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范文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描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学会应用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不同的方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今天小明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这节课,老师就要带同学们继续到校园里去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P7例3情景图) 1.初步感知。 师:在校园里,你们都看到了哪些建筑物?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教师指名回答。 2.进一步交流。 师:校园里有许多建筑物,你们能通过已经学过的四个方向,说一说它们分别在校园里的哪个方向吗?你们是根据什么得来的? 学生先相互说一说,然后教师指名回答。 3.教学教材P7例3。 师:大家能不能告诉老师,图中左下角的物体叫什么?上面的方向和我们前面所学的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讨论。 师:我们根据指南针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也遵从“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原则,对吗? 学生回答。 提问:餐厅和存车处分别在校园的什么角? 引导学生结合指南针观察思考,互相讨论。 师:很好,试着完成例3剩下的填空题,并相互交流。 核对答案:餐厅在校园的西北角,存车处在校园的东南角。科技楼在校园的西南角,餐厅在存车处的西北方向,科技楼在多功能厅的西南方向,多功能厅在科技楼的东北方向。 三、巩固练习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5、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四、课后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另外四个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加上之前学过的东、南、西、北,我们已经掌握了八个方向。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在描述物体方位时轻松了许多呢?课后同学需要勤加练习,巩固已经学过的这八个方向,重视它们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同学们课后可以互相交流。【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认识东、西、南、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数学思考: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加强学生对四个方位的认识和辨认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方向?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是怎样辨认方向的?(学生自由汇报) 2.引入新课。 师:在有趣的方向王国里,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外,还有另外四个方向,你们想认识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板书课题: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 ⊙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 1.简介指南针。 师: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红色的一端总是指向北,黑色的一端总是指向南,指南针是一种便于携带的确定方向的工具。 2.观察发现。(课件出示指南针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南针的盘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自由汇报) 师:指南针的盘面上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外,还有哪些方向?(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小结: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指南针更快更准地辨认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向学生介绍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而介绍指南针的历史可以使学生在认识新知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1)认识东北方向。 ①请学生看大屏幕,一个箭头指向东,另一个箭头指向北,教师说明:正东与正北之间的方向叫东北方向。(课件演示) ②请学生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2)学生自学,认识东南、西北、西南方向。 ①提问:正东和正南之间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引导学生先想一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师:认识了东北和东南方向,你还想认识什么方向? ②谁能说说西南方向是指哪儿?(学生先互相交流,然后汇报) ③谁能说说西北方向是指哪儿?(学生边说边用手指出西北方向) 设计意图:在教学“认识东北方向”时,采用“扶”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东北方向”这个新的知识点,并在教师的帮助下,生成新的知识。“东南、西南、西北方向”的学习,采用的是“半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知识的迁移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件出示小明所在校园的平面图,根据指南针的指示说说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各有什么建筑物。(学生看图后回答) (4)讨论交流多功能厅、餐厅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 ①多功能厅在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之间,可以确定多功能厅在校园的东北方向。 ②餐厅在正西方向和正北方向之间,可以确定餐厅在校园的西北方向。 (5)用上面的方式描述科技楼的位置。(学生思考后汇报) 2.用歌诀记忆方向。(出示课件) 师:下面老师教同学们一首歌诀,它能帮助我们快速地记忆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左上西北,左下西南, 右上东北,右下东南。 设计意图: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情境,把数学知识融入情境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知识拓展,巩固应用 1.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八个方向,那么你知道生活中什么时候能用到方位知识吗?(天气预报、候鸟迁移、观看天文、在夜空中找北斗星等) 2.课件出示教材7页“做一做”。 让学生先标出自己家的位置,再说出自己家附近的主要建筑物,最后说出自己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3.课件出示教材9页1题,引导学生先仔细看图,辨清方向,再回答问题。 ⊙全课总结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方位知识,学好这节课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布置作业 教材9页3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进行加法、退位减法。小数点对齐。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主体图。(用幻灯投影或挂图) 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到商店里买学习用具。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些商品的单价:铅笔盒6.8元,书包25.8元,练习本2.6元,橡皮擦0.5元,卷笔刀0.8元,铅笔0.6元,水笔 1.2元)。 二、经历探究,获取新知 1、教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整数的加、减法,也学会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小数,请猜一猜,我们也应该学习小数的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教学例3 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1)卷笔刀多少钱?铅笔多少钱? 要计算一共多少钱?必须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 (2)你们认为怎么算?是怎么想的? 放手让学生探究方法,尝试计算。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一般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化角为单位计算;另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直接用小数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后,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探究用小数直接计算的方法。 (3)要点分析。 ①验证答案:1.4元=1元4角,结果正确 ②观察算式: 特征1:小数点对齐。(相当于整数加法的数位对齐) 这里不仅要求二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且要强调和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特征2:计算过程,方法与整数加法相同。 3、教学例4. (1)提出问题:一个卷笔刀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2)探究计算,引导用小数直接计算。 0.2元=2角 8角-6角=2角结果正确 (3)出示例4 一枝水笔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①要求学生用小数直接计算。 ②尝试计算,汇报结果。(展示演示板) 1.2-0.6=0.6元 ③说一说计算要点。 两点:一是小数点对齐;二是减法退位,方法于整数减法退位是一样的。 4、课堂小结 (1)教师说明直接用小数计算的简便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掌握小数计算的重要性。 (2)学生说明小数计算要点。 三、课堂活动 1、课本第96页的“做一做” 第(1)题是小数加法。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既有小数加法知识,又有小数大小比较知识。 第(3)题,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引导学生提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问题,并进行计算。 2、补充问题。 图中“找你6角”,猜一猜:小红给售货员多少钱,可能,买了什么商品? 启发:找出购买商品的钱数尾数有4角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3下列各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教学内容: 教材P8页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线路图说出走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线路。 教学难点: 用语言描述行走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到动物园玩过?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再次到动物园游玩,那么,我们现在就出发,好吗? 2、揭示课题: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引入:师出示1路车路线图。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动物园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1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从火车站出发向 行驶 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 2、出示动物园的导游图。 3、师:我们乘坐1路车来到动物园,这里的动物可真不少,谁来说一说有哪些动物? 4、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它在动物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猴子在熊猫的什么方向?狮子在大门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5、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大门出发去看完所有的动物,再从大门出来,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b)指名介绍路线图。c)集体评价。 三、达标训练 1、我来当导游:通过下面的路线图说说从甲地到乙地是如何行进的?途中经过哪些地方? 2、从动物园向( )走到电影院,然后,又向( )走到少年宫。 3、从火车站向( )走到站前街,又向( )走到商店。 4、从游泳馆向( )走到图书馆。又向( )走到医院。 四、作业布置 教材P10 5-7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一第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会辩认地图上的方向(四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的路线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同一路线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进一步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方位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方位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四个方向),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学具:把第5页例3的图,制成“人物”可以灵活摆放的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第5页例3的图(删去图中的人物及话语) (1)谁能在图上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说一说,体育场、电影院在少年宫的什么方向? (3)说一说,医院在商店的什么方向?商店在医院的什么方向?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向我们问路或我们向别人问路的问题,怎样描述行走的路线,才不会让人走错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路线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感悟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1)小明的妈妈生病住院了,他想到商店为妈妈买些东西。从医院出来后,向北走到第1个十字路口时(教师边用人物图片演示边讲述,最后把小明的人物图片放在医院旁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该怎么走了,你们能告诉他怎么走吗? (2)请一名学生描述行走路线,教师在图上根据他的描述移动小明的人物图片,当学生的描述不明确时,教师就故意走错,迫使学生调整描述的方法和语言,逐步让学生感悟到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最后把小明放在商店的位置。 (3)谁能再说一说小明从医院旁的十字路口到商店的行走路线? 2.体会同一路线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走法 (1)小明买完东西,准备回医院,他可以怎样走呢?……还有别的路线吗? (2)谁能把同学们说的路线在图上演示一下?仍然可以采用“根据描述演示的方式”,让学生领悟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3)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一条路线?为什么? 3.学生自己提出路线问题自己解决路线问题 (1)小明选择了沿原路返回的路线,途中遇到一位叔叔向他问路(教师边用人物图片演示边讲述,最后把小明和叔叔的人物图片放在例3的图中的位置),你们猜猜这位叔叔会怎么问?学生可能会猜: 请问去电影院怎么走? 请问去少年宫怎么走? 请问去体育场怎么走? …… (2)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人扮演叔叔问路,一人扮演小明回答,扮演叔叔的同学根据扮演小明的同学的回答,在图上演示行走路线。 三、巩固练习。 1.第5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然后在图中画出小红从家到游泳馆的路线。 (2)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上学的路线。 (3)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放学的路线。 (4)先男生提出问题女生解决问题,再女生提出问题男生解决问题。 2.练习一第3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题,同桌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描述路线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第4课时 教学内容: 笔算小数的减法, P9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小数加法 0.37 + 0.58 10.9 + 7.8 2、重点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课: 1、组织学生自学P96页例4。从例4中你学到了什么?从1.2-0.6=0.6的竖式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它与小数加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留时间让学生议论。) 2、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略) 3、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 出数据信息 尺子 铅笔 作文本 图画本 笔盒 彩色笔 0.80元 0.50元 1.20元 0.60元 9.67元 12.40元 师:根据以上的商品价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 4、回顾对比: 小数减法计算与整数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什么不同点? 三、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说明:1、两人一组。每人说出一个小数。两人同时写竖式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题目多者为胜。 四、练习作业。 1、完成课本P97页第1、2题 2、课后实践作业:P97页第3题。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课本P97~~P98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 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 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6 + 5.4 0.6 + 0.8 0.36 + 0.4 0.9 – 0.7 0.8 – 0.4 1 – 0.6 老师小结口算情况。 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 1、完成P97 第4题 和 P98 第6题。 2、评讲时突出两个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 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 1、讨论: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 0.95 - 0.58 = 0.37 ;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 – 1.3 = 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 四、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深练习,补充题略) 教学反思 遵循知识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教学目标: 1、经历市场调查、消费、家庭消费情况、与同学交流的全过程。 2、会搜集、记录信息,并进性,能应用掌握得计算技能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3、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劳动的乐趣和光荣,增强做家庭小主人的自主意识。 教具准备: 纸、笔、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市场调查: 1、老师出示小黑板,提出做一天家庭小主人的要求,并帮助学生看懂统计表和要完成的事情:(1)、让学生到菜市场调查,记录各种蔬菜的价钱。(2)、让学生记下自己买东西花了多少钱,然后填在表中。 2、老师与家长联系,请他们协助搞好这项活动。 二、消费:先让学生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把自己亲手花的钱记录下来。 2、了解家中其他人花的钱,并记录下来。 3、完成“算一算”的要求。如果自己计算问题(2)有困难,可请家长帮助一起算。 4、写己的实践。 三、课内交流: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当家庭小主人的生活经历、解决的问题、获得的感受。 二、议一议: 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增强做家庭小主人的自主意识。 三、:交流教法和学法。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教学目标 对分数意义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个部分,而这个整体的内涵是丰富的。单位1是一个整体,由许多事物组成的集合也是一个整体,从而运用分数可以描述现实世界的许多现象。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 2、体会单位1是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填空:四分之一写作:,十分之三写作 读作读作 2、“”表示。 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空白部分。 4、用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二、新授 1、分一分(二) 把附页2中的图7涂上不同的颜色。(红色,黄色和蓝色) (1)红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黄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3)黄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试一试 (1)一共有几只蝴蝶? (2)白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几分之几? (3)花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几分之几? (4)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分数?与同伴说一说。 三、练一练 1、用分数表示每幅图中每种图案的个数占全部的几分之几。 红花:黄花: 长方形:圆:三角形: 2、按分数圈一圈。 让学生展示自己圈的结果。(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圈法,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3、他们拿的铅笔一样多吗?与同伴说一说。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相同的分数,如果对应于不同的“整体”,那么它们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是不同的。) 四、小结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对分数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懂得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个部分,而这个整体可以是1,也可以是由许多事物组成的。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一、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2)12×3表示什么意思?(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例如画出如下的图: 3、连加法。 12+12+12=36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 2×3=6 30+6=36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 或7×3=21 或6×3=18 4×3=12 5×3=15 18+18=36 24+12=36 21+15=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等。 四、介绍竖式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笔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从不同角度的思考,让学生体会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资源: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猴最喜欢吃什么?(桃子)那小白兔喜欢吃什么呢?(萝卜)今天,小白兔和小猴们结伴到野外采摘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你们瞧。(投影出示例题情境图) 2、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3、只小白兔采了6个蘑菇;3只小猴发现树上一个桃也没有。 3、(1)求“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口答,师板:6÷3=2 (2)求“平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学生口答,师板:0÷3=? 二、师生探究。 1、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0。” (1)0÷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 (2)试一试:0÷4= 0÷9= (3)从刚才几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4)揭示: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0。 [卡片出示后让学生齐读一遍。] 2、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 (1)实物投影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养鸡场这个星期的前3天共产鸡蛋306个,你能计算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吗? (2)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3)反馈交流:①300÷3=100,6÷3=2,100+2=102 ②用竖式计算: ③上面的竖式一般这样写: 3、试一试。 (1)投影出示:480÷4 350÷5 (2)让学生先说说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并说明是怎样想的。 (3)学生列竖式计算。 (4)反馈交流:你发现这两题的商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反思。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直接口答,得出结论: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0。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 (2)交流评析。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在书上改错。 (2)反馈交流,说说错的原因。 四、应用质疑。 1、这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作业:做“想想做做”第4、5题。 板书: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3=0(个) 306÷3=102(个) 0÷4=0 0÷9=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索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资源: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2、要求“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该怎样列式?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2÷4=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谈话:432÷4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试着估计一下。 2、指名回答。 3、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 4、学生尝试演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5、反馈评议。 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计算过程,教师适时提问:十位上3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为什么? 6、根据刚才的估算看看我们笔算的结果怎么样?做题之前或之后的估算对笔算会有什么好处? 7、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写0。为了防止漏写0,最好在笔算之前或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 三、巩固反思。 1、试一试。 (1)出示题目,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2)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提问:“试一试”的两道题和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3)统计正确率,指导有错的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再订正。 3、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改错。 (2)交流反馈。 四、应用质疑。 1、谈话: 对于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你觉得在做笔算除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2、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3、4题。 板书: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432÷4=108(千克) 答: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108千克。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教材、学情分析】 《面积的含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长 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后面认识面积单位和探索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重要基础。这部分内容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面积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但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早就已经对面积 有了初步的体验,只是还没有将生活体验转化为知识体系,学生对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的安排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激活探究面积的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的事物认识面积的直观含义。 (2)学习通过各种方法比较两个不同物体的面积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比较课本和黑板的面积大小入手,让学生体会面积的直观含义。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面积大小,体会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关联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再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 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树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比赛导入: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老师这里有两片树叶,想请同学们帮它们涂上颜色,谁愿意帮这个忙呢 2、设问:想想看,到底谁涂得快呀为什么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树叶涂色比赛作为导入,一是缓解课前紧张气氛,鼓励学生以轻松的心态上课;二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探究面积的含义 1、摸一摸,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1)摸一摸叶子,引导出“表面”。 (2)谈话:教室里有许多物体,你去摸摸看这些物体的面。 师;你摸到了那些物体的面呢 (4)教师示范摸物体的面,学生动手摸数学书封面,感受封面的大小。引导 学生体会各种物体都有面,并且让学生体会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2、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摸课桌面和凳子面,体会这些面的大小,并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 个比较小。 3、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 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揭示面积的含义,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对熟悉的事物的表面进行比较,使学生首次感受面积的含义。学生在说的同时通过模仿、迁移可以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从而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便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清晰的表象。] (二)感受平面图形的大小 1、认识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 师:如果我们把桌面和黑板表面画在纸上,得到了两个什么呀 这两个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呢引出平面图形也是有大有小的,所以平面图 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揭示完整定义:我们把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平面图形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的面积对于小朋友来说也很难想象。为了进行直观教学,将平面图形从物体的表面“请”下来,通过物体表面的面积很顺利地迁移到平面图形的面积,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面积有了清楚的认识。】 2、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1)情景再现,判断大小 学生用“面积”的概念表述导入的桌面和黑板表面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2)探索方法、比较大小 出示某学校的平面图 先讨论,再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比较两个差别大平面图形(小结:观察法) 比较生活区和办公楼的面积 先让学生猜测,再同桌互相合作动手操作。 指名演示方法(小结:重叠法,测量法) 出示不规则图形(探究出:数方格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用观察法比较面积大小到用其他方法来比较大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会合作,是新课程对当代小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他们将来适应社会所必须的。通过集体的智慧,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3、教学“试一试 (1)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2)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汇报等方式,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三、练习反馈,应用新知 1、我会想:“想想做做”第4题。 完成后追问:图形上蓝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图形中红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图形的什么?(分辨面积和周长) 2、我会看:“想想做做”第2题 我们祖国的国土面积就是居世界第三位。这就是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我国一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今天老师从其中描出了江苏、安徽、四川、湖南四个省份。观察一下,你想说什么吗?你能从图中看出那个省份面积最大,哪个省份面积最小吗?引导学生说说如何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 3、我会数:“想想做做”第3题。 这里还有四个图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呢?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数格子) 自己数一数、再比一比。(自主学习汇报,集体交流) 这个图形你是怎样数的啊?(交流半格的数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不同的应用中体会比较的方法随具体情况变化而变化。从而加深对不同图形的面积的比较理解,体会这些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总结评价,提高认识 你们今天学得高兴吗?请小朋友来谈谈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面积的含义 把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观察法重叠法测量法数方格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生活动:25分钟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口算练习。 指名口算。 63 82 93 55 口答。 46里面有( )个十( )个一。 95里面有( )个十( )个一。 84里面有( )个十( )个一。 73里面有( )个十( )个一。 二、探究新知 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2、教学口算。 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讨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交流。 小棒可以演示。 讨论第二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模仿提问。 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 402=20 62=3 20+3=23 3、即时训练,口答。(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 402 603 642 555 505 804 844 363 4、教学竖式计算。 教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 探索算理。(步骤:除、乘、减、移) 思考: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实际运用。 1、完成第2页第1题。(注意区别与联系)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注意笔算注意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别。 3、完成第3题和第4题。 4、第5题,先独立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可以解决简单问题。 2、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3、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此类题型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计算小数加减过程中的进位和退位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英才小学的小红同学参加了手拉手结对子活动,星期天她到邮局给她的好朋友寄去了两包书,邮递员告诉了她每包书需要多少邮费,可小红不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钱,你们能帮帮她吗? 投影出示情景图。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 师:通过观察情景图,你们了解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红寄的两包书的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4元。 生2:我还知道:小红不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邮费? 2、先进行估算。 师:小红大约一共需要多少元的邮费?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 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1)分组讨论。 (2)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师:小红所需邮费不会多于15元,不会少于13元。 3、解决情景图中提出的问题。 (1)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师巡视。 (3)小组长展示本组的解决方法。 第一种:1.6元=16角12.4元=124角16角+124角=140角=14元 第二种:1元+12元=13元6角+4角=10角=1元13元+1元=14元 第三种:1.6+12.4=14元 1.6 +12.4 ----------- 14.0 (3)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4、计算两包邮费相差多少元? 师鼓励学生用第三种方法去做。 (1)让学生独立去做,师巡视。 (2)展示做题情况。 12.4—1.6=10.8(元) 12.4 —1.6 ———— 10.8 答:2包邮费相差10.8元。 5、小数加减法的法则。 师: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引导学生进行: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投影出示该法则。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指名板演第8页第2小题,集体订正。 (2)独立做第9页第1题。师巡视,集体订正。 2、提高练习。 同桌讨论第9页第2题,找出错因,并改正。 3、拓展练习。 独立做第9页的3、4、5题。师巡视,集体订正。 四、: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寄书 1.6+12.4=14(元) 1.6 +12.4 ———— 14、0 答:一共需要14元。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教学目标: 1、在运用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回答) 你愿意用学到本领解决问题吗? 二、联系实际,巩固深化 谈话:现在,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参观知识殿堂,但必须闯关成功才能拿到入场券,你们有信心吗? 为成功地巩固知识做好了准备。 1、小试身手 (1)算一算 0.3+0.5=1.3-0.6=3.5+2.3=1-0.6=1.7+0.3= 0.9-0.8=2.7-1.5=2.6+0.5=1.1+0.9=1.3-0.6= 2.6-1.2=1.8-1.6=2.5+0.8=2-0.8=1.9+0.2= (2)连一连(自主练习第4题) 12.50元0.01米0.7元0.05米 7/10元5厘米1厘米12元5角 2、我会计算(自主练习第3题) (1)每千克香蕉的价钱比葡萄多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先让学生明白数量、单价和总价的含义,理解了数量关系之后再解决问题。 3、智力比拼(自主练习第5题) 第一小组身高统计表 谈话:(1)王亮和李小龙比,谁高? (2)你能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这组同学的身高吗?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扩展练习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别骄傲,胜利就在眼前啦! 1、比一比,谁的故事最精彩(自主练习第6题)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表述情境图中的故事情节,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 2、综合趣味练习 谈话:想一想,这些动物一次运过河,至少要用几只船? 引导学生先在小组内商量,寻找解决办法,然后集体交流。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回顾、拓展延伸 谈话: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顺利地拿到了知识殿堂的入场券。让我们尽情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吧!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里,还有许多需要用小数解决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发现,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教学目标: 1 结合旅游团住宿问题,经历小组合作,一起设计、交流、讨论住宿方案的过程。 2 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并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过程。 3 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出去旅游过吗,都去过哪里呢? (鼓励学生把自己与家长旅游时的经历说一说。) 师:同学们,在旅游过程中,你注意过你们是怎样住的房间吗?(学生讲述情况) 师:“同学们,河北国际旅行社今天带我们出去,让我们看一看去哪儿玩,好吗?”(出示图片、学生猜)。 (在交流谈论的基础上,引出书中的住宿问题。) “河北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叔叔在去北京旅游过程中,也遇到了住宿问题,咱们一起看看吧。” (出示情景图) 2. 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些什么?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3.提出问题,提出小组制定一个住宿方案的要求。 师:你们能帮导游设计几个住宿方案吗?小组合作完成。 二 交流与内化 1 小组合作设计住宿方案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勇于表现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2 全班交流 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交流住宿的方案,给各组充分表达方案的时间,并注意把不同的方案记录下来。 住宿的方案多种多样,只要孩子能说出理由,合理就可以了 3在充分交流住宿方案的基础上讨论评价哪种方案最好。 4 拓展思考:“实际生活中有家庭一起出门旅游时,是可以一起住在一起的。”(男、女可以同住)。 利用课下时间,考虑以上问题,看还有哪几种分配方案。 三、课堂练习 第一题,师生共同观察情景图,了解图中小朋友所遇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提出解决方案。(出示情景图) 第二题,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各自的方案。第(2)小题思路比较开放,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和交流个性化算法的空间。(出示情景图) 四、课外作业 1、某校三、一班举办联欢会准备买30千克苹果,请大家设计一个购买方案。 购买方案 每千克 5元 3千克 7元 5千克 10元 2、一个80人的旅游团去保定白洋淀游玩,请你设计一个租船方案。 租船方案 8人快艇 240元 4人渔船 100元 30人观赏船 450元 学生很喜欢旅游,而且父母经常带孩子出去玩,有过亲身经历,以其作为教材素材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发现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和能力。 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上,经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合作与交流。 通过交流回顾,展示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分享学习他人的学习成果,体验想法的多样化,获取个性化的想法。 住宿的方案很多,但在现实生活中一般都会选取最合理的方案实施,让学生在理解这些方案的基础上经历、选取最好方案的过程,从而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真的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消费意识。 拓展学生思维,进一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进一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我们去过北京、天津、青岛……) 1、和家长一起出去,全家住在一起。 2、全家随团一起旅游,但分开住。 3、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男、女同学分开住。 在学生只涉及到个人家庭旅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想想随旅游团时的住宿情况。 孩子们不知道从何入手适当的进行讲解。提示学生,在男女住宿方面应注意的问题。(男女分住) 方案1:男: 160×2+150+120 =590(元) 女: 160×3+120+150 =750(元) 方案2:男: 160×3+120=600 (元) 女: 160×4+120=760 (元) 方案3:男: 150×4+120=720 (元) 女: 150×5+120=870 (元) 方案4:男: 120×7=840(元) 女: 120×9=1080(元) 一题:方案1:调换一篇短一点的文章。 方案2:删掉一些字 620÷4=105(个) 二题:第(2)小题: 方案1: 90×8=720(元) 方案2: 90×7=630(元) (两种方案都符合题意,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难点 让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体现计算策略的多样性、灵活性。 教具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2.说一说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3.火眼金睛辨对错 完成书上自主练习第7题,学生自主判断计算对错,不对的题改正过来。 (二)综合练习 第三题是判断商的位数的题目。练习时,应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商是几位数及上的最高位的位置,并说明理由。也可以让学生交流后进行计算,并且把每组的两道题进行对比,使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有初步的感知。 1.亚洲几个国家的陆地面积 国家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菲律 陆地面积(万平方千米)9601908030 (1)的陆地面积约是巴基斯坦的多少倍?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一级枣有90千克,二级枣有170千克,三级枣有230千克。 (1)一级枣每装一箱,能装多少箱? (2)二级枣每装一箱,需要多少个箱子? (3)三级枣每装一箱,12个箱子能装完吗?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再来计算。第3问,学生可以用乘法计算,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只要有道理都可以。 3.面积为的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平均每平方米小麦大约需要从土壤里吸收氮、磷、钾各多少克? 先让学生弄懂题意,再独立解答 全班交流,你还了解哪些农业知识 自主练习9:先自已完成。集体交流,说己的想法。这道题是提高学生试商能力的练习题。练习时,可以拿出其中的两道题,让学生进行比赛,然后交流自己的做法。通过交流使学生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提高试商能力的目的。 4.一条路长,已经修了,剩下的每天修,大约还需要几天修完? 5.有橘子,平均每装一箱,需要准备多少个箱子? 三、趣味练习 6.估一估,连一连,商是几位数。 800÷40716÷70850÷5097÷40 120÷60526÷40630÷60510÷90 7.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多少?(巩固练习) 30×()<20660×()<41750×()<36890×()<57580×()<64170×()<613 板书设计 国家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 陆地面积(万平方千米)9601908030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