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合6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太空植物产生变化的原因及变化后的作用。 2、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3、感受科学力量的神奇及科学技术的伟大。 【教学重点】 学会学习,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课 1、出示神六英雄图片,问学生是谁?出示神五英雄图片,问学生是谁? 2、出示发射飞船图片,问学生是什么? 3、小结: 在飞船里不仅载着我们的航天英雄,同时,还载着一批特殊的乘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揭示课题,读题。 二、导语引路 1、自由读导语、思考: 导语告诉我们怎么来学习? 2、反馈,出示学习本课的方法和要求: 方法和要求: ⑴ 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⑵ 感兴趣,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讨论、交流。 三、个人学习 1、按导语的要求和方法自己学习32课。 2、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学生再次自己学课文,并把问题写下来。 四、小组学习 1、在学习小组里把不懂的地方,还有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讨论、交流,要求: 把为什么感兴趣,是什么地方不懂,说清楚。 板书: 为什么?是什么? 2、反馈。 五、集体学习 1、提出不懂问题,全班交流。 2、重点落实以下三方面: ⑴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把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⑵ 理解由于由于使得: ① 植物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变化的原因是 ② 由于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环境,所以 ③ 小结: 这句话写出了植物种子产生变化的几个方面的原因。 ⑶ 概括太空蔬菜的作用,明确用词准确: 已经走进打算正在致力于还希望。 六、激情、拓展 1、此时此刻,同学们有什么话要说? 2、有情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3、阅读科普文章,推荐《人造发光植物》。 4、结束语: 让我们从小爱科学吧!让科学之光洒满我们的校园! 【教学反思】 1、简单语文,简单教: 在教材处理上,不要过分去深究细磨。本堂课只有2个知识性的训练点: ⑴ 由于由于使得让学生明白,这句话中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⑵ 依托已经走进打算正在致力于还希望这些词,让学生明白用词要准确。 2、努力为学生的需求服务: ⑴ 本堂课围绕帮助解决学生的问题,开展教学。 ⑵ 学法的指导,为学生将来学习,仍至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语文老师资格的老师: ⑴ 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作表率。 ⑵ 在课堂上绽放老师的语文素养,为浇灌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 教学设计方案 篇2课程说明: 本课为自编教材,是教科版五上年级《运动和力》单元“测量力的大小”的拓展课。本课在运用力学知识的基础上,依托“弹簧秤”,应用STEM理念,引导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想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就本课设计意图来说,表面上是引导学生应用力学知识,制作完成一个“弹簧秤”;而深层次的意图是通过“弹簧秤”的制作,引导学生了解到产品制作的基本过程是: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并且这个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最终指向新课标中“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相关理念。 教学目标: 1、运用力学相关知识,亲历“弹簧秤”的设计、制作、评价、改进等环节,了解产品制作的基本过程。 2、能对他人的设计提出改善意见,并能对作品进行一定的评价。 3、激发对自制实验工具进一步研究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设计并制作“弹簧秤”。 材料准备:弹簧秤、ppt、 6套材料板贴(教师);9组贴有白纸的小木板、弹簧、回形针、60枚一元硬币、红色不干胶、剪刀、直尺、铅笔、香蕉、36份学习单(学生)。 教学流程: · 揭示主题: 1、出示香蕉实物,用什么工具可以测出香蕉的重量,引出课题。 2、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相关材料的实物图(贴有白纸的小木板、弹簧、回形针、60枚一元硬币、红色不干胶、剪刀、直尺、铅笔)。并提问每一件材料的作用。 3、出示项目主题:自制弹簧秤。 · 项目设计: 1、自主设计:在学习单上,画出 “弹簧秤”设计图。 2、交流设计: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的设计图,进行全班交流讨论。 3、完善设计:对设计上的明显缺陷提出修改意见,并明确下阶段制作时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 项目制作: 1、4人小组讨论,选出最优设计方案进行制作。 2、领取材料,合作完成“弹簧秤”的制作。 · 项目评价: 1、用“弹簧秤”称出香蕉的重量。 2、展示部分“弹簧秤”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技巧与问题。 · 项目改进: 展示部分“弹簧秤”的进行优缺点分析,得出改进方案。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3一、教学目标 : 1、了解并想像1970年5月1日,人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飞越北京上空时的情景,知道我国航天科学技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乐;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能比较熟练地,根据词语确定字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想像人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东方红1号飞越北京上空时的情景,体验人们欢乐、自豪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课文第4自然段,特别是有关人造卫星和我国航天技术成就的词语理解。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乐。掌握第1、2、3自然段中的新生词语。学习用原来把上下文连起来。 2、读通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3、想像人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东方红1号飞越北京上空时的欢乐情景。 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谈话:20xx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神州一号无人飞船,这次成功发射,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3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上天之梦迈步坚实的一步。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的情景。 3、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检查家庭预习情况 1、 自告奋勇朗读课文句子或段落就,其他同学点评。 2、 交流识字、学词。 (1)学生起立朗读本课生字,并挑选认为自己学得最好的或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告诉大家识字的方法。 师随机进行正音或分析字形。 (2)出示顿时、预定、返回等词语及带点字字义,训练学生给带点字据词定义。 (3)指名朗读课文。 (三)讨论课文第13自然段。 1、读课文,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怎么分。(学生读,并在书上做记号。) 2、交流,分层次。 3、研读课文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1-3段,边读边发现:从这三段课文中,你了解了东方红1号哪些情况? (2)自由交流。(东方红1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于1970年5月1日晚飞越北京上空;东方红1号从太空向地球发回《东方红》乐曲------) (3)除了写卫星,课文中还写了许多人的活动,仔细读写人的句子,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出了什么? (4)指导朗读有关句子,指导用原来把两句话连起来。 句子一:顿时,广场上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句子二: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正经过北京上空呢! 读两个句子,想想意思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是用哪两个词语把两句话连起来的? 练说,把句子补充完整: 1970年5月1日晚,人们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原来------ 人们看到一颗明亮的星星,在夜空中缓缓移动,原来------ 从收音机中传来《东方红》的乐曲声,原来------ (5)讨论:人们为什么如此激动? (6)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本作业 1、2、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学会第4、5自然段中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4、5段,默写第5段。 3、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体会顿号和叹号的用法。 二、教学过程 : 1、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新词并听写。 (2)指名朗读课文1-3段。 2、研读4、5段。 (1) 自由朗读课文第4段,找找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哪些令人骄傲的成绩。 (2) 交流汇报。(卫星种类多,发射的卫星数量多,卫星研制时间只有20多年,时间短;技术高,能按预定轨道返回地球------) (3) 指名有感情朗读第5段,尝试背诵。 (4) 完成作业 本第6题;默写课文第5自然段。 (5) 背诵第4自然段。 3、作业 本作业 4、5题;背出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4【学习目标】 1、熏染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生命的全新理解。 2、细致入微探究课文的方法。 3、准确、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对生命的诠释。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你心目中,生命是什么?或生命意味着什么? (生命不单是宇宙间的匆匆过客,不单是流星转瞬即逝的那一刹那。地球上自从有了生命,便有了生机与活力,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那么人的生命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那么意义究竟何在呢?) 原来,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奉献,在于留下点什么,而不是带走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位女作家──杏林子,她对生命也作了一番深入地思考,颇有见地,并且发出了强烈的呼喊:生命,生命 板书: 2、学生介绍作者。 提示:作者从小身患重病,困卧病床,但却写下了40多个剧本和10多本散文集,这是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为什么她能做到呢? 说到底,就是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对信念的执着,这样的生命是鲜亮的,这样的人生也是精彩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她对生命的感悟。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 1、文中讲了三个事例,请用一句话概述。 2、这三个事例,分别从哪几个角度在观察、体会生命。 动物、植物、人类。 3、这是三个怎样的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哪些思考? 复述并作答(在文中找出关于生命的关键词、中性词理解全段)。 板书: 脉 动物→生之欲望→敬重生命 层 络 植物→生 命 力→珍爱生命 层 清 人类→生 命→展示生命 递 晰 进 4、再读文,画出你最为欣赏的句子,并说明理由,记牢! 三、探究学习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命的格言? 学生说后放投影: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人的一生可以腐朽,也可以燃烧,我要让他燃烧起来。 ──列夫·托尔斯泰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贝多芬 生命犹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2、名人的话,使我们对生命及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能否讲一讲我们身边、你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有关生命的感人故事呢? 如:贝多芬、保尔·柯察金、海伦·凯勒、史蒂芬·霍金、张海迪、马利、向生命奔跑等。 伟人的事迹让我们倍受感染,也赋予我们生命无穷的力量,愿同学们都做生命的强者。 3、生命在杏林子眼中,是险境中挣扎的飞鹅,是砖缝中生长的小瓜苗,是听诊器中强健而有力的跳,那在你眼中,生命是什么?请用生命是说一句话 。 投影小结: 生命是悬崖上傲然挺立的松柏。 生命是搏击风雨、冲刺苍穹的雄鹰。 生命是傲霜斗雪、凌寒怒放的雪梅。 生命是青翠碧绿,遍步天涯的小草。 生命是一次次更快的冲刺、更高的跨跃。 生命是一条永不停息向前飞奔的河流。 四、小结 还可以说,生命是一辆飞速前驶的列车,它容不得有丝毫的懈怠与片刻的松驰,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部车的车手,只有时刻紧握方向盘,集中全部精力向我们的目标飞奔,生命才会凸现它特有的风彩与魅力!愿我们每个人都做最优秀的车手! 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具准备: 教法、学法: 幻灯、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听过“泼水节”吗? 2、 简介泼水解 3、 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 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 2、 出示 泼水节 木桶 互相 湿淋淋 吉祥 幸福 不肯离去 凤凰花 西双版纳 赛龙舟 A自由读 B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去拼音读 E教学生字字形 F把书翻到生字表,按笔顺描红 3、 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 开火车读,师生评议 5、 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6、 讨论交流 A西双版纳:傣族主要聚居之一,在云南省南部。 B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欢乐心情。 教具准备: 幻灯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 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 二、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学文 (一)、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3、小朋友知道了,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这个让大家期盼已久的节日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会是怎样的心情? 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 1、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人们是怎样欢度的?自由读第二小节,说说泼水节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 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图片:欢乐的泼水节 5、带入情境:如果这一天,你和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来到了大街上,参加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 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7、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 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 1、引读 2、欢乐的泼水节这天,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其他活动呢!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读一读吗? 3、出示。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 的)歌,跳着( 的)舞,赛起了( 的)龙舟,放起了( 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导朗读。 6、泼水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尽情地泼,尽情地浇,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他们互相庆贺,互相祝福,是多么快乐啊!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大声地说出来吗?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 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标 1、会熟练地用部首查字法。 2、会比较形近字,并用形近字组词。 3、会仿照“ABB”“AABB”两种组词形式写词语。 4、会体会感叹句表达的语气和感情。 5、会用关联词语“只有……才能……”只要……就……“写句子。 6、会独立给一篇短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独立运用提出问题,用连接问题答案的方式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的不同之处;比较正确地提出问题,连接问题答案,概括段落大意。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第1题。 1、比赛用部首(音序、数笔画)查字法。 2、写出带点字的读音。 3、联系课文中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明白这些带点字大多是词语的关键字。 栖息:多指鸟兽歇宿,也指人暂居住。 腮边“两颊的下半部脸。 山峦:连绵的山。 银发:白发。 气喘吁吁:呼吸急促的样子。 悬崖陡坡:山崖坡度很大,近于垂直,十分险要。 身躯矫健:身体强壮有力。 二、第2题。 1、抄写这些字。 2、独立确定部首。 3、验证。 4、小结:像这样比较特殊的字应该重点记忆。 (1)同桌讨论交流方便快捷的记忆方法。 (2)全班交流。 (3)有多余时间的同学或小组,可以在字典中找一些类似的部首记一记。 三、第3题。 1、比较这些字,说说部首与字义的关系。 2、组词。 3、比一比上下两个字,说说比出了什么。(字的意义和字的部首有关,我们记字要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我们还可以记一个部件,加上不同的部首,记信许多字,比如:“槐、愧”以外,还有“魔、魁”等。) 4、自己再列举一些字给同桌做一做。 四、第4题。 1、读这些词语。 2、归纳构词形式。 3、照样子写几个。 4、说说这样的词语和作用(这些词语形容事物的外形、色泽、质地等,起到了强调、渲染的作用。) 5、各挑选一个词语造句。 五、第5题。 1、读句子,比较句子的异同。 2、每组第二个句子,我们叫它感叹句,它的标志:感叹号和感叹词。 3、在句子中找一找,圈注出来。 4、带感情读,体会感叹句的语气和感情跟一般的陈述句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的第2句表示称赞的感情。 第二组的第2句表示喜爱的感情。 第三组的第2句表示自豪的感情。 5、学写几个感叹句,有感情的读给同学听。 6、小结:感叹句贵在“有感而发”,切忌随便就发。 六、完成《作业本》中的作业。 第2课时 一、第6题。 1、读句子。 2、把句子分成两句话说,懂得两者的条件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条件。 3、仔细比较两个句子,哪一名的条件是唯一的,也就是说“达到后面的结果只要这一个条件就可以了”。(只要……就……) 4、这是这两个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词的主要区别,同学们要牢记这一点,这样我们才能把话说准确。 5、用这两个关联词造句,留心区分不同。 二、第7题。 1、复习运用“提出问题,连接答案,概括段意”的方法。 2、读短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3、提出问题(“我”到什么地方去旅游,留下什么印象?外宾对农民的西瓜感到怎么样?人群里为什么会响起掌声?掌声赞扬什么? 4、概括段意。 第一段:“我”到北京旅游,到八达岭见到的一件事,留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农民卖的瓜外宾感到很满意。 第三段:农民卖瓜买卖公平,受到周围群众的掌声赞扬。 三、完成《作业本》中的作业。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