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难点总结 |
范文 |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难点总结【5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难点总结【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难点总结【5篇】1季氏将伐颛臾 句子翻译 1. 无乃尔是过与? 译:恐怕该责备你吧! 2.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这是国家的臣属,凭什么攻打它呢? 3.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 4.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不去扶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辅助者呢? 5.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译:凶恶的猛兽从笼子里出来为患,贵重的东西毁坏在匣子里,这是什么人的过错呢? 6.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有品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愿意去作而编个诳言来搪塞的态度。 7.既来之,则安之。 译:已经使他们来了,就使他们安定下来。 8. 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译: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内部。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难点总结【5篇】2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使动用法表述的意思是:主语使宾语发出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或出现谓语动词表示的变化。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 其中的“亡”是主语使宾语出现的.状态,意思是“使郑国灭亡”。这句中的“亡”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后边跟了“郑”这个名词,成为使动用法。这些谓语动词只有用使动用法来理解,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师》)(阙:使……减少) 使使以闻大王(《荆轲刺秦王》)(闻:使动,使……闻,禀告)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活)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 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再看以下各例: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使……受苦;劳:使……劳苦、疲劳;饿:使……饥饿;空乏:形使……资财缺乏。) 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破:使……破,撞破)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饱。)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其中加点的“王”本来是名词,它后边又带一个代词“之”作宾语,要按照一般的用法来解释和翻译就会出错,就有可能翻译成“先攻破秦进入咸阳的就王他”。这样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使宾语怎样”,即使动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王之,就是“使他为王”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既东封郑(《烛之武退师》)(封:使……成为边邑) 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师》)(利:使……受益)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难点总结【5篇】3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短歌行》) 6.百年光阴,如驹过隙。(选自《增广贤文》) 7.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杜甫)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0.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1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难点总结【5篇】4【《劝学》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二、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疾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9.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托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非蛇鳝之无可寄托者。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难点总结【5篇】5一、一词多义 1、见: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见面,动词) ②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被,副词) ③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我,代词) 2、相:①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命相,名词) 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名词) ③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复指你,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 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 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助,动词) 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互相,副词) ⑦朱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辅助,动词) ⑧胜不敢复相士(观察,审察,动词) ⑨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 ⑩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我,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 3、迎:①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 ②人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迎娶,动词)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迎娶,动词) ④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迎接,动词) ⑤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投降,动词) ⑥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迎接,动词) ⑦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迎接,动词) 二、古今异义的词 1、下床: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①古义:从座位上起来。 ②今义:离开床 2、多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①古义:多多劝告。 ②今义:谢谢。 3、交通: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①古义:交错相通。 ②今义:交通运输。 4、可怜: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 ①古义:可爱。 ②今义:让人同情。 1、自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①古义:自作主张。 ②今义:没有束缚,自由自在。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