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教案 |
范文 |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能在图中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2.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近的路线。 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在多次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近的路线。 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 能尽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小组的示意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亚和小巧) 今天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学本领的,你们愿意吗? 看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前后左右。(出示课题:前后左右) 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掌握新知 (一)看格子图说圆点的移动路径: 1.首先我们一起来看格子图。看看图上的圆点它是怎么移动的?一起边看边想,跟着读读看。(出示图上的圆点移动路径) 2.看懂了吗?看懂的同学试着自己来说说圆点移动的路径。(出示下一幅图的圆点移动路径过程) 向后两格,有圆点的这一格要算吗?为什么不要算?(因为有圆点的这一格是圆点本身所在的位置,没有移动过,所以不要算。) 3.现在都看懂了吗?那这幅图上的圆点是怎样移动的,你们能把它的移动路径写出来吗?请大家分组合作,一起来完成练习1。 4.核对练习1: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二)学看教室里的前后左右 1.图上的前后左右你们会看了,那你们知道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在哪里吗?我们一起用手来指指看。(全班用手指前后左右) 2.(出示小熊猫乐乐)你们看,谁来了?你们想不想和乐乐握握手啊?谁想来?(抽2生分别和小熊猫乐乐握手) 3.谁来说说他是怎么走的?(向 走,向 走,说方向) (三)学习公园图 1.根据路径找地点 (1)刚才同学们学习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跟着小胖,小亚和小巧一起去公园玩玩,你们愿意吗? (2)出示公园图:图7):你们看,小胖,小亚和小巧在公园里玩的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他们三人决定分组自由活动。小胖想这样走(出示图8),小亚想这样走(出示图9),小巧想这样走(出示图10)。他们三人各自的走法都不同(出示图11中的三种走法),根据他们不同的走法,你们能知道他们是想去买花,划船,还是去玩滑梯吗? (3)完成练习2 请每组同学拿出笔和尺,在你们这组的图上画画看。画的时候要从他们头上的圆点处出发哦。(头上的圆点闪动)得出结果以后,把他们去的地方在练习纸上圈出来。 (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核对: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胖到了哪里?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胖经过的路径,看看我们做对了没有?(出示图1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小亚和小巧(依次出示图13和图14) (三次核对依次以点头,举手和人坐正来表示) 2.找最近的路 (1)学找最近的路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了。你们觉得小巧的走法好吗?为什么不好?你能为小巧找一条更近的路吗?可以怎么走呢?(根据回答任意出示2种答案) 进行德育渗透(保护环境) (出示小巧穿过草地斜行的路线)能这么走吗?为什么不行? 师述:花草树木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去爱护它们,从而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更美好。 要知道这几种方法哪种最近?有什么好办法?(数格子)一起来数数看,看看最近的路是哪条? 总结:因此,我们不但要能找到正确的路径,更要能找到一条最近的路来走。 (2)练习(小胖玩滑梯) 现在,小胖又想去玩滑梯了(出示图17),你们能为他找到一条最近的路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先在你们小组的图上画出路径,然后把路径写在练习纸上,开始。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核对: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找到的路径是怎样的?(根据回答任意出示图18或图19) 你们觉得哪种走法比较好?为什么?(一样近,因为他们走的格数都是15格)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去养马场 (1)现在小亚和小巧想一起到养马场去玩。但是他们两人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如果他们想去养马场,你们能分别为他们两人各找一条最近的路来走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同样的,先在图上画,再在练习纸上写出路径。 (2)核对 四、总结 1.在今天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2.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学会找最近的路来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小学数学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 2.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等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等概念.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口算 0.8times;0.5= 4times;0.25= 1.6+0.38= 0.15divide;0.5= 1-0.75= 0.48+0.03= (二)计算 21divide;3= 15divide;3= 12divide;3= 10divide;3= 教师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7 例7 10divide;3 1.列竖式计算 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教师用两种颜色的笔分别将商3和余数1描一遍) 使学生明确:因为余数重复出现1,所以商就重复出现3,总也除不尽. 所以10divide;3=3.33…… (二)教学例 8 例8 计算58.6divide;11 1.学生独立计算 2.因为余数重复出现数字3和8,所以商就重复出现数字2和7, 所以58.6divide;11=5.32727…… 3.观察比较 10divide;3=3.33…… 58.6divide;11=5.32727……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小数部分有的数字重复出现;有一个数字、有两个数字重复出现;) 4.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教师板书:循环小数.像3.33……和5.32727……是循环小数. 5.简便写法 3.33……可以写作 ; 5.32727……可以写作 6.练习 把下面各数中的循环小数用括起来 1.5353…… 0.19292…… 8.4666…… (三)教学例9 例9 一辆汽车的油箱里原来有130千克汽油,行驶一段路程以后用去了 .大约用去了多少千克汽油?(保留两位小数)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130divide;6=21.666…… asymp;21.67(十克) 答:小汽车大约装21.67千克汽油. 2.集体订正 重点强调:保留两位小数,只要除到小数点后第三位即可. 3.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先用循环小数表示所得的商,再保留两位小数写出它的近似值. 28divide;18 2.29divide;1.1 153divide;7.2 (四)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几种情况出现? 1.除到小数部分的某一位时,不再有余数,商里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也就是被除数能够被除数除尽.如3divide;2=1.5.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2.除到小数部分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不断重复出现,商里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如10divide;3=3.33……,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三、课堂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5.7divide;9 14.2divide;11 5divide;8 10divide;7 (二)下面的循环小数,各保留三位小数写出它们的近似值. 1.29090…… 0.0183838…… 0.4444…… 7.275275…… 四、布置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用循环小数表示商,再保留两位小数写出它们的近似值. 9.4divide;6 38.2divide;2.7 204divide;6.6 6.64divide;3.3 (二)一列火车从南京到上海运行305千米,用了3.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保留两位小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3详细介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但重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掂数学教科书和语文教科书,用天平称物体的重量,给学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接下去教材分别说明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单位,并通过着重给学生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着重给学生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为了使学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通过让学生用手掂一掂、称一称等实际活动,使学生感受到1克和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形成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法建议 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他们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 1.在复习准备过程,通过让学生判断语文书和数学书谁重谁轻,学生用手掂出语文书重数学书轻,老师进一步追问:语文书有多重,数学书有多重,语文书比数学书重多少等问题,学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单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和2袋精盐,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为了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教师可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克、10克、100克、1000克大米,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 教科书中没有说明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时可以给予适当的说明.除天平之外,教师还应介绍其他的称量工具,如台秤、电子秤等,并简单说明它们的用法. 3.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重视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区分克与千克. 本节课建议采用分组授课,这样便于准备学具,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可以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 课题一: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天平(自制天平)、两个苹果、一个梨(两个苹果一样重,梨比苹果重些.)一个2分币、一些黄豆、15个图钉.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苹果,一个梨和一个2分币. 教学过程 1.新课 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或播放视频"谁重谁轻"下载),掂一掂.再提问:哪个重一些?(学生意见不一.) 教师:究竟哪个重些,哪个轻些,光靠手掂很难说准确,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裁判来帮忙(出示天平),这位公平的裁判就叫做天平. (出示天平图或播放视频"天平的结构"下载)边指点边讲解:天平像一位机器人,它长着一对长长的手臂,两只大手托着两只盘子,可以上下摆动,头上长着一根指针.当两边盘子里物品一样重时,指针指向中间的刻度线;如果左边物品的重量比右边重,指针就向左偏;如果右边物品的重量比较重,指针就向右偏. 教师演示(或播放视频"天平的使用"下载):先拿出两个苹果,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个盘里,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情况,并指出:当指针在标尺中间时,天平两端平衡,表示两个苹果重量相等. 教师指出:天平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拿出一个2分币,提问: 这个2分币有多重?说明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单位. 板书:克. 1克有多重? 向学生介绍1克的砝码.并说明用天平称东西重量时需要用砝码.一般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东西,右边盘内放置砝码. 教师将一个2分币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边盘内,让学生观察天平上指针的情况(或播放视频"称硬币"下载).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指针指在标尺中间,天平平衡,表示这个2分币与1克砝码同样重. 那么这个2分币重多少克?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2分币,用手掂一掂. 现在我们来称出1克黄豆. 教师从天平左边的盘子里取出2分币放入黄豆,直至天平上的指针指在标尺的中间,天平平衡. 提问:这些黄豆重多少? 请一位学生来数一数1克黄豆有多少粒. 接着把1克黄豆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拿出15个图钉:这里有15个图钉,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有多重. 教师在天平左边的盘子里放入图钉,在右边的盘子里放砝码,从1克、2克、5克放到10克,使天平平衡. 15个图钉有多重? 接着把10克图钉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按照称图钉的方法,称1支粉笔、1本数学教科书、1瓶墨水、1把小刀,也可称其他物品如乒乓球、铅笔等.有些物品称完之后,仍让学生掂一掂,如数学教科书.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克.了解了用天平称东西的方法,还亲自掂了掂1克东西的实际重量. 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一第2、3题(学生做第3题时,要提示学生:式题中有单位名称的,得数也应写单位名称). 2.一支铅笔重7克,8支这样的铅笔重多少克? 3.37克45克36克6 60克-28克8克4 课后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让学生向家长或售货员了解题中物品的重量后把得数填在练习中 小学数学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用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栏: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1、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甲:4+2=6;乙:6+1=7;甲:7+2=9;乙:9+1=10。或者甲:10-2=8;乙:8-3=5;甲:5-1=4;乙:4-4=0。 2、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邀请两个学生到讲台前表演。 讲述:第一个算式的得数正好是第二题开拓的这个数,第三体开拓的数正好是第二题的结果像这样的几道有联系的算式写出来像什么? 我们把这个游戏叫做算式接龙。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表演动作。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外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些家务活。 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云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有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 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奶奶一共摘下7个南瓜。)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 你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修改补充栏: 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幻灯机前演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表述图意,再填写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可以是9-2-4=3,表示9只鸭子游走2只,再游走4只,还剩3只;也可以是9-2-3=4 表示河里有9只鸭子,先上岸2只,又上岸3只,河里会议4只。 4、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学到哪些知识?回家后出题给爸爸、妈妈做,好吗? 五、作业设计《练习与测试》连加、连减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5教学内容: 笔算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初商过大,初商过小时的调商方法。 2.能熟练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填一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填几?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据试商情况,在括号里写出准确商。 二、提高练习。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约是( ),计算后可知准确结果是( )。 (2)12016,把16看作20来试商,商大约是( ),余数是( ),说明商( ),应试商( )。 2.计算下面各题。 3.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为一位数,□可填( ),余数是( )。 (2)一个数除以17,商是14,有余数。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3)7832可以这样想,把32看作( )试商,78里面有 ( ) 个30,所以商是( ),余数是( )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7里最多有( )个20 78里最多有( )个30。 142里最多有( )个60 610里面最多有( )个80。 2.笔算下面各题。 18221= 28836= 29242= 3.解决问题。 饲养专业户王大伯家养了185只公鸡和229只母鸡,还养了46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小学数学教案 篇6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和乘数各表示什么? 2、计算: 问: 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3、小结: (1) 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被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2) 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新授 教学例1。 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块) 用乘法算: (块) 问:这里为什么用乘法?乘数表示什么意思? 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的和的简便运算。学生齐读一遍。 练习:说一说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题。) 问:那么分数乘以整数方法应该是怎样算?(通过观察例1,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三、巩固练习。 1.第2页做一做。 2.练习一 小学数学教案 篇7教学要求: 1、会根据统计的要求,收集、整理数据,并能制作统计表。 2、能根据统计表作出分析、预测或判断和决策。 3、培养学生统计的'意识,并能应用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感悟统计的方法。 重点: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并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难点:怎样去实际收集数据,能根据统计表作出预测或决策。 教学过程: 一、统计本班学生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情况。 1、同学们,双休日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并板书:体育运动、玩电脑、学音乐、看书学习、出去旅游。 2、怎么知道大家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呢?(生:要进行调查和统计) (板书课题:简单的统计) 3、怎样进行统计呢?(讨论得出:可以划正字,或举手数一数等) 4、请小组统计员统计每种情况的人数。(各组当堂推选出统计员,要求进行统计) 5、师总结:刚才统计员通过举手数出了每种情况的人数,这个过程叫收集数据,为了科学准确,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收集数据,不重复,不遗漏) 6、请大统计员把每种情况的人数进行分类整理,把各种情况的人数加起来(指定全班统计员整理并合计)。这个过程叫整理数据(板书:整理数据) 7、把统计出来的数据整理到一张表格里去,这张表格叫做统计表,叫什么统计表呢?(XX班星期天最喜欢做什么的情况统计表)。学生回答每种情况的人数,教师填好统计表,并填好合计人数。是什么时间制作的?(注上制表时间)。这个过程叫做制作统计表。 8、看了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 刚才我们对这张统计表进行了分析,并做出了判断、预测和决策。(板书: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和决策) 9、 你统计了我们一个班的情况,得到的信息是否就很准确呢?还要统计什么?(还要统计其他班级的情况)。统计的数据越多,我们得到的情况就越准确。 【评析:统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作为切入口,使学生感到统计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通过对情况的真实分析,引发学生的真情流露,学生想说敢说,非常投入。教师注意把统计的过程随教学过程充分展示出来,渗透自然,学生乐于接受。对统计表的分析注意了开放性,让学生扮演统计员的角色,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再创造的过程,使课堂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乐园。】 二、统计听课老师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情况。 今天来了许多听课老师,老师们在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打算怎样知道听课老师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统计)怎样进行统计呢? (1)请每小组打开信封,看一遍,要求我们干什么? (2)请每个小组商量一下,怎样合作统计? (3)学生汇报打算怎样调查。怎样问老师?(提醒学生要有礼貌) (4)学生到听课教师中去调查统计,收集数据。 (5)填好手中的统计表,汇报统计情况,你得出什么预测? (6)把同学们和老师们星期日里最喜欢做什么的两张统计表能否合在一起。(教师把数据合在一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什么? 【评析:本环节教师注意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的过程,在统计活动中,感悟统计的价值。(1)让学生把学到的统计方法应用到实际统计活动之中,随学随用,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做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实际数学化。(2)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讨统计的方法,学生畅所欲言。统计的办法是学生想出来的,数据是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出来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3)对学生双休日活动情况统计表与教师双休日活动统计表进行对比分析,并把二者合二为一,学生预测的准确、分析的透彻,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三、实际上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的多。(分别出示多张统计表) i。南京造地铁,选择颜色一张调查统计表。你发现什么? ii。第十四届亚运会前四名获金牌情况统计表。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 iii。选举班长情况统计表,引导学生做出分析 iv。近几年来南京旅游的人数情况统计表。 【评析:选取的几个例子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刚刚发生的事情,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学生分析的饶有兴致,既具有开放性,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精神、民主意识等。】 四、自学课本(100页101页) a)出示思考提纲 i。原始数据表与数据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ii。书上的三个小问题。 (1)观察统计表,说出喜欢每种球类活动的各有多少人? (2)估计一下,在这个班级里组织什么球类比赛最受欢迎? (3)你还能想到什么? iii。制作统计表要注意什么? b)学生合作交流上述问题。 c)学生汇报并补充。 【评析:教学过程不是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教者不囿于教材,让教材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特别是对原始记录表与统计表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的讨论,巩固了统计的过程,在比较原始记录表与数据统计表有什么不同时,孕伏了任何两种方法不存在对错之分,各有各的优越性,我们在实际使用时谁的最方便就最好。】 五、统计公路上汽车通过情况。(电脑出示马路过往车辆情况的场景) i。这是车辆通过的情况,现在请大家进行统计,(学生统计失败)为什么无法统计?你有什么感觉?(太快), ii。如果要你统计车辆通过的情况,该怎么办? ①需要去分类。(弄清要统计哪几种车辆)。②怎样收集数据?③怎样整理数据。④怎样画统计表?⑤分析一下结果。 iii。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很快的统计出来?(如何分工) iv。汇报你们分工的情况。通过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v。从统计表中想到什么?知道什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注意空气的污染情况等) 【评析:这一环节让学生想办法解决怎样统计动态的物体的问题,又一次让小组交流,发挥了团队的力量。通过虚拟的道路交通场景,学生尝试了统计的失败,又在教师分小组交流一下的话语点拨下,寻求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了统计的成功。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认知水平,相信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真正地发挥了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六、用统计的方法解决身边的问题。 【评析:让学生自己举例,联想到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如何解决身边的事情,学生发言踊跃,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作业:完成101页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题。 【评析:在培养能力的同时,还重视了双基的落实。】 【总评:本节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实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课一开始,教师就从双休日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的话题导入新课,从怎样知道每种活动有多少人最喜欢来切入主题。这样做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近感,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感动,兴致勃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情节:怎样知道星期日最喜欢做什么各有多少人呢?很自然的说出了要调查统计,那么怎样调查和统计呢?接着让统计员进行统计。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统计的经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清晰、充分地展现出来。课堂气氛活跃,双基训练扎实。 三、借助生活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感到数学的归宿是应用,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把握数学问题的加工度,努力改造数学问题,增加数学的情境性、开放性,注重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为了巩固刚学会的统计方法,教者让学生去统计听课老师最喜欢干什么这一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讨论教师人很多,怎样去统计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得出了一小组统计一排老师比较节省时间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照想出的办法去统计。办法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统计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学生人人参与,争论不断,效果明显。 四、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统计一分钟内车辆通过情况时,教师又一次让大家合作交流,学生讨论的结果是一小组有4人,1人负责记录数据,另3人每人统计一种车辆的简便方法。当学生把统计好的数据整理成统计表时,让学生分析讨论从统计的数据中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这样的设计颇具挑战性和现实意义,挖掘出了许多促使人发展的因素,出现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买摩托车、汽车的人很多、汽车多了,要注意安全,要注意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的话题,变关注知识为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使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得到了平衡与和谐的整合。 纵观整节课,教者注意把数学与生活沟通,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8教学总目标: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9一、观察物体(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讲故事)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同一头大象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木头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着重讨论侧面的不同点。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木头大象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通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出本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亲身实地的观察,更加清楚直观学习本课。)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小兔子和小猴子给兔博士的家各拍了一张照片,请大家猜猜这两张照片分别是谁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2)学生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 (1)同学们做的太好了,现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着一个茶杯,请你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茶杯,并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 (3)独立完成第三题,教师指名回答。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出示饼干盒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下面三幅图是谁看到的?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长方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长方体,四位同学坐在 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用图画出来。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说说你看到的是长方体的哪一面,画的是哪种图?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 (4)和它们对着的三个面是什么样的? (5)请小组长把长方体和图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观察正方体和球 每个小组的学生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画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 (3)独立完成第三题,教师指名回答。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定直线是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知道测定直线的一些简单工具。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准备: 测量工具若干套(标杆、卷尺、测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距离? 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二、新授。 1、测量土地的意义。 结合本地建设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 (2)卷尺和测绳: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 3、学习测量距离的方法。 (1)量地面上较近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距离。 (2)量比较远的距离。 量比较远的距离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距离,量几次就会歪斜,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距离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测立一条直线。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