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爬山教案 |
范文 | 关于爬山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爬山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爬山教案1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自渎课文,重点学习本课第1、2段。 (3)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然后学习如何去观察一个事物。 (4)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然后那有没有会爬墙的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会爬墙的植物。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解疑,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生词,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 2、可见出示本课生字,生词,学生读,师纠正 3、读课文,找出课文的哪几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4、教师讲解本课体裁——说明文。 三、讲读课文。 1、课文的1、2自然段写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A、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写什么? B、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 C、齐读思考:你能从这两句话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2、讲读第2段、A、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B、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然后每句话写什么? C、叶子颜色的美表现在哪里? D、叶子的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 3、导读。 A、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 B、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颜色很美。 C、爬山虎的叶子长的很整齐。 D、爬山虎的叶子的很均匀。 E、当风吹过,满墙的叶子也很美丽。 4、理解:拂漾 5、齐读课文,个别读 6、归纳短意。 四、背诵第二自然段。 五、小结,准备下课。 爬山教案 关于爬山教案2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 学生准备: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 朗读课文 回答问题 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挂图:爬山虎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墙壁上爬着的一种绿色的植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吗?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爬山虎 二、初读感知 1、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小结过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理解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地方写得美?你喜欢哪些句子? 3、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4、老师指导读出美感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 5、拓展 为什么作者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美呢?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6、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爬满墙,这跟它的什么有关系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四、学习本课生字。 1、读生字词 2、注意易错的字 爬山教案 关于爬山教案3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以及与墙的关系。 2.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地描写事物。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爬山虎的叶子,那么今天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爬山虎的脚。 二、明确学习任务,交代学习方法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4、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打算从哪几方面去了解爬山虎的脚【3个方面,(1)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2)它是如何爬的;(3)它与墙的关系。】 出示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由老师引导完成,第二部分由同学之间讨论完成,第三部分由同学自学完成,学习方法十分简单,找出关键句用﹏﹏画出来,再找出关键词用▲▲标出来。 三、导学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找出写爬山虎的脚的关键句子,读一读。 2.请在这3个关键句中找出写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用这些关键词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1)脚的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 (2)脚的形状:枝状、细丝。 ①细丝是什么样的呢?全班齐读。(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谁见过蜗牛的触角?(蜗牛的触角很细,而且头上还有小圆点。) ②屏幕显示: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脚的细丝的对比图。瞧,爬山虎的脚的细丝与蜗牛的触角都非常细,而且头上还有小圆点,所以在这儿作者的比喻用的非常准确。 全班齐读比喻句,好好体悟。 ③脚的颜色:嫩红色。 3.小结:同学们一块儿把这三个关键句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特点。 4.用电脑演示验证一下大家刚才读对了没有。 5.再读本段,注意读出脚的可爱来。 四、讨论完成第四段 1.组成4人学习小组,也用刚才找关键句的办法学习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2.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关键句、词: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3.全班齐读关键句。 4.学生观看电脑演示。 师解说,引导学生了解向上爬的过程。 5.小练习:把关键词空出,请学生填空。 6.刚才我们讲的是一个脚怎么爬,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1)组成4人小组讨论。 (2)请学生上台表演。 小结:爬山虎的脚不像动物的脚交替爬行,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五、自学完成第五段 1.学生自由读,找出关键词.句提示:从触着与没触着入手。 2.请一位同学上台把两个关键词写到板书中。(萎.牢固)全班齐读关键句。 3.请一生朗读,你打算怎么读?(萎了读的轻些,表示生命的完结,牢固读得强烈些,展示顽强的生命力。) 4.个别读.齐读感悟。 5.小结:你们瞧,爬山虎的根扎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让我们再来细细观赏这一墙爬山虎,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录像展示) 六、整合提升,紧扣单元阅读训练要点 1.默读全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一是细心观察,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及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二是连续观察,所以才会发现原先是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才会发现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2.让学生找出体现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语句多读几遍,借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七、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了解到大千世界,万物百态,大自然的神奇。老师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 八、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写迁移:认真观察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植物,仿照课文的观察方法.表达方法抓住特点写一篇小练笔。 爬山教案 关于爬山教案4【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掌握“曲”这个多音字,会写“虎、操”等13个生字。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3个,会认的字有5个,其中有一个多音字。生字教学中,采取集中教学的方式,先引导学生对生字进行分类,再指导书写,如:“操、均”是左窄右宽,“占、叠、茎”上窄下宽。“曲”是多音字,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读音,了解不同读音对应的字义,并能够分别组词。 2、阅读理解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用词丰富,语言生动。在教学中,要突出“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构造以及功能。同时,在读中让学生学习这类文章的基本写法,为本单元习作练习打下基础。 3、表达运用 锻炼学生的表达很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我知道了……”这样的句式谈谈感悟和启示。 【学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搜集有关叶圣陶的资料。 (2)自学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字词的意思。 (3)读课文,了解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掌握“曲”这个多音字,会写“虎、操”等13个生字。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 1、同学们,大家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爬山虎)你们知道它是怎样爬到墙上的吗?肯定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种植物,看看它是怎样爬到墙上的。 (板书:爬山虎的脚) 2、作者简介。 请同学们出示预习中搜集到的有关叶圣陶的资料,并向大家介绍一下,看谁介绍得最全面、简洁。 课件出示: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设计意图: 用图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出示有关作者的资料,一方面检查预习情况,另一方面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识记这些生字,并把自己的识字方法和大家分享。 课件出示: 虎操占嫩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 (1)生识记生字,师引导识字:我们可以把这些生字分类来记。 左右结构:操嫩顺均隙柄瞧 上下结构:占叠茎萎 全包围结构:固 半包围结构:虎 (2)教师指导书写:“操、均”是左窄右宽,“占、叠、茎”上窄下宽。 (3)本课要求掌握多音字“曲”,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qū”和“qǔ”,要注意区分不同读音对应的意思。 3、分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读顺句子。 4、教师指名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 设计意图: 这篇文章生字词较多,夯实字词基础,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三、把握内容,理清顺序 1、课件出示问题,把握写作对象。 课件出示: 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2、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作出标记。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4、课件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概括爬山虎叶子、脚的特点。 课件出示: (1)认真观察叶子,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脚又有什么特点。 (2)读一读描写叶子的段落,体会叶子的特点。读一读描写脚的段落,体会脚的特点。 (板书:叶子脚)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写作重点,进而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四、布置作业 1、掌握生字,认清字形,将每个生字书写三遍。 2、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写得准确、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设计意图: 让学生书写生字,有助于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熟读课文,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重点学习第2~5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深入了解它们,看看它们有什么神奇之处。 设计意图: 总结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二、精读课文 1、赏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 课件出示: 这一自然段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 (1)生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问题。 (2)指名读第2自然段,集体交流。 (3)引导学生抓住“嫩红、嫩绿、一顺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等词句,体会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以及叶子浓密、均匀的特点,突出叶子给人的“舒服感”,从而感受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的优点。 2、赏读第3、4两个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1)生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通过抓重点词语把握爬山虎脚的特点。 (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指名回答,集体交流。师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4)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课件出示: 1、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2、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你觉得这两句话好在哪里?试着分析一下。 预设:这两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蜗牛的触角”来表现细丝的特点,形象生动,让人容易理解;用“蛟龙的爪子”来形容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很形象。 (5)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课件出示填空题。 课件出示: 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一步一步往上爬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交流自己的感受,完成填空。 预设: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曲,使嫩茎紧贴在墙上→一步一步往上爬。 (6)师:在阅读这些重点段落的过程中,我们除了了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还感受到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感受到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我们也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学习他认真细致的观察,生动形象的描写。 (板书:细致观察) 设计意图: 读悟结合,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作者介绍爬山虎脚的内容较为浅显,如何让学生学会认真观察和形象描绘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突破重难点。 三、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这篇文章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文章虽然是说明文,但是语言生动形象,趣味横生。 2、指名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生:读了课文,我感受到作者那认真细致的观察,让人敬佩。 生:说明文的语言还能这样生动形象,值得我们学习。 3、教师总结: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愿你们人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挖掘大自然中蕴藏的奥秘吧! 设计意图: 让学生畅谈学习后的感受,加深对文章主题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善于发现,去捕捉、挖掘大自然中的奥秘! 四、布置课外作业 阅读类似课文《爬山虎的脚》这样的说明文,学习如何仔细观察,如何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反思】 一、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设计中通过展示爬山虎的画面,让学生认识爬山虎的同时,感受心情趋于舒适、平缓的过程,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品读课文流畅优美的语言,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语文课堂的喜爱。 二、以读为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在读中明确写作对象;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生动形象;在诗意化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入情朗读、入境诵读,学习课文诗一般的语言,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三、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言,让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让快乐溢满整个课堂。 爬山教案 关于爬山教案5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3、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及爬墙过程。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二自然段,揭示目标。 上节课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所写的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美极了,你们还记得吗? 下面我们一边看录像(出示课件),一边回忆课文是如何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边看录像,指名读课文) 爬山虎爬满整整一墙,确实好看,它是靠什么爬的呢?(靠脚) 爬山虎确实有脚,它的脚是什么样的,是怎样靠着脚往上爬的,文章又是怎样围绕它的脚来写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来学习的内容。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打开书本,回忆课文哪几自然段讲爬山虎的脚?(3-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具体写了爬山虎的脚? (3-5句) 2、指读这三句话,思考:这三句话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位置、样子、颜色)板书 3、交流 位置:A、看实物 B、位置在哪儿?(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板书 C、多媒体显示 样子:A、看课件 B、是什么样子的?(六七根丝构成的枝状的,每根细丝象蜗牛的触角。) C、这里用了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蜗牛的触角见过吗?有什么特点?(头上有两对触角,在长触角的尖端长着很小的眼) 爬山虎的脚就是这样的。(投影显示) 颜色:嫩红色 4、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说的呢?齐读课文3-5句。 5、看着图,跟老师说。 按课文顺序说说看。 6、同桌独立练说,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 指名说,齐说。 师:“......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第六句话起了小结的作用。 7、第三自然段的3-6句就写了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有第一,二句呢?这两句话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指读) 点拨:“今年我注意了”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因为不知道爬山虎怎样爬,今年特别留心观察,原来是有脚的,说明作者正是因为如此 注意观察,才能把脚的形状、颜色写得生动。)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的,那么爬山虎又是如何靠着它的脚往上爬的呢? (板书:爬墙) 1、默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哪几句话具体写了爬山虎靠脚往上爬?(第一、二句) 2、指读第1、2句,其余同学圈出写爬山虎往上爬的几个动作的词。 (板书:触、巴、拉、贴) 3、看爬山虎往上爬的'动画。 师讲解(为什么原来是直的,现在弯曲了?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拉力使爬山虎在墙上贴得更紧了。) 原来爬山虎是这样爬的,一起有感情地读1、2句话。 4、自己练说爬山虎靠脚往上爬的过程。 指名说 齐说 5、如果仔细看细小的脚,你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你会想到什么呢?(蛟龙的爪子)为什么?(看实物,颜色、有力、脚在墙上的样子) 6、课件演示 7、填空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过渡:第四自然段通过一些恰当的动词和丰富的联想,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怎样爬墙,那么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1、指读,思考: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 (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变化。) (板书:变化 萎了 牢固) 2、分读 想想这两种情况下爬山虎的脚有哪两种不同的变化? 3、怎样相当牢固?(齐读) 4、从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结果,可以说明什么?(说明墙对爬山虎的作用多么重要,同时也照应了开头,回答爬山虎顺着墙往上爬的原因。) 5、齐读 五、总结全文。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从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是哪三个方面呢? 学生交流,后齐读。 2、写爬山虎的脚,还有许多别的内容可写,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课文中的三方面内容向我们介绍呢?(最能说明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那么课后,我们就学习课文的写法来写片段。 3、爬山虎的叶子固然是绿得新鲜,引人注目,但它的脚却是不大会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叶圣陶爷爷无论写叶子,还是写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观察细致) 六、课后练习 细致观察一种植物,围绕这种植物的某一特点,选取几个方面内容写一个片段,把这个特点写清楚。 板书: 位置 样子 形状 颜色 爬山虎的脚 爬墙 触、巴、拉、贴 变化 萎了 牢固 爬山教案 关于爬山教案6【教学内容】 《爬山虎的脚》。 【教学要求】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2、同学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瑰丽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夹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一、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身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同学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同学充沛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考虑: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脚的样子、脚的形状、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你们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身独特的爬的身手,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身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老师巡视) 1、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2、找出爬的动作词; 3、自身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⑴ 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 (同学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同学补充,教师充沛褒扬) ⑵ 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 (抽扮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⑶ 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同学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⑷ 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时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⑸ 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4、你们喜欢植物吗?说说你喜欢的植物的特点好吗? (同学说)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的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爬山教案 关于爬山教案7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