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范文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引导学生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又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朗读课文,可采取自由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最后请几位学生朗读个别段落。” 2.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五、作业 1.抄写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 实在(等不及)了(一如既往)地鼓励我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促读,理解课文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七八岁时;几年后;现在。)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文中的“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说到哪段,就读哪段,理解哪段。) 4.“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我们知道“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那父亲和母亲到底谁说对了,谁说错了呢?(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6.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想想那又将如何。 三、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生活当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 四、总结 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五、板书设计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 批评(沉重) (慈爱)母亲我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教学反思 一、教材特点:本文是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的一篇文章,全文紧紧围绕“精彩”“糟糕”这对反义词展开。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也以这对反义词为切入点,以“我的诗到底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的话谁说对了?你的理由是什么?”来引入,并以这几个疑问继续展开教学,最后还用这几个问题来总括全文,引发学生思考这对反义词背后都是“爱”的原因。 二、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用朗读感悟的方法,也可以采取辩论中体会的方法。让学生先选择一种观点,找出理由辩论;通过辩论来深入体会父母的做法其实都是“爱”的体现,都是孩子成长必需的道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请指定学生(姓王?同姓者五百年前是一家,其他同学我们的缘分就从今天开始。感冒?同病相怜或为同学们的健康庆幸,加强体育锻炼很是必要。)向教师发问,增强师生交融。 一、导入 1、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 2、读课题,课题有什么特点,(引号——人物对话,反义词)指生读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对反义词的对比语气。还读过其他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下课记得讲给同学听。 3、如果给你这样的文题,你打算写什么?大作家雨果就有这样的读书习惯,看了课题,马上把书合上,卧到在床,构思文本后再读书对照,如果与自己想象一致,则暗喜,不如自己则小喜,比自己想的还好,则大喜。开想吧,同学们,与书本对照,看看你能喜到什么程度。 4、汇报交流。教师口头作文,抛砖引玉。 5、那么,引号下的语言分别是谁说的呢?如果用笑脸怒脸标志,分别贴在哪里?(板书父亲母亲板画笑脸怒脸) 二、初读课文 1、请学习委员起立,初次和同学们共同学习,有劳你的指点了。我想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而且,因为时间有限,想请几位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先来打头阵,你看怎么分角色,又分角色给哪些同学呢? 请学委分配,教师点拨。 2、朗读高手已经确定,其他同学是不是可以闭目养神了呢?听众们打算做些什么?倾听是种礼貌,更是学习的方法。指明听的同学注意学习他人朗读的技巧。同时可以用铅笔标注一下朗读同学出现的小问题。听后能作到指出他人的优点和缺点,那么就是最佳的听众,最高明的评论家了。 3、听读后生生互动,点评交流。 4、一篇文章总有脉络可寻,这篇课文就可以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那么怎样分呢,标志的词句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汇报交流。 5、两部分的阅读有什么困难吗?(第一部分篇幅长,第二部分的一些句子含义深刻)第一部分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也是理解第二部分的基础。第二部分作为下节课的内容。 6、面对“我”的第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截然不同,那么,母亲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如何,父亲怎样评价,我有什么反应。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部分,用横线画出父母的不同评价,用浪线画出我的表现和反映。指生汇报。 7、初读过后,我们可以加入个人的思考,与作者产生共鸣或发出疑问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细读第一部分,思考题签上的前两题的正确理解。后两题是我们第二课时的内容。 8、汇报交流。板书,鼓励,鞭策,小结都是一个字——爱,板画心形。 9、分角色再读。请学委指定朗读有潜力的同学读,那么朗读还不高明的同学又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下一节课,就是你们表现的时候了。 三、过渡延伸 “我”在很小的时候还不能正确对待父母不同教育方法的良苦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能体会到父母不同的爱使他最终走向成功。下节课我们细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并将围绕话题:到底是慈祥的爱好还是严厉的爱更好,进行实话实说辩论会。请同学们回家搜集相关资料,并学习一点辩论技巧,希望下节课可以看到更多的辩论高手。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3【设计理念】 新课标下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绿色课堂,即为充满爱意、饱含情意、体现创意的课堂,本案力求体现、营造这种课堂氛围。教学方法上以读为本,以悟为媒,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带领学生“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人生”。 【评价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两种极端的评价中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赞美与批评这两种教育方式。 2、品读词句,通过批注、质疑、讨论、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语段。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复习检测 (屏显)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百倍!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公正与成实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齐读) 谈话:这首诗其实告诉了我们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德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我们倾心交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德·舒尔伯格的家,继续聆听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 (此环节的设计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突现主题) 二、研读课文、交流评价、加深体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巴迪的第一首诗竟遭到父母两种极端的评价,这到底是为什么? (一)导学“童年故事” 找:父母评价的语言 品读:父母的评价,感悟父母心情(指导读出父母的语气) 议: 对评价的看法(紧紧联系课文内容)(师相机板书) 母亲的评价方式是赞美,意在鼓励作者树立信心,而父亲的评价方式是严厉的批评,意在警告作者谦虚、谨慎!那么作者当时感悟到了吗? 体会:两种评价对作者的作用 小结:对小巴迪来说,母亲的评价真的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真的是“糟糕透了”!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两种心情,体味作者的感受,加深对两种评价方式的印象,初步认识两种评价方式的利与弊) (二)自学“成长岁月” 刚才我们领略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那么在巴迪的成长岁月中,这两种教育方式到底对巴迪的成长起了多大的作用!让我们把心放到文中去感悟!(屏显自学提纲,逐步) 划:父母的评价影响巴迪成长的句子或词语(生补充板书) 悟:哪种方式更有利 辩:联系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名人故事、切身实际)警句、古训、新观点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生自由辩论,是主导课堂) (此环节设计,让学生充分锻炼思维口语交际搜集资料围绕观点谈事实这些能力。在互相反驳的过程中,充分暴露单纯某种教育方式的弱点,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小结:大家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你们的口才和敏捷的才思让老师也忍不住对你们说声:“精彩极了”!但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还是听听巴迪的说法吧! (三)研读“成年感悟” 1、实配乐朗诵,生聆听感悟 2、读议: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屏显此段) 品读:强调“每一个人”“爱的力量” 造句练习:模仿“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的心田!”造句。(此环节设计,意在加深对母爱的体验,比喻句帮助理解“源泉”) 光有这种爱行吗?继续研读“但是……提高”(强调:“不全面的”“引入歧途”) 3、质疑:自己理解不透的地方 4、讨论: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师点拨 5、美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赛读——齐读——知道背诵) 生活中有一种爱是不全面的,他可能把人引入歧途!在作者看来,父母的评价像什么?(生读,是板画帆船) 生配乐感情朗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赛读——齐读)(此环节设计,将课堂再次推向高潮,学生感情得到升华,情感达到共鸣!) 师小结:父母的爱永远伴随着我乘风破浪,鼓励着我奋勇向前!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谈出感受 短短的40分钟,我们与巴迪倾心交流,真是受益匪浅,我们为的力量所震撼,为幸运的巴迪而高兴,那么学习了课文,与巴迪相比,你也幸运吗?能谈谈你所受到的童年教育吗? 生谈自己对童年教育的感受(背景音乐:爱的旋律)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会文得意上,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此环节设计采取了及时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向生活开拓的方法,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加强体验,是认识得到了升华!)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在我们童年的生活中,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不仅仅是来自父母的而是多方面的,有朋友、老师、同学…但不管是热情的赞美还是严厉的批评,我们都要正确的对待!在生活的海洋中,让我们做一名清醒的舵手,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驶向你成功的彼岸!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赞美 爱 批评 鼓励 警告 坚持写作 学着修改 幸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体会课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3、理解父母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体会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难点:通过文章理解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方法 批注式阅读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你做好一件事、做成功一件事情时,你希望得到父母怎样的评价?(夸奖、赞扬……) 如果父母对你的评价截然不同,你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呢?(伤心、难过、不理解……)。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每个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在小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他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观察题目,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 明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对反义词。 有双引号。这是直接引用课文中的评价。“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 2、通过课前预习,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明确:巴迪童年时写了一首诗,父母对他的诗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评价。 母亲:“精彩极了”,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是截然不同的,在母亲的评价中获得了鼓励,在父亲的评价中获得了指导,最终巴迪成为了作家,也懂得了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读出感情。 思考问题:母亲是如何评价“我”的诗的?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语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动作:“她搂住了我”“她再次拥抱了我”。 神态:“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2、再次朗读母亲评价的语言、动作部分,读出感情。 问题: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感受到了母亲的开心,因为自己的孩子在七八岁就会写诗了,她特别自豪,从中也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鼓励。 3、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 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而且期待着父亲的回来。 4、指名读,找找父亲是如何评价的? 明确:语言,“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动作:“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神态:“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了。” 5、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父亲对儿子非常严格,态度是严厉的。也能体现父爱的深沉,母亲对“我”高度赞扬,父亲为了让我不要骄傲,所以对我严格的评价。 6、小组讨论:“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他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母亲鼓励的爱和父亲批评的爱在我成长过程中一直监督着我,这是作者对父母的爱的理解和接纳。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所感受到的母爱和父爱是什么样的? (五)小结作业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作业:回忆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事情,运用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手法,写一写。 五、教学反思 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是作者回忆小时候的事情,围绕父母不同方式的爱展开,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揣摩文章内容,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文章简明易懂,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理解,我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教学效果总体不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5第一课时 一、理解课题,把握文章大意 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题目是(生齐说课题),板书“精彩极了”,问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板书“糟糕透了”,问本词语的意思。 2、通过预习,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吗? (学生可以从文章内容、中心、题目特点等不同角度去谈。) 二、理清文章思路 1、你们预习得很好,把握了文章的大意,那课文是怎样写清楚这个内容的呢?我们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生速读课文理思路。 3、集体汇报交流: ⑴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你觉得每部分划到哪,就读到那个自然段停止,告诉同学们。 ⑵指明读文划分层次。 (可分为两部分,也可分为三部分。) 注:在生读文过程中将读错或不好读的字词写在黑板上,理完文章层次后,让生再读黑板上的字词,纠正读音。 三、再读质疑 1、下面我们逐段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解决不了的在书上标注,一会儿小组合作解决。 2、生读书思考,边想边标注。 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写在问题卡上。 4、梳理问题: 请各组组长带着问题,到前面读题展示。在组长读完题后,教师要将题型分类,如文章内容方面的、思想方面的及写法方面的。 5、教师找出两个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让同桌同学相互商讨解决。 6、同桌互学。 7、指名回答。 8、解决其它问题: 教师出示各组问题,请同学们解答。 四、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练习,积累重点词句 完成练习: 按课文内容填空(课文最后一节节选。) 六、布置作业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6【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教育】 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发展】 通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归纳、综合能力。 【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读这两句话,体会不同的语气。 2、质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题目?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二、结合预习自读自悟 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书前,多读几遍生字词。 思考: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加上批注。 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把难读部分多读几遍,读好课文。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提出小组成员都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留待进一步读书讨论。 四、围绕提出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 五、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同学补充,师点拨 同一首诗,妈妈为什么说“精彩极了”,爸爸却说“糟糕透了?” 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 六、练习朗读、背诵 1、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句段,把它背下来。 2、小组内试背。 3、汇报,评议。 七、交流读后感受 一一从这篇文章,你学会了什么? 八、作业 一一读后感《我明白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7【课程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对父母两种截然相反的爱的理解。 【课前准备】 1、课件。 2、收集描写“父爱”或“母爱”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趣 1、出示课题。 2、你们知道这个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吗? 3、父母为什么会说出如此截然相反的话的? 4、“我”又是怎样看待的?这些问题,我们通过阅读课文一定会得到答案。 二、初读尝试,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根据阅读要求自由阅读课文。 要求:找出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思想、行为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交流。 相机板书: 腼腆而得意 受不了痛哭 一直写作 学着修改 体会到幸运 三、再读品味,合作探究 作者的思想行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请大家自主读书,写出体会,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交流,也可提出疑难之处。 如果小组内仍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共同讨论。 四、精读体会,深刻感悟 你们认为课文中最难理解的是哪些段落? 课件出示: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的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是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头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自由读,认真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探讨,你们能把自己的理解体会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小结: 刚才有的同学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了这一段话,有的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这都是很好的理解课文的方法。 这段话你喜欢吗?试着把它背下来。 五、个性飞扬,升华认识 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有怎样的收获呢? 老师的体会是: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要做清醒的舵手,不因赞扬或批评而偏离航道。 你们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吗? 同学交流。你最想把这句话送给谁? 你们能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吗? 六、展思维,课外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和父母交流。 2、课后找一找描写“父爱”或“母爱”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爱 腼腆而得意 受不了痛哭 一直写作 学着修改 体会到幸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8一、紧扣课题,带疑读书 1、就题质疑: 上课伊始,可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本课题充满悬念,“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谁说的?以人物的对话作课题,要表达怎样的重要信息?……利用悬念是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交流初读感受。交流初读感受时,教师不必指导,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老师要珍视学生初读时的独特感受,不要急着往文本意义上引。 二、分层探究,升华体验 1、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得到妈妈的赞扬,同时受到爸爸的批评。对这件事,作者的认识不断发展。请根据作者认识的发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 学生可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老师均应予肯定。然后小结,第一部分是写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是感性的描写;第二部分写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叙述;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认识,是理性的升华。 第一、二部分,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受;第三部分,则多用讨论的方法,结合老师的指点,让学生深刻认识事情的意义。 2、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 ⑴ 学生默读、画注: 作者细致描写了妈妈赞扬的语言,赞扬时的神态、动作和自己的感受;细致描写了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请用“__”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 ⑵ 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⑶ 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 ⑷ 大组交流朗读: 对来自妈妈的赞扬,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又截然不同,谁能把他内心的感受读出来。 老师要相机指点: 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七八岁时的感受,不是教学重点,也不是教学难点,但却花不少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练习感情朗读。原因是感悟事实是明白道理的基础,能和作者一起经历七八岁时心灵的感动,才能认同作者长大后对这件事的认识。 3、十二岁的感受: 七八岁时,作者不理解父亲的批评,十二岁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妈妈却一直心存感激。请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作者认识的变化。 此部分以读代讲,符合阅读教学省时高效原则。 4、成年后的认识: ⑴ 明确读书要求: 成年以后,作者也成了一名著名作家,对这件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也可以用提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让学生选择读书方式是新课标的精神之一。 ⑵ 学生读书、思考。 ⑶ 小组合作交流。 ⑷ 大组反馈,教师适时指导: 大组反馈时,教师要适时对下面的重点语句给予点拨: 句1:我越来越认识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成年后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要让学生明白“母亲的力量”是指赞赏的激励作用;“警告的力量”,是指批评的伤害或警示作用。作者小时的幸运是既有赞扬的激励,又有批评的警醒。在理解句子意思以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在朗读中加深感受。 句2:这些年来,……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两股风”,指赞扬的力量和批评的力量;“生活的小船”,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句义的理解可联系句1理解,要让学生理解到,来自母亲的赞赏,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父亲的批评,提醒自己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 句3: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联系句1和句2指导,即联系赞扬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指导。 在理解句2和句3的意思后,要把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话连起来读。应腾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 三、指导表达 1、以“父母关心我成长”,说说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感受,既要把事情说明白,又要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先在小组说,再推荐说得最好的在班上说。 2、联系生活实践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的感受,是深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的有效方法。 本设计主要引导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和作者一起经历心灵的感动和认识的升华,主要采用朗读涵咏法,疑问思辨法和表达阅读法,教师主要起促进思考的作用,同时,作者也是文本的对话者之一。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9教学内容及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流利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理解词语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课文,理解句子意思,体会文章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于子女的爱,联系自身实际,深切感受自己的父母给予自己的爱,用一颗感恩的心,爱自己的父母,孝敬长辈,努力学习,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父亲和母亲对于爱的理解,以及他们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的理解。 教学设计: 导入: 出示白板,白板上有一道填空题,要求孩子们填一填可能的动词。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 )出饭厅,( )进自己的房间,( )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 注:孩子们给出动词后给予表扬:回答得真好!简直“精彩极了” 孩子们可能给出的答案:走、跑、冲;走、跑、冲;睡、扑、趴、躺。) 孩子们填入自己认为可能的答案,老师认为“精彩极了”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写了一首诗,却得到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9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去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板书课题,故意不写引号) 师:请孩子们观察,老师写的标题和课文中的标题有什么不一样?“糟糕透了”还可以怎么说? 生:“糟糕极了”。 师: 那就是说...... 生:“极”和“透”是近义词。 师:孩子们,请你们关注“精彩”和“糟糕”这两个词。看看他们有什么联系? 生:“他们是一对反义词。 师:孩子们真棒!一眼就发现他们的联系了!那接下来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标题。 生:...... 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怎么就没听出那味儿?请再读,揣摩一下“精彩极了”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糟糕透了”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 生:...... 师:好,读的真好!现在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的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得到两种评价? 生:....... 师:故事中的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是谁? 生:3个。巴迪和他的爸爸妈妈。 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生:巴迪写了一首诗,妈妈说:“精彩极了”爸爸说:“糟糕透了”。 师:巴迪写诗的时候他多大? 生:七八岁。 师:七八岁是多大?你们多大了? 生:10、11、12岁 师:那巴迪比你们...... 生:小。 师:哦,巴迪比你们小,七八岁,应该上3年纪或者四年级。七八岁的小巴迪写了一首诗,这是他第几次写诗? 生:第一次。 师:巴迪在七八岁的时候第一次写诗,给妈妈看。妈妈看后觉得巴迪的诗写得怎么样? 生:“精彩极了”。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有,第一自然就有。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巴迪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赞扬声雨点般的落在他的身上。假如你就是小巴迪,这时候的你心情怎么样? 生:......" 师:请同学来说说。 生:...... 师:好,真棒,小巴迪也一样,他不仅高兴,不仅兴奋,他还有些腼腆,“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这个时候的小巴迪也想把诗拿给...... 生:父亲看。 师:父亲在家吗? 生:没有。 师:于是,巴迪开始等待父亲,在等父亲的过程中他做了些什么? 生:...... 师:做完这些,就只剩下等待了,巴迪一次又一次地看钟,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终于回家了。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从“父亲推门而入的这一自然开始,一直读到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结束。 ...... 师:父亲也认为巴迪的诗“精彩极了”吗? 生:不是,父亲认为巴迪的诗“糟糕透了”! 假如,你就是小巴迪在得到母亲的表扬后,在等待了一下午,并且还把诗誊抄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圈点了之后得到父亲的评价,此时的你心情如何?小组讨论一下。 ...... 师:好。请同学来说说。 生:...... 师:巴迪很难过,他觉得父亲读他的诗就像读了好几个小时,那母亲赞同父亲的观点吗? 生:不赞同。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母亲不赞同? 生:...... 师:父母争吵的时候,巴迪在场吗? 生:...... 师:巴迪听到母亲说“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应该鼓励”。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 师:请再读这一句。揣摩一下巴迪的心理,他会怎样想,假如你就是巴迪,你会怎么想? 生:从这句话中我知道母亲本来就知道巴迪的诗不怎么样,她是为了鼓励巴迪才说巴迪的诗“精彩极了”的。 师:回答的真好!母亲之前的赞扬声对这时候母亲道出她的用意的时候,巴迪在场,虽然她是在和父亲争吵。面对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巴迪,你会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生:......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 生:...... 师:真好,都有自己的体会,自己感受,巴迪也一样,他再也受不了了......请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 师:请划出句中动词,刚才,你们也填了动词在里面,我们也来读一读,体会一下,是课文中的这几个词好呢?还是咱自己填的词好!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 走/跑 )出饭厅,( 跑 /走 )进自己的房间,( 躺 )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 冲 )出饭厅,( 跑 )进自己的房间,( 扑 )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师:对比一下,哪个好?好在哪儿?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 生:课文中的这几个词好,因为冲、跑、扑这几个词速度都挺快的,他可以反映巴迪那时候是极度伤心,难过! 师:真好,孩子们,你们真棒!对于这一切,七八岁的巴迪无法理解,他伤心难过,又过了好几年,巴迪又写了诗,父亲还是给出了不好的评价,这个时候的巴迪师怎么看待的? 生:...... 师:十二岁左右的巴迪已经开始理解父亲的严厉,时间一点点过去,巴迪长大了,这个时候他对父母的做法认同吗? 生:认同。 师: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生:最后一自然段。 师:那好,请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 ...... 师:巴迪说她需要母亲的鼓励,也需要父亲的警醒。他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他吹来。“两股风”指的是什么? 生:...... 师:这时候的巴迪能理解父母的做法吗? 生:能。 师:他知道爸爸妈妈当初为什么要那样评价吗? 生:知道 师:为什么? 生:因为“爱”。 师,对,师因为爱,母亲希望巴迪树立起写作的信心,鼓励巴迪,父亲希望巴迪严谨,不以一点点的成就沾沾自喜,所以对他很严厉,那么孩子们,能说说你们的爸爸妈妈对你们的爱吗?请同学来说一说你们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生:...... 师:父爱如山。教你们沉稳,母爱如水,细腻温暖,孩子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 师:仅仅是爱父母。回报父母吗? 生:...... 师:<结语>所以,我们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个关心我们,爱我们的人。在家尊敬长辈,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反思: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忽略了关注孩子已有经验这一点,关注巴迪的年龄,比他们还小。虽然当初设计了,可是上课的时候,不知怎么竟给忽略掉了,我认为,这是一个败笔,因为孩子不能更好的理解巴迪,不能更好的揣摩体会他的想法和心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0【设计理念】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学生、教师、文本、作者、生活等多维度的对话互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读悟过程中运用深究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打比方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2、感悟母亲的赞扬是一种宽宏的爱,父亲的批评是一种严格的爱。儿女体会父母的爱需要时间,需要经历。 3、体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有意识地积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中包含的都是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这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感知文本,聚焦爱 1、读题,体会“极”和“透”,读出对比语气。 2、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自己读不太懂? 3、小结: 同学们不懂的句子都集中在文章的最后二段。这二段写的是巴迪对父母的那两份爱的体会。所以我们要读懂它们,先要读懂父母对巴迪的爱。 设计意图:题目入手,在对比体会读中引发孩子产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期待。同时,利用阅读首次印象,整体感知课文,质疑问难,使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为教师以学定教奠定基础。 二、细读文本,感受爱 1、请大家细细地读读课文1~15小节,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母对巴迪的爱?用笔把它划下来。 2、相机教学母亲的“精彩极了”: 重点研究语句: ⑴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① 直面文字: 引导学生从母亲的语言、表情、语气以及二个感叹号中读懂母亲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扬。 ② 换位体验: 听着母亲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赞扬,巴迪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请大家读读1~4小节中描写巴迪的句子,边读边记。) ③ 交流: 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读着读着,仿佛大家真成了巴迪。听了母亲真诚的赞扬后,巴迪,你在想什么呢? ⑵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① 用一个词形容巴迪此刻的心情。 ② 朗读感受三个时间词递进的表达方式所带来的言语表达效果。 3、教学父亲的“糟糕透了”: ⑴ 过渡: 同学们,一句“精彩极了”,折射出的是母亲慈祥、宽宏的爱。这份爱使巴迪充满了自信和力量。可是,父亲的“糟糕透了”,怎么也是出于对巴迪的.爱呢? ⑵ 细读文本5~14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⑶ 交流: 同学们,如果你是巴迪,当你满怀期待地想得到父亲的赞赏,可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和指责,你有什么感受呢? ⑷ 小结: 父亲的一句“糟糕透了”,看似无情,实际上是父亲的一种警告、提醒和鞭策。 设计意图:在读划品评、想象朗读、换位体验中,引领孩子走进文本,揣摩文本语言,于不断地对话交流过程中,领悟父母对巴迪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所包含的爱。同时,体会文本中三个时间词递进运用的言语表达特色。 三、说写体会,感悟爱 1、过渡: 就这样,在父母这两种爱的教育下,巴迪成了一位有名的作家。 2、补充巴迪简介: 巴德·舒尔伯格,本杰明舒尔伯格之子,1914年3月27日生于纽约。他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3、引:同学们,回顾巴迪写第一首糟糕的小诗,到开始学习进行修改以至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在这成长过程中,光有母亲的热情鼓励行吗,那光有父亲的严厉的警告,行吗? 4、小组讨论: 读读最后几节,结合巴迪的成长历程来说一说理由。 5、配乐朗读最后二小节。 6、读到这儿,你们对爱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吗?动笔写一写吧,就写在课文纸后面,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二句话。 设计意图:简介生平,从另一个侧面验证这两种爱在巴迪成长、成名过程中所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下面的小组讨论埋下伏笔,难点的突破自然水到渠成。而最后的融情表达,则是对学生情感的一次提炼和升华,由体会巴迪对父母爱的认识上升为对爱这一美好情感的领悟。 四、课后作业,重积累 1、摘抄和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和段落。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中。 设计意图:一改被动单一的作业形式,强调读、写与表达的有机联系,使孩子们扎扎实实地“读”,本本分分地“写”,高高兴兴地“表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1本设计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主要表现为: 1、以读为主、在读中思、读中悟,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体悟,建构起自己的认识。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以说名言,悟名言,写名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一、说名言 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假山旁、花坛边、草坪里,有许多标语牌,上面有许多名人名言?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说一条给大家听听好吗? 指名学生说名言。 二、读名言、悟名言 (一)读名言,质疑 1、同学们知道很多名言,老师这儿也有一条名言,谁来读一下。 出示:一个作家,应该说……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名学生读,生齐读。 2、读了这么几遍了,你能说说这条名言主要说了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 3、师小结并板贴:爱的力量平衡 警告的力量 4、那么读了这条名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a、为什么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爱的力量,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 b、母亲的力量指什么?警告的力量指什么? c、为什么需要有人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二)悟名言、解疑。 1、那么你们知道这条名言我是从哪儿摘录出来的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贴课题,并在中间加个“和”。 下面我们一边学习这个故事,一边解决提出的问题。 指导读好课题(先读好“精彩极了”,再读好“糟糕透了”)。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他怎么会得到这样一番感受呢?请同学们读读第1—14自然段,好吗? 生自读。 指名学生说第1—14自然段的内容。 师相机板书:七八岁时第一首诗 3、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找出母亲说精彩极了的句段和父亲说糟糕透了的话,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生找读。(先找读母亲说“精彩极了”的句段,再找读父亲说“糟糕透了”的句段。) 4、我们看写母亲的句段,母亲的话哪一段写得格外精彩? 生找读,指导读好写母亲的第一段话(第1自然段)。 5、真像个母亲在夸儿子,那么儿子听了夸奖以后,除了腼腆和得意洋洋以外,还有哪些不同寻常的表现呢?读了第2—4自然段,仔细体会体会,再和同桌或前后桌交流交流,好吗? 生自读、交流。 从这两段话中,同学们感受、体会到了些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引导。 6、同学们,母亲的夸奖竞对我产生这么大的作用,你们知道母亲的这种夸奖就是什么呢?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也许你也能创造一两句名言呢! 指导名学生说,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 (a、夸奖就像是推动器 b、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源泉,夸奖就像是力量的源泉 c、爱真是力量的源泉。 d、爱的力量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爱是一切的基础。) 7、是啊,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源泉。母亲这么夸我,我高兴极了,而父亲却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读父亲的话。 指名学生读。 8、那父亲的话又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谁再来读读“我”的表现。 指名生读。 9、父亲的话对孩子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是,我却想请同学们想想:父亲说他的诗糟糕透了,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爱的表现?能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吗? 10、那么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交流。 指名交流。 同学们说到了母亲的爱,和父亲的爱都对儿子成长有利,那么是不是只要有一种爱就可以了?如果只有某一种爱,会不会出现什么不利的情况呢? 所以这两种爱的力量需要怎么样? 11、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巴迪当时所不明白的,因为当时他才年仅七八岁,可是当他成为一名作家,写了许多作品后,他对父母亲的话便有了深刻的感悟,于是写下了这么一番话: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段话好吗?生齐读名言。 12、学到这里,我相信前面的问题同学们一定明白了。 三、写名言。 下面老师想布置一个特殊的作业,不知同学们喜欢吗? 同学们已经十几岁了,在生活中一定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悟,能不能写一两句你自己的感悟呢?写好后,你们可以出一期黑板报,供大家欣赏交流好吗? 由课堂上学生的感悟引发到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悟,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真正把读、悟、写结合起来。 总评: 一、教材处理独到。先切入第16节中重点句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懂句子表层的意思,通过质疑,回读全文,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以说、读、悟、写名言为线索,去探究作者的情感,努力唤醒学生的情感。 二、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读是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自读、指读、范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范读是引领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自读、理解着读、读中去揣摩、去体会;指读,把个人体验、感悟到的表现出来;互读,加强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齐读,释放自己的情感。 三、课堂非常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很重视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阅读。这里的情境不是指某个教学环节的单一情境的创设,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它包括生动形象的场景,教师的语言、活动的方式,构成了完整的动态的情境,因此,课堂上注意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有学生个体的自学、研究,又有小组间的讨论、研究,更有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语言,不管是指令性的语言,还是评价性的语言,都富有煽动性,能引发学生的激情,如让学生读“课题”时,老师是这样说的:“‘精彩极了’该怎么读,谁行?”“你说得精彩极了,老师也被你深深折服。”“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意味深长。”学生就是在这样充满赞赏、充满鼓励的课堂中,迸发出激情,迸发出智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2课前:我在西藏工作了十年,所以我看起来就像藏族了,我们通过一堂课互相了解。 上课。 一、导入 1、每个身上都受到过表扬和批评,做好了──表扬,做错了──批评,可是今天我们课文中的孩子做了一件事同时受到了表扬和批评。今天我们就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齐读课题。 2、谈对课题的理解,为什么课文提名中有引号?(引用人物的语言),我们读文章理解课题很重要,就象我们写作文是的审题一样。带着理解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 1、小巴迪做了什么事得到了两种评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2、看大屏幕,读懂了吗? 课件出示: 是什么使让小巴迪得到了这样的两种评价?小巴迪的反应如何? 一生回答。 3、找读母亲的话,师范读: 这里抓住了母亲的什么来写?(动作神态语言)谁能读读这段话,模仿一下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一生朗读。 4、师:读得很好,但有一个小地方,老师有点意见,(有同学举手)好,你说。 生:“兴奋”的“兴”字读错了,正音。 5、巴迪的反应如何,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会怎么想? 6、巴迪此时最想的是什么,他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的回来? ⑴ 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时却说,──现在你就是那位父亲,你应该怎样说这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说?互相交流。请你说说这句话。 ⑵ 听了父亲这样的评价,巴迪的心情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一下。 (难过/沮丧/伤心……)把你的理解读出来(指名读。) ⑶ 出示句子(关于巴迪听了爸爸地话后的句子),什么描写?动作,如果把冲改为跑,把跑改为走,把扑改成躺行不行?交流。读读这句话,只读有动作的句子,然后把换完后的句子读一读。 三、交流品读,内化感情 过渡: 此时的巴迪理解父亲的评价吗?确实,“精彩极了”,巴蒂得意极了,糟糕透了,巴蒂很难过,随着巴蒂一天天长大,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默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要求: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 2、主要交流的句子: “一个作家,应该视生活中的……总结,提高” ⑴ 师:母亲给我的是什么?(鼓励……)还有一种力量,父亲给我的事什么力量?(警告,批评)板书。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或者只有父亲的警告,巴蒂就不会健康的成长。 ⑵ 合作读这段话,女同学读写母亲的句子,男同学读写父亲的句子,齐读后面的部分(我从心底知道……那就是爱),老师做过渡。 ⑶ 这种爱你能体会吗?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理解“批评也是爱。 情景: 小屋被你搞的乱七八糟,你怎样理解母亲的批评? 又一次没完成作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你,你怎么理解? 类似的事在你身上有过吗?交流。 生活中的批评多了,巴蒂把这句话对父母说,您想把这句话对谁说? (对我自己)为什么?好,把这句话说给自己听。想把这句话送给老师听吗?起立,喊一声老师,对老师说。对于给过你爱的人,除了这句话,你还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回去把你想说的话,写到卡片上,送给你想说的人,好吗?这是课下作业。 四、总结 看来同学们完全理解了作者的文章,你想怎么做? 老师的感受送给同学们共勉: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3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读通课文,收集作者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同学们,在你的周围生活着许多你熟悉的人,比如同学、老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这些人中你感觉谁最爱你?为什么? 2、听的出同学们都很幸福!因为你们有妈妈的呵护,爸爸的疼爱,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谊,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在充满爱的环境里幸福地茁壮成长着。 (休息,准备上课) 一、导入新课。 1、师谈话: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本组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母爱又是那样的深沉。今天让让我们一起走入美国作家巴德 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又能够感受到怎样的爱呢? 2。齐读课题。 3。发现了吗,这个课题与以往学的课题有什么不同吗?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是引用的人物的语言,所以有引号) 4。带着我们的理解,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说说:通过预习与读书,你都知道了什么? 2、总结过渡:正像同学们交流的这样,同一首诗巴迪的父母作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 三、指导深入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1、师:下面请同学们小声读读课文的1——14自然段,试着把母亲和父亲对这首诗评价的具体语句找出来。 2、交流。 指学生起来读出母亲评价的句子,指导朗读。 学生读一读有关母亲评价的句子。 肯定学生的回答!你说的真棒!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样一段话,看看从中,我们都能够读懂些什么呢?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想 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动作、神态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精彩极了!”对于我写的第一首诗,母亲竟然给予了这么高的评价。谁能够模仿母亲的动作和神态再现一下当时的情境。(指名读——评议,通过读书,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想象,说话训练:听了母亲的评价,巴迪的反应如何,(板书:腼腆又得意)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都会想些什么呢?(激动、骄傲、感觉良好、迫不及待的等,等父亲的表扬、我太棒了,我要继续创作……) 母亲的鼓励给了我自信,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勇气。带着我们的体会,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学生齐读课文) 母亲还是怎么样评价这首诗的呢?还有不同的地方吗?(简单的找一找即可,不再重点指导) 总结过渡:慈爱的母亲,一遍又一遍的鼓励我,肯定了我的成绩!我得意极了!那么,父亲又是怎么样评价这首诗的呢? 指导交流有关父亲对自己评价的句子: 学生读文,找到有关的句子。 巴迪的父亲是怎样说这两句话的?(非常生气 非常严厉)你能够体会着读一读这两句话吗? 指导学生体会朗读——评议:读的怎么样?再来试一试,好吗? 听了爸爸的评价,巴迪的反应是什么?(板书:失声痛哭) 幼小的巴迪,此时还不能理解父亲的做法,更读不懂父亲的心。那么你们知道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巴迪?这样严厉的批评他吗?请同学们默读前面的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谁愿意结合自己画出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正是由于父亲严厉的警告(板书:警告),这些实事求是的评价,我才能不骄傲自满,脚踏实地的搞文学创作。能够把父亲当时的真实的想法读出来吗?谁愿意再来试一试——一起体会着来读一读。 3、引导质疑: (1)师:(指板书)同样是一首诗,两种不同的评价,带给巴迪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强烈的反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贵有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2)引导学生自主质疑: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3)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4)指名汇报: 理解到三个不同的方面:父亲和母亲站的角度不同……父亲的工作性质,使得父亲看到这样幼稚的诗觉得是糟糕透了……因为他们的出发点不一样,母亲是想给我自信,父亲是想让我不再骄傲…… 三、理解“成年认识部分” 过渡:伴随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评价,巴迪一天天长大了,他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1、请同学们默读16、17两个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并且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第一处: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1)、指名读,说理解 (2)、谁还有补充 —————能够结合前面的课文,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吗?母亲的评价——一如既往的进行创作;父亲的评价——不断地进行修改。 (3)总结:因为有了父母给予巴迪不同的评价,巴迪才在创作的旅程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最终才能够成为美国著名的剧作家。看投影:巴迪简介。 (4)师生合作读。让我们一块感受着幸运的巴迪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来读一读课文吧! 第二处句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那就是爱 (1)学生交流 (2)巴迪终于理解了自己的父母,也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一读句子) (3)巴迪现在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能够成为著名的作家,离不开母亲的鼓励,更离不开父亲的警告。于是他发自内心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学生齐读课文。 (4)巴迪把这样一句话送给了自己的父母,因为他懂得爱了。联系实际说一说:你父母对你的爱是什么样的?你能够理解吗? (5)其实,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又何尝不是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呢?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特别是父爱、母爱这样的骨肉亲情更是伟大无私。我们是父母唯一的希望,是父母任劳任愿的原因,是父母含辛茹苦的动力。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我们也一起把这句话送给我们的父母吧? (6)学生齐读句子。 (7)师:精彩极了是爱,糟糕透了也是爱。对给过你爱的父母,除了这句话,你还想对他们说什么?(放音乐) 四、总结 1、读过这篇课文,老师有非常多的体会与感受。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同学们。放课件;…… 2、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把你们的体会、感受也用格言、小诗或其他形式写下来呢?当然也可以摘录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写在书签上。(学生写书签) 3、学生朗读书签的内容。 4、下课后,我们可以把他送给朋友、父母或留给自己,做纪念,好吗? 5、好书推荐: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4一、导入: 师:同学们,谁还记得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引号。(在这里为什么加引号?表示:直接引用,我们预习过课文了,“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题目引用了他们的话,所以加引号。) 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正好相反; (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了,面对儿子的一首诗,为什么爸爸、妈妈会有如此相反的评价呢?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讨论。)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屏幕出示): 巴迪腼腆得意扬扬迫不及待自豪誊写敬仰奇妙 判断湿润糟糕一如既往出版歧途警告谨慎 注意:哪一个词语比较难读?大家齐读两遍。“腼腆、誊写、歧途” 请同学们齐读词语。 (2)大家在预习的时候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生问生答) 三、研读课文: 1、主要内容 师:通过预习,谁来用简洁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称赞说“精彩极了”,爸爸却批评说“糟糕透了”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我获得了妈妈的鼓励和爸爸的指导,成长为一名作家。长大后,我明白了他们的评价都是源于对我的爱。) 2、解读1-14段 师:事情的起因是源于作者七八岁时写的第一首诗,(屏幕出示):同样的一首诗,爸爸妈妈读后都有什么反应呢?我听了他们的评价后,又有什么反应呢?请同学们读1-14自然段,找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用笔画出来,并在这些词句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3、汇报: (一)、我们先来看妈妈的反应: 师:谁起来说一说母亲读过“我”的诗后,有什么样的反应? 屏幕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地再次拥抱了我。 1.师:这是母亲的反应,大家看一看,这段话里有哪些细节描写?——神态、语言、动作 2.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妈妈激动、开心、惊讶、在鼓励作者 3.从哪些词语能看出妈妈高兴、开心? (我从“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再次拥抱了我”这些对妈妈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体会到了妈妈此时的心情很高兴。) 4.谁能带着妈妈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读一读妈妈的话?(孙静茹) 5.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 “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这是对我的描写,“腼腆”是什么意思?——“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6.大家想一想: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大力称赞我?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写的诗真的有那么精彩吗? (“源于爱,是在鼓励我继续努力”) 正是出于对我的爱和鼓励,妈妈对我的诗大加赞赏,这让我大受鼓舞,在得意扬扬的同时,我更迫不及待的想要什么? 7.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父亲的赞赏?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师:作者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父亲的赞赏,可是父亲的反应是什么呢? (二)、父亲的反应 1、谁起来说一说表现父亲反应的句子? ⑴“父亲一进吃饭大厅,就被餐桌上的诗吸引住了。” ⑵“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师:父亲喜欢这首诗吗?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得出来?你体会到了什么?(批评、严厉) (3)师:遭爱到父亲的批评以后,此时此刻的我又有什么反应? ①“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师:这一句话是什么描写?从这几个动词你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作者的心情:伤心、失落、难过) 师: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时巴迪的心情很伤心、失落、难过。 (4)师: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引导:父亲批评的话是在母亲高度赞赏了我,我得意洋洋之后说,目的是让我不骄傲,继续努力。 (三)分角色读。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在四人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1-14自然段。 (四)讲解15-17段。 师:后来,小巴迪长大后成了一名著名的作家,写了很多作品(幻灯出示:作者简介。)大家想一想?小巴迪为什么能走上写作之路,并且成了大作家? 请同学们读15-17自然段,在小组内合作探讨一下,找出原因用笔画出来,在旁边写一写你的理解。 预设: 1、“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 2、“我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 师:从这里我看出作者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有个慈祥的母亲一直鼓励他,有个严厉的父亲一直帮他修改。 所以作者感慨: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同学们齐读“都……提高。” 师:“歧途”是什么意思?——比喻错误的道路。 师:那么请大家用文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作者没有误入歧途的原因是什么? 幻灯出示: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齐读。 师:谁知道生活中的小船指的是什么? 师:在作者的眼里,爱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精彩极了”,这是母亲慈祥的、鼓励式的爱;另一种是“糟糕透了”,这是父亲严厉的、批评式的爱。(板书:爱) 3、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巴迪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母亲赞扬鼓励式的爱会怎样?如果只有父亲严厉的批评式的爱会怎样? 4、谁能跟我们讲一讲你的父母给你的爱属于哪一种?老师给你的爱属于哪一种? (五)作业:小练笔 师:生活中爱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种形式的爱,试着写一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预设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⑴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重点提示:体会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以及作者的心情。训练学生朗读。 ⑵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探究,展现学生理解。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巴迪的一首诗,却得到父母的不同评价,这究竟是为什么?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 1、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⑴ 体会父母的评价: ① 快速浏览1~14自然段,找出父母的评价,读出父母评价是的语气。 ② 再读课文,思考父母的评价为什么会截然相反?在小组间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同伴听一听,再谈出自己的体会。 ③ 体会父母的评价都出于对自己的爱。 ④ 指导朗读。 ⑵ 体会巴迪的心情: ① 巴迪年仅七八岁,能理解父母这不同的评价吗? ② 从课文中的那些语言中体会到的?和同学交流。 ③ 师引读课文,加深理解。 2、学习文章第二部分: ⑴ 课件: 出示句子,理解“不得不”。 ⑵ 体会巴迪的情感变化: 虽然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爱,但从理智上已接受了父亲的评价。 3、学习文章第三部分: ⑴ 自读课文,把感受深的句子划下来,试提一些问题帮助理解句子。 ⑵ 学生谈体会,师点拨: (出示课件)“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 母亲的力量会带给我们什么? 为什么仅有母亲的力量是不够的? ⑶ 在人生的道路中,巴迪又是如何看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呢? 出示课件: 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⑷ 积累语言: 背诵这两段精彩的语言。 四、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