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班数学教案 |
范文 | 关于小班数学教案范文合集九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数学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教幼儿能够对大小区别较明显的4—6个物体,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2、复习5以内的数数。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实物套娃1套 2、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圆形塑料片一组5张,每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观察 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幼儿积极性,并发给每个幼儿大小不同的圆形塑料片各5个,先让幼儿摆弄观察,然后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塑料片是什么颜色。 (二)引导幼儿按大小进行排序 1、先请幼儿把塑料片找出来放在一起。 2、依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3、教师检查,对分类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启发和帮助。 4、请幼儿看看塑料片,塑料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排序,指定幼儿回答。 (三)引导幼儿数数,并查出套娃有几个 (四)拼摆游戏 1、请幼儿拿出塑料片,任意拼摆一种东西或图形 2、教师巡视,对拼的好的幼儿给予表扬,请幼儿说说自己拼摆的'东西一共用几个塑料片拼的。 (五)小结。 教学反思: 一环又一环的情境创设抓住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兴趣中学会了能按从大到小排序或从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本节课幼儿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儿有的操作没能完成,这需要教师课下帮助幼儿完成,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小班数学教案 篇2[设计意图] 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学起来乏味无趣,为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在思维游戏《珍珠变变变》活动中,我试图设计了“去小熊家做客”这一主题,让幼儿通过“给小熊串糖葫芦”和“穿项链打扮自己”等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物体数量,真正使幼儿感受到“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建立初步的数概念,培养幼儿对数数的兴趣。 2、 通过手眼协调地进行穿珠,培养幼儿专心操作的习惯。 [活动准备] 1、 信封一个:幼儿每人一套材料(彩色珠子25颗,穿珠小棒1根,穿珠绳2根) 2、 场地布置:小河、山洞。 3、 布置小熊的家:小熊玩具一个、小熊头饰一个、各种食物若干。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 (1) 教师出示小熊的来信并念给小朋友听:“亲爱的小朋友们,新年快到了,我家里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欢迎你们到我家来做客。小熊笨笨。”“我们去小熊家,给它带点什么礼物呢?”“哎,对了小熊最爱吃甜的食物,我们去给它买串糖葫芦吧!” (2) 教师带幼儿过“小河”、钻“山洞”,并引导幼儿点数“石头”、“山洞”的数量。 2、 开活动。 (1) 串糖葫芦。 教师带幼儿来到一片空地上,教师发现许多“宝盒”(幼儿活动材料)。教师说:“我们看看能从宝盒里发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用小棒、彩色珠子自制“糖葫芦”。 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珠子,逐一穿到小棒上,制成“糖葫芦”。 幼儿制成“糖葫芦”后,教师引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反复进行手口一致地电数并说出总数。 (2) 穿项链。 (3) 教师说:“我们去小熊家做客,得打扮得漂亮些,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漂亮呢?”引导幼儿根据“宝盒”里的绳子、珠子,想出给自己制作项链、手链、腰链等来打扮自己。 幼儿用穿珠绳将珠子穿成项链、手链、腰链等,穿完后手口一致地进行点数。 教师帮幼儿打结,幼儿戴上项链、手链、腰链等。 3、结束活动。 教师带幼儿来到小熊家,把“糖葫芦”送给小熊。 教师扮成小熊:“欢迎小朋友到我家来做客,谢谢你们送给我糖葫芦,我也给你们 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引导幼儿找出与数量相对应的食物,并进行品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铃鼓响了几下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铃鼓响了几下 有益的学习经验: 1、能很快辨别数量为1、2、3 的`物体。 2、理解1、2、3之间的等差关系。 3、知道1、2、3的基本排列顺序。 准备: 1、每个幼儿1、2、3的点卡各1张,小圆片6片。 2、贴绒图片:小鸡6只。 活动与指导: 1、山示1、2、3的点卡,让幼儿在桌子上分别摆出相应的数量的小圆片,井大声点数,检查摆出的圆片是否正确。 2、将小鸡的图片按第1行1个,第2行2个,第3行3个,并放对应比较,让幼儿再次感知1、2、3相邻数多1或少1的关系。 3、教师敲铃鼓一下,让幼儿举起相应的点卡,教师说:“我敲比一下还多一下的铃鼓数。”或“我敲比两下还多1下的铃鼓数。”幼儿应分析教师的话.举起相应的点卡,然后让幼儿大声点数每张卡上的圆点数,并说出这些点卡哪张排在最前面,哪张排在后面,哪张排在最后面,让幼儿将点卡由小到大在桌子上摆成一行。 4、指导幼儿练习。 (1)让幼儿目测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明确它们之间多1或少l的关系。 (2)点数并说出苹果的个数,在空白处画出3个气球和1个西瓜。 小班数学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按食品的种类进行分类。 2、根据点卡取出相等数量的食品。 活动准备: 1、玩具柜3个。 2、标记图:教学挂图中的实物卡片若干,贴有3以内点子的小盘子若干。 活动过程: 1、说说看看:“我吃过的食品”。 ①教师:我们都吃过哪些好吃的食品呀?幼:包子、饺子、面包、饼、蛋糕......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吃过的食品。 ②展示食品,说说食品的名称。 教师:这些食品叫什么名字? 鼓励幼儿大声说出食品的名称,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可以说出很多食品名称。 2、给食品分类,布置食品店。 ① 讨论:食品怎么放? 教师:这么多食品可以开个食品店啦!想想食品店的食品应该怎么放呢? 引导幼儿根据食品的种类,把相同的`食品放在一个玩具柜里。 ② 我会放食品。 鼓励幼儿一边拿一边说:XX和XX放一起。 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食品摆放得对不对,一边检查一边说:这里都是XX。 给食品配标记。教师出示教学挂图中的包子、饺子蛋糕三张标记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这些是什么标记,可以表示哪种食品。 请个别幼儿为食品配标记。 3、取食品,按点数取出相同数量的食品。 教师:想不想品尝食品?放在哪里品尝呢?教师出示小盘子。 教师:盘子里有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幼儿了解盘子里有几个点子,就取几个食品品尝。 幼儿示范拿取食品。请个别幼儿取盘子,先数点子,再按点子取相同数目的食品品尝。 活动延伸: 幼儿“品尝”食品。鼓励幼儿数点子,进行按数取物。还可以交换盘子再次游戏。 小班数学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寻找"3",初步感知3的意义。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小汽车、动物玩偶、串链、水果玩具、蛋糕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熊过生日(价值分析:初步理解3的含义。) 1、小熊过几岁生日?(3根蜡烛)小结:原来3根蜡烛代表3岁,我们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 过渡:小熊想邀请一些和数字3有关系的好朋友参加它的生日派对。 二、看看说说:感知数字"3"(价值分析:在看看说说中感知3的含义。) 1、出示小鸟图片。小鸟能参加小熊的生日派对吗?小鸟和3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3只小鸟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所以3只小鸟可以参加生日派对。 2、出示螃蟹图片。螃蟹可以来参加小熊的生日派对吗?为什么? 小结:螃蟹吐了3个泡泡,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所以螃蟹也能参加生日派对。 3、出示小狗图片。小狗也想来参加小熊的生日派对,它能来吗?它身上哪些是和3有关系的? 小结:小狗身上有3个圆点,它的圈上还有3朵花,都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所以小狗也能参加生日派对。 4、除了这些好朋友,小熊还想邀请一些和3有关的动物朋友参加生日派对,我们一起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和3有关系。 小结:原来有那么多动物都和3有关系,小熊可高兴了。 三、找找说说:和"3"有关的礼物(价值分析:在找找说说中进一步巩固感知3的含义。) 1、小熊也想邀请你们参加它的生日派对,请你们为小熊准备一份礼物,但是这件礼物要和数字3有关系。 2、你送给小熊的礼物是什么?这件礼物哪里和3有关系? 3、我们把礼物送给小熊,祝它生日快乐。 课后反思: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所以通过本活动目的是在于复习认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各种图形。 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拼一拼”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并知道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也是各种各样形状图形的。 活动一开始,我先拿出一些饼干,请幼幼儿们说说他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并从从桌上拿一个和我不一样的图形,然后问幼儿:“你们拿的是什么形状?”幼儿们逐一回答出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名称。 接着,我再问幼儿:“你见过什么东西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部分幼儿回答得较积极,说出了一些圆形、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物体。 接着,我又请幼儿拿着自己选择图形的饼干分别在土司上来打扮,看看能拼出什么东西? 大部分幼儿能很好的拼出各种不一样的东西,比如:笑脸、脸谱等等。接着我请个别幼儿在拼,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时,我看到有个小朋友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大三角形,我就请他上来拼给大家看,许多孩子也纷纷拼摆了起来。 接着,最后,我让孩子们随意的拼拼摆摆,有个别孩子拼出了一间房子。 由于我班现在是小班孩子,所以在能力、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这次活动,帮助幼儿复习了图形的认识也让我了解了班小班幼儿所存在的差异,更激发了幼儿拼图形的兴趣,整节活动幼儿们基本上都能跟着教师的指令拿取图形和拼拼图形。 从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我也感到虽然活动中一直在让孩子们拿取图形并进行操作,但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可能游戏化的情境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因为在活动中有小部分的幼儿有些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这些幼其实都是一些能力水平相对较弱一些的孩子。 所以,我觉得,对于图形的认识,我们还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一些操作的材料,这样,既可以方便老师的个别指导,也可以让一些能力水平较弱的幼儿有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反复操作中获得提高与认识。 小班数学教案 篇5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 设计思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了图形分类内容,此活动以到“图形王国”参观为主线,让游戏贯穿于活动中。凭门票入场环节,为下一步分类作好铺垫,以“送图形宝宝回家”形式,自然地进行图形归类,最后的电脑操作,又体现了班本课程的探索与研究。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感受到是在“图形王国”中玩耍,使幼儿在欢乐愉悦中感受到数学为自己带来的乐趣,从而发展幼儿的记忆力、观察力和初步的归类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让幼儿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初步的归类能力。 3、巩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主要特征的掌握,能排除大小、颜色的干扰进行图形分类。 重难点分析: 重点:巩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主要特征的掌握。 难点:能排除大小、颜色的干扰进行图形分类。 活动准备: 1、知识:幼儿已经分别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场地准备:用大型积木搭建的图形王国的'入口,分别标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标。 3、教具准备:课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脸谱各一个,展板一块,游戏光盘一盘,电脑,软件, 4、学具准备: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 活动方式:集体、个人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到图形王国去参观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感知大众图形的特征,为图形分类做好铺垫。 导语:今天刘老师带领你们到图形王国里去参观,进图形王国要受门票,你们胸前都有一张图形门票,知道自己的门票是什么形状的吗?提问幼儿“你的门票是什么形状的?”带好门票我们出发! 二、展开: 1、引导幼儿按图形的形状入口,初步感知图形: 教室介绍图形王国的三种形状的入口,要求幼儿按自己门票的形状,走与自己门票相同形状的入口。比如:由圆形门票的小朋友走圆形入口。依次组织幼儿入场。 2、复习三种图形的外形特征: ①提问幼儿,引出三种图形的名称。 问:“你是从哪个入口进来的?为什么?”分别提问三名门票形状不同的幼儿,从而引出图形的名称。 过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是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长得什么样子吗? ②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回顾三种图形的外形特征。 每一部先提问幼儿,再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归纳,最后出示课件验证。 如:圆形长的什么样子?正方形长的什么样子?三角形长的什么样子? 过渡:图形妈妈还有图形宝宝,宝宝很顽皮,喜欢跟妈妈做捉谜藏的游戏。 3、幼儿操作,学习图形分类: ① 圆形分类:出示圆形脸谱,提问问题:“圆形妈妈的宝宝是谁?”引导幼儿每人找一个圆形,教师找出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形,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点,从而理解:虽然大小不同,但是形状相同,所以他们分在一起;教师再利用两个颜色不同的圆形,讲解:虽然颜色不同,但是形状相同,所以,他们分在一起。 小结归纳:所有长的圆圆的,周围很光滑,没有角的图形都是圆形妈妈的宝宝, ②依同样方法进行正方形、三角形分类。 ③检验结果后,变化图形脸谱,引起幼儿的兴趣。 过渡:为了感谢小朋友们的热心帮助,图形妈妈为咱们一份礼物:一张游戏光盘,光盘里有什么游戏呢?我们一起看看吧! 4、游戏巩固:请幼儿操作游戏《小老鼠的家》,操作过后,引导幼儿说出:“你用哪几种图形为小老鼠盖的房子”,根据操作情况及时颁发奖品。 三、结束:小朋友,图形王国的开放时间已经到了,我们一起听着音乐从出口回教室吧 小班数学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能听声音辨别5个以内的数量。 2.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能愉快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漂亮的`魔术盒、小鼓一个、糖果若干、小木鱼人手一个、魔术师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数一数,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魔术盒,猜猜魔术盒里会有什么。 2.请幼儿摸出糖果,并正确数数说出总数。 二、听一听、数一数,辨别5以内数量 1.出示小鼓,师生玩“听一听、数一数”游戏 老师敲鼓,幼儿仔细听,敲完后请幼儿说出老师敲了几下鼓。 2.继续组织幼儿玩“听一听、数一数”游戏 听魔术师敲小铃铛的声音,然后说说魔术师敲了几下铃铛。 三、听一听、玩一玩,进一步巩固练习 1.魔术师学小动物叫,幼儿用小木鱼敲,表示小猫叫了三声。 2.老师演示魔术师木偶依次变小动物,请幼儿根据小动物叫声的数量用木鱼敲出相应的数量。 3.结束。 小班数学教案 篇7一、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有长有短。 2、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比较物体的长短。 3、能从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感受长短认知的乐趣。 4、在故事情境中体会到做错事要勇敢地面对解决。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二、活动重难点重点: 认识长短,知道物体有长有短。 难点: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比较物体的长短。 三、活动准备 巧虎玩偶、多媒体PPT课件、两根长短不一的红绳 四、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啊,巧虎妈妈要带着我们的好朋友巧虎去超市买东西,他们在超市里看见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吗? 2、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1)利用出现的长短不一的金箍棒、铅笔、直尺、勺子等物品,让幼儿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师:哪个物品长?哪个物品短? (2)通过谈话法,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还有什么长短不一的物体,进一步巩固知识,让幼儿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教室中还有哪些物品有长的,也有短的?请你们找出来,说一说。 (3)通过观察、比较、谈话等方法,让幼儿学会比较长短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长短的呢? (让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说一说如何比较长短)3、小结:知道物体有长有短,比较长短时,要使物体的`一端对齐(利用并置比较的方法比较长短)边说边操作:两个朋友比长短,先躺下,左对齐;眼睛向着右边看,就能比出长和短。 五、活动延伸 1、利用两根长短不一的红绳,进一步巩固知识,让幼儿学会比较长短。 2、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体验长短认知的乐趣。 教学反思 1、本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加游戏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知识。 2、师生配合较好,学生愿意参与,具有积极的表现欲。 3、再次上的话,材料选择应更丰富点。最好是现成的物品。更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东西直接区分描述。 小班数学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4以内数量,能给相同数量的物卡和点卡配对,帮助幼儿建立数概念。 2、锻炼幼儿的思维敏捷性,培养幼儿快速反应的能力。 活动准备: 1、1-4以内的点卡和实物卡片。 2、“小手变变变”、“小鱼游来了”的背景音乐。 3、青菜、萝卜等蔬菜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小手变变变”的背景音乐,和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调动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的小手都变成了什么呀?(小花猫、小鸭子、老虎、小白兔、小鸟等) 二、学习新课 1、教师变成一只小兔子,“看看,谁来了?小兔子来了,来了几只小兔子呀?” 2、教师出示画有1只小兔子的图卡和画有1个小圆点的点卡,“1只小兔子用1个圆点表示。” 3、教师继续扮演小兔子,揉一揉肚子,“肚子好饿啊!都1天没找到东西吃了。”“让我们来帮小兔子找点东西吃吧!” 4、教师出示青菜、萝卜等蔬菜玩具,请幼儿给小兔子拿食物。“你们都给小兔子拿了什么好吃的呀?拿了多少? 5、请拿有2颗青菜的幼儿举手,提问:1只小白兔用1个圆点表示,两颗青菜用几个圆点表示?教师出示画有2个圆点的点卡,“2颗青菜用2个圆点表示。”“3个萝卜用几个圆点表示?” 6、教师出示4的.点卡,提问:谁拿的萝卜和老师拿的点卡一样多? 7、教师把幼儿分成两组,每组4人,根据教师摆放好的1-4的点卡摆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哪一组摆得对,就算哪组赢。 三、巩固新知识 1、教师在幼儿的脖子上戴上不同数量的点卡,“有一天,鸭妈妈带小鸭子去河边玩,走着走着,小鸭子找不到鸭妈妈了,急得哇哇大哭,让我们一起来帮小鸭子找妈妈吧!”请幼儿随音乐节奏扮演小鸭子,找一找自己的项链点卡与哪些实物图的数量相同,就站到哪个圆圈内。 2、教师给幼儿分发点卡项链,幼儿戴在脖子上,请4名幼儿扮演小鱼,其他幼儿手拉手唱儿歌,小鱼随儿歌节奏进出围成的圆圈,当唱到最后一句“快快抓住他”时,谁还在围成的圆圈内,谁就被捞着了。请幼儿说出捞了几条小鱼,拿出相同数量的项链点卡。 四、活动结束 1、教师和幼儿一起扮演小鱼有秩序地游出教室玩游戏。 五、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给不同物体进行归类,而且每一类的数量要一致。 2、幼儿掌握了点卡与物卡对应以后,可以让幼儿慢慢的尝试1-5的点数。 六、注意事项 1、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求幼儿点数,教师可以在教幼儿拿相同数量的点卡或物卡的时候,可以教幼儿点数,但对点数不做要求。 2、教师在讲解相同数量的点卡与物卡的时候,一定要用摆放实物或物卡,让幼儿看到物体的个数,不宜直接报数,让幼儿拿出相同数量的点卡。 附儿歌:小鱼游来了 小鱼小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小鱼小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快快抓住他! 小班数学教案 篇9设计意图 最近我们班小朋友们对“比较”的游戏很感兴趣,比如在加餐的时候他们会说:“老师你看,我杯子里剩的牛奶比他的少,我快要喝光光了……”可以看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比较”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小班幼儿对于数量的比较,没有一定的方法,多数是通过直观的观察得来的。而一一对应的排序方法是比较物体多少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结合小班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化”的特点,奶牛和牛奶又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事物,因此设计了“奶牛工厂”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初步感知“将两组物品变成一样多”和“一一对应比较两组物体多少”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将两组物品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2.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愿意玩“比较”游戏,感受数学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能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与少。 2.难点:尝试想办法将两组物品变成一样多。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奶牛的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奶牛吃草、产奶。对量的比较有初步的认知。 2.物质准备:奶牛、小草、栅栏图片、围裙、瓶子、盒子、盖子、音乐、黑板。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引入活动。 教师扮演牛奶工厂的工人,说:我是牛奶工厂的工人,我们工厂制作牛奶,现在,许多的人都喜欢喝我们的牛奶,我都忙不过来了,邀请你们和我一起做牛奶,你们愿意么? 二、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一)游戏情境一:牛奶工厂游戏背景 师:这里是农场,农场里有许多奶牛呢,奶牛最喜欢吃什么?一头奶牛吃一颗草,你发现了什么?奶牛和草比较,谁多?谁少?怎样变成一样多呢? 小结:我们增加一颗草,奶牛和草就变成一样多了。 师:这些小栅栏就是奶牛的家,一头奶牛住一间房子,奶牛和房子比较,谁多?谁少?怎么变成一样多? (二)游戏情境二:小工人挤牛奶并拧上瓶盖1.师:快来,快来,小工人要去挤牛奶了 游戏规则:一头奶牛需要一个小工人帮忙挤奶 2.跟随音乐幼儿集体操作挤奶和拧瓶盖。 3.发现问题 师:小工人你们发现了什么?牛奶瓶都有盖子么?奶瓶和瓶盖比较,谁多?谁少?怎样做才能变成一样多了呢? 4.给“瓶盖厂”打电话增加瓶盖,牛奶瓶和瓶盖就变成一样多了。 (三)游戏情境三:将牛奶装入牛奶盒 1.出示牛奶盒,请幼儿将牛奶一一对应装入牛奶盒。 2.引导幼儿发现多出一瓶牛奶或者少一个牛奶盒,思考将两组物品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三、幼儿之间相互送牛奶,将牛奶和包装盒一一对应变成一样多。 活动总结 对实现教学活动目标及幼儿发展的反思:孩子们在牛奶工厂的游戏中,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游戏,逐步感知了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并学习了通过这种方法去解决现实问题。 对教学方法和活动特色的反思:游戏法;通过“牛奶工厂”游戏情境,幼儿扮演小工人角色,在游戏操作中亲身感知、体验、尝试,最后解决问题,获得“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数学经验,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游戏情节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游戏中学习、游戏中发展。 对游戏情境及游戏材料投放的反思: 1.游戏背景创设:通过一系列连贯的情节和操作材料,为幼儿创设“牛奶工厂”的情境。 2.游戏氛围创设:角色扮演;教师和孩子们扮演小工人,教师通过夸张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营造游戏氛围。 3.游戏材料创设:为幼儿提供人手一份的`游戏操作材料,孩子们在游戏中亲身感知、尝试、操作,学到“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 过程反思:在拧瓶盖的环节中,由于幼儿之前没有足够的经验准备,导致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操作起来稍有难度,因此要求老师在活动开始前充分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做好前期经验的准备。有个别孩子在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时候,会直接用看的方式,很快速的说出答案,幼儿在铺垫前期经验的时候,教师要着重引导幼儿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玩游戏比较物体的多少。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