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
范文

五年级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

五年级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内容: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课本第35页的第1--6和练习九的第1--3。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的法则。

1、下面的算式各表示什么意义?(指名中差生回答)

0.48×357.8×0.90.43×1.25

0.98÷712.56÷31.415.3÷0.03

2、做课本34页的第3题。(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

请2--3人说一说,积中小数点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说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再做课本第34页的第6题。(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请2--3人说一说,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然后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说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独立作业,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做课本第35页的第1题。师巡视,留心差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补缺漏。

二、求近似值。

1、用“四舍五入”法把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0.9470.32.9951.8448

2、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

0.28×0.0490o.72÷0.4913÷3

(积保留两位小数)(商精确到百分位和十分位)

引导学生比较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异同点。

相同的:求积与商的近似值都是看要保留的数位的下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不同的:求积的近似值要把积求出后再取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只要比要保留数位多除一位,然后再取近似值。

独立完成课本第35页的第2、3题。第3题可启发差生这样想:先求35000个纱锭有几个1000?再求生产棉纱多少千克?最后求可以织布多少米?

列式:7.2×[26.5×(3500÷1000)

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

2、培养学生能独立地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

3、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

1、出示P46主题图。提问:这几幅图里能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其中对哪些知识印象最深,最感兴趣?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听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整理与复习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如果我们复习的切入点从学生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知识引入,可以提高学生整理与复习的兴趣。)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依次提问:

(1)测量时应注意什么?测量长度的单位是什么?

(2)看图2,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

(3)图中的学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怎样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提问、解答帮助学生整理每个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问题。)

二、我的成长足迹。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1、出示讨论题目:

(1)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2)最有趣的数学问题......

(3)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

提出要求: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进行集体交流,汇报与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自己在这段学习中的成功表现,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其目的在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在评价中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练一练。巩固所学知识。

1、P47练习1。

(1)提出要求:请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2)提出要求:请独立完成在书上。

(3)进行集体评讲。

2、连一连。(P47练习2)

(1)提问引导:你知道这些风筝是谁放的吗?请连一连。

(2)评讲。

3、做一做。(P47练习3)

(1)提问:书上有什么要求?

(2)请按要求做一做,并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各个面是什么图形?折出的像什么?

4、P47练习4

(1)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提出要求:该怎样做?请试试看,小组合作完成。

(3)组织各小组汇报。

5、P47练习5

提出要求:请小组合作,讨论后完成,并进行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研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

四、本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知道我们前四个单元学了些什么?

五年级数学教案——数据收集与数据整理整理和复习

教学要求掌握统计的步骤(数据收集与数据整理),会认识统计表、会填充统计表。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仪)

教学过程

一、边练习边复习

学生在课本上自己完成,并根据题目体会:

1.分段对数据整理的方法

2.怎样从复式统计表中获取信息。

3.求平均数应用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统计的步骤是什么?对应的方法是什么?

2.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思路是什么?(分什么;按什么分)

三、课堂实践

练习四的1~3题。

四、课外实践

练习四的第4题。

课后反思:

学生习惯于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尝试,用多样化的方法方式进行探索。

五年级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一)》简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清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联系。

2、深化对面积公式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的面积计算。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深化对面积公式的理解,度熟练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它是怎样总结出来的.

2、在从平───长转化过程中采用什么方法?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所以,它的面积计算只要把哪两个量相乘?

教师抛出第二题后让学生认真讨论复述,还可以在黑板上画图来加强记忆。

3、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是什么?

在它们的公式中都有“÷2”这个环节,这是为什么?

4、在三角形、梯形或平形四边形转化中采用了什么方法?

新图形与原图形的面积存在怎样的倍数关系?

同桌互相讲讲对第4题的思考,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图加强学生记忆。

5、填写复习题的表格。

二、练习巩固

1、基本练习

⑴、独立练习复习题第2题

出示要求:先指出是什么图形,用哪个公式计算?

说明图中给出的各是哪些条件,再计算。

集体订正,着重纠正三角形与梯形÷2的失误。

⑵、面积单位的'换算

问: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怎样?

a、填空:

5.7平方米=()平方分米

670平方分米=()平方米

4.09平方米=()平方分米

3公顷=()平方米

3750平方米=()公顷

2.07平方千米=()平方米

b、评讲

2、纠正练习

复习题第3题判断(先让学生议一议,再指名判断,说出理由)

第1题错误因为决定平行四边形的因素有两个,高的情况不明确,面积无法确定。

第2题错误有两种可能只有同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这种关系。否则,结论不成立。

三、综合练习

练习二十二第1题、第2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总结

五、作业

练习二十二(3、4)

3、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底长280米,高是57.5米,共收油菜籽3452千克。平均每公顷产油菜籽多少千克?

4、有一台播种机,作业宽度是18米。用拖拉机牵引,按每小时行6千米计算,每小时可以播种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教后感:

五年级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一)》简案2

教学内容: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课本第35页的第1--6和练习九的第1--3。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的法则。

1、下面的算式各表示什么意义?(指名中差生回答)

0.48×357.8×0.90.43×1.25

0.98÷712.56÷31.415.3÷0.03

2、做课本34页的第3题。(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

请2--3人说一说,积中小数点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说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再做课本第34页的第6题。(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请2--3人说一说,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然后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说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独立作业,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做课本第35页的第1题。师巡视,留心差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补缺漏。

二、求近似值。

1、用“四舍五入”法把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0.9470.32.9951.8448

2、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

0.28×0.0490o.72÷0.4913÷3

(积保留两位小数)(商精确到百分位和十分位)

引导学生比较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异同点。

相同的:求积与商的近似值都是看要保留的数位的下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不同的:求积的近似值要把积求出后再取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只要比要保留数位多除一位,然后再取近似值。

独立完成课本第35页的第2、3题。第3题可启发差生这样想:先求35000个纱锭有几个1000?再求生产棉纱多少千克?最后求可以织布多少米?

列式:7.2×[26.5×(3500÷1000)

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内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算。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合理、灵活、迅速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挂出小黑板视算。

4.8÷81.6÷0.412.12÷120.32÷0.4

4÷0.51÷250.25×400.13×5

2.5×4÷40.1×0.8÷1004.2÷0.6÷7

0.125×1.5×88.4÷8.4+61-0.25÷0.5

二、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课本第34页的第7题,请4个学生板演后,师讲评。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把得数直接填在课本第35页的第4题上,请一个学生报得数,其他同学对得数,检查视算的情况,表扬好的,激励差的。

三、简便计算。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4页的第8题,讨论各题怎样算简便,再独立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在计算中能简便的要自觉用简便方法计算。

四、幻灯演示课本第36页的第7题。

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发货票,指导学生根据总价、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金额与总计金额的关系来推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课内完成。

五、独立作业

第35--36页的第5、6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数据收集与数据整理整理和复习

整理和复习

教学要求掌握统计的步骤(数据收集与数据整理),会认识统计表、会填充统计表。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仪)

教学过程

一、边练习边复习

学生在课本上自己完成,并根据题目体会:

1.分段对数据整理的方法

2.怎样从复式统计表中获取信息。

3.求平均数应用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统计的步骤是什么?对应的方法是什么?

2.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思路是什么?(分什么;按什么分)

三、课堂实践

练习四的1~3题。

四、课外实践

练习四的第4题。

课后反思:

学生习惯于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尝试,用多样化的方法方式进行探索。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8: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