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
范文 |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1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②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 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难点:懂得宪法和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树立宪法意识。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 (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第23页的知识窗。 交流:你知道国籍是什么?它是怎么获得的? 2、认识身份证。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小卡片,它能代表我们的身份,那就是身份证。 ①先说一说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公民身份证号码 ②了解身份证号码的不同含义。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③公民身份证的有效期。(课件出示课本25页相关链接) ④身份证用处知多少? 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邮局邮寄物品 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 板书设计 做合格公民,树立良好形象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2教学目标: 1、知道班级处处有规则,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了解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3、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班级处处有规则。 2、了解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一些规章制度。 难点: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人。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搜集遵守规则的事例,可采用照片或录像等多种形式展示。 2、《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规范》。 (二)学生准备: 1、调查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 2、搜集身边守规则和不守规则的事例。 教学设计: 一、了解班级处处有规则 1、教师谈话引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生活在社会的大家庭里,应处处遵守规则。 2、学生看图,并说一说图上讲了哪些我们必须遵守的规则。 3、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我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 学生讨论。 4、教师:日常生活中,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不愿意遵守规则,给别人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不便。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反光镜”,谈一谈感受。 5、教师:你曾经看见过哪些不文明的现象?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不守规则的事例。 6、教师鼓励学生用这面“反光镜”对照自己,看一看是否也曾有过不守规则的行为。对于勇于承认错误的学生,教师应予以表扬。 二、讨论我们应遵守哪些规则 1、教师: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的规则有哪些? 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班级交流。 2、教师:你还知道哪些规则?全班可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进行讨论。 三、制订班级公约 1、分组讨论:分析班级现状,找出不足之处。 2、针对问题,小组制订相关规则——《班级公约》。 3、全班讨论《班级公约》,民主表决。 4、小结:这份规则是大家一起制订的,所以大家共同来遵守。 四、课后延伸 执行《班级公约》,对学生的执行情况及时检查,相互督促,定期评议。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3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过程—: 一、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 1、出示图片:打击犯罪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2、依法治国首先应该依据哪部法律? 学生回答(略)。 3、教师归纳: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二、出示图片:宪法 因为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根本问题。 学生齐读教材中关于宪法第一条第一、第二款规定。 教师:你还知道其他根本问题的相关内容吗? 1、活动一:知识抢答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的权利;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5)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它:公民有劳动的义务;有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国家的标志是什么?(国旗、国徽、国歌。) …… 2、教师作好各组抢答结果记录。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曾做过四次修订。它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板书设计 树立宪法意识,知法懂法不犯法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