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品德与社会》教案 |
范文 |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品德与社会》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2、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 二、教学准备: 1、《少先队队章》 2、多媒体 3、直尺列表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我们心目中的班队干部 1、我喜欢的小干部 1)参照教材第23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五年的学校生活,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并写在黑板上。 2)根据大家的发言,全班同学交流、研讨:什么样的小干部是大家所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并说明理由。 2、模拟活动:假如我当班干部 1)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班里的初阶,写一篇“假如我当班干部”的“竞选宣言”。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竞选宣言”。 3)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进行发表对他们的“竞选宣言”提出质询。 4)全班评出最佳“竞选者”。 第二课时 怎样选干部 一、谈话引入,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我们是在红旗飘飘下成长的少年,在学校的阳光下,我们加入了光荣的少先队组织。我们的小队,中队每期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使大家受益匪浅,终身难忘。我们的每次活动,都离不开队干部的精心组织和安排。那么,少先队干部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话题——怎样选干部。 二、 探究学习 1、多媒体出示插图,指导观察。 2、学生自学交流。 3、师小结:选举的一般程序: 个人自荐——队员推荐——队员无记名投票——兼票员统计票数——公布选举结果 4、为什么要这样选干部呢?可不可以老师自己指定? 出示队章的有关内容,看看少先队章是怎样规定的? 5、我喜欢的小干部是怎样的人? 讨论:谈谈自己选干部的标准? (1) 结合自己学校的学习生活,把你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写在黑板上。 选干部的标准 对的打√ ,错的打Х (2) 根据学生发言,全班交流。 讨论:什么样的干部是大家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并说明理由。 (3) 在干部选举中,我们每个同学都有选举和被选举权。我们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呢? 学生交流选举中可能遇到的现象。 如:投选票…… 不公平,不公正 凭关系…… 不公平,不公正 投自己…… 可以 这些同学是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你们在选举班干部时是怎样做的?你们对干部选举有和建议? 三、 交流活动 同学《干部轮岗大家谈》,按下列条件全班同学分类站列。 “赞同轮流当干部”: “赞同选举产生干部”: “其他条件的”: 用民主的方式推选一人发言,引导思考:“轮流当干部”和“选举产生干部”的利和弊。 四、 总结。 第三课时 当干部为了什么 一、 谈话引入 师:我们的班干部是全班同学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他们办事公正,有能力,有责任心,他们担当了班级小主人,老师小助手的作用,功不可没。那么,当干部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二、 探究学习 1、首先看看课文中这些同学的发言,列表分析。 当干部可以管同学…… 当干部是帮老师做事的…… 当干部是多为同学做满意的事……… 当干部可以保送读书…… 分析以上列表是否对集体,对大家有利。 2、你认为当干部是为了什么?列表说明。 3、小结: 当干部的动机要正确,当干部不是为了实惠,而是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次为大家服务和锻炼的机会。 4、当上干部,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呢? 出示多媒体:文中的图文,讨论分析。 (1)我们是好朋友,忘记写了,就通融通融吧( ),不讲原则 (2)怎么那么凶,不就是个中队长吗?( ) (3)体育委员,我们几个女生想借一下乒乓球拍,班里就一副,既然归我保管,我要先玩( )。 (4)为大家,班干部没有特殊权利。( ) 小结:班干部是大家选举的,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职责,没有特殊的权利。 三、 拓展 1、 请班级干部谈谈自己当上小干部后的想法和做法。 2、 我了解的一些干部的想法和做法。(不涉及姓名) 3、 每人给自己班级的干部写一段话,可以是希望,也可以是称赞,鼓励等。亲自送给班干部,相互交流。 四、 模拟活动:假如我是班干部 (1) 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本班实际,写一篇“假如我是班干部”的“竞选宣言” (2) 在组内交流。 (3) 小组推荐在班上演讲,全班同学针对他的“竞选宣言”提出意见和咨询。 (4) 评出最优“竞选者“ 五、 总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干部就是火车头,充分发挥干部的作用,认真履行自己干部的职责,就能锻炼自己,健康成长,从小当好小主人,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名副其实的合格人才。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了解记录学校周围地区的方法,了解如何通过小组合作正确地用方位将社区调查的记录在区域平面图上。 2、了解安全生活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准备 1、与一、二年级的教师练习 2、为学生准备画草图需要的白纸。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将上节课出来的调查记录绘制成草图。 2、布置新任务。请学生阅读书48~49页,并说明:乐乐他们在调查过程中还想到了小弟弟、小妹妹,并把有关小弟弟、小妹妹生活的问题做了特别的说明。今天,我们也要做同样的事情。 3、小组准备。画草图,为提醒小弟弟、小妹妹做准备。将提醒小弟弟、小妹妹的事情挑出来制作成文字或图画宣传品。 4、教师。肯定学生所画草图及为小弟弟、小妹妹所做的提醒。 5、布置作业:将自己为小弟弟、小妹妹制作的文字或图画宣传品送到低年级课室,并向他们做简单介绍。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3第四单元 第一课学看平面图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3.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能认识显示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课前准备: (生)1.收集各种平面图,尝试自己阅读,看看从平面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2.去附近的公园、商店、医院、社区、学校……等处去查看平面图,并尝试根据平面图在实地走一走,看一看。 3.彩笔 (师)1.准备一张学生熟悉的地方的平面图 2.准备一些写有XX平面图的卡片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说一说导入(谜底为地图) 1.猜谜语 2.师出示准备的平面图,请生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 二、学生交流活动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平面图。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各种平面图,并简单说明在哪里找到的。 三、初识平面图 1.你问我答认识平面图(学生根据自己想了解的平面图的知识问小组同学,或者问老师) 2.自由组合,结合实践,研讨怎样看懂平面图 四、再识平面图 1.师出示学生熟悉地方的平面图让学生认指,说一说 2.学生互相“考一考” 3.课后延伸(请生到这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前师将制作的卡片秘密发给几位学生) 1.师假设要去某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地方,可以找我们认识的“谁”来帮忙呢? 2.生拿着卡片走出来大声说“我——(某平面图的的名称)来帮忙,并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并导入下一个活动:(同学们现在都知道了平面图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信息,有了它的帮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某一地方的概况,而且还可以找到我们要去的地方)正好,现在有二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二、帮忙设计游玩路线 1.课件显示放大的动物园平面图(并配有二个小朋友的对话) 2.学生分小组设计 3.生汇报 4.小组分角色模拟表演游玩的路线 三、说说你的发现:(如:指向标、动物图画图例、蓝色表示。。。为下节课自己绘制平面图铺垫) 第三课时 活动过程: 一、明确任务(画学校平面图)1-2分钟 二、学生自由组合到操场上观察、商讨、确定小组画图的方案(师到各个小组指导,提建议)(10-12分钟) 三、讨论:绘制校园平面图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回到教室,3分钟) 四、学生分组绘制平面图 五、各小组展示介绍 六、(延伸:回家按图向家长或其他的亲人介绍学校的情况)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34~35页。 〖教学准备 教师要阅读和准备有关四川都江堰和新疆坎儿井的相关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观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们明确,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如果水的来源主要依靠自然降雨,不可能那么及时,不可能尽如人愿,或旱或涝,没有定数。农作物收成的好坏,完全受自然降雨的控制,人们形象地把这种农业叫做“靠天吃饭”。如果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完全由人利用灌溉来控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于是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就注重兴修水利,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所以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3.探究活动一。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通过探究知道:岷江经常洪水泛滥,2000多年前,秦朝的李冰父子率众修建了都江堰。利用建在江中的“鱼嘴”“飞沙堰”“金刚堤”对岷江进行“三七分水”,平时七成水流进内江,用于保证浇灌成都平原的田地;三成水从外江流走。遇到岷江发洪水,利用鱼嘴附近的闸门进行“倒三七分水”,三成江水流进内江用于灌溉;七成水从外江泄洪,使得成都地区旱涝保收,造就了一个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直到今天都江堰仍在继续为人类造福,所以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我们为祖先的伟大创造而感到骄傲。 4.探究活动二。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5页新疆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通过探究知道: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干旱少雨,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太宝贵了,如果在地表流动,会很快地从干涸的土地上渗漏掉,或被强烈的阳光蒸发掉。所以,新疆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在戈壁滩上运输和使用水源的地下暗渠工程―――坎儿井。正是有了坎儿井,才可以减少水的损失,以便用到最需要的农田里,正是这一古代就创造出来的节水灌溉工程,在因为干旱而草木不生的戈壁滩上,才创造了一个个神奇的绿洲。 5.教师。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鼓励他们今后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给教师的建议 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或者在黑板上绘制都江堰和坎儿井的示意图。 〖建议 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和关注程度。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感受诚信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多方面的联系。 2、以诚信为标准分析和评议身边的各种行为现象。 3、思考失去诚信可能带来的后果。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上次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 教学活动: 一、导入 请几个学生发言,谈谈对上一节课家庭作业中“进一步的思考”的想法。 二、阅读与讨论 1、教师朗读教科书第7页上方的课文。 说明:前面两个课题中所学的内容,毕竟在生活中不是经常发生,而是比较特殊的事情。实际上,正如课文中所说,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诚信问题。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从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的。 2、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几幅插图及说明文字,展开自由讨论。 3、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遇到过这样的或类似的事情吗?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三、阅读与思考 请学生自己阅读并且思考教科书第8—9页中的内容,然后自由讨论,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要结合第8—9页中的一项内容。 思考及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题目展开: 1、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这样的做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3、这样的做法,给别人带来了什么? 4、这样的做法,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什么? 四、教师 教师用教科书上“诚信是做人的核心,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这句话进行,鼓励每个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6(一)学生准备 课前通过自查、调查、访问,了解身边的人(包括同学、朋友、家长、老师甚至陌生人等)曾经有什么不诚信的行为;准备几个有关诚信的故事或几条格言。 (二)教师准备 收集古代、现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准备几条有诚信格言的条幅。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思考并认识诚信在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2.以诚信为标准反思和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找出差距与不足。 3.牢固树立做诚信人的信念。 教学结构 1.导入: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或《曾子杀猪》等。 2.汇报: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2]发生在家里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3]学校、班级里不诚信的人和事。 3.讨论:不诚信的危害。 4.解决问题:给同学写建议;送格言;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 5.,布置课后练习 六、实施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深情并茂地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 (二)汇报、讨论采访与调查的结果: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组长汇报课前布置的采访、调查等情况。 妈妈为她有这样的好儿子感到骄傲。 我也想起了这样一段话“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整个星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树叶可以倾倒整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掀起整个海洋。” [2]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诚信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经遇到过什么事给你印象最深刻? 过渡:这是发生在社会上的不诚信的事例。那么,在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 [3].讨论:学习上不诚信的危害。 (1)学生上台讲古今中外严谨治学的.故事。 (2)小组交流、讨论考试作弊的危害性。 (3)学生代表陈述自己的看法。 (三)、阅读课本,了解图意 看书上的插图,谈谈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看法? 乐乐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处理的?你有什么看法? 假如说你跟别人真承诺了一件事,经过一段的思考你反悔了,发现这件事不对了,这时候你还去做到吗? 假如你对他承诺的事是错的,不能做的,你得讲哥们义气,你还得去? 还要去,去跟他一起做那件坏事? 噢,那我明白了,所以说“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诚信的、美丽的故事。诚信,说它大,大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说它小,就是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我们不用喊那么高的口号,其实我们身边的小事真能做到“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是真理去坚持,是谬误去斗争",就是好样的! (四).提高认识见行动 (1)写格言,送格言 同学们课前准备了一些有关诚信的格言,也有的人创作了格言,要送给好朋友。下面大家先交流一下。 你想把这句话送给谁? (2)尝试给同学写建议 老师分发精美的小卡片,针对同学平时的言行,写一写你的建议,提出你的希望。然后,把卡片郑重地送到对方的手中。 (3)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制作“诚信卡” 为自己列出“清单”,请同学督促自己今后要做到的条款。如果都能做到了,就给自己帖上“诚信星”。 (五).,布置课后练习 1.教师: 诚信的品质要从小培养,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用诚信来要求自己,也用诚信来要求自己的朋友、同学和其他身边的人,并做到持之以恒。 2.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自己的“诚信卡”,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的意见,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督促。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提升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尝试自己处理和解决班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 3.强化自觉遵守班级规则、学校纪律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引导:“作为集体的一员,同学都愿意为集体做好事,但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2.阅读与讨论。教师引导:“今天,我们不仅要解决教科书中‘红领巾信箱’中提到的问题,还要打开我们班的‘心里话’信箱,并在下节课召开‘我的心里话’发布会。让我们先从教科书中乐乐所在班级同学的来信开始吧!” 教师请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5~6页上同学们的“苦恼”,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体会。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懂得在班集体中,同学间应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3.小组探究。教师拿出课前搜集到的同学中的“心里话”,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也可以让各个小组阅读事先准备好的故事,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教师在巡视学生的讨论时,应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的妥当性。 4.教师。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发布会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心里话”发布会做准备。 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说“心里话”,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说说解决的办法,同时引起全班学生的讨论与交流。 3.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和。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3、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教学重点: 1、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2、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教学过程: (一)、平等对话,走进“友谊之树”。 1、导入。你和小伙伴一起学习,有什么感觉? 2、将一棵“大树”贴在黑板的正中,并写上“友谊之树”。 3、请学生说说和伙伴之间曾发生过哪些美好的事情? (二)、真实体验,拯救“友谊之树”。 1、实话实说,直面矛盾 (1)、(板书课题:学会友好相处)小品表演。 (2)、请学生说说曾经与伙伴闹过的矛盾。 (3)、请大家讨论,他们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让学生将自己组讨论的要点写在剪成的黄叶、坏苹果形状的纸上,再让学生把他们贴在友谊之上。 (5)、。 2、真情对对碰,化解矛盾 (1)、拯救友谊之树。 请各小组选一个案例,先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确方法,然后将解决办法写在“绿叶”、“红苹果”上。 (2)、出示课前调查情况,让学生讨论解决。 (三)、情感升华,互送友谊卡。 1、教师。 2、念卡、送卡。配音乐《永远的朋友》。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