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班学习活动教案 |
范文 | 中班学习活动教案(精选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学习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学习活动教案 篇1活动目标: 了解不同帽子的特征及用途,知道帽子和职业之间的关系,体验我们周围不同职业人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同伴间在区角中已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帽子特征及用途 2、材料准备:图片(各种职业的人)、黑板、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发探索帽子的兴趣 1、说说自己带来的帽子 小结:有的帽子可以用来防晒的、可以保暖、有的帽子防雨、有的帽子保护头部的安全。不同的帽子有不同的作用。 过渡语:帽子还会“说话”,你们信不信? 二、特殊帽子——了解帽子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1、出示图片三顶帽子: 重点提问:认识这些帽子吗?这些帽子会是做什么工作的人戴的? 这些人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在工作时应该戴什么帽子呢? 2、幼儿操作,并说出理由 重点提问:为什么给他们戴上这样的帽子?(厨师、餐厅服务员、建筑工人、赛车手、警察) 3、出示ppt,师生验证 小结:帽子会“说话”,不同的帽子代表不同的职业,它能告诉我们“做什么工作的”。每天接触饭菜、食品的工作人员需要戴卫生、干净的白帽子;在有危险的环境中的工作人需要带安全帽;而警察有专门的警察帽。 设疑:那从事同一种职业的人戴的帽子说的话一样吗? 4、观看录像,不同的厨师帽: 重点提问:录像中厨师的帽子有什么不一样? 同样是厨师为什么他们戴的帽子的高低却不一样呢? 小结:原来相同职业的人戴的的帽子也会说不一样的话,厨师帽的高低就和他们烧菜的本领、级别有关,帽子越高,烧菜的水平也越好!想不想长大做厨师啊?而且要努力做级别最高的那种。 三、延伸——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不同帽子与不同职业的关系。 出示图片:不同职业的人戴着不同的帽子,引发后续探究的兴趣。 活动反思: 一、活动前分析主题核心目标: 今天执教的《会“说话”的帽子》源于中班主题活动“周围的人”,主题目标强调“关心周围人们的活动,了解常见社会成员的工作及与我们的关系,并尊重他们的劳动。”认真分析这一条核心目标后,关键词是:1——周围的人2——不同的职业3——与我们的关系;开始我设计了活动“各种各样的包”,想通过不同职业的包,引发孩子对周围人的关注。可以在一次孩子们的角色游戏观察中,我发现孩子们在游戏中戴的帽子能很明显的反映了今天孩子的角色,比如医生帽、烧烤师傅的帽子、厨师帽,老师不用去问“你今天是谁啊?”一看帽子就知道孩子在游戏中选择的职业。不同的帽子又给我带来思考,帽子更能反映一个人从事的职业,更加贴切孩子的社会经验,因此,将“各种各样的包”调整为“会说话的帽子。” 二、活动设计紧抓“趣味” 1、一节活动有没有“趣”,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甚至说“趣味性”直接关系到活动目标的达成。活动名称《会“说话”的帽子》中的“说话”是加引号的,一句很抽象的话,孩子们似懂非懂,带着好奇想继续听听这个帽子是不是真的会说话,活动环节紧紧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有紧凑地开展活动。 2、活动内容有趣:不同职业的人戴的帽子是不一样;那相同职业的人戴帽子一样吗?活动内容让孩子觉得有趣。 3、活动形式有趣:活动避免说教式,注重孩子的学习体验,以孩子自主探索为主,先思考帽子与不同职业的人的关系,然后师生一起讨论验证。 三、 活动中有挑战、有重点: 1、为幼儿提供的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是经过思考再思考后的图片,里面预设了一些干扰因素,护士、赛车手、消防员,看似都需要带同一种功能的帽子,但是又完全不一样,引导孩子细心观察。 2、三种特殊的帽子,侧重点是白帽子和安全帽。 四、活动对于孩子发展来说是有价值的 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能进一步“了解不同帽子的特征及用途,知道帽子和职业之间的关系,体验我们周围不同职业人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中注重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品质,提醒孩子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学会先思考,不要着急,锻炼了孩子推理思维的发展,通过帽子思考不同工作环境下的人,他们工作时需不需要戴的帽子?这些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维方式对孩子来说受益终身。 中班学习活动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尝试区分酸甜苦辣的不同味道,体验味觉,增加味觉经验。 2、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游戏中体验探究、发现、交流食物味道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表现酸甜苦辣的四张表情图片;酸、甜、苦、辣的食物,如柠檬水、糖水、咖啡、姜茶、话梅、奶糖、小番茄等。 2、经验准备:幼儿熟悉生活中常见食物的味道。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我的美食店开张了,老师邀请你们到我的店里坐坐! 二、看表情,猜味道 ——刚刚饮料店来了四位小客人,他们尝了四杯不同味道的饮料,请你们猜猜他们尝的是什么味道的饮料? 1、出示“酸”的表情图 关键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酸——眼睛眉毛都嘬到一起啦) 2、验证味道 1)请个别幼儿品尝饮料,验证味道与表情是否匹配。 2)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描述饮料的味道(酸溜溜)。 3)拓展思路,启发幼儿说出更多味道“酸酸”的食物。 3、教师依次出示“甜”“苦”“辣”的表情图。(幼儿描述尝到酸甜苦辣四种味道的表情:甜——笑眯眯的;苦——想哭、含泪;辣——张着大嘴,伸着舌头,还吸凉气,脸都红了)。验证各种味道,并启发幼儿说出更多与之味道相同的食物。 4、幼儿品尝 幼儿自主选择一杯饮料(事先摆好不同味道的饮料),喝完后,与同伴说说自己喝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 小结:原来,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味道,有酸的、有甜的、有苦的、还有辣的。 三、听故事,激发兴趣 1、过渡 ——小朋友们,你们真棒!能通过自己的味觉区分“酸甜苦辣”。那老师这里还有个关于“酸甜苦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酸酸、甜甜、苦苦、辣辣是4个好朋友,他们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有时躲在石头后面,有时躲在床底下,玩得不亦乐乎。有一天,酸酸突发奇想:“嗯,这样玩太无聊了,甜甜老是躲在大树上,辣辣老是喜欢躲在石头后面,一下子就找到了,太没意思啦!我们改个玩法吧!”苦苦最怕动脑筋了,它哭一张脸说:“这种事情别找我”。甜甜开心一笑说:“我有个好主意,咱们来个隐身术,藏进各种食物中去,让他们找不着我们”。辣辣听了连忙赞成说:“嗯,好主意”! 它们究竟分别藏到哪种食物里面去了,咱们一起找一找好不好? 2、让幼儿探索、品尝食物的味道(事先准备摆放好食物) 3、请幼儿将自己品尝的食物按照酸甜苦辣进行归类。 找到“酸酸”的小朋友,请你把食物放到“酸酸”的跟前。找到“甜甜”的小朋友,请你把食物放到“甜甜”的跟前,依次类推。 4、集体检验归类是否正确。 5、让幼儿了解不同味道的食物的好处。 关键提问:你最喜欢吃哪种味道的食物?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小结:其实“酸甜苦辣”每种味道对我们身体都有帮助。有天然酸味的食物主要是水果,它能给我们补充维生素C。甜的食物能帮助我们提供足够的能量。(教育幼儿少吃甜食。)苦的食物抗癌抗炎症的作用。辣的食物有预防流感、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呢。 中班学习活动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加减法,继续感知三幅图之间的关系。 2、独立将三幅图连起来,表达其中的含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 3、敢于克服胆怯的心理,大胆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4的减法图三幅。 2、学具:幼儿用书,铅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游戏"看谁说得快"。 教师提出要与幼儿玩游戏,随后讲一讲游戏规则:教师说一个数字,请幼儿说出它后面的一个数字。教师报数,全体幼儿尝试回答,当全体幼儿玩的比较熟练后,可以与小组的幼儿玩。 教师说出游戏的另一个规则:教师说一个数字,幼儿说出它前面的一个数字。教师报数,全体幼儿尝试回答。 (2)学习4的加减法。 教师依次出示三幅图,请幼儿说出其中的含义,注意提醒幼儿用正确的词(来了,一共;走了,还剩下)表达图的含义,可以多请几个幼儿说一说。接着,教师请幼儿为图列出算式,个别幼儿列,集体进行认读两遍。 2、操作活动。 (1)看图列加减算式。 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启发幼儿用"又来了"、"一共"、"走了"、"还剩下"等词汇,讲一讲三幅图的含义,再正确区分加法题和减法题,最后,为三幅图列出算式。 (2)看图形找特征。 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特征,分别在表格的相应位置上打√。 3、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图片的内容,读一读算式,并带领全班幼儿一起读一遍算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用词是否正确。对用词准确、计算正确的幼儿给予全班表扬。 中班学习活动教案 篇4设计思路 在先前的主题活动中,幼儿认识了许多昆虫,他们对瓢虫特别感兴趣,尤其对瓢虫身上的小圆点很好奇,有的问为什么每只瓢虫身上的小圆点都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幼儿的提问给了我启发,为此,我设计了这个学习活动,通过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在捉瓢虫、找害虫的游戏中学习封闭式数数,并结合已有的科学经验对瓢虫进行分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发现7以内封闭式数数的方法。 2.让幼儿分清害虫和益虫。 活动准备 PPT、操作卡、数字卡、大树背景、网兜背景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出话题 1.大树妈妈怎么了? 2.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树妈妈怎么了? 二、了解7以内封闭式数数的方法 1.出示三角形树(上面有大小、颜色不同的瓢虫7只,排列成圆圈状)。 (1)这棵树上的瓢虫排成了什么形状? (2)数一数上面有几只瓢虫?你是怎么数的?你是从哪只瓢虫开始数起的? (3)小结:当瓢虫排成圆圈状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瓢虫开始数起,就是确定好起点,再接着往下数,这样就不会漏数和重复数。 【设计意图:让幼儿自主寻找有特征的一只瓢虫作为起点开始数数,明确第一只瓢虫为起点,让幼儿重点感知封闭式数数的基本方法。】 2.出示方形的树(上面有大小、颜色相同的7只瓢虫,排列成圆圈状)。 (1)你是从哪只瓢虫开始数的?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只瓢虫? (2)小结:数样子相同的瓢虫时,可以用手按住第一个、用笔或贴纸在第一个上面作标记,然后接着往下数,这样就不会漏数和重复数。 【设计意图:这棵树上的瓢虫颜色、大小完全相同,增加了封闭式数数的难度,可要求幼儿进一步探索“起点”,鼓励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住起点。】 三、尝试7以内封闭式数数的方法 1.操作要求:(幼儿人手一只瓢虫),数一数瓢虫身上有几个圆点,就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完成后把瓢虫贴在前面的.两块黑板上。 2.共同验证:请幼儿讲述数数的结果和数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幼儿操作练习的环节中,我又对瓢虫身上的圆点作了一些调整,如疏密等,并让幼儿自己验证数数的结果。】 四、尝试分类,体验成功 1.提问:你们知道哪些瓢虫是害虫?哪些瓢虫是益虫? 2.幼儿操作,将害虫和益虫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让幼儿对害虫和益虫进行分类,也是对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与整合。】 中班学习活动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感知7的物体数量,辨认数字7。 2.学会排除物体大小、颜色的影响,正确判断7的实物数量。 3.能细致地观察与操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数字卡片6和7,苹果、梨、蝴蝶、小鸟、小鱼等图片,分组操作材料等。 环境创设:布置秋天公园情景。 活动过程: 1.创设秋天公园的情景,以“秋游”的形式引入活动。 引导幼儿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2.认识数字7。 (1)请两名幼儿摘下6个苹果、7个梨,引导幼儿分别目测点数6、7的数量。 (2)出示数字“7”,引导幼儿辨认数字“7”,讨论“7”像什么。 (3)请幼儿在情景里找出数量为7的“小鱼”、“蝴蝶”、“小鸟”。 (4)引导幼儿听老师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感知7的数量。 (5)讨论:7可以表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7可以表示生活中任何数量为7的东西。) 3.分组操作。 (1)串项链:引导幼儿根据绳子上的数字串相应数量的珠子。 (2)小火车:引导幼儿根据小火车的车厢数量把小鸡、小娃娃一一对应请上小火车。 (3)包糖果:引导幼儿根据糖果袋上的数字,包相应数量的糖果。 (4)夹夹乐:引导幼儿根据笑脸和刺猬模板上的数字夹相应数量的夹子。 4.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有数字7的物品。如,电话、门牌号等。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应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幼儿对于数概念的理解仍是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为了让孩子学会正确判断7的实物数量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设计了此活动,通过秋游“公园”这一游戏化的主题情境,引导幼儿将数概念已有的经验加以整理和提升,使幼儿对数的认识有新的提升,力求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逻辑思维的发展,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一)引入环节:我设计了秋游“逛公园”活动,引导幼儿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小朋友兴趣很浓。 (二)学习环节:我通过欣赏秋天公园的情景,让幼儿摘水果感知6、7的数量,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7个梨比6个苹果多一个”,并让幼儿说出7像什么,除了7个梨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引导幼儿再次在公园里通过钓鱼、捕蝴蝶等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感知7的数量。给了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对那些善于思考的幼儿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从而调动了每个幼儿的上课积极性。 (三)最后分组操作环节,我采用了游戏“串项链”“ 小火车”“包糖果”“夹夹乐”的环节,幼儿通过自选玩具进行操作,进一步感知6和7的物体数量。通过操作,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自主的活动,培养了细致观察与操作的习惯,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要组织好一次数学活动,我们一定要尽量做到寓教于乐、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能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幼儿的知识、能力都能在原有水平都能得到提高。其次,教师引导的策略是尤为的重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时刻明确活动的目标,既然给孩子创设学习的情境,就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课堂中产生的问题,恰到好处地引导幼儿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为幼儿学习数学服务。 中班学习活动教案 篇6设计意图: 本年龄段的幼儿计数能力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初步形成了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计数并说出10以内的数,已学会了顺数、倒数,接数等不同的计数方法。在幼儿生活中,数可以代表一切事物的数量,它是真实存在于生活中的;但同时它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求幼儿有更深入的认识。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感性经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解决幼儿生活中遇到的有关数的实际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理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会确定10以内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提高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歌曲《找朋友》的音乐 2、示范用塑料瓶10个,瓶口贴上数字1~10,瓶身用即时贴包一圈,上面装饰好“扣子”。 3、数字卡1-10,雪梨图片25张,苹果图片30张。 4、写有“单数”“双数”的标牌各一个。 5、每组投放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瓶子,以及即时贴做的“扣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给你们请来了一些朋友,看,它们是谁呀?教师请出苹果宝宝和雪梨宝宝。 2、出示雪梨1、3、5、7、9(五组),请幼儿出来贴上相应数量的数字卡。启发幼儿分析这里每组雪梨到最后都有一个没有配对的,单独剩下一个。都有一个单独着(请幼儿说说),向幼儿提问: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呢?(单数) 3、出示苹果2、4、6、8、10(五组),请幼儿出来贴上相应数量的数字卡。引导幼儿观察2、4、6、8、10这几组都是2个1对的,到最后都能成双。向幼儿提问: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呢?(双数) 4、引出数字瓶子宝宝,请幼儿观察 (1)介绍幼儿认识瓶宝宝并观察瓶身的扣子 师:今天我给你们还带来了新朋友,看,它们是谁呀?教师从1到10,一个个出示瓶宝宝,并请幼儿念出它们的名字:1、2…10。 师:看看它们身上的扣子是怎样排列的? 请幼儿数一数每个瓶子上的扣子,并找出它们一对一竖着排列的规律。 教师小结扣子排列的方式,并让幼儿知道,1、3、5、7、9号的瓶子宝宝扣子数到最后总有一个单独的,成不了双,即是单数;2、4、6、8、10号的瓶子宝宝扣子数到最后都能成双,即是双数。 (2)游戏:送瓶宝宝回家 师:总有单独的扣子在最后的是单数宝宝,它们的家住在单数村,扣子都是一对一排列的是双数宝宝,它们的家住在双数村。请你根据它们的样子送它们回家吧! 5、给瓶宝宝贴扣子 请幼儿自选材料贴扣子(提醒幼儿一对一竖着贴),教师巡回指导,对动手能力弱的幼儿要适时指导。 引导幼儿手举瓶宝宝玩“找朋友”的游戏。 幼儿边唱边找。瓶子上的扣子都是一对一的,就是双数朋友。瓶子上扣子最后一行是单个的,就是单数朋友。(找到朋友后,幼儿可以手举瓶子互相碰一碰,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活动在音乐声中自然结束。) 中班学习活动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愿意帮助身边的人,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2、学会获取帮助和帮助别人的具体方法。 活动准备: ppt、视频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互相帮助真快乐 1、帮助别人就是你开心你我也开心 (1)他们在干什么? (2)还看到了什么? 小结:她帮助她穿衣服,她开心了,她也开心了。 2、当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会说感谢的话 (1)小朋友之间有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大人也像你们一样有时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来看,谁需要帮助?为什么阿姨要帮助老师? 小结:做危险的事情需要帮助。 (2)老师会对阿姨说?阿姨会说? 小结:得到帮助要说感谢的话。 (3)树叶贴好了,阿姨和老师的脸上怎么样? 小结: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得到别人帮助也是件快乐的事。 3、在我们生活中都有不得已需要帮助的时候 (1)我们再看,谁需要帮助? (2)奶奶为什么需要帮助? (3)你们觉得奶奶要到几楼?小姐姐怎么会知道的?怎么问? 小结: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不得已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有时可以主动发出请求,有时可以主动帮助别人。 二、谈谈聊聊,帮助的具体方法 1、当我们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我们可以主动请求帮助 (1)接下来你们看,幼儿园里谁需要帮助了? (2)走不进去怎么办?你们来帮帮他,说什么话? 小结:原来当我们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我们可以向别人主动发出请求。 (3)刚才我们帮他说了这么多请求的话,看看问题解决了吗? 小结: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你提出请求总有人来帮助你。你们帮助了他,你们心里开心吗? 2、遇到别人有困难,我们也可以主动去帮助别人 (1)我们再来看,他又遇到什么麻烦了? (2)如果没有提出请求会有人帮助他吗? 小结: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不说,我们也可以去主动发现,主动帮助他。 3、情景帮助:我走不出去,怎么办? 小结:有人帮助我了,我很方便地走出去了,我真开心!你们开心吗? 三、经验拓展,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需要别人帮助观看助人为乐公益视频,视频里有帮助吗?帮助了别人他们开心吗? 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你需要别人的帮助,别人也需要你的帮助,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我们都会很快乐,下次我们也去帮帮身边的朋友,好吗?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中班学习活动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学会穿衣方法。 2、进一步认识衣服的各个部分,丰富词汇:领子、袖子、纽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件衣服(可以是自己的外套),一件用袋子装好的衣服(教师用)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大公鸡喔喔叫,太阳公公出来了,小兔子揉揉眼睛起床了,咦 ,衣服怎么不见了?小兔子急的哭了起来,小朋友快来帮帮忙,帮小兔子找一找衣服,提示幼儿到椅子下面去找一找。 衣服找到了,小兔子可高兴了,一边穿,一边还念起了儿歌,你们听: 教师一边用缓慢的速度念儿歌,一边示范穿衣服 “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了,”“吱吱扭扭上房子” 你们听到了吗? 提问: a、“抓领子,盖房子”是什么意思? b、“小老鼠”指的是什么?“洞子”指的是什么? c、“吱吱扭扭上房子”是在干什么? 2、小兔子穿衣服真有意思,老师也真想学一学(教师再次示范穿衣,边念儿歌) a、你们说小兔子穿衣服有没有意思啊?想不想学啊?幼儿学念儿歌。 b、幼儿边念儿歌边学习穿衣。 c、小兔的衣服都穿好了,让我们去活动活动吧。 活动反思: 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教师要言传身教,多开展自理能力培养的活动,并多与自理能力较差幼儿的家长沟通,指导他们在家里做一些配合学校活动的做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更好、更快的形成良好习惯,具有一定自理能力,也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中班学习活动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了解树木过冬的方式。 2、乐于关心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活动准备:参观过周围或园内的树木,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一、谈话”冬天你怎么御寒”。 1、现在是什么季节呢?冬天冷吗?你冷的时候会怎么样呢? 小结:刚才小朋友说到的办法真好,都可以帮助我们不那么冷。 二、树木也要御寒。 1. 冬天到了,树木需要御寒吗?那它是怎么御寒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播放录像视频.提问: 为什么要给树刷石灰水?(刷石灰水是为了防虫、御寒)。为什么要给树木绑上稻草绳?(原来这些都是人们给植物过冬的方法,为了更好地保护树木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 3、你们在幼儿园或其它地方还看到过树木是怎样过冬的? 三、学习帮助植物以及其他物品过冬。 1、天气转寒了,我们周围还有哪些植物以及其他物品需要我们帮助过冬的呢?(许多花,白天在户外,晚上要收回室内;暴露在外的自来水管要包好,以免冻裂等. 2.还有什么需要御寒呢?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观点. 四、结束活动。 1、鼓励幼儿寻找需要保护的花草树木以及其他物品,帮助它们过冬。 中班学习活动教案 篇10设计思路 “节奏”是音乐的要素之一,节奏练习是幼儿音乐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幼儿的音乐活动中,表现节奏的方式有许多种,如拍手、跺脚,但经常使用这些形式难免显得单一和缺乏情趣。于是我运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将幼儿热衷模仿厨师的游戏引入集体活动中,让每个幼儿学做小厨师,和视频里真实的厨师一起互动,在打鸡蛋、切番茄的轻松氛围中练习不同的节奏,使幼儿感受生活中也有很多音乐元素。 活动目标 1.跟着音乐尝试使用厨房用品,有节奏地敲打。 2.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元素,感受生活中的音乐。 活动准备 1.录像(厨师在厨房有节奏地打鸡蛋、切番茄)、图谱、音乐(经剪辑的重金属音乐《I believe》,节奏感强,歌里包含了唱歌和说唱两种形式)。 2.教师用物品:锅碗瓢盆、鼓棒、围裙、厨师帽一顶;幼儿用物品:不锈钢碗和竹筷(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塑料刀和塑料砧板(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厨师帽幼儿每人一顶(小厨具和厨师帽事先均已放在幼儿椅子下)。 3.双排半圆形座位面对屏幕。 活动过程 一、小碗小筷来唱歌 1.引入主题。 今天我们一起去菜场买菜,你看到了哪些菜(幼儿听音乐入场,音乐停,幼儿摆出“菜”的造型,教师边挑菜边拍着节奏问“你是什么|莱一|”幼儿用节奏语言回答)。 (入场时让幼儿先听该音乐,熟悉旋律,为后面的打击节奏乐作准备。) 2.扮演厨师。 (1)(教师系上围裙、戴上厨师帽)看看今天我是谁? (2)我们戴上厨师帽,也打扮成厨师,一起开个厨房音乐会好不好? (3)你想跟哪组厨房用具做好朋友,就去拿好用具(小碗和小筷、小刀和小砧板)。 (创设情境、扮演角色,符合中班幼儿的游戏特点,能很快引起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3.自由探索节奏。 小厨师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合着音乐一起来玩玩吧(音乐起,教师巡视幼儿听音乐创编节奏的情况,并及时模仿、表扬创编新节奏的幼儿)。 4.展示小厨师创编的节奏。 大厨师(教师)发现和展示小厨师的节奏(拿刀切的× ××|×一|切西瓜|喽一|)(拿筷子的×× ××|×× ×|萝卜黄瓜|真好吃|),我们也来敲一敲,真开心哦。 5.找找敲打的窍门。 小厨师们有没有发现怎样敲出的声音最好听?(幼儿自由发言:筷子敲在碗边声音响亮又好听;小刀切在砧板的当中声音很响亮等。) (用同伴学习法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型,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并介绍给其他幼儿,以丰富幼儿的节奏型。通过探索,幼儿还发现了怎样敲出的声音最好听,为后面的演奏作好铺垫。) 二、厨房里的声音 1.观看厨师工作的视频。 (完整观看视频)看看厨师在厨房里干什么? 2.讨论看到的内容。 (1)你们看到厨房里有什么(有番茄、鸡蛋等)? (2)厨师在干什么(准备烧番茄炒蛋、番茄蛋汤等)? (3)厨师是怎样打鸡蛋的,怎样切番茄的(引导幼儿看出厨师的动作是有节奏的)? 3.发现节奏型。 厨师切莱是有节奏的,你们发现了吗?幼儿再次观看视频。 (让幼儿观看视频,第一次引导幼儿观察厨师切菜很特别,第二次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节奏型。) 4.逐段播放视频,幼儿学习模仿节奏型。 (1)观看“打蛋”视频,幼儿说出打蛋的节奏,教师从围裙口袋里摸出图谱贴在黑板上,并回放视频验证。幼儿模拟动作,教师边模拟动作边说出节奏:打打 打|打鸡 蛋|。 (2)观看“切番茄”视频,幼儿说出切番茄的节奏,教师从围裙口袋里摸出图谱贴在黑板上,并回放视频验证。幼儿模拟动作,教师边模拟动作边说出节奏:切切|切番茄| 。厨师切得很整齐,我们再来切一切吧(用情境语言暗示幼儿节奏要整齐、稳定)。 (和视频互动,模仿厨师“打鸡蛋”和“切番茄”的节奏型,这一形式有趣、形象,幼儿边看边不由自主地跟着模仿,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此时,教师再用图谱、语言等形式帮助幼儿掌握和巩固新的节奏型。) 三、厨房音乐会 1.看指挥和图谱练习。 我是大厨总指挥,小厨师们请出你们的厨具,你们看着节奏谱,打打鸡蛋又切番茄,切切番茄又打鸡蛋。(给四下前奏提示,1、2、3、4——打打打|打鸡蛋|打打打|打鸡蛋|,番茄准备——切切|切番茄|切切|切番茄|大厨交替轮流指挥两组,速度逐渐加快)。 注意提示幼儿:切番茄的时候不要越切越快,否则会切到手,切切|慢慢切|切切|慢慢切| 。 (教师用语言、眼神提示和帮助幼儿看指挥与图谱来打节奏。切番茄的节奏型较难,在练习中教师可用情境性语言和动作示范提示幼儿注意节奏的稳定。) 2.听音乐,心中模拟动作。 (1)完整听赏音乐一遍。 (2)乐曲从头到尾都在唱歌吗(有的地方是唱歌,有的地方是说话)? (3)边听音乐边在心里想动作:听到乐曲中唱歌的部分就打鸡蛋,听到乐曲中说唱的部分就切番茄。 (在正式打节奏乐前先根据音乐在心中模拟动作,这是幼儿自主学习中十分必要的一个方法,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掌握自己在音乐活动中的行为。) 3.跟着音乐尝试演奏。 (1)小厨师拿着厨具第一次听音乐演奏。 (2)为什么有几个小厨师少打了一个鸡蛋,少切了两片番茄?怎么会这样的(演奏的时候晚出来了)?怎么办呢(仔细听音乐,早一点准备好)? 4.小厨师指挥演奏。 请两个小厨师做小指挥,一个指挥打鸡蛋的节奏,另一个指挥切番茄的节奏。教师提示小指挥正确指挥,观察其他幼儿练习的情况。 (请小指挥是对幼儿能力的一种挑战,为幼儿提供了“最近发展区”,可请不同的幼儿来做小指挥。) 5.大厨师加入表演。 (引出墙面上事先挂好的锅碗瓢盆)大厨师我很高兴,今天我也要露一手,等一会儿,我接着你们后面一起来演奏,我们开个热闹的厨房音乐会。 6.集体表演。 完整演奏,教师在后面一段加入进来敲奏。 (教师用锅碗瓢盆的演奏增加了表演的气氛,同时也是一种示范,为幼儿进一步练习起到了引领作用。) 四、延伸 可在下次活动中让幼儿自选厨房用具练习另一种节奏型,并可根据烧不同的菜创造不同的节奏型配合音乐来演奏。 反思 二期课改实施以来,我们常常觉得教材中有关艺术、尤其是音乐活动的内容减少了。其实面对同一个教材,教师可以尝试多元化的思考,多角度、全方位地实施教材。 在单纯的音乐活动中,常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来表现节奏,难免缺乏情趣、不生动。于是我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把中班“好吃的食物”主题中幼儿热衷模仿厨师的游戏引入音乐活动中,使整个活动在一个既有趣又真实的场景——“厨房音乐会”中进行,让每个幼儿学做小厨师,和录像里的厨师一起互动,在动手、动脑的轻松氛围中感受和学习节奏。 活动中,教师注重幼儿自己的发现和探索,在“玩”音乐的过程中既有幼儿自主创造、发现节奏型,又有自主探索如何敲击发出最好听的声音,还有通过视频自主模仿节奏型等,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及和材料的互动中不断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提升幼儿的发现能力,锻炼了幼儿对节奏的把控能力。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用“大厨”的身份引导幼儿进入情境,并用情境性的语言、实物图谱、节奏语言、动作示范、眼神提示、请小指挥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练习和掌握不同的节奏,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期课改使我们成为会观察、会发现的教师,更鼓励我们要成为会“对话”的教师。教师除了要关注幼儿的生活热点,更要学会捕捉教育的契机,拓展教材的空间,学会为幼儿平凡的生活经验“润色、点晴”。 中班学习活动教案 篇111.活动目标 (1)理解自然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一个数多"1",比它后的一个数少"1"; (2)在比较数量多少的基础上,能掌握6以内的相邻数; (3)发展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2.活动准备 提供三种颜色不同的磁铁各7个,大数字卡1-7,小数字卡与幼儿人数相等。 3.活动过程 Ⅰ导入 (1)今天我们请来了好多个穿着不同颜色衣服的磁铁宝宝,让我们数一数有几个磁铁宝宝。 教师指导幼儿手口一到的点数。 Ⅱ幼儿第一次操作 (2)比较数量的多少。 分别取三种颜色不同的磁铁各六个,一一对应排成三横排,中间一排的磁铁不动,让三排磁铁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 提问:"怎样才能排得到?" 教师指导幼儿让三排的磁铁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 Ⅲ分享经验 (3)找出相应的数字卡。 让幼儿找出相应的数字卡摆在桌面上。 提问:"比6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6多1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 教师引导幼儿6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6少1的5,排在6的前面,一个是比6多1的7,排在6的后面。 Ⅳ幼儿再次操作 (4)玩一玩、摆一摆。 组织幼儿讨论6的好朋友是几和几,根据前面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幼儿借助雪花片、数字卡片等加以验证 提问:"6的好朋友是几和几?"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6的好邻居是5和7。 (5)玩找朋友竞赛的游戏:幼儿分成5个人一组,排成三排,当教师说到4是,幼儿马上排成2、3、4三排,中间一排人不要动。看看哪组小朋友排得又快又对,这一组就是胜利者。 4.活动延伸 在玩一玩、认一认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雪花片若干个,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的各数的相邻数。 中班学习活动教案 篇12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2、引导幼儿能够说出5以内相邻数多1少1的关系。 3、引导幼儿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 重点 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知道2的相邻数是1和3,3的相邻数是2和4,4的相邻数是3和5。 难点: 5以内相邻数多1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数字卡1-5每人一份、挂绳数字1-5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拍手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1)“嘿嘿,xxx,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知5以内的相邻数。 1)“森林王国今天特别热闹,因为他们搬新家了。老虎、大灰狼、大象、小猪、小羊都要搬进新家。可是他们把房子的顺序打乱了,让我们帮他们排好顺序吧!”引导幼儿按顺序摆放房子。 2、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知道小动物谁和谁是邻居。 1)“大灰狼住在1号房子,老虎住在2号房子,大象住在3号房子,小猪住在4号房子,小羊住在5号房子。老虎说:我是森林之王,我要先住到房子里去,你们帮我找找我的邻居吧!”“老虎的邻居是住在几号房子的谁和谁呀?” 2)“3号房子的大象,它的邻居是住在几号房子的谁和谁呀?4号房子的小猪呢?5号房子的小羊呢?” 2、利用情境化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 1)“天慢慢黑了,小动物们睡着了(老师把小动物盖起来)。听,谁在说话呢?哦!原来是数字宝宝在讨论问题呢。数字宝宝2说:“我是2,数字宝宝1和数字宝宝3是我的好邻居,我们是相邻的数字,我给它起个名字叫相邻数,2的相邻数是1和3。” 3、请幼儿利用数字卡片动手操作,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小朋友们数字宝宝说得对吗?我们来亲自试一试吧!请幼儿取出数字卡片。 2)请幼儿尝试找一找数字宝宝的相邻数。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动脑筋操作。 4)教师小结 三、结束部分 以游戏《找朋友》结束活动。 请五名幼儿到前边来,每人一个数字卡,当老师说“找找找朋友,找到两个好朋友,我是数字宝宝2,我的相邻数是?”拿数字1和3的小朋友就赶快速出来。最后放音乐,请幼儿找找自己的好朋友,并和好朋友一起舞蹈。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