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还写出含有比喻的成语 |
范文 | 还写出含有比喻的成语 哪些成语是含有比喻的意思的呢,大家是否了解了,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整理的含有比喻的成语吧,希望大家喜欢! 把薪助火 解释: 把:握住;薪:柴火。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患,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事态扩大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 白黑不分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的是非不分 解释: 比喻清浊混乱,是非不明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今贤不肖浑淆,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白雪阳春 解释: 指的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术 出处: 宋·王禹偁《为宰相谢赐御制歌诗表》:“《白雪》《阳春》之句,空炫清新。” 百尺竿头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形容很高的境界 解释: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出处: 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败材伤锦 解释: 败:指的是破旧,腐烂;伤:妨碍;锦:丝织品的类名。用破败的材料会伤害美好的锦缎。比喻用人不当会伤害国家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玄传》:“败材伤锦,所宜至虑。” 饱经霜雪 解释: 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孤吟》:“鸡皮瘦损,看饱经霜雪,丝鬓如银。” 哀鸿遍地 用法: 主谓式;作定语;形容灾民很多 解释: 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出处: 黄侃《水龙吟·秋花》词:“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秋侣!” 矮人观场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没见识、人云亦云 解释: 场:戏场。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出处: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第十卷:“予观宋景文近体,无一字无来历,而对仗精确,非读万卷者不能,迥非南渡以后所及。今人耳食,誉者毁者,皆矮人观场,未之或知也。” 安营下寨 解释: 安:安置;营:营房;寨:防守用的栅栏。指的是军`队驻扎下来。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众诸侯亦陆续皆至,各自安营下寨,连接二百余里。” 饱人不知饿人饥 解释: 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 抱瓮灌园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比喻安于现状,不想改变 解释: 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见一位老人抱着水瓮去灌园,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出处: 先秦·庄周《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彼唱此和 用法: 连动式;作宾语;同“此唱彼和” 解释: 比喻一方倡导,另一方效仿 出处: 《明史·刘世龙传》:“仕者日坏于上,学者日坏于下,彼唱此和,靡然成风。” 半路出家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形容中途开始干某事 解释: 半路:半途,中途,指的是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当和尚或尼姑。指的是成年后才去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业,不是科班出身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例子: 他不理会内行的嗤笑,写啊改啊,改啊写啊,终于写出了好作品,成了一个颇有希望的~的作家。(公今度《长短录》) 谒后语: 杨五郎削发 谜语: 阁;鲁达当和尚 杯水之谢 解释: 比喻微薄的酬谢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1回:“次日,凤四老爹果然别了万中书,不曾受他杯水之谢,取路往杭州去了。” 边尘不惊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相安无事 解释: 边:边境;惊:震动。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上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李世绩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不打自招 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含贬义,比喻不自觉暴露自己的过失或意图 解释: 打:拷打;招:招供。不用拷问,自己就招认了罪行。比喻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意图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例子: 但是我还要说重庆发言人是个蠢猪,他~,向人国人民泄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计划。(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谒后语: 此地无银三百两;贼娃子说梦话 谜语: 坦白;露谜底;专练外路拳;挂羊头卖狗肉 步调一致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行动一致 解释: 步调:走路时脚步的大小快慢。比喻行动和谐一致 出处: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在这种种方面,都应该提高共产主义精神,防止宗派主义倾向,使我们的党达到队伍整齐,步调一致的目的`,以利战斗。” 例子: 两小小组配合默契,~,任务完成得很好。 谒后语: 谜语: 齐走;踏歌行;跳集体舞 岸谷之变 解释: 岸:喻指高位。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出处: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暗度陈仓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暗中活动 解释: 度:通“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指的是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出处: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暗箭中人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在背地里耍手段伤害人 解释: 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出处: 宋·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八方风雨 解释: 八方:四方四隅的总称。四面八方的疾风骤雨。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出处: 唐·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 扒高踩低 解释: 扒:攀援。比喻对上奉承攀附,对下欺侮压制 出处: 《中国民间故事选·叛徒李四一》:“为人就是扒高踩低,浮上水在行。” 财竭力尽 解释: 竭:完,尽。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出处: 汉·古永《黑龙见东莱对》:“百姓财竭力尽,愁恨感天。” 唱筹量沙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指的是制造假象迷惑对方 解释: 把沙当做米,计量时高呼数字。比喻以假象安定军心,迷惑敌人 出处: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 抽薪止沸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解释: 抽掉锅底下正燃烧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 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例子: ~,剪草除根。(北齐·魏收《为侯景判移梁朝文》) 从善如登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学好很难 解释: 指的是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 出处: 《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韦昭注:“如登,喻难;如崩,喻易。” 吃里扒外 解释: 比喻受这一方好处,却暗为另一方效劳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人心隔肚皮,备不住有那吃里扒外的家伙走风漏水,叫韩老六跑了。” 捕风捉影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事实根据 解释: 风和影子是无法捉摸的。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猜疑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若有一豪之不实,如捕风捉影,更无下功处,德何由进?” 例子: 对于~的流言,我们切不可轻信。 谒后语: 瞎子捉迷藏;飞机上张网 谜语: 摄影师 匪石之心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意志坚定,永不变心 解释: 比喻坚贞不渝 出处: 《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