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石榴》课文内容 |
范文 | 《石榴》课文内容 《石榴》是国标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石榴》课文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榴》课文内容 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石榴》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石榴吗?谁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二、自主学习 (速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读课文,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及自己以为好的句段。 2.课文描写石榴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说理由。 (如:第六段中“它会笑你呢”,既生动活泼极富情趣,又巧妙地引出下文,且与“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相照应。第三段末、第六段首都用了反问,或突现石榴是夏天的心脏,表明它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位置,或强调石榴果不是盛酒的金罍) 4.写物是为了言志,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能抓住几个语句来分析吗? (如:“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说的是作者最喜爱石榴的花,因为它既有形态美——那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易,敢于抗争。“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称颂夏天,实际上是把夏天象征为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而石榴树在作者的眼中,又是夏天少数开花的树中“最可爱的一种”。把石榴花视为“夏季的心脏”充分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三、合作探究 1、精读课文第2-5段。 这几段紧扣“最可爱”,依次描摹了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以及籽粒,请用具体的语言说出石榴每个阶段的特征。 石榴的叶片和枝干——“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石榴的花——色彩:深红色的;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习性-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并根据它的色彩和外形特征把它比作“夏季的心脏”。 石榴由骨朵到花的演变——是“一种奇迹”,“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形态艳丽而匀称,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 石榴由花到果实的变化——石榴结实引起颜色和形体的变化。红——金黄,上面还留有青铜器锁特有的各种锈形;形体则由安普刺式变为金罍式的。 石榴的果实——描绘了石榴的果实成熟时的样子(似“破口大笑”)和石榴的形状、色泽(如“透明光嫩的皓齿”) 2、课文中两次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请找出具体的句子加以分析、思考:“石榴”与“心脏”有何相同之处?作者为何这样比喻? 第一次:在第三段:“单瓣的……心脏吗?”―主要从色彩和外形了打比方。 第二次:在第七段:“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从石榴“热烈”“充满活力”这一“内在”特征的角度打比方。“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时相似的。 第二个比喻准确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特征”。 四、作业:说说文中句子的含义 1、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 2、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3、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板书设计: 石 榴 爱石榴——“最可爱” 枝叶美:“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画石榴——花朵美:“夏季的心脏” 果实美:“籽粒透明、光嫩,丰腴酸甜” 赞石榴——“喜欢夏天”,“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石榴》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石榴的生长过程。 3、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枣庄石榴的喜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弄清石榴的生长过程。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以读为主线,创设活动场景,让学生看看、读读、议议、练练从而不断积累、感 悟。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教师出示苹果)你们认识老师手中的水果吗?你想把它介绍给大家吗?今天,老师就要带小朋友们走进一篇新的课文,到石榴王国去做客,你们想去吗?(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榴”本来念第二声,在“石榴”这个词中,“榴”念轻声。(齐读课题。)到了石榴王国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教师归纳)你们有什么办法解决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归纳:通过阅读课文去解决它们)是啊!同学门在课文中能得到你们想要的答案。 二、学习生字、词。 1、 出示本课生字词: 抽出 仿佛 甚至 肚皮 扒开 喜讯 活泼 剥开 玛瑙 顿时 甜津津 酸溜溜 驰名中外 郁郁葱葱 咧开了嘴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清爽无比 a、小老师领读。 b、开火车读。 c、齐读。 小结:我们语文是个大课堂,只要你像刚才那样,在和亲朋好友交谈中、在出门逛街时,在读课外书报时……处处留心,不断积累,一定会学到许许多多生字词、还能学到许多课本中学学不到的语文知识。 三、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过渡:这些生字词、回到课文中去,你还认识吗?(学生自由说)别说大话,想自己先练读练读吗? 1、 自读要求:(目标展示) (1)放声朗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好自然段序号。 2、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课文一共几自然段? (2)请四位小朋友来读课文的四个自然段,其余小朋友认真听,看看他读得怎么样?(如有读不准的字、词、句,教师相机打断纠正。)(学生评价)你最欣赏他读的那些句子或者那些句子你还可以读得更好?可以说说理由。(教师相机把难读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学生讨论。 过渡:同学们确实读准了生字词,读通了句子,看来这次来石榴王国作客已经有了收获。那么,课文究竟是怎样介绍石榴娃娃成长的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有可能部分同学知道,有可能都不知道)你们是自己读懂解决,还是就老师告诉大家。(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查看) 1、课文怎样介绍石榴娃娃成长的? ①小组讨论。(小小组讨论) ②指名回答。(边回答边送石榴标签) ③请拿到标签的小朋友上台,哪位小朋友根据石榴生长过程给他们排排队。(请小朋友上来排序,在不断调整中排正确) 2、请小朋友把石榴标签贴在黑板上。 3、那位小朋友连贯的说一说石榴生长的过程。(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五、过渡:石榴娃娃都在为你们喝彩呢!多么可爱的石榴娃娃啊!我们一起在把课文来读一读吧。 六、指导写字。 1、同学们你们看看那些生字难写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指导,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讯"、"甜",教师范写) 2、指导学生开始描红。(教师来回查看,随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指导) 七、布置作业。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根据各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抄写遍数) 板书设计: 16 石榴 抽枝 长叶 结果 成熟 词语注释 1、枯瘠 :这里形容植株干枯、瘦弱。 2、金罍(léi):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 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丰腴:丰满。 创作背景 1942年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镇压抗日救国运动,亲日顽固派大肆鼓吹崇外媚日、投降屈从的反动论调,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敌,苟且偷生;而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在此背景下,郭沫若写了这篇文章,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著有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等,历史剧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奴隶制时代》、《郭沫若文集》等,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科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