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秋教育教案 |
范文 | 中秋教育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秋教育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秋教育教案 篇1活动目的: 1、能够听小朋友说中秋怎么过的。 2、能够自己说出自己的中秋节怎么过的。 3、体会讲述自己的快乐的乐趣。 活动准备: 刚过的中秋节。 活动重难点: 认真听其他小朋友讲话,以及流畅清楚的说出自己的中秋节。 活动过程: 一、老师讲述自己的中秋节。 小朋友们这个中秋节过的开不开心呀?老师这个中秋节过得可开心了。小朋友们小嘴巴闭闭好,听一听老师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阳历九月15日这一天,早上起来……之后……然后……最后…… 二、提问小朋友听到的老师中秋节怎么过的。 好啦,老师的中秋节就过完啦,小朋友们还记得老师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吗?来,花花你说说。 恩,记得真好。那么,接下来,老师就要请小朋友们来讲一讲自己是怎么过的中秋节啦。同样的,小朋友讲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我们要闭上我们的小嘴巴,竖起我们的小耳朵,认认真真的听,之后老师还会问问题的哟。 三、小朋友讲述自己好玩的中秋节。 那么,老师倒数321,最先举起小手的小朋友,就最先来说一说自己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三!二!一! 四、总结,结束课程。 哎呀,小朋友们的中秋节过得可真丰富呀。那么,中秋过完啦,现在,我们要把心收回幼儿园来啦。让我们一起出去玩滑梯吧! 中秋教育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了解、认识各种各样的月饼。 2、通过做月饼,送月饼,买月饼,尝月饼发展幼儿协作游戏的能力,增强幼儿交往能力。 3、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阅读区:幼儿用书《秋日旅行》,各种月饼图片。 手工区:橡皮泥、月饼盒,彩纸。商店:各式各样的月饼、假钞,牙签,纸盘。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引起幼儿兴趣 看,这是什么?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就要到了,中秋节要吃月饼,这是我们中国的习俗。你们吃过月饼吗?你吃的月饼是怎么样的?它的形状、味道是怎么样的?(让幼儿自由说一说)然后出示相关的图片。 二、介绍区角材料,提出活动要求 手工区:在手工区里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月饼盒,请你们将他们包装一下,看谁的漂亮?包好就可以拿到商店卖。如果卖完可以用橡皮泥制作月饼。 商店:这是月饼商店,店里有谁?请幼儿扮演 阅读区:书里有很多的月饼,大家可以看一看有些什么样的? 三、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听音乐结束活动,收拾整理玩具 五、评价幼儿活动 教学反思: 为了让幼儿能够在幼儿园也感受到节日气氛,于是便设计了这个节后开展的中秋主题活动,请幼儿和自己的同学、老师一起品尝月饼,共享节日的快乐。 中秋教育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5、交流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中秋教育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欣赏漂亮的月饼盒,体验中秋节的快乐 2、玩月饼盒,有发现探索的欲望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月饼盒 活动过程: 1、展示月饼盒 (1)请幼儿说一说,我的月饼盒是怎么样的?是哪儿来的? (2)说一说我的月饼盒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 2、讲述月饼盒 (1)我的月饼盒象什么? (2)我要让我的月饼盒变成什么样的? (3)我和谁一起玩月饼盒,我和谁的月饼盒做朋友?变成了什么? 3、玩月饼盒引导幼儿用各种各样月饼盒进行搭建,玩月饼盒节日的由来(大班)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2、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在家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图片。 2、教师收集的有关中秋节的电子图片及网络资料。 活动过程: 1、中秋节的由来请幼儿讨论中秋节的习俗。教师讲述中秋节的来历。 2、结合录音磁带讲述请幼儿观看图片进行讲述。 3、活动结束,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中秋教育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能回忆我吃过的月饼,在月饼上画出图案。 2、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引起对中秋节活动的兴趣。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材料:水彩笔、范例、纸环境:幼儿在家尝过各种各样的月饼活动过程: 1、回忆讲述:我吃过的月饼是什么样的?月饼上有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幼儿、老师一起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图形上画出图形,可以是自由的,也可以是按规律排列的 3、幼儿练习,鼓励幼儿能大胆作画 4、展示讲评:我画的月饼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中秋教育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团圆节;激发幼儿爱长辈的情感。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3.参与节日游戏。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有关中秋节的资料、月饼 活动形式: 班级集体主题活动 活动过程: 一、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二、教师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引导幼儿尊敬长辈的情感。 三、欣赏故事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四、谈话品尝: 1.中秋节吃什么? 2.幼儿品尝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五、活动结束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高,预设的活动目标基本上能达到,孩子们不仅在课堂上了解了中秋节的习俗和意义。 中秋教育教案 篇7教学目的: 1、在观察与交流中,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学习用图画、数字、符号等方式进行记录,体验成功的快乐。 2、了解各种不同的月饼,能大胆地向他人提问,了解他人的想法,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月亮、各种月饼图片、照片、广告 2、幼儿记录用品:笔、记录本 教学流程: 引发主题——学会采访——尝试采访——交流讨论 一、引发主题 出示文字:中秋节 1、老师提问:图片上写的是什么字?中秋节是什么节日? 2、幼儿讨论:你知道中秋是那一天吗?这天可以做什么? 3、教师述说来历,并请幼儿介绍月饼不同的味道,说说自己最喜欢吃什么味道的月饼。 4、引发问题:你们知道中秋节这天其他小朋友喜欢吃什么味道月饼吗?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做小记者,学学采访吧! 二、学会采访 1、教师采访一名幼儿。 2、说说采访时可以问什么问题? 中秋节你想和谁一起过? 中秋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月饼? 3、怎样把问的话记录下来?(引导幼儿使用绘画、符号等方式进行记录) 三、尝试采访 幼儿间相互进行采访。 四、交流讨论 1、展示幼儿的记录本。 2、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录介绍采访情况。 3、引发幼儿下次采访的意愿。 中秋教育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认识传统节日中秋节,知道其来历及有关习俗。 2.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有关月亮的电子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幼儿与老师一起准备:月饼、水果、贺卡等。 活动过程: 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 出示图:月球(请点击)讲讲月亮的变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你们有谁了解的,请小朋友讲一讲。那你们接下来听一听老师讲述有关中秋的故事 3、欣赏:老师讲中秋故事故事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但是后羿不忍离开自己的妻子,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有一个心术不正,名叫逢蒙的人听说后,就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嫦娥便飞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广寒宫。 羿听说嫦娥奔月之后,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后花园中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 故事二《中秋节的起源》: 我们的祖先以种田为生。他们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里工作,有时翻松泥土,有时灌溉农作物,有时要除虫、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他们才能回家。 他们每年在春天播下种子,到了秋天便是收获的好日子,家都高兴极了。一家小分工合作,有的人到田里收割稻谷,有的人到果园摘水果,小孩子也会忙,把一束束的稻子搬回家,或者在树下收拾人摘下来的果子。 到了农历八月十五,已是秋天了,秋高气爽,晚上的月亮又又圆,家家户户会在一起庆祝丰收。家团聚在一起吃晚饭,饭后就在屋前摆放桌子,上面放满水果,聚在一起谈天赏月,品尝美食。后来,农历八月十五日成为了中国人的重要节日,相传这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至于吃月饼的习俗,传说和蒙古人当了中国皇帝有关。那时蒙古人非常野蛮和残暴,常常欺负老百姓,有时会强抢人们在路边摆摊要卖的东西,不肯付钱,又随便打人,老百姓的生活很苦! 于是,老百姓计划在中秋节那天赶走蒙古人。为了要通知其他人一起行动,他们想出用饼来传递消息这个好方法。他们先在纸条上写上"中秋节晚上赶走蒙古人",然后把纸条放在饼里,送到家家户户去。结果,家在吃饼时都发现了纸条,于是便在中秋节这天合力赶走了蒙古人。从此以后,人们互相赠送月饼,便成为中秋节的习俗。 小结:现在你们听了故事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吧!接下来请你们说一说 4、人们怎样过中秋。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在家里是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的?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5、吃月饼,共同分享快乐。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 3)幼儿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乐曲《春江花月夜》(或看VCD),边听音乐边分享月饼,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6、延伸活动:设计自制贺卡。 活动思: 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中秋教育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选择色彩印画“月饼”,并展开想象,让“月饼”飞起来,感受成功的喜悦。 2、知道中秋节到了,月亮圆了,感受团圆、快乐的节日气氛。 3、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蓝色背景图(长卷)、大萝卜切片做印章、黄色圆盘(后面贴两翅膀)。 2、各色颜料、薄海绵、冰盒、美工服; 3、有关中秋的歌曲,电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我们要做些什么的?”(赏月,吃月饼) 二、展示背景图 师:“蓝色的夜空静悄悄的,月亮在哪呢?” 出示圆盘,“月亮在这里呢!月亮你快飞到天上去吧!” 打开圆盘后面的翅膀,演示飞到背景图上。“中秋节月亮宝宝一个人在天上好孤单,她想请圆圆的月饼陪她一起玩。月饼在哪里?你们知道月饼在哪里吗?” 三、教师示范用萝卜蘸颜料印月饼 师:“月饼月饼在这里”(用萝卜蘸色印在画纸上)。引导幼儿一起说:月饼月饼在哪里?月饼月饼在这里。 师:“小朋友们的月饼在哪里呢?我们也来印月饼吧!”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重点:提醒孩子蘸色时颜料不要混在一起。鼓励孩子交换颜色印画。 伴奏:《爷爷为我打月饼》 五、想象添画 1、师:“这么多可爱的月饼宝宝,我们怎么让它们飞到天上去和月亮宝宝玩呢?” 鼓励幼儿想象出不同的方法,师简笔画出。说到长翅膀时,教师演示双手蘸色印的方法。 重点:翅膀要印在“月饼”的两侧。 2、幼儿添画,提供勾线笔和颜料,用画或印的方法让“月饼宝宝”飞起来。 六、展示作品 1、将幼儿作品布置在主题墙饰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2、“‘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亮宝宝好开心啊,她给小朋友们送来了月饼感谢。” 出示圆圆的月饼,让小朋友闻闻,一起切月饼,分享。 活动评价: 孩子已经融入了主题,知道中秋节到了,月亮圆圆的,还有圆圆的月饼,他们参与活动是快乐的,自由的。对色彩是敏感的。用印章蘸色印画是第一次尝试,孩子们特别感兴趣,拿起“月饼”就印满了画纸,似乎也过于投入自己的作画游戏而忘记了还有更多漂亮的色彩等着他们去碰触。尤其在让月饼“飞起来”时,让双手蘸上喜欢的颜色,印在圆圆的“月饼”上,让孩子的快乐达到了高潮。通过这个活动,我也更加体会了目标为教学、为孩子服务的意识,什么才是适合孩子的,有利于孩子发展的,生成孩子喜欢的活动内容。教学内容是要我们去选择的,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有意识的设立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丰富课程内容,更好地为孩子服务。 活动反思: 一个完整的'活动不是老师一个人的操作过程,而是包含了很多前期的观察和了解,对孩子的观察,对孩子能力的了解,设立一个可行性的目标,适合孩子才是正确的。在一个活动中,孩子获得了什么发展是在老师的预设之内的,也有是预设之外的,这才是活动本身带给我们的思考。孩子是活动的主体,是我们围绕的中心,只有关注了孩子,才能发现活动的价值。本次活动可以说是较完满的,在幼儿示范印画时可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相信孩子。 中秋教育教案 篇10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月饼是该节日的特色食品。 2.感受与同伴共同品尝月饼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几种形状、包装、口味不同的月饼。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过几天就要过节了,你们知道要过什么节吗?(幼儿回答,引出中秋节) 二、主体部分 1.出示月饼,引出中秋节的特色食物。 教师:这是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吃月饼啊? 教师:我们来看看书上的画面,你会想到什么呢?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呢?(让幼儿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过节时全家要团圆,吃团员饭,一起赏月、吃月饼等) 2.幼儿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及特色食品。 教师:你们知道中秋节有什么传说吗?(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那你们都吃过哪些味道的月饼呢?月饼都有哪些形状的?(教师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月饼盒的形状、颜色及画面内容)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月饼盒上画的是什么意思吗?(让幼儿了解月饼盒上的中秋情节) 3.月儿品尝月饼,知道月饼的口味。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月饼,等会分给每位小朋友尝一尝,吃了月饼之后要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你吃的月饼是什么味道的?(教师分发月饼) 教师:好了,月饼好吃吗?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了,你吃的月饼是什么味道的?你还喜欢吃什么味道的?(幼儿回答) 三、结束部分 教师:今天我们了解了中秋节的传说,还知道了中秋节的特色食品。最开心的是,我们还品尝了味道不同的月饼,月饼有很多不同的口味,老师没有全部带来,不过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小朋友们在家里过节的时候,可以边赏月边吃好吃的月饼哦! 中秋教育教案 篇11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图书和童话剧表演,理解故事的内容。 2、根据教师所给的阅读线索,仔细进行阅读并讲述。 3、感受好朋友之间诚挚而深厚的情意。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字宝宝乐园"教学挂图(字词:月亮)。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感受小田鼠毛毛的情绪变化。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第一幅图片):这是一只小田鼠,它的名字叫毛毛,你们看毛毛的心情怎么样?它为什么不开心呢?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第二幅图片):毛毛看到了谁?(介绍小灰鼠托托。)这时候他的心情怎样?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第三幅图片):毛毛和托托在做什么?看了这幅图,你觉得毛毛这时候的心情怎么样? 4、教师:到底发生里什么事情,让毛毛会有这些不同的心情呢?我们来看看,在书中找一找答案。 二、根据阅读线索进行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1、幼儿自主进行阅读。 2、集体讨论选择性阅读。 3、教师:为什么一开始小田鼠毛毛会不开心?站在门外的小灰鼠托托是什么样子的?毛毛看到托托做了什么?托托是怎么做的? 4、幼儿再次阅读,边看边听教师讲述故事或倾听教学CD。(教师讲述时,注意在语气上表现毛毛的不同情绪。) 5、围绕话题进行讲述。 三、了解故事所表达的感情。 1、教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讲述自己与朋友之间令人感动的事情。 3、教师:你和好朋友之间有没有过让自己很感动的事情,说给大家听一听。 4、鼓励幼儿两两结伴,模仿股市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表演,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的内容,感受故事表达的感情。 教学反思: 从本次活动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中秋很感兴趣,了解了中秋要团圆,并能够教育幼儿在节日时献给爸爸妈妈自己制作的礼物。 小百科: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