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优秀教学设计 |
范文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优秀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理解词义,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与朋友分别时候的心情。 2.通过归纳总结,体会送别诗的表达特点,并从中汲取习作营养。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送别诗的表达特点以及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这首宋词与其他送别诗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用一封书信的片段引出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同学们的心情怎样,会彼此或与老师说些什么?之后导入本课所学。 二、 理解诗意,诵读悟情 1.读诗题,汇报获得的信息。 2.采取自读,汇报读及教师范读相结合的方式初步感受这首词的感情色彩。 3.自学理解词意,探讨交流所发现的问题。 4.设疑检验自学效果,板书点拨,体会感情色彩。 5. 探讨表达特点,体会写作方法。 三、 拓展延伸,归纳总结 结合以往所学送别诗词:《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分析送别诗的写作特点,并为己所用,提高写作水平。 四、 励志感悟,品味人生 引导学生以王观的这首词为例,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并用意味深长的祝福结束本节课。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优秀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感受古代诗词之美。 2、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3、了解婉约派与豪放派的风格特点。 4、诵读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诵读感受词之美,并达到背诵的目的。 2、通过赏读比较、小组讨论了解婉约派与豪放派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文学,热爱中国古典文化。 教学重点:背诵这首词。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诵读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激发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认为唐诗登峰造极,无人可以超越,面对唐诗的辉煌,宋代人没有望而却步,也没有迎难而上,而是创造了另一种形式的辉煌——宋词,宋词与唐诗成为文学上两座并峙的高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宋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二.解题: 1、题目中“之”是什么意思?这种用法以前见过吗? (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甫之任蜀川、至之市) 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词?你知道送别的诗句还有哪些? 学生知道的诗句可能有: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4)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别诗词,虽有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自信豁达,但大多是惜别之情,难舍难分,离愁别绪萦绕于胸,这首送别词又会有什么特色呢?王灼在《碧鸡漫志》里有对王观的评价“新丽外和轻狂处皆是惊人。”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他的词有何惊人之处。 三、诵读: 1、自由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齐读。 3、个别读。 四、分析词作: 1、找出词中写景的句子。分析其美在哪里?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2)眉眼盈盈处。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古人有“眼若秋水,眉似青山”以山水写女子美丽的容颜,而词中比喻反其意而用之,以女子来写山水之美,不落俗套,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 2、请展开想象和联想,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这些词句所展现的画面。 (学生动笔描绘,然后班级交流。) 3、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这些景你能感受到哪些情感? 4、此词有送别之愁,离情别绪吗? “才始送春归”与春相别,令人伤怀;“又送君归去”,与友相别更令人断肠。不言愁而愁绪满怀。 5、词人在离愁别绪中迷失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走出怅惘,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用一句歌词“你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五、诵读记忆。 1、带着对词作感情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词。 自由诵读后个人展示。 2、背诵这首词,并当堂检测。 六、拓展: 1、同类赏读: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 ——温庭筠《望江南》 (3)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2、异类赏读: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小组讨论这两类词各有什么特点。 小结: 婉约派: 内容上:写儿女之情,离愁别怨。 风格上:缠绵悱恻,凄惋哀伤。 豪放派: 内容上:写壮志豪情。 风格上:豪迈奔放 4、有人说“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下面请有感情的朗读这两类词,注意读出不同的风格。 (1)自由诵读。 (2)个人展示。 七、总结: 宋代词坛名家辈出,佳作纷呈,群芳争艳,春色满园。走入诗词,你会在美丽中迷失,在陶醉中收获。同学们,热爱文学吧,与文学为友,让自己美丽飞翔。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优秀教学设计 篇3【设计理念】 意境与情感是诗歌的核心。体会意境与情感都需要学生自己的感悟,最好的方式就是复现意境,即站在作者角度描绘还原意境。本教学设计力图使学生在品味这一首词所蕴含情感的基础上,走近作者,进行意境复现,想象词境,最后再跳出文字,体会词带给自己的感悟与收获。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知识,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 2、在反复诵读、品味中,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3、在体会该词的情感中,体悟应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人生。 【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体会词的韵律美,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作者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一)解题 1、同学们,你们已进入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了,即将与老师、同学离别。离别意味着不能经常见面、共叙衷肠。当然,同学们的离别是要奔赴更美好的前程,那我们伤感中又会有为同学、朋友高兴、为他们祝福的心情。说起离别,我们就不由得想起那些送别诗。同学们,你能回想起哪些呢?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有关送别的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与我们刚刚回顾的一首诗,题目有什么相似之处?从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二)了解词牌,了解作者 1、同样是送别,李白、高适、王维写的是诗,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一首词。同学们知道诗和词有什么区别吗? 2、词牌,表示词的节奏,是古人的一种伟大创造。不同的词牌,既有不同的字数、节奏、音韵,甚至还能表现不同的意境。当然,随着词的发展,不同词牌一定代表着某种风格或意境的功能越来越淡化。既然词牌代表的是不同的节奏、韵律,这么看来,词牌就一定会有多种了。同学们能回忆原来都学过什么词牌吗?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又是什么呢? 3、介绍作者。 二、学习课文 (一)行走词阃,品味情感 师:这首送别词让我们穿越时空“观看”了一场友人离别的话剧,体会到了一种离别带来的伤感,也体会到了友人发自内心的嘱托与祝愿。无论诗还是词,字数都是有限的,都是极讲究用字的。有限的文字,蕴含了作者无限丰富的感情。就让我们到词中去走一回,去品味这送别的味道,去体会作者的心情与感受! 1、上片:伤离别体会作者融于山水间的离愁别绪。 (1)我们先看词人送别友人的这段路程。大胆想象一下,一路上他们都可能看到什么风光? (2)是的,沿途一定会有很多的景物,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选取了山和水来写呢?除了山、水,还写到了什么? (3)你发现作者又是怎么写这山、水的呢?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特点呢? (4)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把水和山比喻成美人的眼波和眉峰呢? (5)仔细想一想这句:“横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里的两个动词“横”和“聚”的用法有什么精妙之处? (6)原本呢,水也好,山也好,都是没有感情的一种存在。可是,在作者的笔下却都变成了一种有情之物。这山水就是那个美人,她不仅眼睛含情脉脉、柔情似水,而且还眉头紧锁。为什么会眉头紧锁,而不是眉开眼笑呢? (7)你觉得这个美人是一位真实存在的美人吗?为什么? (8)“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想象一下,“眉眼盈盈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9)这里的“眉眼盈盈”与前面写到的“眉和眼”有什么联系吗? (10)结合前面的“眉”、“眼”两句,想一想:这个人和前面山水所喻的美人是不是同一人。 (11)在朗读中体会双关和设问的修辞手法。 2、祝友人——体会作者情感变化与转折的直接抒发。 (1)我们来读一读下片,体会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是依然这么的愁苦、伤感吗? (2)你从“才始送春归”一句中的“送春”二字了解到了什么? (3)春天的归去给人一种光阴流逝不再来的伤感,而偏偏这时“又送君归去”。这时,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呢? (4)你觉得作者用两个“送”字有什么好处呢? (5)除了这两个“送”字,还有两个…… (6)两个“归”,分别是谁归呢? (7)这份离愁,因伤春再加离别而更加让人“销魂”。那么,接下来作者是描写他的痛苦离情吗,还是别的什么呢?既然阻挡不住友人离去的脚步,既然离别已是改变不了的现实,词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8)从这两句词中,你读出了什么感受,体会出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9)这里“千万和春住”的“春”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10)想象一下,鲍浩然回到家之后,会是一种什么景象。 【评析:上片,作者的情感是隐藏的,融情于景、寓情于景;下片,作者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抒发心中的感情。伤春却逢伤别,愁苦压在作者的心头。但作者却祝福友人、祝愿友人与春住!让学生从一些重点词语中去体悟这种不吐不快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在朗读中抒发这种情感。】 (二)走近作者,想象词镜 1、有时,我们形容一件美术作品,或者一个优美的风景胜地,会用“如诗如画”、“如临其境”来形容。那么,我们现在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绪,随着作者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词,看看在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卷,什么样的场景。你是不是也有一种“如诗如画”、“如临其境”的感觉呢?我们就跟着作者的思路,一步一步地在脑海中勾勒这幅图画吧。在前两句中,你要随着作者去送友人了,你这时就是作者,这一路上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 2、默读:“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你想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 3、我们再来描绘下片的场景和画面。听完刚刚友人的回答,你又有什么话要说呢? 还原情境,两人配合,一人读,一人回答;然后,两人交换角色。 4、春去时分,偏逢与友人离别,这真是愁煞人呀!无论多么的不舍,多么的伤感与惆怅,友人都是要走的,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面对这样的离别,你要怎么跟你的朋友道别呢?是泪流满面呢,还是痛苦万分?还是其他的什么样呢?你就是那作者,你的同桌就是你的朋友,跟他道别吧,把你的话说给你的朋友听。 然后互换角色说一说。 【评析: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作者与友人的道别场面与情感。】 (三)走出文字,升华感悟 1、体会词的情感。 (1)友人要离别,已是事实。不舍、难过、伤感、愁苦,都是正常的情感流露。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朋友还是得走。假如你的朋友也要离开你,你会怎么办?只是啼哭吗?还是…… 学生自由说。 (2)是的,是朋友,就祝福他吧,无论他将要去哪里。祝福他拥有美好的生活、幸福快乐!现在,如果你的朋友去国外读书了,你们会用哪些方式交流呢? (3)如果我们面对的不是离别,而是失败、挫折呢,你会怎么办? 【评析:学生联系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实现,感悟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学会面对现实,不要沉浸在痛苦之中,豁达地对待失败与挫折,要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2、体会词的艺术特色。送别,如爱情一样,是古往今来、大千世界一个永恒的主题。历朝历代的送别诗词有很多,如我们开课之初回忆的那样,写法各异。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话相送;有的豪放,有的忧愁,有的豁达。 (1)今天学的这首送别词的表达有什么特点与独到之处呢? (2)刚才我们说了那些送别诗的风格、特点,也归纳了这首送别词的特色。虽然手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这也是一首诗、词以及所有作品,能够打动人之所在。你们发现是什么了吗? (3)从送别诗、送别词特色的品味中,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 【评析:将原来所学的诗歌和这首词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这首词借景抒情、构思精巧、比喻别致、语言风趣俏皮的特点。】 三、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根据你对这首词的理解,绘制一幅或多幅图画,描绘你脑海中的送别图。3、推荐阅读。老师推荐几首相同词牌的词,同学们课下阅读。找出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它们表达的内容、方法一样吗,然后总结一下。(课件出示: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陆游《卜算子·咏梅》;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板书设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借景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抒情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优秀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感受此种所描绘的浙东江南美景,以及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了解比喻,寄情于景等手法在词中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这首送别词的表达特点以及词人的乐观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这首宋词与其他送别词在表达上的不同。 教学过程 导入:在面临分别时,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比如,你们的好朋友突然搬家了,是离你很远的地方,你们之后不能再常常见面了,你会怎么想?(请同学回答)古人在与亲朋好友离别时,会用诗词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我们今天就来学一首送别词。请大家翻开课本,到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朗读:个读齐读 在之前已经学过词的基础上,进行常识问答 1,解释标题,词牌名,题目。 2,词可以根据字数,分为哪几类?《卜算子》属于哪一类? 分析 1,第一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眼波横:眼波横流;眉峰聚:眉峰紧锁。 题目一:这里说眼波横流,那你们想水有眼睛吗?(没有)那什么才有眼睛,而且眼睛会波光流动。(人)同样的,人才有眉峰紧聚。是人的眼波横流,是人的眉峰紧聚。 题目二:一般的人会有眼波横流的感觉吗?你们想,如果一个眼睛很小的人,会有这种感觉吗,那只有怎么样的人会有这种感觉。(美人) 问题三:请一位同学解释一下这句话。 (江水像美人的眼波横流,山峦像佳人的眉峰紧锁) 问题四:翻译出来之后,谁来说说这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起了怎样的作用 (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水的明净澄澈,波光粼粼,和山的连绵起伏) 在同学回答比喻之后,会对怎样的作用有些疑问,这时候要说明眼波横流是怎样的一种情况,泪水是怎样的,透明的,并为他们演示眉峰紧锁的样子,这样,学生更能顺利回答问题。 问题五: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山水的特点,有了这些形容词后,请同学更加完整的翻译这句句子。(明净的江水像美人的眼波横流,起伏的山峦像佳人的眉峰紧锁) 问题六:眼波横流,眼里有泪水,热泪盈眶,眉头紧锁。是在怎样的情绪下会有这样的表情(伤心)山水有表情吗?那这个表情是谁的呢?(实际上是人,是此人寄托自己的感情在山水之上,这是一种寄情于景的手法,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感伤之情) 词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呢,我们来看下一句,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2,第二句“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欲:想要;行人:远行的友人;盈盈:清澈美好的样子 问题一:这里的眉眼盈盈处是什么意思,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提示:之前把眉眼比喻成了山水,这里同样用了比喻的手法,意思是江南山青水秀的地方) 问题二:这个话透露了怎样信息,告诉了我们什么?(友人要去哪里) 问题三:我们把上片学完了,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上讲了什么,或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间接含蓄的表达了词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 3,第三句“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始-刚刚; 问题一:翻译“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刚刚才把春天送走,接着要送你回去) 问题二:这里的君是指谁(鲍浩然) 问题三:在这句话中,我们有可以得到一个信息 (送别时间:春天刚刚过去,正是春末夏初之时) 问题四:春天是美好的,美好的春天词人刚刚送走,有送走了友人,你们认为这是词人内心有怎样的感受?(伤心,难过) 4,第四句“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题一:翻译这句话 (如果到江南可以赶得上春天,千万要和春天一起居住)这句话让学生多次翻译,只要反应出要留住春天的意思就可以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了解词人是喜爱春天的。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希望友人和春天同住,留住春光。) 教师作:友人同春光一样,将要去江南,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留住繁花似锦的春天,享受江南的最后春光。 问题二,上片是写景,间接表达词人情感,那下片呢? (抒情,下片直抒胸臆,直接斜对友人的深情祝福,淡化了离别的感伤,进一步表现出送别人的一片深情) 5,学生经过学习,体会到这首词所包含的情感,这首词在感情上是委婉含蓄的,像江南的山水美景,把自己的情感放在词中,全班再齐读一遍。 问题:请同学来回答,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内容,有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中描写了浙东美景,用了比喻,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离去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感) 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询问学生之前学过的送别诗,并用其中一首与本首词作比较。 6,板书 上片水眼波横(比喻)澄澈波光粼粼 山眉峰聚(比喻)连绵起伏 去那边眉眼盈盈处交代目的地 送春归,送君归春末送友图 下片 千万同春住词人最后的叮嘱,淡化了离别的感伤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感伤,与友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感。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优秀教学设计 篇5【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古诗词的意思。 2.能熟练背诵古诗词。 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熟练背诵古诗词。 【教学难点】 感悟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课时目标】 1.感受此词所描绘的浙东江南美景,以及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在反复诵读中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 背诵本词,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由宋代词人王观写的一首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①解题:“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渔歌子”“蝶恋花”“菩萨蛮”等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 ②“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 浙东:浙江的东南部,鲍浩然的家就在那里。 送别好友鲍浩然去浙东,题目点明了主要事件。 3.简介作者:王观,宋代词人,字通叟,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宋仁宗时中进士,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其词构思新颖,用语佻巧,不落俗套。 二、初读词,正确流利。 1.自由读。 2.指名读。(字正腔圆) 3.指名读。生评价。 4.注意读出节奏,注意断句,押韵。 三、理解词意,品读感悟。 (一)“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1.眼波横:眼波横流;眉峰聚:眉峰紧锁。 2.意思:水像美人的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3.谁来说说这句词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起了怎样的作用? (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水的明净澄澈、波光粼粼和山的连绵起伏。) 4.眼波横流,眼里有泪水,眉头紧锁。在怎样的情绪下会有这样的表情(离愁)?山水有表情吗?那这些表情是谁的呢?(这是词人的表情,是词人寄托自己的感情在山水之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伤之情。)词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呢?我们来看下一句,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欲:想要;行人:远行的友人;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眉眼盈盈处”指的是山水交汇的地方。 2.上阕讲了什么,或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上阕写景,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 (三)“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1.才始:方才(刚刚才把春天送走,接着要送你回去) 2.这里的“君”是指谁(鲍浩然)。送别时间:春天刚刚过去,正是春末夏初之时。春天是美好的,词人刚刚送走美好的春天,又要送走友人,你们认为此时词人内心有怎样的感受?(伤心,难过) (四)“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这句词的意思是什么?(如果到江南可以赶得上春天,千万要和春天一起居住)。 2.词人是喜爱春天的,表达了作者希望友人和春天同住,留住春光的愿望。 3.赏析:上阕写景,间接表达词人情感;下阕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写对友人的深情祝福,淡化了离别的感伤,进一步表现出送别人的一片深情。 4.教师总结: 友人同春光一样,将要去江南,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留住繁花似锦的春天,享受江南的最后春光。 四、引导背诵。 1.自读。 2.引导背诵。 【板书设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上阕:写景 下阕:抒情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优秀教学设计 篇6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词句,感悟词的意境与语言之美。 2.在反复诵读、品味中,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3.积累送别诗,通过整合学习《毕业赠言》,能让学生联系生活,体悟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人生。 二、教学重难点:在诵读中体会词的韵律美,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作者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人手平板一块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设计理念:意境与情感是诗歌的核心。体会意境与情感都需要学生自己的感悟。因此本教学力图放手让学生诵读、品味,在此基础上,感悟本词所蕴含的情感所在,走近作者,想象意境,最后再跳出文字,体会本词带给自己的收获。 六、教学设计: 课前:古诗游戏:“飞花令”,围绕“送别”一词,来吟诵诗句。 如:(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4)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解题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围绕“送别”这一关键词,吟诵了一些经典诗句,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首有关送别的词: 课件出示课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生读(谁来读一读?)(请2位学生读,再齐读) 2.“卜算子”是词牌名,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吗?(清平乐西江月渔歌子蝶恋花菩萨蛮满江红苏幕遮长相思……)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