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诗经生民赏析 |
范文 | 诗经生民赏析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经生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 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不坼不副,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上帝不宁。 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蓺之荏菽,荏菽旆旆。 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 茀厥丰草,种之黄茂。 实方实苞,实种实褎, 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粟。 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糜维芑。 恒之秬秠,是获是亩。 恒之糜芑,是任是负。 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 释之叟叟,烝之浮浮。 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 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 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解析 禋(音因):升烟以祭,古代祭天的典礼。 弗无:不无,有也。 履:践,踏。帝:上帝。 武:迹。敏:拇。脚拇指。 歆:欣然。攸介攸止:别居而独处。 震:娠。夙:肃戒。一说胎动。 弥:终。指怀胎足月。达:羊子。 不:一说语词。坼(音彻):分裂。 副(音辟):分离。 菑:灾的古字。赫:显示;显耀。 腓:庇护。字:哺乳。 实:是。覃:长。訏:大。载:充满。 岐:知意也。嶷(音尼):识也。 蓺:同艺。种植。 荏(音忍):通戎。大。 旆旆(音配):长。役:列。一说谷穗。 穟穟(音遂):禾苗美好。 幪幪(音猛):茂盛貌。唪唪(音绷):多实貌。 有相之道:观地择土有办法。一说自有他的看法。 茀(音伏):治。黄:嘉谷。 茂:美。方:始。种:矮。指粗壮。 褎(音又):长。发:禾苗发兜。 秀:扬花。颖:垂颖。 栗:果实栗栗然。邰:姜嫄之国也。 秬(音巨):黑黍。 秠(音匹):黑黍的一种。 糜:赤苗的嘉禾。 恒:亘的借字。遍。遍种。任:抱。 揄(音由):舀取。 蹂:通揉。用手搓米。 释:淘米。叟叟:淘米声。 浮浮:蒸饭的气。惟:思。 羝(音低):公羊。 軷(音拔):古代祭路神。 以兴嗣岁:将求新岁之丰年也。 卬(音昂):我。豆、登:食器。木曰豆,瓦曰登。 居:语词。歆:饗。胡:大。 臭:音秀。亶时:诚善也 赏析: 《生民》描述后稷神的出生传说和从事农业生产,获取五谷丰收,在有邰建邦立业,祭神求福,一直造福后世的故事,歌颂了周人祖先后稷的伟大和创造,也真实地反映了远古社会人类生活和生产状况,因此,《生民》不仅是周民族的史诗,也应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史诗。《生民》内容丰富,善于将神奇的神话,传说同真实的生活描绘结合起来,使得诗歌既充满神奇的色彩,又展现生活的真貌,后两章的宗教祭祀,对未来生活的祈福与展望,更增加了庄严的气氛,展示了现实与未来,人间与天界的联系。诗中的农业生产具体描述,可以说是人类生产经验的总结,体现了劳动的伟大创造,而这源于是“履帝武敏”而生的人,不能不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原始人类社会的母题:始祖的诞生,生产的发明, 英雄的崇拜。 击鼓《诗经》赏析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 镗(tāng同嘡):鼓声。其镗,即"镗镗"。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 兵:武器,刀枪之类。 土国:或役土功于国。或者说在国内修筑土城.漕:地名。 孙子仲: 邶国将军. 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 陈、宋:诸侯国名。 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 有忡:忡忡。 爰(yuán元):本发声词,犹言"于是"。 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于以:于何。 契阔:聚散。契,合;阔,离。 成说(shuō):成言也犹言誓约,“说”不通“悦”。 于(xū)嗟(jiē):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活:借为"佸",相会。 洵(xún):远。 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译文 敲鼓声音响镗镗, 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 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 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 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 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 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 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 不能实现那誓约。 赏析 本诗描写兵士久戍不得回家的心情,表达渴望归家与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诗从出征南行写起,再写了战后未归的痛苦,又写了当初与亲人执手别离相约的回忆,一直到最后发出强烈的控拆,次第写来,脉络分明,而情感依次递进。叙事中推进着情感的表达,抒情中又紧连着情节的发展,相得益彰,而自然天成。 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该诗叙述了一位征夫对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如今生死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流泪蒙眬,肝肠寸断! 鉴赏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毛传》认为是指鲁隐公四年(前719年)夏,卫联合陈、宋、蔡共同伐郑;许政伯认为是指同年秋,卫国再度伐郑,抢了郑国的庄稼.这两次战争间有兵士在陈,宋戍守(《诗探》)、姚际恒则认为是说鲁宣公十二年,宋伐陈,卫穆公为救陈而被晋所伐一事(《踌经通论》)。不管是哪种背景,可以肯定的是:它反映了一个久戍不归的征夫的怨恨和思念。清代学者方玉润认为是“戍卒思归不得之诗也”(《诗经原始》),这个判断是对的。 这是首整齐的四言诗,而全诗按照时间顺序——出征经过分成五部分。 第一层四句写出征之前.交待南征的原因和背景。开头两句在结构上很有特色:诗人先写“击鼓其镗”、用一阵阵镗镗的击鼓声造成一种紧张急迫的气氛,然后再交待“击鼓”的原因—“踊跃用兵,因为国家要有战事,所以才镗镗击鼓。这种诗歌表现技巧被后来的古典文论家们总结为“逆起得势”,并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王维的《观猎》“风劲角弓呜.将军猎渭城”、杜甫的《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用的皆是这一技巧。接下去的两句“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则是把自已的遭遇与众人作一对比.更加突出自己的不幸二“土国”是指在国都内建筑房屋或城防工事;“城漕”是说在溥地筑城。潜.卫国的地名,在今河南滑县的东南。在国内服土役,筑城池是异常辛劳的。同为《邪风》的《式微》篇就曾对这种苛重的劳役发出慨叹和指斥:“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但在《击鼓》中的主人公看来,这种差役虽然辛劳,却可以生活在国内,可以与亲人相聚。比起南下陈、宋.身居异乡,骨肉分离尚好一些。正像吕东莱所分析的那样:“土国城漕,非不劳苦。而独处于境内今我之在外,死亡未可知,虽欲为土国城潜之人、不可得也。”(《吕氏家垫读诗记》)通过这种辛酸的对比和选择,更显出主人公遭遇的悲惨。人民的厌战和对频繁征战的统治者的怨很.尽在不言之中了。 第二层四句是写出征。孙子仲,这次南征的卫国将领,生平无考。“平陈与宋”,即讨伐、平定南方的陈国与宋国。有人想把此句与某段史实联系起来,或把“平”解释为“联合”——联合陈国、宋国和蔡国去伐郑”,或把“平”解释为“调解”——“调解陈国与宋国的不睦”。这似乎都与诗意不符。如果说上一层中所说的“土国城漕,我独南行”是主人公独特不幸的话,那么在这一层中不幸又增加了一层:即不但要背井离乡.独下南征,而且还要长期戍守异地—“不我以归”。这种“不我以归”.将造成什么样的结局?它又将造成戍守者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历代的反战诗中对此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各呈异彩的表现手法。汉乐府中的《巫山高》是用含蓄的比喻来表现征人有家唯归的苦痛:“我欲东归,害不为?我集无高曳,水何汤汤回回?”杜甫的《兵车行》则从后方经济的萧条和妻儿的衣食无着来直接指斥这种穷兵黩武政策的后果:“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棘。纵有键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高适的《燕歌行》则从前方与后方、征人与思妇这两个侧面来反映征人远戍所造成的双方情感上的创伤:一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应当说,这三种处理方式和表现手法都受了《诗经》中类似题材的启发和影响。后面几个层次中,分别采用的就是上述的三种手法。 第三层采用含蓄手法。但它不是内心独白,而是通过设问设答来进行的:爱居爱处?爱丧其马?在寻找宿营地的一阵忙乱中,战马给丢掉了。在古代的阵战中,战马可以说是战士最得力的助手和最亲密的伙伴。我们只要读一读《小雅·采燕》中对战马的赞颂:“驾彼四牡,四牡骚骚。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就可以知道它在征人心目中的地位。但此时此刻,却把赖以“所依”、“所腓“的战马丢掉了,这支出征部队秩序的.混乱.军纪的涣散可见一斑。更为奇妙的是主人公的战马又失而复得:战马并没有丢失,原来它跑到山林下面去了。如果说战马的丢失,意在暗示这支部队军纪的涣散,那么这场虚惊更突出地反映了征人的神思恍惚、丧魂失魄之状。征人的这种精神状态固然与这支军队的疲于奔命、士无斗志有关,但更重要的恐伯还是由于他对家乡的思念和亲人的挂牵而造成的。下面两层,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这种内在情感,也是对第二层“忧心有忡”的具体说明。表现角度是从回忆和现实,征夫与思妇这两个方面进行的。 第四层是由严酷的现实转入对往事的回忆。诗人回忆当年离家南征与妻子执手泣别的情形:当年,两人曾立下誓言,要“死生契阔”,白头偕老。临别盟督,既反映了两人感情的深沉,爱悄的坚贞,但也包含着对未来的隐隐担心。可怕的是,这种担心终于变成冷梭的事实:征人无法回家与亲人团聚了。所以诗的最后一层,又从往事的回亿回到严酷的现实,集中抒发征夫对此的强烈感慨,这番感慨表面上是在叹息两人相隔太远,无法相见,别离太久、无法践盟,实质上是在指斥什么,控诉什么.读者是不难理解的。 这首诗在结构和手法上有不少独到之处。结构上,它基本按时间顺序,写出一个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征前、出征时和出征后的复杂心理和行为,其中又插人回忆,形成往事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在结构上形成顿宕。同时,在叙事之中又间以抒情,在情感上又形成波澜。尤其是最后一层,完全是直抒其情并皆以一兮一字结尾,我们似乎看到一个涕流满面的征夫在异乡的土地上,对着苍天大声呼喊,对着远方的亲人诉说着内心的思恋和苦痛。 另外,这虽是一首遇责统治者战争政策的诗,但在表现手法上却较为含蓄。当我们读到这位征夫竟然羡慕那些留在国内整日运土筑城的役夫时,谁能不留下苦味的笑?特别是第三层通过马的失而复得这个典型细节,把这支远征军的军纪涣散、疲于奔命,主人公的内心酸痛、神思恍惚表现得异常形象、生动。这样的一支部队,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还会有什么战斗力呢?所以它也是对统抬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嘲讽。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是一种古老而坚定的承诺,是浪漫而美丽的传说。执手千山万水骤然缩短,执手恩怨情仇悠然消散,执手泪眼不忍相看,执手相思,相思难眠。 执手之时,冷暖两心知;执手之时,悲喜两忘。无奈的是执手后的悲哀,无奈的是分手时的凄绝。 执手因为爱。 爱得越真,心越清纯;爱得越深,情越质朴。执手时,绝不疯狂,绝不偏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生死两忘!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该是一种并肩站立,共同凝望太阳的升起、太阳的落下的感觉;该是一种天变地变情不变的感觉,是见证岁月、见证感情的感觉。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你哭泣的时候,有人陪你伤心,倾听你诉说,为你抚平凌乱的发和憔悴的颜容,告诉你明天依旧阳光灿烂;当你笑容明媚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和你一起明媚,而他静静地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你和阳光一般地灿烂……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该是一幅两个人同撑起一方天空的风景。像两棵独立的大树,你们共同撑起一方天空,枝叶在蓝天下盛放,树根在地底下相互扶持。风也罢霜也罢,雨也罢雪也罢,执子之手,每一刻都是如此的美好,每一刻都是一首动人的情诗,每一刻都值得用所有的时光去回味……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此句至理真言体现了中国人最为典型的诠释“爱”的方式——含蓄而坚决,生死而不渝。契为合,阔为离,死生契阔,生死离合。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不变着你我怦然心动的爱恋,海誓山盟,不知归期,痛彻着心扉。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有两种的解释,a:无论聚散离合,我与你已经发过誓。b无论生死离合,我们两情相悦。对于这句词我也不太理解,只是按照有可能成立的两种解释写在这,每个人见解不同,有兴趣者可以自己去查找和考证。 执子之手万水千山阻不断,执子之手恩怨情仇淡如空。 执子之手泪眼不忍再相看,执子之手相思思已夜难眠。 执手之时,冷暖两心知; 执手之时,悲喜皆两忘。 执手之爱——爱的越真,情越挚纯;爱的越深,情越质朴。 忘断了恩怨,执着之手,则为牵手,执子,牵起你的手今生来世一起走。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