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二年级数学教案 |
范文 | 二年级数学教案【热】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厘米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一根长5厘米的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小方块,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用这个小方块做了些什么事情吗? (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 每次测量物体长短都用这样的小方块一个一个去摆太麻烦,有什么其他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长短吗?(尺)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是统一规定的。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厘米。 (1)看一看。 将小方块的边放在厘米尺的刻度上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尺上每大格长度与小方块边相等。) 这个小方块,他的一边是1厘米,而厘米尺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课题) (2)比一比。 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教师出示实物图钉和手指,通过测量,学生清楚地看到并体会到1厘米的直观表象,学生练习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的长度。 (3)认识厘米尺。 我们使用的这种尺每大格都有1个数字,因为这些数字都以厘米作为计量单位,所以叫做厘米尺。 (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2、用厘米尺量。 (1)说一说。 厘米尺上1、2、3……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1厘米,2厘米,3厘米……) 让学生根据刻度表示出1厘米,2厘米的长度。 总结:从0到1有1个大格表示有1厘米,从0到2有2个大格表示有2厘米…… (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2)比一比。 根据刻度比划出9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长度。 (3)量一量。 取出纸条,量一量他有多长? 学生活动后汇报结果和测量方法,有两类策略,教师叙述后让学生找出最优化策略。(1、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这时纸条右端对着5,表示5厘米。2、把纸条对准刻度,看占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分析:第2中数格子太麻烦,1要简单。 (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总结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师要提醒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 质疑:如果“0”刻度与纸条左端不对齐,会出现什么情况? 右端所指数字与纸条实际长度不符合。 三、练习巩固。 (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年级数学教案2第二课时: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P17-18“辨认方向” 教学目的: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期于的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准备: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节课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3)引入。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4)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学生讨论后回答:少年宫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东面的中间。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 学生讨论后得出:图书馆在学校得西北面。少年宫在学校得西南面。电影院在学校得东南面,动物园在学校的东北面。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3.试一试(小组活动) 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四.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借助中国地图,对学生进行识别方向的训练,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教师让学生懂得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并在图中指出北京的位置。再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中找出家乡的位置,并说一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家乡的什么方向。 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书中的几个问题,并将答案填在书上,学生做,教师巡视。 最后,还可以利用中国地图,问问学生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请其他学生回答。 五.实践活动 让学生带上表格及方向板到校园中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观察地点面朝方向西北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五.你知道吗?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二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3的乘法口诀,然后记住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类推、概括、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各式和样的练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教学难点: 对“数学故事”的理解、表述和解疑。 教学准备: 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自己的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周末,方方想给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 二、问题探究 谈话: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需要6个,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要几个轮子? 三、体验感悟 1、拿小棒摆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 3、板书:1×3=3;一三得三。 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 1题:找朋友。 2题:找规律填数。 3题:动物运动会。 数学故事。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10页。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1×3=3;2×3=6;3×3=9;3×4=12。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 3×5=15;3×6=18;3×7=21;3×8=24。 三五一五;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掌得不错,记忆方法也能掌握。口诀大部分同学能在课堂上背出来。应用方面还有欠缺。 二年级数学教案4一、情境引入 1、今天是我们的一位好朋友的生日,想知道他是谁吗? 2、(电脑出示:淘气)让我们一起来唱首生日歌吧!听听淘气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吧。 3、板书课题:生日。 二、探究新知 1、统计前的准备活动 (1)今天是几月几日?(10月16日)原来淘气是10月出生的,我们班有谁也是10月份出生的? (2)你是10月份出生的,那你知道你出生的月份属于什么季节的呢? 指名学生说:你是几月出生的,属于什么季节? (3)我们来看一看,你们出生的季节刚才你们说对了吗? 出示课件:四个季节的图片(并说明哪几个月是什么季节) (4)现在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属于什么季节了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说完后坐直。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 (5)老师要看看谁是亮眼睛,看好了。我们请春季过生的同学举手;请夏季过生的同学举手;请秋季过生的同学举手;请冬季过生的同学举手。猜一猜哪个季节过生日的最多。 (6)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有什么好办法知道? 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如举手数一数、举不同颜色的卡片、分排站立、画正字等) 2、经历统计活动 (1)6人小组合作统计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做一次调查。那调查应注意什么?来看看小组合作的要求吧! (幻灯) (2)小组活动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调查一下,并完成统计图。 (3)全班汇总 师:刚才老师看了同学们在小组的表现,真积极!下面我们一起完成大的统计图好吗?请各小组长汇报你们组的统计结果,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 (4)验证数据 师:这是刚才大家每个大组调查的结果,老师根据你们的统计绘制出这张班级统计图。请小朋友们先来数一数在春季过生日的`有几人?夏季、秋季、冬季过生日的有几人呢? 师:那你们算一算,我们一共统计了多少名同学?再看一看,今天来这里上课的同学有多少人?说明在统计时有没有多余的?有没有遗漏的?看来,同学们在统计时非常认真。 3、观察统计图,拓展思维 (1)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现在你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了吗?从图中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 (2)师:谁愿意和老师做朋友?谁能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师:老师也有生日,你们猜猜老师的生日可能在哪个季节呢?生猜。钟老师12月份过生日,是什么季节呀?(冬季)对了,老师是冬季过生日的,根据统计图我们可以猜测出最有可能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不一定是准确的,就像猜老师的生日一样。 三、拓展应用 1、这个统计图是怎么得来的呀?说一说。 2、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呢 二年级数学教案5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教学内容: 课本P23 例4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 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4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 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数学教案6教学目标: 1、 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世纪的密切关系. 2 、学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3 、体会乘法,除法的互逆关系. 4 、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 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鞭炮的声音。 师:对了,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的特别早,原来阿!小熊开的店今天开张了, 它的好朋友小猴和小虎也来为他的新店开张来祝贺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板书:小熊开店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那位小朋友跟大家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小猴想买4辆坦克送给它的表姐、表哥、好朋友和它自己,可是小猴总也算不出他要付多少钱。这下可把小熊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1、算一算: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4×5=20(元)或5×4=20 2、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20÷5=4 3、深入探讨:20÷5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独立思考,个人汇报 小猴,小狗都买到了坦克,他们可高兴了,你们高兴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在4*5=? 20/4=5 中你发现了什么? 4、 三、体验感悟 1、老师的问题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靠靠大家,我有12元钱,如果要买铅笔盒,可以买多少个?买皮球呢? 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学生反馈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的问题 互动活动:小组内提问、解答,说说所用的口诀 四、实践应用 1、 试一试(提醒大家边想口诀边计算) 1)独立尝试 2)交流,说说所用的口诀 2、 练一连 1)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 2)蚂蚁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说说所用的口诀 3)动物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比比看,那个队做得快!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27页 板书设计 4×5=20(元)或5×4=20 口诀:四五二十 20÷5=4 口诀: 二年级数学教案7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能力目标: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策略合作探究 前置作业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教学内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你能把图上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1.说一说,想一想。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如果有22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先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说图。 独立探究,小组交流方法。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四、总结:2.试一试,有30元,租1条船最多可以划几小时?想一想,说一说。 你能列式解决吗? 1.完成练一练的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3、4题。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学生总结。 二年级数学教案8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36—37页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3课,也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此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小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经验。“把20块糖果平均分5个小朋友”,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为“把4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经验与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糖果一袋,糖果图片,小棒若干根,统计表若干根。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复—均分。 1、老师带来了8个糖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他俩都高兴?什么是平均分? 2、猜猜我用20根小棒摆了几个正方形?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几位小朋友到乐乐家给乐乐过生日,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难题了,他们不知怎么分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课件出示图片)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获取信息。能够发现“有5个小朋友”和“20块糖果”。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可能是“分一样多,怎么分?”“够分吗?”“能正好分完吗?”等等。 教师接着学生说:“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思考:创设情境不但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更是为了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以帮助小朋友分糖果为情境,让学生本能产生互动,同时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参与。]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示范分一分并记录。 教师提出,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可以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出示表格) 师:现在通过这个表格,你能了解老师分的过程和结果了吗?是不是看上去更方便,更清楚呢? 2、用学具代替糖果小组内分一分。 师:我们就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20个糖果图片代替20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之上的,先让学生想一想怎么解决,引发学生思考,使下面的活动为解决问题而进行。同时,用统一的学具代替实物分一分,为脱离一切物质属性,抽象出除法算式打下基础。] 师:同学们都很快地利用学具分一分,可是老师发现你们的分法并不一样,谁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分的过程? [设计意图:给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分法会不相同,正好可以从中体会分法的多样性及结果的一致性。对于记录这样复杂的活动过程,学生是有困难的。所以,先让学生感受到做记录在活动和交流中的优势。让所有学生试着记录自己的过程,既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有序,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运用“枚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也为后续的小组活动打下重要基础。] 3、交流方法,比较、反思。 师:请观察不同分法,哪种方法和你的一样,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分的方法。 师小结:同学们的分法不同,可能分的时候有一次分完的,有多次分完的,你更喜欢哪一种? 预测:更多的学生会喜欢一次分完。理由是简便快捷。也不排除会有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要给学生时间,等待学生从下面的大数目的分小棒活动中,自己发现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好处。 师:那好,你能根据你所喜欢的分法,再分一次数目更大些的吗?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交流、倾听,体验分法的多样化与结果的一致性。及时表扬利用口诀一次平均分的学生,同时引导学生比较和反思,优化自己的策略,提升数学认知,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四、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1.提出问题。 要把4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呢? 2.活动准备。 (1)小组分工,明确要求。 师:一会儿大家要在小组内分一分,并把分的过程记录到这张表格上(出示表格)。 (2)小组商定方法。 师: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想想怎么分,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每个人都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共同选择一个分法。动手分一分,做好记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有了分糖果活动的基础,学生会想到用口诀来平均分,但40根小棒相对于20块糖果,是一个大数目。让学生先商量一下分法,能够避免盲目、无效的活动。另外,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经历不是很多,缺乏经验,需要教师引导分工和组织示范。] 3.小组活动 学生小组内分一分。 4.汇报交流。 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本组的学生做补充,其他组的学生做检查。 [设计意图:展示一些小组的记录,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同时,引导学生交流,意在让学生评价一下哪些分法更简便、更合理,给学生反思、调整的机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反思、优化自己的策略。] 五、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师明确游戏规则。 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比一比。 师:这个游戏有趣吗?课后可以和家长、同学继续进行。 [设计意图:此游戏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进行平均分的活动。也是给学生一个自主经历不定的数目平均分的过程,为以后除法中有效试商打下坚实基础。] 六、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进行了许多分一分的活动,都是怎样分的?从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师小结:在分糖果和分小棒的活动中,都是平均分的;可以有多种方法,结果却是一致的;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快捷地完成任务;有时会正好分完,也可能会有剩余…… 七、布置作业 1、课后找一些大数目的物体分一分,利用表格记录分的过程。 2、回去后和家长继续玩分糖果的游戏,可以自定游戏规则。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课的活动,说一说收获,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梳理,再次提升。实践性作业是与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联系起来,是对大数目的平均分活动的延伸。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亲身操作,完全能够获得最终结果,并记录下来,积累平均分的经验,为下节课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二年级数学教案9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一猜、激趣导入。 老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 老师: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老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一摸一样的。 老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更多对称的知识。 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出对称的特点。 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剪一剪 ,教学教科书29页例1 (1)老师示范,先将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最后沿画的线剪。打开是一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一个剪纸。学生动手剪时,老师: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 (3)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 (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老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老师:对,这些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的两部分。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一个名字吧!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翻到教材29页,拿出剪刀、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一找对称图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 老师:先用直尺标齐,再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9页,做一做。 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下面的字母、数字和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1 2 3 4 5 6 7 8 9 3、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3题。 四、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二年级数学教案10一、教学目标: 1、知道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1时=60分 2、结合熟悉的事情,经历看图说话,观察钟面,拨动表针等认识时和分的过程。 3、结合具体事例,体验1分有多长,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建立1小时、1分钟的时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 理解时与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时=60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新课开始,我为学生出示了猜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响,催人早早起。谜底(闹钟)你们早上几点起床?几点上学?中午几点吃饭?晚上几点睡觉?我们的小伙伴亮亮一天中做的六件事情按时间的顺序排上序号,然后讲给学生听。老师我来说:亮亮早上六点半起床,吃完饭去上学。八点钟时正在上课,中午12时刚过的时候吃午饭。下午快5点的时候在操场打羽毛球,回家后六时刚过开始看电视,九时刚过上床睡觉。同学们说的真好,像六时刚过这样的时间,到底六时过了多长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时分 (二)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钟面。首先请同学们观察钟表、在小组内一起说一说。 1、数一数:钟面上有()个大格 2、每个大格里面有()个小格。 3.钟面上共有()个小格。 2、拨针抢答。首先我会展示课件4时整,让学生说一说4时整,时针走了几个大格?4大格就是4时,从而得出走1大格就是1时;接着我出示4时5分,得出5分,就是分针走了5个小格得到的,从而得出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 3、深入理解。同学们看课件拨动钟表的时针从12时走到1时,你能发现什么?老师我发现了: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也就是走了60个小格。接着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可以从3时拨到4时,你能发现什么?老师我发现了: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1时=60分。 板书:1时=60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把1时叫做1小时,你知道1小时有多长吗?老师我知道:一节课加一个大课间是1小时,夏天中午大概要睡1小时。 三、尝试应用,体验1分钟。 我们知道了1小时有多长,那1分钟又有多长呢?1分钟你又能做哪些事情呢?首先我让学生静静感受一分钟有多长。在让学生体验1分钟你能做几道口算题;又能从1数到多少……同学们1分钟虽然很短,却能做很多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四、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1、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时。 3、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1时=()分。 五.作业。 1、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2、与父母合作,父母记时一分钟,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看看一分钟内你能做哪些事情。二年级《认识时分》教学反思“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并会看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快几时了。所以,我用看图说话唤醒学生的记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师生谈话中引入新知再次让学生观察钟面,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二、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同桌互说。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差异,师帮生、生帮生,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学习了知识就要学会运用。毕竟,课堂只有短短的35分钟,能留给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还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生活作业,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回到家里以后拿出自己家里的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学生对钟面有更为深刻地认识。我还让学生和父母合作,父母记时一分钟,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看看一分钟内你能做哪些事情。相信,这样的生活作业,不仅学生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 二年级数学教案11【教学内容】课本第 39-40 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的情景,体会用正确的方法收集数据很重要。 2、初步学习收集数据,会用划“正”字等方法进行数据记录。 3、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统计数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类计数、描述和分析等统计过程。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统计是有趣的和有用的。 培养初步统计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会用划“正”字等方法进行记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教学难点】 对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小调查: [小轿车、公交车和卡车] 师:今天要学习的本领,在生活中十分有用处。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 见,请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这三种车分别出现了几辆。(媒体播放) 交流汇报记录的方法及数据。 小结:像我们刚才这样将出现的物品分类进行记录、整理数量的'过程,就叫做统计。 二、感悟统计 学习新知 1、介绍“正”字记录法。 2、介绍竖杠记录法。 比较看一看这两种方法的相同点。 2、学习“正字记录法” 小丁丁他们班正好在统计女生最喜欢的水果,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观看视频教学) 3、尝试记录 第一个小调查用正字记录法再来统计一次。 交流反馈。引出统计表格。(出示表格) 车辆出现的情况统计表 种 类 辆数(辆) 小轿车 10 公交车 8 卡车 11 师:像这样把记录的结果用数来表示,整理在一张表中,就叫统计表。出示课题:统计表初步。 4、尝试填写统计表 师:小朋友们已经会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了。小丁丁的班级也完成了一项小调查(出示记录)。请你们帮他把数据整理填在统计表中。(学生独立完成书本P40/2。) 最喜欢的水果情况统计表 师:知道哪种水果最受小朋友欢迎? 师: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不能再提些数学相关的问题? 示范:喜欢草莓的人数是喜欢橘子人数的几倍? 前后两个学生进行一问一答。交流反馈。 师:通过统计可以了解许多需要的信息。 三、经历过程 巩固新知 统计最爱吃的食物。 开小火车进行汇报,整理数据,将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学习单) 反馈交流。 师: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四、课堂总结 师:除了统计表可以反映出一些信息外,还有一种图也可以反映出同样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看看。利用excel生成最喜欢的食物统计图。(机动) 师:这样的统计图看上去比统计表怎么样?(更直观、数据更明显)想不想一起学习怎么画?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二年级数学教案12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10-P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编制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妈妈来到了森林里采集松果, 准备过冬,它们采了很多的.松果,可是不知道到底采了多少?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是最聪明能干的,你能帮助他们数一数吗?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你打算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数法。) ①1,2,3,4,?1个1个地数。 ②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 ③5,10,15,20,?5个5个地数。 ④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也是5个5个地数。 ?? 师: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生:我喜欢5个5个地数,这样简便。 2.五个五个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3.提问:指着第一堆松果提问,这堆松果有五个,是1个5,一共是5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4.提问:指着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问,这两堆松果有两个五个松果,是2个5,一共是10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5.谈话: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小组交流)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这样看来简单多了,可是还是不能很好的记住它,有什么能记住这些算式的好办法吗? 3.引导学生整理口诀。 当然是乘法口诀了,它可是专门用来记这些算式的,小朋友,你能编出这些口诀吗? (有的学生会想,1个5是5,2个5是10,3个5是15,4个5是20......这样记住的) 师:这是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记的 (有的学生会说出乘法口诀来) 师:利用口诀来记又顺嘴,又方便。刚才有同学说1个5是5,如果把“个”字去掉,变成“一五得五”,把2个5是10变成二五一十就顺口了。 师:哪一组的同学能把编制好的口诀读给大家听。 熟记口决。(给2分钟时间看谁读得次数多。) 师: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玩个对口令的游戏呢?我读上句,你接下句,看哪个同学接的快! 师:现在和你的同桌来玩这个游戏,男生先说,女生对。然后女生先说,男生对 (生生互动) 四、巩固应用。 练习一: 对口令 1.老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 2.老师说“四五二十”同学说“4×5”或“5×4” 3.同桌对口令,男生女生选代表对口令 完成第2、3、4题和数学游戏 练习二: 师: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我说一只手,你来告诉老师用哪句口诀知道一只手有几个手指?那两只手呢?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诀) 五、拓展练习。 师:有一天,学校乐队的同学准备到广场演出,一共有19个人,他们打算乘出租车去,每辆出租车能坐4个人,5辆车够吗?为什么? 二年级数学教案13教学内容:第16页和第17页例1,练习三第1~4题。不退位减 教学目标: 1、由实际情境引出计算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的笔算算理,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并能够正确计算。 3、体现计算方法多样化。 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5、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的问题。 教、学具: 磁板、圆片。生:数位板,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境与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有4个城市提出了申请,经过国际奥委会成员投票,你看,这些城市各得了多少票?北京赢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相信到了那一天,我们国家将会更加强盛。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进行爱国主义和好好学习的教育) 三、新授 1、提出问题 根据4个城市的不同票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1)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板书) (2)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 56-18(板书) (3)北京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56-9=47 (4)多伦多比巴黎多多少票? 22-18(板书) (5)多伦多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22-9=13 (6)巴黎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18-9=9 ……此外还有一些加法题。 2、教学例1 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等于多少? 可以怎样计算? (1)50-20=30,3-2=4,30+4=34,用口算。 (2)可以笔算 用竖式怎样算?先用圆片摆一摆。 A: 拿出数位板,用圆片表示56,再从去掉22,观察还剩多少? 一生到前面摆,边摆边说。 B:试着列出竖式来。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可以从个位减起,也可以从十位减起) 5 6 5 6 5 6 — 2 2 — 2 2 — 2 2 43 4 四、练习 1、练习三第1题 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列竖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第2题 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第4题 说说图意。 树上有32个桃,摘了11个,还剩多少个? 口头列式。 五、课堂 在写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六、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3、4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14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8个方向,告诉一个方向,能准确辨别其他7个方向 2、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对不同物体进行描述和测量。 能力目标: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难点 1、长度单位的换算。 2、8个方位辨别 三、教学过程 (一)长度单位 说说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 )分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千米=( )米 (二)方向与位置 独立完成数学书94页第1题 是辨认方向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小组说说,再全班交流。 (三)长度单位练习 填空。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 2、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是1( ),毫米用( )表示,每1大格的长度是1( )。 3、10厘米就是( )分米,分米用( )表示。 4、1000米就是1( ),千米又叫公里,用字母( )表示。 5、 数学书94页第2题(独立完成,汇报点评) 三、比一比? 80千米( )8000米 9分米( )3米 5厘米( )50毫米 28毫米( )6厘米 500毫米( )50厘米 6米( )58分米 1米50厘米○1米5分米 80厘米( )700毫米 90分米○9米 300分米( )300厘米 四、合适的'单位 1、数学书95页第4题(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5、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100米。( ) 排列大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70米 800分米 800厘米( ) 2、80米 790分米 78米( ) 五、量一量,数学书95页第3题(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二年级数学教案15【教学内容】课本14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指名学生板演:34+25= 2、口算。 5+7 8+6 50+30 6+28 34+9 57+3 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 (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学习新的内容,(边说边板书:35+37=)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师: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5加7等于几?满十了吗?(个位5加7等于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边摆边说。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5根小棒,在第二排挂37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师:35和37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7是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个位是5个一加7个一,得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师:个位5加7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5加37,个位5加7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4)仿例练习:56+37=9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6~9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时首先计算个位,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两个数先相加在与个位上进的1再相加得出最后的计算结果。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