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
范文 |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一、了解寓言,揭题导入 1、师:上个星期我们班的很多小朋友都读了寓言故事,你们还记得吗? 那老师想考考你们,知道这个寓言故事吗? 什么样的故事就是寓言故事呢? 师总结并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2、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 师板书:寓言。 3、课题:揠苗助长。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师:“助”可以组什么词? 设疑:助长是什么意思呢? 师引导:谁帮助谁?为什么帮助?怎样帮助呢?结果怎样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初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刚才同学们都读课文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桌讨论一下把句子补充完整。 出示幻灯片“古时候,有一个农夫,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结果____________。” 生自由练说——指名说 师过渡:但这只是成语字面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 三、精读寓言,体悟道理 1、农夫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呢?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请学生说一说。 (1)关键词:“巴望” 教师出示: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天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这里巴望可以换成什么词呢? 师板书:希望、盼望、渴望。(提示:近义词) 师:你觉得用哪个词更好呢? 师总结:用巴望更能体现农夫当时急切的心情。 师:“巴望”不是一般的希望,而是非常渴望!那渴望到什么程度? (2)关键词:“天天” 师:你从哪个词语看出农夫是巴望着禾苗长高? 师引出“天天” 师:是啊,这个农夫天天都去,今天去,明天去,后天也去,是天天都去看。 师:好,那你来读读这句话。再出示: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天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师:恩,你读出了农夫那种非常渴望禾苗长高的心情。齐读 (3)关键词:“好像” 师:那农夫天天去,他发现了什么?请你在文中找一找,并用铅笔画下来。 师:请你来读一读。 出示,比较句子: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他的禾苗到底有没有长高呢? 师:有,只是我们看不出来。 师出示第二句,同学们看有没有什么变化,那把课文中的好像去掉行吗? 再出示: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对比读。 师: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学们的感悟能力真强,是呀,去掉一个词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以后我们说话写文章时时都要更加严谨些。 师:我们来想象一下,这个农夫,他当时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说话训练: 一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那个人想:。 两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那人想:。 三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那人想:。 (4)关键词:“焦急” 你看,这个农夫就是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所以,出示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谁来演一演这个焦急的农夫呢? 师旁白,学生表演。 师:你觉得这个农夫演得怎么样? 师:让我们来通过一个字更能体会农夫当时的心情呀!(看图,猜字。) 师:不知道没关系,来,我们仔细看看,上面像个什么动物呢?对,像只鸟,大家看焦字的上部分是隹字,这个隹字意思是是短尾巴的鸟 师:你们看这只小鸟在什么上,是,在火上烤呢? 师:好,那我们来一写。写得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谁来提醒你的小伙伴? 生书写。 认识偏旁四点底。 师:从这幅图上看,我们知道小鸟怎么了? 师:那你知道四点底都与什么有关吗? 师:与“火”有关。你还能找出四点底的生字吗?(熊、照、蒸、煮、煎、熟等) 师总结:那我们都知道了,四点底的生字都是与火有关。 师:看样子我们更能感受到小鸟。想想小鸟在火上烤,它是怎样的感觉呢? 师:对了,农夫就是这样的心情。 个人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段,再来体会一下农夫焦急的心情。 2、那农夫是怎样帮助禾苗生长的呢? 关键词:筋疲力尽。 出示(图)你们看,这就是那位农夫,他想得是什么办法呢? 师:谁能说得具体一点,请仔细观察。 (他在很认真的拔禾苗、他已经拔起了许多禾苗、他的碗里还有水,但他也顾不上喝,这是什么时候太阳落山了) 师:农夫拔呀拔,他拔得腰酸背痛呀,他拔呀拔,拔得? 师总结:是呀,中午,太阳高照,农夫在卖力的拔着禾苗,汗水从他的额头上流下来,他也顾不得擦,口渴了也顾不得喝一口水,就这样,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请你用一个词语总结一下,筋疲力尽,对,农夫弄得筋疲力尽! 师:让我们在课文中找出农夫拔禾苗的句子读一读, 师:从他的朗读里你听出了什么,你听出了什么,来体会农夫的筋疲力尽。 让我们向他一样,把农夫的辛劳,农夫的筋疲力尽读出来齐读) 3、体会禾苗与农夫的感受。 师:渐渐地,农夫把所有的禾苗都拔高了,小禾苗,小禾苗,农夫帮助你长高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1)禾苗生气地说_________。 (2)禾苗伤心地说:___________。 (3)禾苗地说:。 (4)树上的小鸟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 (5)太阳公公急得满头大汗,好像在说:“。” 师:你们看,小鸟和太阳公公看见了,也想对农夫说一说呢。 可是农夫有没有听到禾苗的哭泣和小鸟和太阳的劝告?没有, 出示幻灯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请同学来演一演读一读 我们和他一样起来演一演读一读。 4、那结果怎样呢? 我们一起读读文中的第五段。 师:儿子看到这一幕,他对爸爸说: 师:读到这里,你想对农夫说什么呢? 师总结:哎呀,这个农夫真的是,禾苗会慢慢生长的,你那麽心急干什么呢?你看,有趣你太着急了,把禾苗都弄死了,你可真是一个“愚蠢”的农夫呀! 5、齐读课文,明道理 师:故事讲完了,大道理在不经意间已经被我们说出来了,现在我想在请一个同学来说说《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了吗? 是啊,小朋友们,禾苗有它自己的生长规律,禾苗长大,要经过生根发芽,长出小苗后,农民伯伯还要经常给它们锄草,施肥,捉虫,这样它们才会慢慢地长大。这位农夫就是太心急了,禾苗才会都枯死了。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太着急了好事也往往会变成坏事。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 (1)爸爸想让三岁的儿子学书法,培养他成为书法家,这位爸爸呀!你可千万不要________呀! (2)乐乐想让小鱼快点长大,于是把鱼食全倒进鱼缸,乐乐呀!你这样_____是不对的。 (3)豆豆平时都不认真学习,碰巧一次考试考了一百分,于是,他觉得自己每次都能考一百分,不认真学习了!豆豆呀,你这样_____________是不行的呀! 五、布置作业,情感延续 说得真好,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同学们不仅懂得了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还能把他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老师真高兴,课后可以多找一些寓言故事来读(出示:寓言的书),明白更多的道理。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2教学设计思想: 寓言《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这则寓言执教者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录相,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再通过游戏“勇敢者闯关,”由小老师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同学们理解了课文内容。跟着执教者设计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课文内容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校园网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吗?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小组表演课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一.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三. 教学准备:课件 四. 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以旧引新。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什么是寓言呢?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寓言?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二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我们来看看《揠苗助长》的录相(进入网站) 过渡: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点击课文自学。 自学要求: ①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②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1。游戏:勇敢者闯关,小老师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2。完成课堂练习。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巴望 做法 结果 3。指导朗读 ① 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② 指名朗读,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③ 指名读全文,评议,全班齐读全文。 三、讨论:读了这则寓言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进入校园网) 四、理解寓意 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呢?今后该怎么做? 五、表演寓言,锻炼能力 六、课外延伸 1。 你还知道什么寓言? 2。欣赏寓言,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措施。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象揭题 1、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 播放录象《揠苗助长》 3、师:哪位小朋友已经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了?(若有学生说拔苗助长,老师提示揠苗助长是拔苗助长的另外一种说法,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是一样的。) 4、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件出示课题:揠苗助长)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读读。刚才看了动画片,你能结合故事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叫“揠苗助长”吗? 5、 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师:《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又有趣的故事。读了以后,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现在,请小朋友们翻开课本,先自己来读一读课文,在读课文的时候,读准字音,遇见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师:大家都读好了吗,那老师就来检查检查大家读得怎么样了吧!(课件出示词语:时候巴望禾苗好像焦急终于急忙喘气总算白费揠苗助长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筋疲力尽) (1) 自读屏幕上的词语(请小朋友们先自己来读一读屏幕上的这些词语,把字音读准确。) (2) 指名读(哪位小朋友能站起来大声地读一读这些词语?)并正音 (3) 齐读词语(大家读得真好,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吧!) 三、围绕“急”展开教学 1、师:在这些词语里,有一个词语,老师是用红色打出来的,这个词语是什么?(一起读焦急)请大家整整齐齐地再来读一次这个词语。 师:哪位小朋友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呢? 是呀,焦急的意思是着急,着急起来是什么感觉呀,是不是就好象一团火在心里烧呢?所以老师用红色把焦急表示出来。请大家赶紧在文中找一找,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焦急?(课件相机出示:巴望天天转来转去并理解巴望的意思:盼望,但是比盼望程度更深一些。) 从这些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农夫真是太希望自己的禾苗能早点长大结谷子。那谁能读好它? 2、师引:瞧,他多着急啊,在田边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大。”那他最终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请大家再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指名答——出示第二段——齐读。 自己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很累,从哪里看出?) 随机理解“筋疲力尽”、“终于”。——谁愿意来读读?(慢些) 还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这位农夫对自己拔苗助长的办法很满意呢? 3、指名回答——出示第三段。 谁能读好它,来演一演农夫?——(不行的话,教师范读。)——男生齐读。 4、师引:他的儿子听了父亲的话,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第二天他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他急忙跑回家,把还在沾沾自喜的父亲拉到田边。农夫一看,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后悔极了!他想: (课件出示)学生自由说。 师小结:是呀,这个农夫太想让他的禾苗快快长大,能早点收获,结果却使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他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违反了禾苗生长的规律。他真是太“急于求成”了,结果却是“徒劳无功”。(教师板书八个字)——齐读。 5、师:这就是这则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吧。(配舒缓的音乐。) 你周围有《揠苗助长》中的农夫这样的人吗? 6、指导学生学习“寓言”。 师:像我们今天学的“揠苗助长”这样短小而生动的故事,故事中又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我们叫它——寓言。(板书:寓言 7、学习“则”:有两个寓言故事,我们也叫它——寓言两则。(板书:两则) 8、师引:平时,你们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学生自由说。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4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规律办。 3、 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寓言两则》。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以前,我们也学过几篇,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1、 下面来学习另一则寓言《揠苗助长》,看它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板书课题,齐读。 3、 释题:理解助、长、揠。 4、 听故事。 (二)、 初步感知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 把字音读准,不要多字少字; (2) 边读边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 检查初读情况,认读生字。 3、 请四个同学分别朗读,其它同学思考三个问题,在书上划下有关词句。 (1) 那个人为什么帮助禾苗长高? (2) 他是怎样帮助禾苗长高的? (3) 帮助长高的结果怎样? (三)、 学习课文: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 (2) 理解:巴望。 (3) 思考:为什么那个人觉得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4) 还有哪个词能看出他非常着急? (5) 指导朗读,体会那个人着急、渴望的心情。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二个问题。 (2) 理解:筋疲力尽。 (3) 指导朗读,体会他高兴的'心情。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三个问题。 (2) 禾苗为什么没和长高,反而都枯死了? (3) 教师演示。 (四)、 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 指名学生表演,再现课文。 2、 揭示寓意:《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规律办,否则就要把事情弄糟。 3、 指名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的事。 4、 看板书,指导背诵。 四、板书: 揠苗助长 巴望长得快些--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禾苗都枯死了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认识“焦”等3个生字,会写“焦”理解“巴望”“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番茄成长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1、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出示课题 )谁来读读故事的题目。指名读——齐读 2、“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122页,认认真真读读这个故事,做到读准字音,读通故事,从文中划出揠苗的意思。 3、揠苗是什么意思?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意思 4、文中也有一个句子告诉我们揠苗的意思,你划出来了吗?(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5、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为了什么?这就是揠苗助长的意思,谁来完整地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1、2自然段,体会“焦急” 1、读了课文后,你能说说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揠苗助长?用上因为……所以……来说 结果怎样? 2、这个人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那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文中有一个词直接写出了他当时的这种心情,你能找出来吗?(焦急) 教学“焦” 3、“焦”字住进了田字格,仔细观察它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要写好这个字,你们有什么地方提醒大家注意的? 师范写——同桌互评 4、焦急这个词藏在这个句子里 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1)自由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一下农夫当时的样子 (2)读了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交流 指名朗读 5、你还能从课文的其他语句中感受到他的焦急吗?读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句子: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1)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焦急? 巴望:巴望我们还可以说是(盼望、期望、希望、渴望) 天天:每天都到田里去看 (2)刮大风时去吗?下大雨时去吗?他这样天天去为的是什么?(为了看禾苗快快长大) (3)真是个心急的农夫,谁来读 指名——男生 (4)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农夫眼巴巴地看着田里的禾苗,听,我还仿佛听到了他正对着禾苗说悄悄话呢?他会说些什么? 6、过度:农夫希望自己的禾苗快点长大,他天天到田里去,可是——出示句子: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1)从哪里感受到了他的焦急?(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长高) (2)真的没长高吗?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比较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3)指导朗读 小结:禾苗在慢慢地长高,但在农夫眼里却一点也没有长高,真是个性急的人。 7、还有哪个句也能看出农夫焦急? 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1)从哪些词看出? 急忙跑:真是个急性子,连想到办法还这么急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花了很长时间 还都没有休息 引读:当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时,农夫在田里—— 当肚子饿的咕咕叫时,农夫在田里—— 当农夫汗流满面是,他还在田里—— (2)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难怪会累得——筋疲力尽 (3)看,你能说说农夫都累成什么样了?累成这个样子就叫——筋疲力尽 (4)让我们再一次把自己的感受送进句子读读 三、借用植物生长规律的经验,引导学生体会寓意 1、过渡:刚才我们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体会到种田人的急,我还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他的焦急,可是,禾苗长高长大的事能急吗?现在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2、看了录像,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原来植物都有一定的生长规律,种子还没有发芽,植物就不可能长高,植物还没有长得健壮,它就不可能结出果子。 3、那文中的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老师这儿有一个词语(急于求成)他还犯了什么错?(违反规律) 四、学习3、4段 1、这个人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他知道自己错了吗?我们来读读 出示第三段 (1)认读“喘气”、“一大截” (2)从这个句子中我们知道这个种田人非但不知道自己错了,还很得意呢?谁来读出他的得意 2、他多高兴,多得意,可结果怎样?我们来看看 五、拓展小结 1、如果你是他的儿子,或是他的邻居,他的朋友,看着枯死的禾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如果你是这个农夫,你又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一个角色,用上这两个词说一说 2、我们把这几个词送给农夫:出示 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3、总结: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如果太着急,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反而会失败。希望我们能从文中的这个人身上吸取教训,千万不要干出这样的傻事。 4、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揠苗助长,像这样短小而生动的故事,却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大道理,我们就把这样的故事叫——寓言 今天我们学习了其中的一则,另一则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重点、难点 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小朋友们应该都听过许多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课件出示课题) 师:有没有听说过这则寓言?谁能说说? (请一位小朋友讲)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多多少少了解这则寓言。 2、揭题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个故事。 读课题:个别读 齐读 二、初读 1、听课文录音 师:我们先来听一听这个故事 2、自读课文 师:好听吗? 师:赶快读一读这个故事,把生字读正确,难的句子多读几遍。 3、认读生字 ① 学生领读 师:谁来当一下小老师,带小朋友们读一读这些生字? ② 看生字卡,齐读生字 ③ 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④ 开小火车读生字、词语 三、深入学习课文 师:让我们来细细地看看这个故事是怎样发展的。 i、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 师: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 (焦急) 师:哪里看出他很焦急? a、 巴望: 师:给它找个近义词吧。 (盼望) b、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师:读出他的着急。 师:今天看……(明天看)……天天去看。 一起读一读,读出他的着急。 c、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读出他的焦急 好像:其实是长高了,只是……(长得很慢) 师:天天去看……(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 师:从一点儿你感觉到什么? 师:他真是太……(急了) 师:自己读一读第二句话(以各种形式多读几次) 2、把1、2两句合起来齐读一下,读出种田人的焦急 3、师:一个人着急的时候,你猜猜他会有什么动作? 师:再想象一下,他看着禾苗会怎么想呢?他可能会对着禾苗说些什么呀? 4、师:这个人真的很急,在田边转来转去,读一读 师:这里有个词语,自己跟自己说话,是……(自言自语) 师:那应该怎么读呢?(轻一点)试试看(读一读这句话) 师:谁能来模仿一下他的样子 再一起读一读 ii、 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他想啊想啊,你看他怎么了? (出示图片) (很高兴)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看图说) 师:我们看一下,他到底想出了个什么办法?(出示图片) 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1、筋疲力尽:很累,好象力气也用完了 2、急忙跑到田里 3、一棵一棵:生怕漏了一棵 4、终于:说明他想了很久 5、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师:累不累? 师:怪不得都怎么样了……(筋疲力尽) 6、往高里拔:拔得高,时间用得久 ) 师:谁能把刚才体会到的劳累用朗读表现出来? 师:体会到了他拔禾苗累吗? 个别读,小组读 师:虽然他很累,但他觉得自己累得怎么样,再看看图,他的表情…… 师:他看见禾苗这么高,他会怎么想? (出示图片) 师:他洋洋得意地夸起自己来(出示图2) 师:他会怎么夸自己? (个别说) 师:把心里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iii、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师:他这份好的心情啊,一直保持到了家里。他会对他的妻子、儿子怎么说呢? 生说 师:读一读,他是怎么说的(第三自然段) 师:从他的话里你知道了? (生说) 师:都感觉到他虽然累,但是很值得的。 请学生读一读 师生合作读 师:今天,你气喘吁吁地,到哪里去了呀? 生:…… 师:种田人那么高兴,他的家里人是不是也和他一样想呢?(儿子不明白,十分奇怪) 师:第二天他去看,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说) 师:是呀,禾苗都没精打彩了 师:看看,父子俩怎么样?(出示图片) 师:这个孩子哭着说了什么? iv、 寓意学习 师:学到这里,老师想问问你们,种田人把禾苗拔高,为什么第二天会枯死? 生自由回答 师:禾苗应该是怎么长的/(慢慢地) 师:一点儿一点儿长高 师:今天这个故事属于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这个道理呀,就是寓言的寓意。 师: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违反了禾苗生长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 齐读寓意 师:我们不能违反禾苗的……(生长规律) 师:违反了它的规律,急于求成,那会误大事。 在生活中我们也形容这些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为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以及一些新词,会认“揠”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寓意。 教学重难点:体悟寓意 教具准备: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寓言”,齐读,能说说你了解的寓言是怎样的吗? 小结:“寓言”就是小故事大道理。 2、再出示“两则”,齐读“寓言两则”,说说“寓言两则”是什么意思? 3、这节课上,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则寓言。这个成语就是第一则寓言的题目。 (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点明“揠”“长”的读音] 二、学习寓言,体悟寓意。 1、检查朗读,了解故事。 ①指名4人各读一小节 ②完成填空 出示:宋国有个农夫,因为巴望禾苗,就把禾苗,结果。 ③小结完成板书(起因、经过、结果)(巴望、拔苗、枯死) 2、结合内容,理解成语。 现在,你能根据这一段话,说说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吗?特别是先说说“揠”的意思。 3、精读体悟,认识道理。 ①过渡:但这只是成语字面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看,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读,去体会,说说(出示:读了课文,我觉得这个农夫很。) ②交流汇报,朗读体悟。 A、[很心急]出示第一自然段 ★结合回答,扣住“巴望”,理解意思。 ★指导朗读,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农夫焦急的心情呢? ★指名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农夫怎样?仿佛还听到他在说什么? ★齐读 B、[很辛苦]出示第二自然段 ★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结合回答: 扣住“一棵一棵”(展示图片),感受“棵数多”,体会辛苦。 扣住“一直”,感受“没休息”,体会累。 扣住“筋疲力尽”,理解词意,感受累,体会辛苦。 ★指导朗读:这次除了要读好上面这些词,还要边读边想象农夫一棵一棵拔禾苗的情景,才能读出农夫的辛苦,筋疲力尽。先自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 C、[很开心]出示第三自然段 ★谁先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你从哪个词体会到农夫的开心?理解“兴致勃勃”,说说意思相近的词。 ★指导朗读。 第一步:指导看图 第二步:想象农夫说话时的动作、表情 第三步:指名赛读 第四步:一起边做动作边读 D、[很可怜] 结合前后文说说 E、[好愚蠢] ★根据回答,追问为什么说他傻?他傻在哪里? ★扣住关键词,体悟道理。 “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其实禾苗在不在长?怎样长?(板书:生长规律) 可农夫恨不得禾苗每天能长多少?(板书:急于求成) 结果禾苗全枯死了,就是把——(板书:事情弄糟) ★把板书连起来说一段通顺完整的话。 小故事学完了,大道理也不知不觉被你们悟出来了。 ★小结提炼:农夫的可怜就在于他不懂得这个道理,结果是一切的辛劳化成了泡影,空欢喜了一场。真是“急于求成”,反而“事得其反”。 ★(出示:假如你是农夫的邻居,你会怎样用这个道理来劝他?假如你是农夫的儿子,你知道父亲犯了什么错误吗?)让学生任意挑选一个说说。 ★揭示寓言:是啊,不仅仅是禾苗的生长规律不能违背,所有事物的发展规律都不能违背,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最深刻的道理。[出示寓意]指名读,齐读。 ★现在,你对成语“揠苗助长”有更深刻的理解吗?它让你联想到了哪些言简意概又意思相符的词语? (出示:急于求成、事与愿违、违背规律、欲速则不达) ★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揠苗助长”这样愚蠢的事呢? 三、回归整体,练习自述。 农夫后来后悔极了,他要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其他人听,希望大家别学他那样做傻事。 (学生练习:《“农夫”的自述》) 四、推荐读物,指导写字。 1、寓言虽然短小,却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多读寓言,学会思考,会让人变得更加聪明。(推荐读物) 2、指导写字 ①观察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 ②说说你的书写建议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及语言出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的意思,体会“好像” 一词的不同用法。 3、会用自己的话说这个语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 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导入。 1、复习导入。出示: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这些成语大都蕴涵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学过“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吗?教学“寓”字及寓言这种故事特点。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题。 1、“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 2、《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读了以后,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想不想读? 3、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4、检查读书效果。 出示生字词:望 转 言 自 筋 尽 喘 截 巴望 好像 焦急 转来转去 自言自语 筋疲力尽 喘气 一大截 5、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巴望”是什么意思?种田人巴望禾苗快些长大,找出句子读。 2、禾苗怎样?出示句子:①禾苗好像一点也没长高。 ②水面平得好像一面大镜子。 “好像”的意思一样吗? ③禾苗一点也没长高。 把句里的好像去掉读一读,与原来的句子意思一样吗? 3、种田人可能看不出禾苗的成长,也可能嫌它长得太慢了,所以焦急得转来转去,“焦”字换偏旁,截、推、堆、准。理解焦急。 4、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方法,读第二节。 ①扣“一棵一棵”:田里有多少棵禾苗?(体会筋疲力尽) ②看图,农夫一棵一棵拔时会说些什么?(体会得意) ③感情朗读 5、学习第三节,引读结果:农夫真够累的啊,但他挺开心,他回到家里,…… 6、种田人弄得筋疲力尽,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别人都不明白什么回事,齐读第四节。“枯死”是什么意思? 四、点明寓意,升华拓展。 1、你知道禾苗为什么会死吗?(植物生长资料) 2、小结:你看农夫多傻啊!揠苗,使禾苗不能吸收水分了,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所以禾苗不但不能长高,相反都枯死了,这是个错误的做法。 3、你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 4、“揠苗助长”这故事让我们懂得了: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做傻事。再读:“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你是不是有新的收获? 5、“揠苗助长”最早不是这么写的,想看看吗?出示揠苗助长资料: 【出 处】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释 义】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6、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含义深刻的故事,小朋友可以自己找课外资料读一读。 五、作业: 1、书写指导:焦、费、望、算 2、讲故事 (1)把《揠苗助长》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揠苗助长》新编(说说自己做过的一件蠢事)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急 徒劳无功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9一、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一点,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本则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寓言,所以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所蕴含的寓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里特点,能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所以,可以借助创设情境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会认“寓、焦、喘、截”4个生字,会写“焦、算、费、望”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3、明白做事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词句、理解寓意,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难点:明白做事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 2、会念了,会写吗?伸出右手指,咱们一起来写课题(板书课题) 3、一起读读课题,注意节奏(师范读,生齐读) (二)明白“揠”,理解题意 1、猜一猜,“揠”是什么意思?所以也把揠苗助长叫拔苗助长。那谁能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2、明白了意思,谁再来读一读,读着读着,你有什么疑问呢?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读课题,讲题意,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疑问,不仅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二、学习新授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你们可真会思考,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 ,为什么拔苗?怎样拔苗?拔苗的结果怎样呢?我们学习了这个故事就明白了。赶紧读读课文吧。注意,老师还有读书要求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2、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那我就请4位小朋友来读一读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正音评价) (1)、第一段中有几个多音字呢,瞧(课件出示:长 得 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课文读得好,里面的词语相信你们也认识了。谁认识,带着大家读一读。(出示词语:寓言 巴望 焦急 筋疲力尽 喘气 一大截)(小老师带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4、读得可真不错!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我做你猜,谁能猜猜,老师做的动作表示哪个词?(巴望)。谁还想来演一演? 5、你们可真能干!让我们带着刚刚这些动作,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齐读) 6、真好,你能不能看着这些词语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为了把故事讲的生动你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 (出示词语,进行课文填空。) 这则( )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 )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每天都去田里看。他( )地在田边转来转去。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拔高了( ),累得( )。但是,第二天,禾苗却全都枯死了。 5、我们也像他这样读一读,边读边想: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 6、现在我们明白农夫为什么要揠苗助长了,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再快些,所以他此时的心情怎么样?(相机板书:急) 【设计意图:我做你猜的游戏,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和理解,并为有感情地朗读做铺垫。通过课文填空,让学生能了解故事大意,并明白了为什么要揠苗助长。此时,体会农夫的心情,从而引出一个贯穿全文的“急”。】 (二)细读课文,感知寓意 1、学习第一段,感受“焦急”。 (1)、赶快读一读第一段,找一找这一段中哪个词说明他很着急?(板书:焦) (2)、“焦”字住进了田字格,仔细观察它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要写好这个字,你有什么地方提醒大家注意的?(上面是四横,下面是一个四点底。)拿起手指跟老师一起写一遍。 (3)、焦急这个词藏在这个句子里 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①自由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一下农夫当时的样子 ②读了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③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农夫的焦急?(指名读,齐读) (4)、农夫也跟你们一样焦急呢,找一找这一段哪些地方可以看的出来他很焦急?读一读,用横线画出来。 ①出示句子: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焦急?(重点指导巴望、天天) ②刮大风时去吗?下大雨时去吗?烈日炎炎去吗?他这样天天去为的是什么? ③真是个心急的农夫,谁来读这句话,读出农夫的焦急。(男生读) (5)、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农夫眼巴巴地看着田里的禾苗,希望他的禾苗一下子长一大截,于是他天天到田里去看,可是——(出示句子: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①真的没长高吗?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比较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②是啊,加了一个好像,说明禾苗长高了,只是长得太慢了,一时看不出来。看来老农真的是太着急了!就把刚才咱们的体会放到句子中,谁来读?读出焦急。(指名读) (6)、刚刚我们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了农夫的焦急,现在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把这一段演一演。(你来表演,老师读) (7)、可真是个不错的小演员呢!农夫仿佛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呢!想着刚才的画面,咱们一起把这一段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紧扣“焦急”,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到并通过重点词语,逐步体会农夫的焦急。师生合作表演的环节,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老师的范读,也指导了学生的朗读,一举两得。】 2、学习第二段,体会“急忙” (1)、终于有一天,着急的老农想出了办法。走,去看看!(出示老农拔苗的图片)谁来说一说,他在干什么? (2)、是啊!老农正弓着背、弯着腰拔禾苗!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谁来读一读这一段,指名读。 (3)这里藏着一个带“急”的词,看谁先找到(板书:急忙) (3)、他急急忙忙干什么去了? (4)、怎么拔的?(指名读,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为什么不是“一把一把的拔”呢?(体会拔禾苗时的小心翼翼) (5)、拔了多长时间?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引读)是呀,当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时,农夫在田里—— 当肚子饿的咕咕叫时,农夫在田里—— 当农夫汗流满面是,他还在田里—— (6)、他中间有没有休息?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农夫不停地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难怪会累得——筋疲力尽 (7)、现在,和你的同桌合作,来演一演这一段吧,你读他演。 (8)、你感受到农夫的筋疲力尽了吗?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送进课文读一读。(齐读) 【设计意图:同样是表演读,这次是同桌合作表演读。通过重点词句以及情景的设置,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农夫的劳累。从而为引出寓意中的徒劳无功做铺垫。身体的累与心理上的开心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3、学习第三段,体会“急切” (1)、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农夫的心情怎么样? (2)、是呀,虽然累,但他很高兴呢!瞧(出示农夫开心的咧着嘴大笑的图片)此时,他在想什么?(指名回答) (3)、好消息一定得早点告诉家人,开心的农夫,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儿子,谁当一当农夫,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指名读) (4)、为什么是一边喘气一边说呢?猜一猜,他是怎么回到家里的? (跑回家,体会农夫的迫不及待) (5)、对呀,这心情可真是够急切的(板书:急切)。 (6)、急切的农夫们,快来把这个好消息也告诉老师吧!(齐读) 【设计意图:谈话让学生身入到情景中去,想像自己就是农夫,农夫那种迫切、急切的心情自然也就体会到了。】 4、学习第四段,明白寓意 (1)、力气真的没有白费吗?同学们,拿起书本来。(齐读第四段) (2)、面对满地枯死的禾苗,面对自己曾经给予厚望的禾苗,农夫忍不住抱头痛哭,此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指名说) (3)、是啊,做什么事都不能着急,不能违背事物的生长规律。 这个一直在急,急得团团转,急于求成的农夫,最终却落得个徒劳无功的下场。这让我想起了咱们以前学过的成语,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拔苗助长、徒劳无功。 (4)、瞧,短短的一个小故事,却藏着深刻的大道理,像这样的故事就叫做寓言。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设计学生想对农夫说什么,从而引出寓意,并结合上册学到的成语,进行一个巩固与升华。】 三、巩固练习 多好呀,这个寓言故事已经讲了几千年了,还要继续讲下去吗?那该怎么讲呢?谁愿意来给我们讲一讲?(指名上台讲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本节课的体会,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四、全课总结 希望同学们不仅会讲,也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凡事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欲速则不达,生活中可不要太着急呀!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焦、望、费、算”; 2、回家之后,将这个寓言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三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感悟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课题。 1、今天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板书课题:指2、名3、两个人念,4、后齐读 5、念得真棒,6、那读了这个题目,7、使你想到了哪个成语 8、是啊,9、课堂上最美的语言就是我们小朋友读书声了,10、今天有没有信心把你们最动听的声音展示给施老师和其他听课老师听听啊 11、真是一群自信的孩子,12、那我们要想把课文读好,13、首先应该把字音读准确,14、课文读通顺。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5、现在就请小朋友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16、把课文读一遍,17、做到正确、流利。 18、都读通顺了吗?要不19、要再准备20、一下?出示生字卡片,21、指22、名23、读组词。 24、刚才我们生字都会认了,25、那把生字放到课文中去,26、你还会念吗?指27、名28、分段朗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29、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厉害,30、轻轻松松就把字音读准了,31、课文读通了,32、不33、过这不34、算是最厉害的,35、最厉害的呀,36、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37、把课文的感情给读出来,38、有没有信心读好。(有)现在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39、等会把你读得最好一句给我们大家展示展示。 40、谁先来给大家展示展示。(2—3) 41、为什么这么读呀?板书:着急 42、第一小节中还有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那个人很着急呀,43、请你动手找一找、划一划, 44、交流:读一读、说一说(不同45、形式的朗读) (评价语;你能不能把你读得这么好得经验给大家介绍介绍呀! 谁能读得更好呀! 谁来试试,如果你能变得更加着急就更好了! 重点句: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1、给巴望找个朋友, 2、天天去,他会想些什么呢 (2)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 禾苗真得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为什么?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学、做、演 学习2—3小节 过渡语:是啊,这个想了好就久,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来我们一起观察一下书本上的图,看看他想到了什么办法? 46、观察图片 47、交流,48、板书:拔苗 49、是啊,50、他把禾苗芽一棵一棵往高处拔了,51、站在田边眼望着自己那一片长高了一大截的禾苗,52、那个人摸着额头的汗水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53、是啊,54、他虽然身体感觉很累,55、但是他心理却万56、分高兴,57、回到家里,58、一边喘气一边高兴地说:…指59、名60、读(3—5) 61、听着你们的读书声真是一种享受,62、那现在把二、三两个小节连起来读,63、有没有信心比刚才念得更好 64、齐读二、三两个小节 学习第四个小节 1、过渡语:是啊辛苦了这么久,那力气到底有没有白费呢?指名读最后一节 2、交流:结果怎么样呢?(板书:禾苗枯死) 3、禾苗为什么会死?如是你是那个人的邻居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4、是啊,禾苗生长都有它的规律,要慢慢地长,如果咱们不依靠他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就会坏事,这就叫————() 5、像这种通过讲一个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章,我们就叫他寓言。板书:寓言 拓展 1、那在咱们学习中,你碰到过哪些事就像“揠苗助长”一样,急性子办了坏事呢?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3个会认字,正确书写2个会写字。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3、明白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感悟寓意的寓意,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文言导入 1、(PPT出示句子)指名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你发现这几句话和我们现在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了吗? 生:是古时候的人说的话,听不懂,有好多“之” 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之为“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揠苗助长。 2、板书课题——揠苗助长(生书空)。 指名读题——齐读 这个故事出自于古代的一本文集《孟子》中的一篇——《公孙丑上》。PPT出示,认识孟子(简介) 3、理解题意:拔禾苗帮助它长高——揠:拔(指导认字方法:查字典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听过这个故事吗?我们来看看它用文言文是怎么写的。 二、朗读课文 (PPT出示课文) 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1、初读正音 自读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小组内每人读一遍,检查字音。 (生读文) 指名汇报读,纠音: 师评价朗读:你读得很认真,字音准确语句通顺,不丢字不加字。 易读错的字 悯mǐn,曰yuē, 矣yǐ(文言助词,用在句子末尾), 予yú,多音字,yú我,yǔ给,给予、赋予、授予, 趋qū,槁gǎo, 师: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是学好文言文的第一步。 齐读课文 2、再读明确目标 读准音,读通句了,感觉好读点了吗?下面你想怎么读? 生:读得有感情,读出节奏,读好听(什么样是好听?声音有高有低。抑扬顿挫,像唱歌一样) 古文不只是写法和现代文章不一样,读的时候也有它的特点。回想一下我们读古诗时是怎样读的? 生:读慢一点,声音有高有低,有节奏,有感情。 师:对,要想读好古文,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还要读出它的节奏。 比如可以这样读:师范读“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师:想不想这样读? 生:想 生试读。(有点味道了) 师:读出文言文的节奏,除了要注意标点符号,在长句子中也要适当停顿。谁能试着再读一读? (PPT出示断句后的课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生自由练读。同桌合作读。 指名读。评价:他们读得有什么不同?除了读出节奏外,还有什么特点? 声音有起伏,很好听。(读出了韵味) 像他这样读一读。(生练读) 三、了解内容,读出感情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课文已经我们已经读熟了, 自学提示: 1、默读古文,并结合译文理解每一句的意思。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打“?” 2、小组内说一说你的疑惑,试着共同解决。 生自学 2、汇报: 悯,的意思不明白,后来看课后的大意,猜测是担心的意思。 谁在担心?(宋人)他担心什么? “其苗之不长”(意思:禾苗总是不长高)师:学习文言文时,结合译文或课后注释理解词语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师:他有多担心啊,谁来读一读?(生读)听不出担心来啊,再试试。(读出担心的语气) 芒芒然归(PPT出示“芒芒”的几种解释:广大辽阔;模糊不清,通“茫”;匆忙。 曰,说。师:谁对谁说话呢?生:宋人对他的家里人说。 师:他说了什么?(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什么意思? 生:今天累坏了我啦,我帮禾苗长高了! 这个“病”和我们现在说的“生病”一样吗?(不一样:累坏了) 师:文言文中的有些字和现在的意思不一样。 师:我们来想象一下,他说这句话时是心里怎么想的? 生:今天特别累(读一读)但是又特别得意(因为——读一读)指导朗读: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家田里的禾苗已经超过了别人家。这么好的办法除了我别人怎么想得到呢? 师:家里人听了他的话心想—— 生:这怎么可能?这是真的吗? 于是——其子趋而往视之(读)结果——苗则槁矣。(读) 师:宋人以为他帮助禾苗长高了,结果呢?生:苗都枯死了。 3、复述故事 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指导方法:讲明时间、地点、人物和他做了什么事 生练习。指名说,相机指导。 同桌互说。 4、读出韵味 师:明白了古文的意思,再读文章会更有韵味。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四、揭示寓意 1、后来,这个宋国人揠苗助长的事情被邻居们知道了。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 生:你太自作聪明了,田里的禾苗不但没有长高,还都枯死了。 生:禾苗本来自己会长高的,你偏偏去拔它,最后不但没有长高,还都死了。 师:植物生长有它的自然规律,随意去破坏只能适得其反。 生:你太愚蠢啦,禾苗自己会长的,根本不用去拔。 师:要学会等待。 2、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生:做事不能着急,要慢慢来。 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师:像“揠苗助长”这样,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却告诉了我们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板书:寓言)。 五、总结 说一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2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它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能把《揠苗助长》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难点: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准备: 课生字卡片、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寄托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板书:寓言;正音) 2、你们还知道哪些语言故事呢? 3、书中27课中给我们介绍了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叫它──寓言两则(板书:两则) 今天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板书:揠苗助长)。读题,标音。 4、这个名字是否很熟悉?故事书上是:拔(板书),揠比拔难写,为什么选揠?老师查呀查,查字典就是拔,可不是简单的拔,而是轻轻地望上提。下次你们碰到了不懂的东西,就学我一样好好查查。 二、初读 1、故事读了吗?再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顺 2、出示字卡:(1。)在这则寓言里有3个我们要认识的生字朋友,跟他们打个招呼。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2)生字有了朋友,我们记起来会更快,出示词卡读词:焦急、喘气、一大截。 3、下面把你觉得自己读的最好的地方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听,让他给你竖起大拇指。 4、这个故事同学们一早就了解过,非常熟悉。下面老师出道题考考你们,聪明的孩子一下子就能回答出来(师出示小黑板:口头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结果__________。) 三、探因(1段) 过渡:这真是个有意思的故事,农夫费了很大的劲去拔苗,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那还得从他中了禾苗以后说起。(出示小黑板:第一段课文)读一读,看你读懂了些什么(板书:焦急)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很着急?找一找,做上记号。 (1)“巴望”给他找个朋友换一换(非常希望) (2)“天天”农夫可能对禾苗说些什么呢? (3)到底有没有长高?理解“好像”(长得慢) (4)农夫的样子看到了,他对禾苗说的话也听到了,下面看老师写“焦急”的“焦”字,上大下小,四点摆好,下面的四点像什么?(彩笔点红四点底)生回答。祖国的汉字多象形字,能让我们产生很多联想。 再读,看谁能把农夫焦急的样子读出来,表演读,板书:好。 (5)说一个人“急”还有很多成语,老师向大家介绍几个(出示词卡: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急不可待)一起读。 四、感悟(2、3段) 过度:农夫是这样的急不可待,觉得禾苗一点也没有长,于是他开始想办法。想啊想,好不容易想出一个办法来了,是什么办法呢?(出示教学挂图,板书拔苗办法) 1、他是怎么拔的?对于这个办法你有什么看法? 2、大家说的有道理,可农夫不明白啊,他还以为是个好办法呢。 (1)(出示第2段)他一想出办法就急忙跑到地里(提示:怎么拔的),从中午一直芒到太阳落山,他累得(筋疲力尽) (2)想想他都累成什么样儿了?(理解:筋疲力尽)——气喘吁吁、腰酸背疼、疲惫不堪、大汗淋漓、有气无力。 (3)指导读第2段 3过度:他拔禾苗里得筋疲力尽,那个人摸着额头上的汗水会怎么想、怎么说?读第3段 指导读 是啊,看到禾苗长了一大截,又累又高兴,他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还有手比画着,大家也可以用手做做动作,再高兴的说说说读读 (板书:好办法好结果) 五、明理(4段) 1、过渡: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吗?他儿子很疑惑,心里会想、什么呢?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结果禾苗都——枯死了(板书) 2、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心里一定有许多想法,回家后会怎么开导自己的老爸呢?农夫看到禾苗都死了,会伤心的说什么?听了儿子的话,又会怎么说呢?同桌之间先想象一下,然后演一演,看谁最能让爸爸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引导(1):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赶会家去———— 引导(2):听了儿子的话,看着眼前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么辛苦,农夫好伤心,好那国,他叹了口气说—— 3、是啊,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地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他急与求成,所以坏了事。 4、总结板书:农夫最初的愿望没有实现,拔禾苗不是好办法,枯死了也不是好结果,“好‘字加引号,这个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板书:急于求成) 5、老师想到了一个人——袁隆平爷爷,他就敢想,他特别希望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不仅敢想,他还敢做,经过无数次观察、无数次科学的实验,提高了杂交水稻的产量,让我们国家用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以上的人口!所以啊,希望禾苗丰收就要用科学的办法,要按照禾苗生长的规律来,咱们在做事的时候也要按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办,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样你就会象袁隆平爷爷一样取得成功! 六、课后延伸 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每一则寓言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动手去找一找、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27、寓言两则 yà 揠苗助长 (拔) 好焦急——————长得慢 “好”办法——————拔苗 “好”结果——————枯死了 “好”教训——————急于求成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3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让学生明白事物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借助外力,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坏。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3、在读中能够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理解“揠”的意思。 2、认读生字词 二、 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课文内容填。 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自己的禾苗 就把禾苗 结果 。告诉我们 三、 深入学习课文 (一)、出示第一自然段,请学生朗读 1、你知道了什么?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焦急)哪里看出他很焦急?读出他的焦急 2、把1、2两句合起来齐读一下,读出种田人的焦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他想啊想,到底想出了什么办法?(出示图片) 理解“终于” “筋疲力尽”的意思 2、个别读,小组读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读一读种田人是怎么说的,从他的话里知道了什么?师生合作读 2、种田人那么高兴,他的家人是不是和他一样呢?他的儿子看到了什么? 3、如果你是他的邻居,你想对他说什么? 四、总结寓意 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4一、教材简析: 《揠苗助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纪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寓意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设计意图: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力求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力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不断创新,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共同享受的乐园。 因为本课是一则寓言,短小精悍,所以我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精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 难点:在读中悟出寓意,明白不顾事物的发展,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的道理。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导入。 1、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给同学们讲一讲吧! 2、你知道寓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吗?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老师结合动画,范读故事。 2、学生了解故事后,讲解题意。 “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 3、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查字词。 5、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在不明白的地方标上“?” 7、检查读书效果。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小节。 农夫为什么要揠苗呢? (1)出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2)(2)a、“巴望”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用“巴望”而不用“希望”? b、句子比较: a、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b、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3)你还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他很焦急? (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2、学习第二小节。最后,农夫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让禾苗长高了? (1)默读:划出体现农夫这个办法的句子。 (2)出示句子: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 (2)对于农夫的这个办法,你们有什么看法? (3)可是农夫却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你从哪里看出农夫的这种心情。 (4)老农累得怎么样?理解“筋疲力尽”的意思。 3、学习第三小节。 (1)尽管他累得筋疲力尽,但老农觉得自己什么没白费?因为他觉得自己这份付出换来了什么?理解“费”的意思。 (3)此时此刻,农夫的心情是如何的? (4)指导朗读,读出农夫高兴的心情。 4、“揠苗助长”的结果怎样?禾苗真的长高了吗?学习第四小节。(板书:纳闷枯死了) 四、真诚对话,点明寓意。 1、农夫浪费了时间和力气,不但没有帮助禾苗长高,反而把禾苗给害死了你觉得禾苗怎样才不会死? 2、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有很多的成语、俗语都说明了这个道理,我们一起来把它送给农夫,好吗?(课件出示) 3、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劝你的父亲是吗? 4、小结:这个庄稼人采用拔苗的方法,想让禾苗长得快些,这种做法违反了禾苗生长的规律,所以禾苗不但不能长高,相反都枯死了,这是个错误的做法。 5、你周围有《揠苗助长》中的农夫这样的人吗?如果你遇到了,你准备怎么做? 五、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的有关题目。 2、搜集几则寓言,讲给朋友或父母听。 3、替农夫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禾苗长得快些?(可查阅有关科学资料) 六、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巴望长得快些 兴致勃勃往上拔 纳闷枯死了 不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反而把事情办糟。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选择教学《揠苗助长》这个内容对家长开课,考虑到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它讲了古时候有个农夫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如果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在教学中,我分三大块入手: 第一部分,从整体入手,了解大意。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事,知道故事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第二部分,精读课文,理解内容。这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故事情节较为简单,学生在理清课文的脉络的基础上,围绕“农夫为什么揠苗”,“怎样揠苗”,“揠苗的结果”三个问题,很快就了解了故事的内容。教学中,通过抓重点词句、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再现故事场景的过程中,感受人物形象。如学生通过自读,找到“巴望、焦急、天天”等词语,经过感情朗读,体会到了农夫盼望禾苗快点长高的焦急心情。又从“终于、急忙、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筋疲力尽、兴致勃勃、没有白费、一大截”等词语中,感受到农夫虽然累,但很高兴的心情…… 第三部分,真诚对话,点明寓意。这是课文的难点所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其能准确地揭示寓意,存在一定的难度。我先通过提问:“禾苗怎样才不会死?”,来帮助学生知道农夫错在哪;接着,出示一些相关的成语、俗语,让学生通过朗读来送给农夫;再让学生以“农夫儿子的身份”给父亲一些劝告;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来提示寓意。到这时,我没有结束,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类似事例,学生们各抒己见,精彩纷呈的答案,充分说明了他们的巨大收获。 综观整个课堂教学,我觉得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其一,虽然注意让学生多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也许时间的关系,有点仓促,如果能多给点学生朗读的时间,那他们体会的效果会更好。 其二,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在理解“筋疲力尽”的“尽”这个词语的选项时,有很多的学生在“完”与“全部用出”这个注解之间混淆,在讲清正确答案时,我觉得理由还是很牵强,学生应该理解得不太明白透彻。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5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讲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会讲。什么是寓言呢?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写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你们是如何预习的?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 相机板书:巴望 焦急 激动 伤心 二、猜猜看 既然你们都读了不少寓言故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愿意接受挑战?愿意接受挑战的请起立。 (出示课件—猜猜看) 三、读课文,讲故事 1、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一会儿站到前边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为了展示最佳的读书效果,我们再将课文听一遍。善于聆听也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出示课件边看边听) 3、同桌互相讲故事。 4、再以第一人称小组中改编故事 四、配音讲故事 1、选出农夫、农妇和他们的孩子的扮演者 2、(出示课件:揠苗助长动画)自我介绍 3、配音讲故事 4、小结。 问农夫:当时你为什么会想到拔苗的办法?现在后悔吗?说说你的想法。现在你最想对观众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问农妇:你的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你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你的丈夫有勇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他的这件蠢事。他真是一个勇敢的人。你看他懊悔的样子,你该怎么开导他? 问孩子:小朋友,你的爸爸干了一件蠢事,你一开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你知道了吗?你还爱你的爸爸吗?你知道你爸爸为什么会犯错误吗? 五、总结 1、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农夫身上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出示课件—总结的话) 2、我们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了事物的自身规律,让我们都做一个聪明的人,做一个善于观察、不急于求成的人。 六、作业 《揠苗助长》新编(说说自己做过的一件蠢事)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