读写“吏卒、黎庶、隘口、盘旋、巍峨、烽垛”等词语。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教学过程 一、你知道中国的象征物有哪些? 是的,长城是中国的象征,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板书课题:长城赞 二、长城资料交流 1、看、读视屏资料 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3、教师补充更正:古长城西至我市岷县,抒发自豪之情,引入新课。 三、看视屏两幅图片,请同学们分别描述长城,抒发感受。 [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然后观看图片导入,轻松自然。从学生对长城的感性了解入手,直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认读词语,理解词义:吏卒、黎庶、隘口、巍峨、烽垛、瀚海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阅读对联,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2、联系对联,看一看上下联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的长城? 六、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同桌间、小组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思考问题:(1)每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2)你感受到了什么? 2、研读上联。 (1)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历史、现实意义)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 3、研读下联。 (1)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了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那么,下联又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呢? (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的雄姿,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丰碑式地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下联,组内互评,交流。 (相机写出板书) 上联(时间)巍峨的丰碑 下联(空间)壮丽的奇观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谈感受。 [全诗的情感是统一的,我们学习课文必须把握全诗的基调。] 七、深入探究、品读感悟 1、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特点和蕴藏的情感。 2、交流探讨: (1)、这是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对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说说对联的特点,并且试着对读) (2)、全文洋溢着浓浓的民族自豪之情。 3、教师小结: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和毅力的结晶。今天强国之梦依然延宕,经济发展再创奇迹,民族复兴指日可待! 八、赏读抒情,拓展延伸 让我们在浓浓的民族自豪之情中,再一次欣赏和感受这一伟大的奇迹! 1、欣赏长城视频风景,学生深情朗读课文、 2、音画中教师深情抒怀,结束教学。 板书设计 上联(时间)巍峨的丰碑 长城赞民族自豪感 下联(空间)壮丽的奇观 长城教学设计8一、激情导入 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大家都想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你们谁游览过长城?想不想去观赏一番?(播放视频) 看后你想说什么?你能用课本中的一句话来评价长城吗? 课件出示句子: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齐读。你觉得哪些词重要?板书:气魄雄伟 伟大奇迹 抓住关键词再读。你从哪里感受到它“气魄雄伟”?是“伟大的奇迹”? 二、从远看到近看,体会长城特点。 (一)研读远看,体会长城特点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2、作者怎样写长城的“长”? (1)像一条长龙,比喻句;用形象观察法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先观察课文下边的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两个词语的意思,感悟长城的气魄雄伟。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一万三千多里(13000里除以8里等于150天,要走整整一个学期——长),列数字。 3、指导感情朗读。(多么长、多么气魄雄伟的长城啊!你能用朗读把长城的雄伟气魄表现出来吗? 4、小结过渡:这样长,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其他国家有吗?所以作者这样赞美长城(指向中心句)学生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略读近看,体会长城的特点 1、学生自由阅读第二段,思考:这段话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高大坚固) 2、图文对照,了解长城结构。出示长城近景图,让学生指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 3、从长城的设计巧妙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1)引读: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城墙顶上——————。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 (2)引导学生想象:古人是怎样利用长城打仗的?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小结:这么高大坚固的工程,让人不禁为其壮观震撼;这么巧妙的设计,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怎么不让人惊叹!(学生齐读中心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从单看到多看,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 (一)单看条石,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 过渡:每个站在长城上的人,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么伟大的工程是怎样建成的呢? 1、出示句子: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2、学生默读,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思考、体会、批注自己的体会。 3、学生交流,紧紧围绕数量多、重量大、设备差、山势陡来体会修筑长城的艰辛,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 4、小结:激情朗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二)多看其他,联系一二自然段及课外积累,深入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1、过渡;单看是什么意思?(只看、仅看。)刚才,我们只是看了条石就体会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容易,如果我们来联系1、2自然段,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修筑长城的不容易? 2、生读书,汇报。(1)高大坚固、十分平整、设计巧妙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2)从长于万里,崇山峻岭体会到工程浩大,艰难—— 3、激情引读,深化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及民族自豪感。 师:长城长于万里,工程浩大——生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长城高大坚固,永远屹立——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长城设计巧妙,举世瞩目——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从春秋战国到明朝,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用了多少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生接读: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所以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生接读: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总结:同学们,我们这样前后联系,课内外结合阅读思考,深刻地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血汗和智慧,这是阅读课文的好方法,大家今后注意运用这个读书方法。 四、总结全文 师指板书:今天,我们领略了长城的魅力,他那雄伟的气魄,包含的血汗和智慧,都无愧于世界奇迹。马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学们,有机会一定去亲眼目睹这世界奇观。也可以通过长城网站去更好地了解长城。 长城教学设计9教材简析 这篇看图学文按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介绍了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使学生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主题学习的探究任务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的? 2、长城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3、为什么说“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4、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 学习方式指导 1、自己和几个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来共同来开展研究。由组长给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有的负责图片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历史记载资料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音像资料的收集等。 2、选定一个研究方面,收集学习资料。可查阅书籍,也可通过老师提供的链接,查阅关于长城的网站,或者在Internet上自己用搜索引擎,收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3、分析、筛选资料,以一定的方式(例如:手抄报、演示文稿或网页)设计完成小组的汇报讲稿。 探究1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的? 探究2 长城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探究3 为什么说“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 一个伟大奇迹? 探究4 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 长城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驾、驶、壮、谱、创、华、丝、首、京、堂”十个生字,积累“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等词语,正确书写“壮、创、华、京、堂”五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诗歌的节奏。能带着自豪的情感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3、能根据提示填空。 4、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知道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按诗歌的节奏,带着自豪的感情朗读诗歌。 2、了解课文内容,找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特点的相关词语。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录象资料。 2、学生方面的准备:收集有关介绍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看长城图、运河图,认识长城和运河。 (1)说出画面上所画的地方。 (2)板书:长城 运河 (3)运河:运河就是人工开凿的河道。 2、揭示课题:15 长城和运河。 二、初步感知,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句子: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1)学习生字:驾驶、壮 (2)读句子。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读课文,说说:诗中写到的长城和运河是怎样的?并完成课文填空。 填空内容: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 。京杭大运河像丝带飘落在大地, , 。 2、指导朗读第一节。 (1) 观看介绍长城的录像片。 (2) 听录音,展开想象,模仿读。 (看图,做动作理解:连绵起伏和曲折蜿蜒的意思) (3) 学习生字:谱、创、华。 (4) 自由练读。 (5) 指名或分组赛读。 3、展开想象,自主学习,朗读第二节。 学习生字:丝、首、京、堂。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 2、总结:长城和运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牢牢地记住它们。 3、指导背诵。 4、拓展练习: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其他一些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想象说话: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 ,它像 ,又看到了 ,它像 。 五、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壮”。 3、自行练习,书写其他生字。 板书设计: 15、长城 和 运河 像巨龙 像丝带 中华民族的祖先谱写了不朽、动人的诗篇。 长城教学设计11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能力要求:在学习中展开联想;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一边朗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理解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具准备:中国地图,长城的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我们刚刚欣赏了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的美景,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大神奇。今天我们又将一起登上长城。那些同学去过长城? 2、请几位同学说说长城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书上的词语) 3、出示中国地图,找出长城的东西端各在什么地方?长城经过哪些地方? 二、介绍长城 三、仔细看图,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 四、自学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段,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2、老师肯定学生发言。这段是作者从远处看长城,是从整体上看长城像一条长龙,突出了长城的长,请同学一块读读这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登长城,站在雄伟的长城上看看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请一位同学做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吧!读读这段课文。听的同学从文中找一个词来概括长城给你的印象。 2、大家说得真好!下面我们边看图边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小结:本段具体地给我们介绍了长城的结构,从长城的建筑材料,城顶的样子,城墙的外沿的垛子,射口的构造和作用,城台的样子和作用等方面做了具体说明。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如同实实在在看到了长城,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站在这样的长城上,作者想到很大,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己读课文,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学生讨论后发言。 三、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你对“伟大的奇迹”如何理解?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补充相关内容,加深对“伟大奇迹”的理解。 四、出示相关图片,把感情融入课文朗读。 五、喜欢哪一段课文?尝试背诵。 长城教学设计12设计说明 《长城》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十七课的内容,这篇课文的后两篇课文分别是《颐和园》、《秦兵马佣》,这三篇课文共同反映一个主题:中国的“世界遗产”。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这篇课文的知识目标:识记生字词不难解决。但技能目标: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情感目标:认识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激发民族自豪感,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自读自悟教学法,以学生的“读”为主线贯穿全文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议、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导读——初识长城 1 、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 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2 、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引读课文) 3 、交流阅读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 结合课前的预习,学生反馈) 二、图文对照感受读——感知长城 教师指导观察图,让学生感受画面。 1 、看第一幅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引导学生观察图时,要分清主次,能抓住主体进行重点观察。) 2 、看第二幅图,说出你从图中看到了些什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内容的方法。) 3 、从两幅图观察到的不同景物,说说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事物什么不同的特点? 三、重点赏析深入读——品味长城 1 、学生自读自悟,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 2 、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 (2):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 、情境体验,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游览长城。 四、披文入情感悟读——倾动长城 1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 、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智慧体现在哪里? (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 、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 、指导感情朗读。(要求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创造,读出由衷的赞叹。) 6 、小结: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五、自由抒发激情读——赞美长城 1 、通读全文引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激发民族自豪感。 2 、心里话大声说。高呼对长城的由衷赞美。 3 、2008 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到时,会有很多的外国朋友来到我们国家,他们大都会来参观我们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创作一篇长城介绍词。 六、知识拓展延伸读——深识长城 阅读课后“资料袋”,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兴趣。 1 、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如:毛主席词中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等。教师适当追问资料搜集的办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多搜集相关资料。 2 、课件出示29 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感受,读一读“资料袋”,激发探究兴趣。建议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建立专用的资料袋,为后面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学习作准备。 由于文本的这种结构特点,我们基本上可以确立这样的教学目标: 一是了解长城,理解长城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二是在阅读中领会文本的写作结构,学习观察事物与构思成文的方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建议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教学板块: 第一板块:长城,伟大的奇迹 1.朗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把握全文的叙述结构。 2.感受“奇迹”:结合文章前两个自然段展开教学,从长城的绵延壮丽和高大坚固理解长城是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从“远看长城”感受长城的绵延壮丽。先请学生结合文字展开想象,在头脑中想象画面;然后出示地图,引导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长城之“长”;最后出示长城远景图,学生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对长城的“绵延壮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从“近看长城”感受长城的雄伟坚固。先请学生结合文字展开想象,在头脑中想象画面,比如垛口、射口、瞭望口的设计,城墙的宽度等;然后请学生根据文中的描述画示意图,标出垛口、射口、瞭望口的位置,并说明其作用;最后出示长城近景图片,让学生观察,从视觉上进一步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二板块:长城,血汗与智慧的结晶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站在长城上,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2.这绵延壮丽、雄伟坚固的万里长城,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3. 补充介绍关于长城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引导学生围绕这个故事展开讨论,感受长城是中华民族血汗凝结成的。 4.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提示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思考,如:垛口、烽火台的设计,建造长城的条石与方砖的运送等,都反映了建造长城的人民的智慧。 以上是对课文《长城》的基本教学思路,这两个教学板块可以作为第一课时。但是由于长城承载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太多的东西,而教材中的这篇文章显然过于单薄,又由于重视长城建造结构的描写,就冲淡了其中的厚重的历史文化蕴涵;在语言表达上,则规范有余,个性不足。因此,我建议在众多的描写长城的诗文中进行选择,介绍给学生阅读,以弥补教材的不足。考虑到语言表达与思想内涵的个性化要求,我建议选择与课文风格迥异的文章,如鲁迅和毛姆的《长城》来作为补充教材。这里有必要对鲁迅与毛姆创作的《长城》做解读。 鲁迅先生的《长城》原刊1925年5月15日《莽原》周刊第4期,后收入《华盖集》。从文章落款来看,此文应是创作于1925年5月11日。应该说初读鲁迅的《长城》是令人诧异的,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对长城的赞美,习惯了认识长城的伟大,在已经普遍达成“共识”的情况下,读鲁迅的《长城》不啻是一种震撼。其实,鲁迅的伟大就在于他总能穿越时空,总能看到事物的本性和真相,尽管有时这是我们不一定能够接受的。同样,读这篇《长城》,我们也读出了与以往赞美长城的那些文字很不一样的东西。除了震撼,我们也不难感受到萦绕在文字中的那份沉郁的气息。鲁迅开篇便慨叹“伟大的长城!”,然后笔锋一转,认为这长城不过是“徒然役死许多工人而已”,未必能够挡得住胡人入侵,现在不过就是一种古迹罢了。接下来的文字让读者感受到鲁迅笔下的长城已不再是那个实在的长城,而是一种象征——是旧思想、旧制度、旧传统的象征,是封建、保守、落后的封建社会的象征,他“总觉得周围有长城围绕”,因此在鲁迅看来,这长城是“伟大而可诅咒的”。由于鲁迅笔下的长城具有象征意义,而这种象征意义又是与鲁迅所处的时代与环境紧密相关,对于只有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理解这种象征意义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建议在教学时点到即止,只要让学生明白鲁迅笔下的长城具有象征意义,知道象征什么即可,对其他内容不宜做过多的展开。 相比之下,英国小说家毛姆的《长城》不像鲁迅那样着力于取其象征意义,而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发出由衷的慨叹。1920年,毛姆来到了中国,写下了游记散文《在中国屏风上》,《长城》就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文章正如书中的其他文章一样,是毛姆用铅笔在路边买的黄色包装纸上草草写成,只不过200来个字。在毛姆的眼中,中国的长城“就像它所守卫的帝国一样不可思议”,它是庞大的、雄伟的、寂静的、令人敬畏的,同时它又是孤单的、无情的、大胆的。这是一个外国人真实的感受,为了强调这种感受,毛姆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发出了同样的慨叹:“在薄雾中,庞大、雄伟、寂静、令人敬畏地矗立着中国的长城。”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镌刻在作者脑海中的巨幅油画:在一片无边无际的薄雾之中,中国的长城巍巍矗立在崇山云岭之间,它显得那么庞大、雄伟,在一片寂静中散发着令人敬畏的气息。这幅画面正是作者记忆中的长城,在随意的抒写中透着淡淡的嘲讽。因此,这篇文章不论是语言还是表现出来的感受都具有浓郁的个性色彩,或者具体地说,具有浓郁的毛姆本人的个性色彩。因此,在教学时把毛姆的《长城》介绍给学生,也正是希望从另一个既不同于教材又不同于中国作家鲁迅的角度,让学生看到一个外国人眼中的长城。当然,毛姆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外国人,毛姆眼中的长城也并非所有外国人眼中的长城,我们从其他外国人对长城的评价中就可以看出来。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 这也是外国人眼中的长城。那么,不论是毛姆还是鲁迅,他们眼中的长城都不同于其他人,也当然不同于教材中的长城。把鲁迅和毛姆的《长城》介绍给学生,就是希望打开学生的视野,不仅是阅读视野,更是提供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尽管这两篇文章相对于教材体《长城》而言是有些难度的,不论是语言还是思想,都是有个性化的,但这就是一种阅读能力的提升,一种对同一事物多样化认识的思想训练,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引导学生读毛姆与鲁迅的文章,不必像教课文那样去操作,完全可以以讨论、对话的形式展开。因此,我们不妨在前面两个教学板块的基础上设计第三个教学板块,即:拓展阅读,结合鲁迅与毛姆创作的《长城》认识不同的人眼中的长城和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前面两个教学板块相呼应,我把这个教学板块定名为:长城,说不完的长城。这个板块可以放在第三课时,主要教学策略如下: 第三板块:长城,说不完的长城 1.读毛姆的《长城》,思考:在毛姆的眼中,中国的长城给他怎样的印象?结合文章中的有关描写来说明。 2.读鲁迅的《长城》,思考:为什么在鲁迅的眼中,长城是“伟大而可诅咒的”呢?结合文章中的有关描写来说明。 3.讨论:鲁迅和毛姆的文章都是对长城进行赞美的吗?结合你对有关语句的理解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4.作业:查找其他与长城有关的诗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推荐给同学。 长城教学设计13【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看图学文。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可依自然段分成四部分阅读。第一部分,配合第一幅图,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部分,配合第二幅图,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部分,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预设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程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2、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录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初识长城 1、揭题: 出示多媒体长城图片,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设计理念: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板书课题: 长城 2、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 引读课文。 二、欣赏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长城的感受。 2、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图文对照,感知长城 教师指导观察图,让学生感受画面。 1、看第一幅图: 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观察图时,要分清主次,能抓住主体进行重点观察。) 2、看第二幅图: 说出你从图中看到了些什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内容的方法。) 3、从两幅图观察到的不同景物,说说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事物什么不同的特点? (设计理念: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重点赏析,品味长城 1、学生自读自悟: 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 2、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⑴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 ⑵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设计理念:学生结合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增强学生的美感,达到学科整合的作用。) 3、情境体验,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游览长城。 (设计理念:课件的展示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五、披文入情,倾动长城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指导感情朗读,要求: 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创造,读出由衷的赞叹。 6、小结: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 六、自由抒情,赞美长城 1、通读全文引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激发民族自豪感。 2、心里话大声说。高呼对长城的由衷赞美。 3、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到时,会有很多的外国朋友来到我们国家,他们大都会来参观我们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创作一篇长城介绍词。 (设计理念:朗读训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的重要途径。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七、知识拓展延伸读──深识长城 阅读课后“资料袋”,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兴趣。 1、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如: 毛主席词中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等。教师适当追问资料搜集的办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多搜集相关资料。 2、课件出示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感受,读一读“资料袋”,激发探究兴趣。 建议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建立专用的资料袋,为后面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学习作准备。 (设计理念: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读文的欲望。) 3、展示积累: 你们一定有了许多美丽 的收获,那就让我们共同分享吧! 4写感悟: 看来大家收获颇丰,现在让我们回顾全文,静静地想一想,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写一句话,写在书上。 个别交流。 (设计理念: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 八、结束语 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第二课时 一、导言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读过了《长城》这篇课文,了解了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它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一样都是举世文明的伟大建筑。 二、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蜿蜒、嘉、隔、垒”五个字。要注意到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到位。 (设计理念:学习生字时,先让学生起来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只是做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巩固。) 三、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 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设计理念:让学生读、摘、写词语,养成积累优美语句的好习惯,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长城教学设计14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长城,理解长城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生齐读课题)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自由发表后教师归纳小结)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8、“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9、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0、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导朗读。 4、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5、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6、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7、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8、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总结。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3、4题。 板书: 1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人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长城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技能目标: ⑴ 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⑵ 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 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力求体现知识、技能、情感的多元统一,挖掘《长城》这一篇课文中的科学和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据28年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板书课题: 长城 (运用名人名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观察彩图,了解图意: (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展示课本两幅彩图或直接用挂图展示。) ⑴ 介绍观察点: 运用教室的布置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观察点。 第一幅图的观察点在哪里呢? (在长城外或太空等) 第二幅图又是在哪里观察的呢? (在长城上) ⑵ 看第一幅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 (抓住观察重点:长城。) 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 (长、大、弯) 再看第二幅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高大、坚固) (可以适当地引入远景图和近景图的概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2、分组讨论: 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为什么没有和它相对应的图片? (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⑴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像一条长龙) 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 (比喻)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 (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学生可能无法说出来,老师应当适当地引导。) ⑵ 作者为什么列举出“一万三千里”这个数据? (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 ⑴ 此景是作者在什么地方(观察点)看到的? (作者走在长城上) ⑵ 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结合课文来说) 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 根据文意和学生搜集的资料异型想象,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情入文,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面对这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触摸着巨大的条石,脚踩着平整的方砖,领略那巧妙的设计时,你会想起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⑵ 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为什么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 提示: “凝结”是句中的重点词语。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是因为: ① 条石多,多到“数不清”。 ② 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 ③ 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④ 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⑶ 再读第三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齐读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骄傲: 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插图,结合下列词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条石 城砖 垛子 瞭望口 射口 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五、拓展延伸、开拓思维 同学们,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知识,搜集相关资料,以《中国人的骄傲──万里长城》为题写一篇文章,介绍我们的长城。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本文通过“观察彩图,了解图意”──“图文对应”──“图文对照”──“复述插图”,四次看图相得益彰,让学生受到了观察能力的训练,从中学会观察的方法。通过“拓展延伸”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