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
范文 | 有关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中的分离,看看作者从“桂林山水”这一背景中分离出哪些事物来写的?体会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受。 2、学习作者感受事、物的技巧并由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优美语句及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句,体会作者游览美景时的舒适、惬意和心旷神怡的感受。锻炼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培养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作者游览美景的亲感实受中,体会作者对祖国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祖国、爱人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中的分离来理清文章机构思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形象的比喻句和优美的排比句的运用技巧,从而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游览观赏美景是人人所向往的。为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因为美景使人愉悦、使人欣喜、使人心旷神怡等)对,优美的景色会使人神清气爽,使人陶醉、使人留连忘返。那么优美的景色是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因此,我们要感谢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下面,让我们大家共同欣赏作者笔下的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的美景,从文章和图画中来领略一下优美的桂林山水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学生注意读准生字读音,了解大意。 2、学生齐读课文,找两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评价,教师指正。 三、熟读课文,深度感知课文内容。 1、通过预习和听、读课文后,你知道了课文中的什么内容?(包括大意、排比句、比喻句等)(学生各抒己见) 2、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及联想和想象句来画出桂林的山水图画。教师适当提示、点拨,再与文中的图画对照。(不要求尽善尽美,锻炼联想、想象思维) 3、小组讨论:依据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的分离方法,编写文章的结构提纲,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找学生回答: 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漓江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桂林山水美如画。 四、重点研读赏析 1、找出你喜欢的精彩句段,并说出符合作文三步法中的形象联想和再生联想句来,体会作者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 学生找出并说出体会: 课文第二段的形象联想句:把漓江的绿水比作“一块无暇的翡翠”。 第三段的形象联想句:把桂林的山奇比作“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第三段的再生联想句:说桂林的山秀由“翠绿”联想成“屏障”、“竹笋”。 把桂林的'山“危峰兀立”的险,说成“会栽倒下来”。 课文第二段的排比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时一块无暇的翡翠。 第三段的排比句: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的山真秀啊,......像屏障,像竹笋......桂林的山真险啊,......好像会栽倒下来。 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形象的比喻句、优美的排比句,让人有身临其境、如见其景之感,形象、生动、感人! 2、师生共同理解词语有:荡漾、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云雾迷蒙、连绵不断 五、设疑解疑、谈感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鼓励、肯定) 1、学生自由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 2、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 六、教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作者记录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亲身感受,来抒发热爱自然、热爱山水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文,我们要懂得:爱自然、爱生活、爱祖国、爱人类的重要性。同时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及优美语言的运用,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结合起来,以便为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服务。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及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独立操作,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体会计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成参与者,从图中两位小朋友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再借助算式的对比,通过观察和探究,进一步感受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四基”在教学中得以强化。 2.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儿童的认知特点是由形象直观到抽象具体,教学中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这个认知规律,使学生由感知到理解再到概括提炼。本教学设计就是由这一观念出发,先让学生观图,阐述列式,分析“一图两式”的.特点,感悟计算方法,由看图计算到根据组成计算。接着延伸到“一图四式”,对加减法进行对比,感知加减法计算的互逆性,对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圆形纸片 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3+1= 4-1= 2+1= 5-2= 1+4= 3-2= 1+3= 5-3= 2+3= 4-2= 5-4= 5-1= 2.复习6和7的组成。 3.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6和7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及6和7的组成,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为学习6和7的加减法做好铺垫。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5+1和1+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左图(去掉图中的算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图中的两个小朋友相对而坐,正在摆圆片写算式,圆片被分成两份,一份有5个,一份有1个) (2)如果把图中圆片的摆放情况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你能做到吗?(学生观察,写出算式5+1和1+5) (3)交流: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同? 预设 生1:从女孩的角度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 生2:从男孩的角度看:左边有1个圆片,右边有5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1+5。 小结:由于两个小朋友坐的方向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就不同。 (4)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5+1=6 1+5=6) (5)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师引导学生得出:在这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得数相同,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同)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根据一幅图通常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6-1和6-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右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这幅图中一共有6个圆片,被分成了5个和1个两部分) ①从女孩的角度看,6被分成了哪两部分?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一部分,还剩多少个圆片?怎样列算式?(学生观察,写出算式:6-1=5) ②从男孩的角度看,情况又是怎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6-5=1) (2)想一想,同一幅图,为什么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呢?(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3)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6-1”和“6-5”比较简便呢?(6可以分解成1和5,所以6减5等于1,6减1等于5)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借助圆片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一图两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在观察、比较中继续深化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初步感知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4+2、2+4、6-2和6-4。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中间笑脸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笑脸?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什么算式?从右往左看呢?(4+2=6 2+4=6) (2)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4+2等于几呢?怎样计算2+4等于几呢?(引导学生从6的组成进行理解) (3)根据笑脸图,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学生小组交流后写出算式:6-2=4,6-4=2)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我是这样想的,从6个笑脸中去掉2个笑脸,就剩下4个笑脸了。 生2: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类似,从6个笑脸中去掉4个笑脸,就剩下2个笑脸了。 (4)如果不看图,你想怎么计算这两道减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两道减法算式的得数) 小结: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不仅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4.学生合作学习5+2、2+5、7-2和7-5。 (1)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 师:刚才同学们很聪明,根据笑脸图列出了四道算式。那你们有信心根据这幅小棒图也列出四道算式吗?(课件出示小棒图) (2)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 根据摆和算的过程,观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3)汇报,全班交流。 (5+2=7 2+5=7 7-2=5 7-5=2)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学习3+3和6-3。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三角形图。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 (3+3=6) (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 (6-3=3) (2)想一想,为什么这幅图只能列出两道算式?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因为这幅图分成的两部分相等) 小结:当两部分的数量相同时,根据同一幅图只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合作学习等方式,理解“一图四式”的列式方法,促进学生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能听辨音乐,用动作来表现自己感受到的不同的动物形象。 2、通过欣赏,体会音色在乐曲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难点 1、通过即兴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通过即兴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授: 1、小朋友们注意听,有一只动物走过来了,是什么动物呢?你们听了音乐后告诉老师是什么动物?(放音乐) 2、学生听音乐后回答。 师:为什么说是这些动物呢?你是怎么感受到的?请你模仿狮子的吼叫声,你能模仿它走路的'动作吗? 3、象这种音乐的声音听起来很威武、雄壮,一般都是描写那些比较威武、凶猛、强悍的动物,比如狮子、老虎、狼、鳄鱼等等,这段音乐就是描写狮子的,名字叫《狮王进行曲》,(课件)描写了狮子威风凛凛的形象。下面我们再听着音乐,看看是不是听到了狮子的吼叫声?狮子叫了几声? 4、听音乐,学生模仿狮子走路和吼叫。最后一起说:我——是——狮子王!并要求学生最后造型定格。 5、美国有一部描写狮子的非常有名动画片,名字叫——《狮子王》,很多小朋友都看过,是吗?现在,我们来欣赏这部影片的第2部片段。 四、: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园里玩了一圈,在动物园里,我们欣赏了一首乐曲《狮王进行曲》,小朋友们玩得高兴吗?你们回去后把自己创作的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一起分享你们的快乐。 板书设计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欣赏:《狮王进行曲》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方向意识。 3、经历探究辨别方向的过程,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正确描述方向 对教学重难点突破的阐述: 借助太阳从东边升起这个生活经验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辨别图片上的四个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太阳升起位置的观察,辨别实际生活中的四个方向。 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师:谁会背诵《悯农》这首诗?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农民伯伯很辛苦,我们要珍惜粮食。 出示情境图,谁能给同学们讲个故事? 二、解决问题、精讲点拨: 师:第一幅图,你怎么看出来是早晨? 生:公鸡开始打鸣。 生:太阳刚刚升起。 师:太阳从哪边升起? 师:第二幅图你能看出是什么时间吗? 这是太阳在哪个方向? 师:第三幅图到了什么时间? 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太阳要落山了,他在跟我们说“再见”。 师:太阳在哪个方向落山?用手指一下。 师:第四幅图到了什么时间? 师:北极星指向什么方向?用手指一下。 刚才我们通过四幅图认识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谁能用这四个方向再讲一遍故事?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类化练习:老师这里有四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东西南北,谁能把这四张卡片正确的贴在我们教室的墙上?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农夫的一天 ——方向的认识 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北极星指向北方。 第14课时自主练习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填写百数表,进一步明确百以内数的顺序,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 2. 使学生通过观察百数表,探索并发现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增强数感。 3.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体验合作交流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照教科书中百数表里格子的大小,每人准备一个田字框、一个十字框和一个1010的方格图。 教学过程 一、 完成百数表,明确数的顺序 1. 出示教科书第35页例题中的表格,要求学生把表中已经填出的数分别读一读。 2. 启发:这张表中一共可以填多少个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几?最大的一个数呢?如果要求按顺序填数,你能把这张表填写完整吗?试一试。 3. 学生各自填表,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填表的情况。 学生完成后,指出:同学们刚刚完成的这张表,我们通常称它为百数表。 4. 根据填表的过程,回答问题。 (1) 23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19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91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 (2) 比10小1的数是几?比10大1的数呢?比69大1的数是多少?比100小1的数是多少? (3) 89比哪个数大1,又比哪个数小1?40比哪个数小1,又比哪个数大1? 5. 按顺序填数。 (1) 出示教科书第36页第2题的第一张表。 28 29 33 要求学生按顺序填数。学生完成后,把表中的28、29和33分别改成48、49、53,让学生再填一填。 (2) 出示教科书第36页第2题的第二张表。 98 97 93 要求学生按顺序填数。学生完成后,把表中的98、97和93分别改成78、77和73,让学生再填一填。 【说明:数的顺序和数的读写、组成、大小比较一样,都属于认数的基本内容。尽管学生在前面学习数的读写以及组成时,已经通过数数等具体的活动,初步接触到数的顺序问题,但是通过完整的、按顺序填表的操作,能使学生已有的初步认识更加清晰、更加系统,同时也能为学生接下来自主探索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提供必要的支持。上述教学环节以学生填写百数表的活动为基础,围绕学生理解百以内数的顺序的难点组织讨论和练习,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明确认识、加深理解,并初步感知百数表中所蕴含的规律。】 二、 观察百数表,引导发现规律 1. 提出要求:从刚才填好的表中横着选几行数,分别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如:每一行数的个位上分别是1、2、30;每一行数的前九个数十位上都相同,最后一个数的十位上比前九个数多1;每一行数中,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1,前一个数总比后一个数小1等等。 2. 继续要求:从刚才填好的表中竖着选几排数,分别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如:每一排数的个数上都相同;每一排数从第2个开始,十位上分别是1、2、39;每一排数中,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10,前一个数总比后一个数小10等等。 3. 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全又快。 (1) 写出1~100中个位上是5的所有的数。 学生完成后,追问:个位上是5的数在百数表中什么位置?这样的数一共有多少个? (2) 写出1~100中十位上是5的所有的数。 学生完成后,追问:十位上是5的数在百数表中什么位置?这样的数一共有多少个? 猜一猜:在1~100的数里,个位上是0的.数一共有多少个?个位上是1的数呢?十位上是9的数有多少个?十位上是8的数呢? 4. 解决实际问题。 (1) 小明去医院看病,他排到的号码是一个两位数,而且个位上与十位上数的和是8,看着百数表猜一猜,他可能排在多少号? 学生交流后,追问:你能确定他排在多少号吗?如果告诉你他的号码的个位上是5,你知道他排在多少号吗? (2)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联系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明确:因为第35号病人还没有看,所以已经看了34个病人。 (3) 在想想做做第4题的基础上,继续提问:如果除第35号病人外,还有5个病人没有看,你知道最后一个病人排多少号吗? 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找到答案。 【说明:探索并发现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而且也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发展数学思维,增强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意识。上述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横行和每个竖排中数的排列规律,也适当渗透了百数表中数的其他排列规律。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因为表达规律时,有可能涉及求两个数差的计算,求每一横行中相邻两个数的差或求每一竖排中相邻两个数的差,容易根据两位数的含义及组成进行推算,但求如34与23、37与28的差时,不少学生就会感到困难。此外,这里安排的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有二:一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二是引导学生在综合运用有关数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利用百数表,开展框数游戏 1. 提出要求:用课前准备好的田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每次框出四个数,仔细观察框出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2. 交流:你框出的是哪四个数?这四个数中上面一行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下面一行的两个数呢?左边一排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右边一排的两个数呢? 3. 出示图。 提问:有人用田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框出了四个数,但只告诉我们左上角的一个数,你能猜出框里其余的几个数吗? 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4. 继续提出要求:用课前准备好的十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每次框出五个数,仔细观察框出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5. 交流:你框出的是哪五个数?这五个数中横着排列的三个数有什么关系?竖着排列的三个数呢? 6. 出示图。 提问:你能利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根据中间的这个数,猜出框内其余的几个数吗? 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7. 呈现问题:有人用十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框出五个数,而中间的一个数是60。你认为可能吗?中间的数除了不可能是60,还不可能是哪些数?为什么? 【说明:用不同图形在百数表中框出几个数,探索发现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自己的发现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对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感受数学规律的价值和魅力。】 四、 重填百数表,启迪新的思考 启发:这节课我们通过填教科书上的百数表以及看表、用表,进一步认识了百以内数的顺序,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规律。想一想,除了教科书上的这种填法,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填百数表吗?用其他方法填出来的百数表中又会有什么规律呢?请感兴趣的同学课后按自己的设计再填一填。 【说明:百数表中的规律除了与百以内数的顺序有关,也与这100个数的排列方式有关。通过让学生重新设计百数表,既能把学生对百数表的兴趣自然延伸至课外,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启迪学生产生更多富有价值的思考。】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