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兰亭集序》教案 |
范文 | 《兰亭集序》教案模板汇总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兰亭集序》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掌握“次”、“修”、“与”、“因” 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写景的句子。 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学会比较,质疑与思考。 3、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 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 3、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教学设想 1、如此美文,诵读至关重要。准备高雅的古琴、古筝曲《高山流水》配乐诵读。 2、通过联想、比较的方法,来阐释文体、积累词语、拓宽视野。 3、多媒体配合。 背景资料 (一)作家作品 1.王羲之 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世称王右军。原有集10卷,已佚。张溥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他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2.关于王羲之的逸闻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山东临沂)人。著名书法家,亦能诗文。郗鉴派人到丞相王导家造女婿,王家子弟知道后都显得拘谨,只有王多之坦腹躺在东床上,毫不在意,于是被选中。《世说新语·雅量》:“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此正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王羲之曾看到一个老大娘卖竹扇,就在竹扇上写了五个字。结果扇价骤增,人人争买。过了几日,老大娘又拿扇来,王羲之笑而不答。《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尝在聚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老姥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王羲之曾写《黄庭经》,换取山阴道士的好鹅。何法盛《晋中兴书》:“山阴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归。”按,《晋书·王羲之传》说王羲之写的是《道德经》。 有人把王羲之《兰亭集序》比作石崇《金谷诗序》,又把他与石崇并论。王听说后颇有喜色。《世说新语·企羡》:“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 王羲之和谢安共登冶城,王举夏禹王和周文王的勤于政务,批评当世的虚谈废务,浮文妨要。谢却有高世之志,反对其说,认为秦二世而亡,并非清谈所致。 许询就宿于丹阳尹刘候处,床帐新丽,饮食丰美。刘、许两位名士乐此安逸,言语中俗情流露。王羲之讥讽说:“如果上古高士巢、许通稷、契,当不会有此类话。”二人听了都有愧色。 谢安曾对王羲之说中年后对哀乐很敏感,与亲友别,常数日不快。羲之谓人至晚年,自然如此,正要靠音乐陶冶性情。《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王徽之放达不羁,在官而不理政务。有次桓冲叫他料理官务,他却拿着药悠闲地看西山云气。 王徽之非常喜爱竹子,以至认为不能一天没有此君。《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世说新语·简傲》亦载:“王子猷爱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工书法,尤以行草擅名。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亦能诗文。王献之死,其兄王徽之去吊丧,取献之琴弹,因悲伤而弦不中调,便将琴摔在地上,叹息“人琴俱亡”,不久亦病死。《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索好琴,使径人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二)背景资料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初渡浙还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五十一岁的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兴乐而书,完成一篇“兴于诗叙”的妙文。手稿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写得既遒媚,又飘逸,各个字势纵横变化,如花乱飞,但转左侧右,无一处相抵触,好比以线穿珠,大小参差,而不失其重心,特别是「之」字,写了二十多个不同的样子,达到艺术的多样与统一。 王羲之写这篇叙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怀良等临写了几本。 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汉武帝行幸河东,中流与群臣欢饮,自作《秋风辞》:“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魏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叙在与吴质等人宴乐之后:“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西晋石崇《金谷诗叙》亦在与众人宴乐之后说:“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可见从汉魏以来,人们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屡见不鲜的。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大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聚就有散,分离诀别更容易使人伤怀!再说相聚是困难的、短暂的,分散是容易的,也是长久的。本来这种聚散两依依的情形已使人感慨万端,再由此使人联想到人生无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从中来。 虽然文中流露出很浓重的“修短随化”的消极情绪,但作者能够驳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揭示生老病死的自然和必然,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这在东晋老庄思想泛滥的时代是较为难得的,《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三)关于文体特点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不论是古代还是今天,都有一种叫作“序”的文章,比如描述文人雅集的《兰亭集序》、记述高阁盛宴的《滕王阁序》、自勉励人的《送东阳马生序》、交待写作因由的《〈呐喊〉自序》,等等。 序,到底是一种什么文体呢?它又有哪些种类和特点呢? 现代人所说的序,是一种写在书或诗文前面、申述其写作因由、内容、体例等事项的应用文体,也写作“叙”或“绪”。上文所举的《〈呐喊〉自序》以及本文后面所附的张岱年先生的序都属于这一类。 可是,古代的情况和现在有所不同,古人所说的序包含的意思比今天要丰富得多。 早在西汉就出现了序,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开其滥觞。班固所著的《汉书》中有《叙传》、扬雄的《法言》中有《言序》。早期的序并不都写在文章的前面,而是单篇文章序于前,整部书则序于后,直到梁代萧统《昭明文选》等书才把序一律放在了前面,后面类似序的文章称作“后序”或“跋”。 在序的家族中还有“小序”、“引”等变体。所谓“小序”就是诗文前叙述感兴或缘起的短序。明代人徐师曾的《文体明辨》中说:“小序者,序其篇章之所由作,对大序而名之也。”“引”也是一种简短的序,《文体明辨》中解释说,“唐以后始有此体,大略如序而稍为短简。”柳宗元曾作过《霹雳琴赞引》的文章。 跋,也称“题跋”、“跋尾”或“书后”。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其后览者,或因人之请求,或因感而有得,则复撰词以缀于末简,而总谓之题跋。”跋出现于唐代,时称“题某后”或“读某”,如李翱的《题燕太子丹后》、韩愈的《读荀子》。欧阳修最早称这种文章为跋,其《集古录》有“跋尾”若干篇,附在他珍藏的碑文之后。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属于“序跋”之序,但它并没有紧紧停留于对《兰亭集》的写作因由、过程、作者等情况的泛泛交待,而是将写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密切地交融起来,成就了一篇极富艺术美感和思想启迪价值的千古至文。在序这种应用文中有如此成就,是令人赞叹的。 赠序,是一种与序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很大不同的一种散文,它是专门为了送别亲友而写的以述友谊、叙交游、道惜别为主的文辞。就起源而言,赠序是由诗文之序演化而来的,古人饯别时,饮酒赋诗,诗篇多了,就由在场的人作序,叙其缘起。但,清代的姚鼐认为赠序类者,乃“老子曰:‘君子赠人以言’”之意,所以在他所编的《古文辞类纂》中单独列出“赠序”一类。赠序晋代已有,如傅玄的《赠扶风马钧序》、潘尼的《赠李二郎诗序》等,唐代赠序最为兴盛。对广大的中学同学来说,最熟悉的赠序是明代宋濂所作的《送东阳马生序》。 另外,还有一个看似与序跋之序有关,实则毫无干系的名词——序论。序论不是文体,而是议论文开头的提出问题部分。它和本论、结论构成议论文的基本框架。 (四)有关文化常识 流觞曲水: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修禊:古代的一种风俗。于三月第一个巳日(上巳日)欢聚水滨,歌舞娱神,祈祷幸福,消除“妖邪”。到了王羲之生活的时代,许多文人名士借此机会,歌舞欢宴,游春享乐。禊,祭祀的礼节。 彭殇:指生命的长短。彭,彭祖,传说中的人物,据说活了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 含活用词句:“映带左右”、“一觞一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会稽:郡名,今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东南部一代地方。 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其中有些词语今天已经发展成了成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游目骋怀、世殊事异、感慨系之、放浪形骸。 教学过程 (一)通过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导入课文。 1、你知道王羲之是在什么状态下创作出《兰亭集序》的吗? 2、由书法美来领略文采美。 (二)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 1、朗读 2、评价。(读得好不好, 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关键在 :准确与流畅;把握展示作者的情感。) (三)配乐,古琴曲《高山流水》。教师范读。 1、提出思考题:分别用一个字(词)来概括每段的'意思。 2、教师范读。 3、播放录音带。 (四)揣摩鉴赏文本 1、第一段可用哪一个词加以概括(可在文字中寻找) 明确:乐 2、哪些东西信可“乐”呢? 明确: 景——美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山)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水)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天) 人——贤—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事——雅— 一觞一咏 3、联想、比较、拓展: ① 引入丘迟《与陈伯之书》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② 两人同写暮春江南,景物特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丘迟之景,勃勃生机,活泼热烈。意在唤起身处北方的陈伯之的思乡之情;羲之之景,清俊高雅,有超凡脱俗之韵。 ③ 讲到“人贤”,引入刘禹锡《陋室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在表明,美景配贤人(赏心悦目,良辰美景)。 4、学生试背第一段,教师示范背诵 5、朗读第2段,用哪一个词概括本段? 明确:痛 6、“痛”在何处? 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谈玄悟道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归隐山林 情随事迁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痛 7、引入范仲淹《岳阳楼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比较他们的精神境界。 8、学生试背第二段,教师示范背诵。 9、学生朗读第三段,用一个词概括本段: 明确:悟 10、有人说本文流露出了作者某些消极的情绪,如文中有 , 为证。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到底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呢?(“悟”出了什么?) 明确: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否定“老庄”的背后是对人生的肯定(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是有所作为的) 11、学生试背,教师示范背诵。 (五)基础知识(字词)的教学穿插在文本鉴赏之中,但可注意让学生联想旧知识,阅读工具书。如: 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 茂林修竹 《兰亭集序》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 因 因利乘便 《过秦论》 因河为池 《过秦论》 不如因善遇之 《鸿门宴》 因人之力而敝之 《烛之武退秦师》 因寄所托 《兰亭集序》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 《核舟记》 现在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陋就简,因材施教等。 (六)听录音: 1、再次体会文本内容 2、配乐,同学们边读边背课文 附: 板书设计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景美 乐 人贤 事雅 痛 或取诸怀抱……(谈玄悟道) 或因势所托……(归隐山林) 终期于尽 悟 一死生…… 齐彭殇 …… 作业 1、根据示范整理总结有关文言词语:与、次、期、临、致、或、 2、背诵课文 名句默写检查设计: ① 写出《兰亭集序》中写景的短语 ② 《兰亭集序》中道出古今人们普遍共同感受的句子 流露出作者消极情绪的句子 但作者还是积极向上的,从 可以看出。 《兰亭集序》教案 篇2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 教程要求: 一、导入课文 问:大家是否喜爱中国的毛笔书法?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 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出示图片)。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 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到其书法美,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其文章的美。 二、听录音(再出示碑贴全文) 三、自由读 四、赏析第一段 本文记叙了这次兰亭集会的盛况,让我们先来看,这是怎样的一个集会? 时间、地点、事由、人物、景 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 析:"引以为流觞曲水……" 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们的聚会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他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 出示"流觞曲水"图片,伴白: 看到这幅图,似乎时光倒转,回到兰亭集会上,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现代人的豪情。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俯……"。 接下来,乘着快意,信步登上兰亭的最高处。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机盎然。王羲之,纵展目力,开畅胸怀,要把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快乐。 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 五、再读第一段。(女生读) 六、范读第二段,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看看在接下来的一段中,又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痛"。 痛苦?痛心?痛惜?悲痛?不忙作答,先看作者是因何而痛? "俯仰":指社会人事的应酬进退相联。 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事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 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就着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负? 讲析: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有一人谈玄悟道。 《兰亭集序》教案 篇3【复习目标】 1、 复习本课的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及翻译重点句子。 2、 记诵全文。 【复习流程】 一注音(5分) 癸(ɡuǐ)丑 会(kuài)稽 修楔(xì) 激湍(tuān)流觞(shāng) 管弦(xián) 游目骋(chěng)怀 齐彭殇(shāng) 晤(wù)言一室之内 趣(qū)舍万殊 一死生为虚诞(dàn) 曾(cēng)不知老之将至 若合一契(qì) 放浪形骸(hái) 嗟(jiē)悼(dào) 感慨系(xì)之 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10分) 1、群贤毕至(全) 2、少长咸集(都) 3、清流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4、亦足以畅叙幽情(深藏的感情) 5、是日也,天朗气清(代词,这) 6、信可乐也(诚,确实) 7、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交好)(低头仰头,比喻很短的时间) 8、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依,随着) 9、虽趣舍万殊(进取与退让)(不同) 10、感既系之矣(附着) 11、不能喻之于怀(晓,懂得) 1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原因) 13、列坐其次(排列) 14、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1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通“故”所以,因此)(看作一样)(是) 16、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17、或取诸怀抱(之于) 18、晤言一室之内(对面谈话) 19、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 20、向之所欣(向来) 21、未尝不临文嗟悼 (面对着) 三、一词多义 (15分) 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次一等) (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有序的排列)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5)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到达,最后所达到的结果)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5)肃宣权旨,致殷勤之意。(表示、表达 ) (6)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用尽) 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寿命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 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 (修建) (6)修守战之具(整治、治办) 盛:(1)虽无丝足管弦之盛(多,这里是“热闹”的意思)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繁多) (3)胜地不常,盛宴难再(盛大) (4)今又盛寒,马无稿草(程度深,极,非常) 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限) (2)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4)期年之后(一周年) (5)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服丧一年) 于:(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在) (2)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对于) (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到) (4)不能喻之于怀(在) (5)亦将有感于斯文(对) 所以:(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的原因 )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用来……) (3)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方法 ) 之:(1)曾不知老之将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2)及其所之既倦(动词 往 达到 )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 ) (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 的) (5)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代词,指代“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6)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晤言一室之内(助词 的) 以: (1)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因,介词) (2)引以为流觞曲水(介词,把) (3)足以极视听之娱(用来) (4)舟遥遥以轻飏(连词 相当于“而”,修饰) (5)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介词 把、拿 ) (6)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动词 用,任用) (7)日以尽矣,荆轲岂无意哉( 副词 通“已”,已经 ) (8)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用) (10)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连词,目的) 三 、翻译句子(6分)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 2、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 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 四、名句默写(7分) 1、(20xx福建卷10年天津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2、(20xx重庆卷)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 。 3、(20xx山东卷20xx重庆卷20xx安徽卷)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20xx安徽卷)__________________ ,少长咸集。 5、(10年江西卷北京卷)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 6、(20xx山东卷)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 7、(20xx四川卷)___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 五、翻译划横线的句子(7分) 申屠敦之鼎 洛阳布衣申屠敦①有汉鼎②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错③,其文烂如④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⑤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敦不平,辨数⑥不已。众共折辱⑦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龙门子闻而笑日:“敦何见之晚哉?士之于文亦然。”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申屠敦:复姓申屠。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②鼎:古代的炊具,三足两耳。后演变为工艺品。⑧云螭(chī)斜错:云与螭(兽名,外形像龙而无角)互相掩映交错。④其文烂如:它的花纹斑斓。⑤淬(cuì):金属烧热后浸在水中或油中。⑥辨数:多次争辩。辨,通“辩”。⑦折辱:挖苦。 1、 (2分)译文: 2、 (3分)译文: 3、 (2分)译文: 译文:洛阳有个平民叫申屠敦的有一个汉朝的鼎,是在长安的一个深深的山谷底下得到的。(这个鼎外形)云和螭互相掩映交错,花纹斑斓。西边有个姓鲁的人看见了这个鼎非常喜欢,找了铸金的工匠仿照它的样子铸一个鼎。铸的时候浸泡在稀奇的药水中冷却,还在地下挖了个洞埋了三年。泥土和药水都腐蚀着鼎,铜的本质已经产生了变化,和申屠敦的大体相似了。一天,鲁生把鼎献给了一个有权势的贵人,贵人很珍视这个鼎,宴请宾客并赏玩这个鼎。申屠敦恰巧也在宴席上,心里知道这是鲁生的东西,于是就说:“我也有一个鼎,它的外形跟这个很像,只是不知道哪个是真的。”权贵的人请他把鼎拿来让他辨别,(权贵人)看了很久说:“不是真的。”那些宾客一个接一个地都说:“确实不是真的。”申屠敦忿忿不平,争辩个不停。大家都挖苦嘲笑申屠敦,敦就不敢说话了,回去感慨地说:“我经历这事之后才知道权势足够用来改变是非了。”龙门子听了笑着说:“申屠敦怎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个道理啊?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啊。” 《兰亭集序》教案 篇4教学目的 1、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情感思路,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和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书圣王羲之的“修禊”仪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朝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并举祈、消灾的仪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兰渚之亭,即兰亭,因此成为了流芳万古的文人圣地,多少文人墨客纷纷来到这里,吟诗作画,抒情遣怀。现在便成了绍兴一处极具的旅游名胜。 (伴着音乐,展示兰亭美景) 二、随着音乐,教师朗读全文。 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 刚才老师读的就是传唱至今的《兰亭集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篇美文。 三、文体简介(有关“序跋”)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投影内容) 四、作者介绍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投影欣赏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作品) 五、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欣赏配乐朗读,在课前预习的前提下,熟悉抑扬顿挫的朗读,并尝试体察《兰亭集序》的写作思路与诗人的情感变化。从文中找出能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的几个词。 明确:“乐”、“痛”、“悲”。(学生可能很难找出这三个词) 2、请一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同学们摘录其中写景句 ,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作者心境 明确:写景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作者心境:信可乐也 3、集体默读,细细研读,品味作者在表达自己的心境时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明确: 地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兴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补充:写法上注重写景抒情,叙议结合。 4、有一小组齐声朗读第二段,思考作者的心境变迁,为何有如此变迁? 明确:有“信可乐也”,转而“岂不痛哉”,原因在于“死生亦大矣”。 补充提示: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有一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舒殊,静噪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胜景不常,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死生之大,岂不痛哉? 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终期于尽,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5、联系文章内容,积极思考作者如何得出“死生亦大矣”这一观点? 明确: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都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提出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6、请一同学朗读第三段,体会作者心境的变化?(齐声回答) 明确:悲夫! 7、深入思考,作者因何而悲,为何而悲? 明确:为此而悲:1、我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若合一契 (死生亦大矣); 2、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 ,崇尚虚无(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所以作者悲为古人、为时人、亦为后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补充提示: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作者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情真意切。这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 8、小结 明确:王羲之在文中表现出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9、组织学生齐声朗读三遍,一遍读顺,二遍读熟,三遍读情。 六、概括本文的句法特点 明确:骈散并行,以散为主。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写一段话,把“崇山峻岭”“清流激湍”“游目骋怀”“情随事迁”五个词用进去,描写恰当,内容要合理,不少于400字。 八、延伸班阅读 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兰亭集序》中的自然之景和诗中的自然之景诗如何对应的,这些自然之景是纯粹客观的自然之物吗?《兰亭诗》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兰亭集序》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敢于冲破时俗,否定当时流行的庄子“一死生,齐彭殇”观点。 2.体味本文叙议结合、直抒胸臆的特色。 3.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实词。 《学习重点》 仔细揣摩本文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研读步骤 步骤一:课前预习。 1.查字典,解决生、难字的读音,能顺利诵读; 2.查注释,疏通文意,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 3.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步骤二:课文分析。 1.体味文章以情御景的写作风格; 2.体味本文回环曲折地抒发感情的特点。 (二)问题探究 1.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 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之间,绿树成映,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照。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不仅“目寓”,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认真观察思考,不只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理”和“悟道”。 2.文中“信可乐也”句“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从字面上看来,“乐”的具体内容一是同道相逢,二是环境幽雅,三是气候宜人;但更深层次的“乐”在于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对大自然的一种领悟,“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两忘达到“道”的最高境界。 3.第二自然段中“岂不痛哉”是缘何而痛? 第二自然在前面极写宴集之乐后引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兰亭宴集,自然快乐,但终有期限,聚会难而短,分离易而长。由此想到了人生。人生一世,各有所好,有的“晤言一室之内”,有的“放浪形骸之外”,或静或动,“暂得。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