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
范文 |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2、在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一)提出问题,测量相关数据。 1、谈话: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还是从黑板说起。同学们都知道黑板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工人师傅为了加固黑板,往往要给黑板一周加铝合金边。 2、指一指:你知道我们教室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谁能来指一指? 3、想一想:要求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其实就是求什么呢? 要求这块黑板面的周长,你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知道黑板的长和宽,) 4、测量:请个同学跟老师合作一起测量 (测量之前先提问:你需要测量几条长几条宽?为什么呢?) (量得数据并板书:长大约4米,宽大约1米) 【例题的呈现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条件和问题,而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黑板作为研究对象。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测量数据,不仅明白了求长方形周长所需要的合适的条件和一般需要条件,而且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良好习惯。】 (二)试求黑板一周铝合金边的长 1、测量好了长和宽,你能求出黑板面的周长吗? 2、交流算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随机板书: A、4+4+1+1=10(米) B、4+1+4+1=10(米) C、42=8(米) 12=2(米) 8+2=10(米) D、4+1=5(米) 52=10(米) 提问:请用方法C的同学们想想和方法A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再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呢? 大家都来想一想D方法,第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吗?第二步为什么要乘2?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都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数学活动。在这里,没有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现成的计算公式直接告诉学生,硬把成人思考的解题思路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凭他们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然后通过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学生既可以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又可以博采众长,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不引导学生用所谓最简单的.方法,而让学生自己逐步体会。】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学校有一片篮球场,看图:指一指什么是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 1、独立解决 2、交流方法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虽未统一,但总有学生喜欢或已内化的方法。此处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让学生逐步体会最简单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周长是多少? (1)学生独立尝试。 (2)交流方法,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有下列算法: A、25+25+25+25=100(厘米) B、254=100(厘米) (3)比较: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教材没有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作为例题出现,而是安排在试一试中,其意图十分明显。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是水到渠成的。】 三、实践应用,及时反馈。 1、想想做做1 A:独立解答。 B:交流讨论: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般应知道哪些条件?你是怎样解决的?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2、想想做做2 A:独立解答。 B:交流讨论: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一般应知道哪些条件?你是怎样解决的?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3、想想做做4、5 只交流,不解答。 4、想想做做6 拼一拼:同桌合作动手拼摆,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拼法及所求图形的周长。 说一说:同学们拼出了这么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拼摆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教材中想想做做的习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适合不同的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让学生在动手拼摆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四、总结评价,布置作业。P64-65 T3 T4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