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第三册《赠汪伦》教案 |
范文 | 小学语文第三册《赠汪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李白与汪伦之间的友情。 3、交流送别诗,诵读积累。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体会两人之间的情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师板书:《赠汪伦》(谁能来准确地读读诗题?) 2、理解诗题。(‘赠’是什么意思?) 3、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 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二、初步感知古诗。 1、读通古诗。(谁来替李白诵一诵这首古诗?) (1)指名读。(重点正音“乘”) (2)齐读。 2、想像古诗中的景象。(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1)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将要出发的画面)重点理解“将”“欲”“行”。 (2)忽闻岸上踏歌声:(汪伦为李白送别边歌边舞的画面)重点理解“踏歌”“忽闻”。 ①踏歌:边歌边舞的一种舞蹈形式。 ②课件展示“踏歌”。 ③重点理解“闻”。(这里的“闻”是什么意思?(听到)现在的“闻”有好多意思(看504页字典)。你知道哪些句子中“闻”的意思是“听见”?(耳闻不如目见;耳闻是虚,眼见为实;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体会李白的心情。 (1)感动。(此时李白的心情怎样?李白的感动仅仅是因为汪伦踏歌送行吗?前面听了老师写作背景的介绍,你还知道汪伦对李白的情谊表现在哪里?) (2)感情朗读。(谁能像李白一样饱含深情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3)理解诗意。(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4)比较句子,体会感情。(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它们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就算桃花潭水有千尺 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能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呢? 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吗?不,远远比不上。 三、背诵积累。 1、教师引读。(想到汪伦真情相待,看到汪伦踏歌送行,李白情不自禁地吟道……) 2、理解全诗。(谁能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3、配乐朗诵。 四、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两首古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自由读,指名读。 3、《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分别是谁送谁。 4、找一找。 古诗中,哪个词指的是孟浩然和董大?(故人、君) 五、作业。 1、学写生字。 2、写写李白和汪伦会说些什么? 3、交流:了解古人礼节“打躬作揖”,学学古人的样子,演演李白和汪伦分别的情景。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