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
范文 |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的从物体(玩具、茶壶、汽车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并选择适宜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与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增强对空间与图形领域数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有三次实践观察的活动:①集体观察微波炉实物②分小组观察长方体模型③分小组观察由两个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上、下、左、右、前、后,掌握了从四个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方法,并能据此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形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所观察到的简单图形,体会从同一位置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一定的相关感性经验,并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描述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有立体图形的转动后形成的不同平面图形,以及从不同角度展现长方体的透视图等。这些教学环节的实施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能达到比普通教学手段更好的教学效果,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3.使学生在观察辨认,想象等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教学难点: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践操作,探索新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辨析提升→反思交流,归纳小结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二上数学书《观察物体》内容 我们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方向可以看到不同 的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2)课件依次出示不同角度观察正方体的效果图:一个面两个面三个面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一个正方体)看到了这个正方体的几个面?(3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黄绿) 2.认识近似长方体形状物品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具有约定俗成的正面的物体) (1)课前老师拍摄了一种常见物品的一组照片,你能判断它是什么吗? 其实观察物体的学问可大了,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组照片,拍的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请你猜猜看它是什么? 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课件依次出示微波炉的一组图片(侧面图上面图正面图三视图)。 第一张,第二张…… 你从第几张照片确信你看到的就是微波炉?你看到了什么?(开关、门等) (2)出示微波炉的实物,结合实物和图片介绍微波炉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有没有小朋友愿意上来指一指微波炉的正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有门等) 指出:像微波炉这样有门的物体,我们习惯上把有门的这一面叫做它的正面。(板书:正面) 谁来指一指微波炉的侧面? 指出:像小朋友一样,在面对微波炉的正面的时候,它的左右两面都是它的侧面。(板书:侧面) 还有谁想上来指一指微波炉的上面呢?(板书:上面) 如果站在老师的这个位置来观察,你说说哪个面是微波炉的正面?你是怎么看的? 指出:像微波炉这样一类有门的物体,我们习惯上都是把有门的这一面叫做它的正面。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呢?(比如电视机的正面指的就是…?) (3)请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保持身体姿势不变,看一看,说一说你能看到这个微波炉的哪些面?(选择教室几个不同角度的学生回答,提示坐着回答。) 契机指出左侧面和右侧面。 例:中间的同学说只能看见一个面,分析:我们先往左边移动一下,再往右边移动一下,想一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看见这个物体的一个面?(眼睛正对着这个面的中间) 请刚才回答问题的几个同学起立。问:现在你看到了微波炉的哪些面? 问:这些同学还是在原来的座位上,为什么他们看到的面会多出“上面”呢?(引发学生争论,得出原来坐着,现在站起来了) 指出:原来微波炉不动,我们的位置动了,左右移动了,上下移动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面,两个面,或者三个面。 (4)完成“想想做做”1 出示一组从不同位置拍到的'冰箱的照片,请指出它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是第几幅图? 洗衣机的这3个面你也能找得出来吗? (注意由实物图片向抽象图片的过渡。) 让学生根据图片依次指出正面、侧面和上面。 3.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1)同桌两人变换角度自由观察长方体模型。 同桌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体模型,放在桌面上,固定好长方体的位置,同学们可以任意改变观察的角度,相互说一说能同时看到这个长方体的几个面。 (2)课件出示一组长方体图片,让学生判断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得的。 提示:老师是将长方体固定不动后,通过移动相机拍得的这6张照片。 先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眼睛比作照相机的镜头,模拟拍一拍。同时讨论:它们分别是在哪个角度拍摄的。(对于学生活动要有适当指导。) 再请同学上台模拟每张照片拍摄的位置。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取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拍得一个面、两个面和三个面的共识。 (3)一张照片最多能拍得长方体的几个面? 其实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我们的眼睛,当我们固定在某一个位置拍照的时候,一次最多能拍到这个长方体的几个面? 老师分别记下学生的答案,请说得不对的小朋友上台拍照,看一看他最多拍到了几个面。得到共识:最多只能拍到3个面。 请说3个面的小朋友上台来指一指,一张照片你最多能拍到的3个面是哪3个面? 指出:看到左侧面就能想到哪个面?(右侧面)看到上面,正面就能想到哪个面?所以我们只要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就能想到那另外的3个面。看来,一个长方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板书:长方体,最多只能同时看见3个面。) 4.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不具有约定俗成的正面的物体) (1)这个长方体像这样摆放,谁能指出你所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颜色? 教师变换摆放的方法,请学生说一说你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颜色? 为什么这个正方体的正面一会儿是红色,一会儿又是蓝色呢? 点出:像这样没有固定正面的物体,就把正对着我们的这个面叫做正面。 并指出此时它的侧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2)学生同桌间自由选择长方体摆放的方法,相互指一指,说一说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在哪儿。 5.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进一步体会正面的相对性。 (1)出示之前出现过的正方体立体视图,问:现在你知道红色、黄色、绿色分别表示它的什么面了吗?这3个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2)出示一个骰子,请学生说出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是几点? 玩过跳棋或飞行棋的同学请举手。如果看到现在这个骰子该向前走几步呢? 我们是根据骰子哪一面的点数来决定的?(上面) 6.判断组合物体(2个)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学生读题: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摆成一个长方体,再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老师演示一种拼法,要求仔细观察,想一想它的3个面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再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回想一下正面是什么形状?侧面是什么形状?上面呢? 睁开眼,画下来。 自己再拼一拼,验证想法对不对。 学生汇报,请想对的小朋友举手,老师对其适时表扬!并契机鼓励多种拼法,学生动手拼一拼,看一看。(选取2种有代表性的拼摆方法进行研究汇报。) 激趣:2个正方体拼得真好,小朋友们还想不想用3个正方体来拼一拼呢?试一试。 现在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请课后把它们画下来,我们下节课再来接着研究。 7.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么学的呢?(我们看见了有门的物体,长方体、正方体)我们知道了他们的……,还知道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观察3个,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图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 (一)知道在不同方向(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关键:根据物体所呈现的形状去确定观察者所站的方向。 教法: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书包,足球,同学、校门、教室的照片,微课,课件。 课前准备工作: 背诵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知道咱班的同学都喜欢故事,下面老师就和我们一起分享一则成语 故事。 2、播放故事《盲人摸象》。 提问:看完了这则故事谁能告诉老师,这几个盲人摸的是同一头象, 为什么他们描述出这头大象的样子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摸到的部位不同。什么原因导致盲人摸到象的部位不同? 师:站在不同的方向,导致摸到的部位不同,感觉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 如果站在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样子也会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挖掘身边素材,创设探究知识 (1)观察就是仔细看,老师拍了两张咱们教室的照片,你们看看哪张照片是教室的前面?为什么?-只有教室的前面才有黑板、讲座、钟表……2号照片拍的又是教室的哪一面呢? (2)想一想:同是一间教室,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因为拍摄者站的方向不同,拍摄者站在教室的前面,就能拍到教室后面的样子,站在教室的后面,就能拍到教室前面的样子。)(板书前面、后面) (3)、归纳:因为我们所处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板书:方向不同 形状不同) 2、设计活动,再次体验 师:刚才小朋友表现的非常好,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观察的精髓。接下来我们去观察一个实物书包。 观察之前有两个问题: (1)如何才能全方位去观察书包,观察书包的哪几个面?—前后左右面,谁能先拿着书包向我们说说书包的前后左右面如何去辨认? 生:汇报!(当我和书包方向一致时,我的前后左右就是书包的前后左右,所以书包) (2)师:你如何去观察书包的四个面? 生:下座位,其实就是变换方向 师: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转动书包 看来方向改变的方法很多,就要我们看情况选择适合我们的方法。 师:现在看看活动要求,谁来读读: 活动要求(三点): (布置2) 1)、2人一组; 2)、从四个面进行观察; 3)、对书包小声说说:“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 重要的文字读三遍,让我们一起把红色词语读三遍,好吗? 集体汇报,交流反馈 1)、PPT演示书包前后左右四个面,分别说说: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注意提示观察的都是形状而非颜色。) 2)、同一个书包,为什么看到的样子不同? (板书:左面,右面,方向不同 形状不同) 3、解疑答惑,巩固新知。 我们今天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是不同的。 这句话对吗?想想? 瞧,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个什么?足球,我们要从前后左右观察这个篮球, 你看到的都是什么图形 —圆形。那么谁愿意把这句话修改一下? 我们的`结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还可更简洁的说成: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 (板书:可能) 三、总结全课:我们今天学了 从不同方向,前后左右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现在让我们稍作休息,来玩一个游戏吧! 四、课间休息:(布置3) 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高举左手,手放下;高举右手,手放下。 老师和大家一起做,高举左手,老师怎么和大家的不一样?老师做错了?你们做错了?呢我们为什么不一样?老师的右边是哪边?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呢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呢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呢?我该怎么站?—后脑勺面向大家,这回对了吗? 我们一起来做一遍:高举左手,手放下;高举右手,手放下。 五、巩固练习 1、游戏做完了,我们接下来要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了?来看这道题,谁愿意当个小老师给我们来讲讲?—播放试题微课 2、谁能象刚刚的小老师一样,再试试。 下面那幅图是淘气看到的?(画“√”) 和他一样吗?你观察的很仔细,奖给你个贴画?谁来说下一道题。 3、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连一连。 你不但观察仔细,而且反映的相对快,贴画奖励给你!下来就要所学知识解决点实际问题了, 4、看!这有两张学校大门的照片,谁来看看哪张是在学校外面拍的,为什么?另一张呢? 看来你就是咱班的火眼睛睛!也奖给你个贴画? 5、还有点时间。我们来一起分享几组图片好吗?猜猜看! 美好的时光美好的人啊! 六、引用古诗,全课小节: 同学们,不同的方向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往往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句话 在生活中也适用,曾经就有这么一首诗巧妙地写出了这一数学现象,这就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让我们在用这节课的知识再去体会这首诗的含义吧。 七、实践延学 站在不同的方向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八、板书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 可能 方向 不同 形状不同 右面 左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3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课时: 本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题目看一看(一)备课人邹艳华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1、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 准备课件 学具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右,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右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师: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个面?你示范一下,行吗? (生站到桌子上) 师: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错。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师:(打开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 片段三 师: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看一看(二)备课人卓敬敏 教学 目标 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1、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准备课件 学具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平常喜欢玩什么? 生:积木、毽子等。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4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辩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像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要想全面地认识一个事物,就要进行多角度地观察和了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卡片三张、玩具四个、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一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几个盲人说的对吗? 生:不对。 师:为什么这些人都说错了? 生:因为这些人只摸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错了。 生:因为这些人没摸大象的整体,就说自己摸到了什么,所以就错了。 师:对了,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看来,要想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就需要我们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还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师:就请同学们赶快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师: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你的位置上对小狗进行仔细的观察,你看到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观察完的同学,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学生活动) 师:孩子们坐好了,请看屏幕中的这三幅图(课件),哪一幅图和你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 生:第一幅和我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 师:这是小狗的哪一个面? 生:这是小狗的正面。 (生说师板书:正面) 师:是什么样子的? 生:有两个大耳朵,还能看见两条前腿。 生:还有两个大眼睛,两个眼眉。 生:还有一张嘴和几根胡须。 师:有哪些同学也看到了小狗的这个面?请举起手来。 师:这些同学观察到的是小狗的正面,那其他同学呢?你们又看到了小狗的哪个面? 生:我看见了小狗的后面。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后面) 师:能在屏幕上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课件)说说是什么样的? 生:我看见了小狗向上翘的尾巴。 生:我看见了小狗的两条后腿,和上面的斑纹。 生:从后面也能看见小狗的两只大耳朵。 师:谁也观察到了小狗的.后面?请把你的小手举起来。 师:刚才一直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 生:侧面。 师:(板书:侧面) 师:是哪一幅图?说说是什么样的? 生:我只能看见小狗的一只耳朵。 生:我能看见小狗的一条前腿和一条后腿。 生:我看见小狗的身上有许多的斑纹。 生:它的脑袋后面还有一个吹气孔。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观察的是同一只小狗,而观察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谁能帮助教师解答一下? 生: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也不一样。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明白了,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师:在刚才的观察过程中,同学们只看到了小狗的一个面,你们想不想亲自去看看小狗的另外两个面? 生:想。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起立,按照老师手指的方向,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生活动) 师:你们现在看到的小狗和刚才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请你仔细观察,你现在看见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 生:汇报自己看见的样子。 师:请同学们起立,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你现在又看见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生:观察后汇报。 师: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师:我们怎样才能对一个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呢? 生:要对物体的每一个面都进行观察。 生:要全面地看一看物体。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3观察练习 师:现在老师想找一个小模特到前面来,让全班同学对你进行观察,谁愿意来? 师:(让学生站在前面)现在同学们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 生:正面。 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他的脸和红领巾。 师:(让学生走到四个小组的中间)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找找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学生说) 生:我看见了她的正面,看见了她的脸和红领巾。 生:我也看见了她的正面,看见了她的两个胳膊。 生:我看见了她的侧面,看见了她的一个胳膊 生:从她的侧面,还能看见她的小辫和头花。 生:我看见了她的后面,能看见她的小辫和两个耳朵。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结果确实是不一样的。 师:谢谢你,到前面来当小模特,请回去吧。 4课间操 师:刚才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的非常出色,下面我们来跳个舞轻松一下吧。 生:和老师一起跳舞。 师:轻松过后,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比刚才表现的更加出色。 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1、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文具盒等等,你们观察过这些物品吗? 生:观察过。 师:现在,就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数学书摞成一摞放在一起,把书的这个封面朝右边放,比一比哪个小组动作最快。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看到了数学书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观察的是数学书的正面。 师:你能从这三张图片中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看到数学书正面的同学请举手,其他同学帮老师看看对不对? 师:把正面的图片对应黑板上的板书贴上。 师:谁还能说一说? 生:汇报后选图片。 师:贴图片。 师:现在请小组长快速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坐好,看谁坐的最精神。 2、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不仅爱学习,而且喜欢做好事。昨天,老师正好看到一位同学主动地从地上捡起废纸,这是多好的行为呀。老师悄悄地拍下了这个镜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课件)(后)你们能猜出来他是谁吗? 生:(猜测是谁。) 师:为什么这么难猜? 生: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后面。 师:(课件)我们现在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 生:侧面。 师:能猜出来吗? 生:(猜) 师: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个面就知道她是谁了呢? 生:正面。 师:他是谁? 生:李奉泽。 师:我们都应该向这名同学学习,能够做一些好事,为大家服务。 3、师:我们接着来看,(课件)这是咱们班同学在音乐课活动时老师拍下的照片,想一想,关老师和这3名同学分别能看见钢琴的哪一个面?为什么? 生:音乐老师能看见钢琴的正面,因为老师坐在钢琴的前面。(课件演示) 生:唱歌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侧面,因为他站在钢琴的侧面。(课件演示) 生:跳舞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后面,因为她正在钢琴的后面跳舞呢。(课件演示) 生:欣赏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上面,因为他扒在了钢琴的上面。(课件演示) 师:是呀,我们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它的前面、侧面、后面来观察,也可以从它的上面进行观察,有时还可以从它的下面进行观察等等,观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4、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张照片,老师是站在哪进行拍摄的?(课件)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教师是站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因为拍的是我们的前面。 生:因为照片上是班级的后面,只有站在前面才能看见后面。 师:这一张呢?(课件) 生:这张老师是站在教室的侧面拍的,因为拍的是我们的侧面。 ,人教课标版数学二上《观察物体》教学实录 生:还能看见教室侧面的大窗户。 师:这一张呢?(课件) 生:这张老师是站在后面拍的。因为能看见教室的前面。 生:因为拍的是我们的后面。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还特别看动脑筋,真了不起。 5、师:刚才同学们看了老师拍的一些照片,你们想不想自己拍几张照片呢? 生:想。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照相机,想让同学们当小摄影师帮老师也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在拍照之前老师先来教同学们如何来使用这部照相机。先把镜头对准人物,看看人物是否在这个屏幕中,一定要把人物的头照进去,然后按下这个按钮,就可以了,但是在按按钮的时候,不要用手把镜头挡住了,不然就照不到人物了。你们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给老师照一张正面的照片,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 生:站在老师的前面。 师:谁愿意给老师照这张照片? 生: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拍照。 师:老师想照一张侧面的,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 生:站在老师的侧面。 师:谁来给老师照? 生:拍照。 师:同学们在拍照时,还挺专业的,就像真正的摄影师似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拍的照片吧。 师:我们看这张照片,(照相机连接电脑)是谁给老师拍的?你们觉得拍的怎么样?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给老师拍照,老师很喜欢这些照片,冲洗出来,老师一定把照片摆在写字台上留做纪念。 6、师: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了观察,我国北宋诗人苏轼在初游庐山时,就对庐山进行观察,并写了一首优美的诗,你们想听听这首诗吗?老师就把这首诗送给同学们。(课件) 师:你们喜欢这首诗吗? 生:喜欢。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苏轼在诗中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生:因为他站在了山里,看不见山的整体了。 师:看来呀,我们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必须对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 生:开心。 师: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学会了怎么观察物体。 生:我知道了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要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 生:我还知道了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呀,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成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只有你有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你才会发现更多的美,在数学中你才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实践活动。在这些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既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情感,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当然本课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观察人物的这一环节中,学生不能抓住人物每一个面的特点进行表达,我想这时如果我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会使这一练习的实效性发挥得更大。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5(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 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 能力点: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观察物体 (2)我学会了吗 2、开发性学习包 (1)自己制作正方体,通过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相同正方体的拼图。 (2)丰收园 3、拓展性学习包 (1)物体形状的特性(设计此形状的意图) (2)语文上课22课《纸船和风筝》,学生学做纸船,观察图形。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为1个信息窗。主要是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物体。先认识一个物体的三个面,然后再做练习。把88页第5题整合到“我学会了吗”后边,然后再延伸出从不同的“侧面”观察物体。 2、学科间整合:语文上册22课《纸船和风筝》,学生可观察其图像。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科技课上说出某些物体形状的特性,老师可进行必要的延伸(如三脚架的稳定性)。 4、体验式活动:走进生活观察物体,并画出你观察的物体的三面图形。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2课时。 (四)教学案例: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三、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四、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游戏,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用布盖着)你们看一看它上面是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把看见的记在心里,不要说出来,一会老师说开始再抢答,分成三个小组来看,其他两组不能看。 说明:正方体每个面贴了不同动物的图片,在分组看的时候让每组看不同的图片。 老师说抢答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会出现大家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不同原因进行不同的处理。 揭开盖着的布,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面不同结果就可能不同。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给小熊“拍照”。 (1) 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评析: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小猫“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3.动画:观察照片 4.观察茶壶。 (1)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5.观察茶壶和茶杯 动画:观察茶杯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动画:观察暖壶 6.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四)作业 1.动画:观察恐龙 2.动画:观察电脑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注: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多次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后期学习中应鼓励学生通过想象来回答问题。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6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知道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比如人们经常从哪3个面来观察(正面、上面、侧面),从不同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新授 例1 投影出示 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骰子、摆出这样的图形 1、定正面 2、定好正面后,你从正面、左测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请你在纸上画出你在正面、左侧面、上面观察到的。 3 侧面分为左侧面和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到的图形 一样吗?(从左侧面看到的是…,从右侧面看到的也是……) 4、让学生完成P41 5、p41 做一做 三、 课后练习 p41 做一做 P42 第1、2、3、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后记: 书本上并没有要求学生画出对应3个面的平面图,我觉得老师可以让学生不看连线题目的选项,直接想象画出3个面的图,之后再连线,这样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有好处。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观察、分析多个物体的组合体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观察观察、分析多个物体的组合体并得出对于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茶壶、9袋各种不同的玩具、图形卡片。 课前准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将每组中座位的四个位置编为1、2、3、4号,发给小组长一组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暑假生活即将结束,你又要和同学在一起了,同班同学那熟悉的身影还记得吗? 生:(齐答)记得。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这儿有一位同学的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做了自我判断,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是一个学生,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生: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同学的样子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以同班同学的照片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讲授新课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同一物体 师:请把茶壶放在桌子中间,茶壶嘴对着 1号座位的同学。 (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坐好) 师:你坐在这个位置,请问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看到了茶壶把和茶壶盖。 生2:我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3:我看到了茶壶嘴、茶壶身和茶壶盖。 师: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 你现在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纷纷发言)。 师:我们继续换位置观察,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3号座位的同学到4号座位,……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学生再次换位置观察并交流。最后让学生回到原位。)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茶壶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请站起来。 教师边说边出示: 师:××同学,你为什么站起来? 生:因为我在我这个位置上看到了茶壶的嘴和茶壶的盖子,而图片上画的也是这个样子。 师:答得真好。大家刚才都换位置观察了,请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生:(齐答)是。 出示: (做法同上) 继续出示: 师: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 (2号座位和4号座位的同学都站了起来。) 师:他们都站对了吗? (立即有几个学生坐下) 师:你们几位同学为什么又坐下了? 生1:我看到的茶壶嘴是朝右边,而图片上是朝左边。 生2:我看到的茶壶嘴是在右边,茶壶把在左边,而图片上是茶壶嘴在左边,茶壶把在右边。 生3重复生2的说法。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此时判错了的学生相继坐下) 出示: (让学生辨认,做法同上。)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茶壶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1:在1号座位我只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在2号座位我又看到了茶壶把、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2: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茶壶的样子也就不同。 生3:我和他(生2)的看法一样。 (师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 [评析:通过交换位置观察茶壶,亲身体验到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而当教师依次出示四幅图片后,更加形象直观地说明了这一点,由实物到图片,遵循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观察不同物体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茶壶,是不是别的物体也是因为你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呢?下面把茶壶收起,请你们小组内选一件你喜欢的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的正面对着3号座位的同学。 师:请认真观察一下,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上,看到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师:请你与其他三位同学换一下位置,再来观察玩具,看玩具又是什么样子的?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玩具,你有什么发现? 生:(齐答)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玩具的样子是不同的。 [评析:通过观察不同物体,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应用拓展 (一)听故事 师: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听故事了,下面讲一个小虎贝贝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老虎叫贝贝。他还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呢。这天,它在森林里玩,碰上了牛伯伯,牛伯伯对它说: ‘森林王国要举行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你参加吗?’贝贝听了高兴得直拍手,说: ‘你等着,我这就去拿相机。’瞧,它来了。” (播放老虎照相的课件) 师:(展示牛侧面的样子)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 生1:牛的左边。 生2:牛的侧面。 然后教师依次展示牛的正面、背面的样子,让学生回答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最后欣赏贝贝从不同方位对大象、汽车拍摄的一组照片。 (二)游戏:找位置 师:下面把熊猫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正面对着2号座位的同学,小组长把熊猫图片整理好,你们组的每个成员都从图片中抽一张,当老师说“开始”,你迅速看看抽到的图片上的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再找到相应的位置。游戏规则是:不许转动熊猫玩具。 (游戏开始,当学生找到位置后,进行反馈、矫正。) (三)看图连线 师:数学王国中的聪聪和明明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70页第1题,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 师:聪聪没有难住你们,明明能不能难住你们? 课件出示: 师: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聪聪和明明都没有难住你们,他俩夸你们真聪明!知道吗?聪聪和明明还给你们带来一个任务:让你们课后把你喜欢的东西,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样子画下来,展示给同学们,好吗? [评析: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练习题的设计,遵循了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原则,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布置的课后作业,既是本节课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又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四、小结全课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7【授课题目】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简介】 本节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多个玩具、闹钟、茶杯等。学生以4人为一组分组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 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平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有信心吗?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给每组都请来了一位好朋友。 师:这个好朋友就是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你坐在物体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行间巡视。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板书: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同学们想不想观察一下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观察的物体在小组内转圈。 师: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找到了两种观察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次观察物体。 师:大家再次观察后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大家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师:今天小朋友们观察得认真又仔细,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们组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三、拓展运用,激励创新 1、书第67页,试着完成做一做。 2、练习十五第一题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解放军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侧面后面 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8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l、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 在观察简单物体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在观察活动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 《看一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看一看(一)》,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纸箱,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学生状况分析 本课是在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参加教学活动,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运用所学知识, 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设计 (—)问题情景 (课件演示配音)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生活着一头非常美丽的大象,笑笑、淘气和机灵狗都想看看大象长什么样子,于是他们来到了大象生活的地方,看到了大象。回到家后他们向智慧老人介绍了大象。笑笑说:大象是大大的眼睛,长长的鼻子,两个耳朵像蒲扇"气说:大象是两根柱子上顶个门,门上有一条摆来摆去的长鞭";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智慧老人不解地问:"我听说,那里只生活着l头大象,你们怎么看到了3头大象呢?"他们三人一口同声地说:"只有1头大象呀!"。这是怎么回事呢?(逐一呈现他们所看到的图象) 【利用"淘气、笑笑、机灵狗看大象"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这一原则。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知 l、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坐好来看你面前的纸箱,互相说一说你坐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箱子面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活动) (2)汇报。 (3)你们看得很仔细,如果不停地换位置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小组内讨论一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考眼力:淘气看到大家学的这么棒,有些不服气,想考考你们的眼力,接受挑战吗? 看谁能快速的找出第几幅图是谁看到的。书上P26连一连。 2、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通过观察活动,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位置看纸箱,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请你猜猜看,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能看到纸箱的几个面? (2)我们以小组来活动,验证一下刚才我们猜测的看到纸箱的几个面是否正确?(学生活动) (3)汇报。你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几个面。 A:一个面的。请坐在你的位置,也能看到一个面的同学站起来。(正对着长方体的正面或从上往下看,或拿起来看底) B:两个面的。请在你的位置,看到两个面的同学举手让老师看看。旁边的同学走到他的位置检查检查,是不是能看到长方体的两个面。 C:三个面的。(站在角的位置) (4)亲身体验:请你走到角的位置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纸箱,最多只能看到纸箱的三个面,并能具体地说出在哪个位置能看到哪个面。】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1)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课件:笑笑配音)其实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有自己的名称。答案就在书上的P26页。可是我没有看懂,聪明的小朋友们,你可以教教我吗。你们现在看到的(绿颜色)的面(正面),你知道叫什么吗?依次揭示上面和侧面。(这个呢?) (2)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3)出示课件: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现在看到的长方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通过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的活动加深理解。】 (三)应用与扩展 1、游戏一: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智慧老人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快去看看吧!请以小组为单位从纸箱中任意摸出一个物体,只要你能指出这个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这个礼物就归你了。听明白了吗? 2、游戏二: 五颜六色的长方体多漂亮呀,喜欢吗? 下面我们用手中五颜六色的长方体玩一个猜颜色的游戏。(如:你的正面是红色,上面是绿色,猜一猜,下面是什么颜色?) 3、游戏三: 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的礼物各是什么形状的?书P27第3题。 4、游戏四: 猜猜看(出示美丽的学校照片):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上面拍摄的。 5、游戏五: 小小摄影师:看到别人拍的照片如此漂亮,你是不是也想亲自拍拍照片?老师来做照片中的人物,你来当个小小摄影师如何?不过我有个要求:我想要一张我侧面的照片,那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拍摄?要我的背影呢?…… (四)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想也许是大班额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会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对于大班额的教学,我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3.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习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9单元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搭一搭(8)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游戏。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拓展应用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 ()()() ()()()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①②③④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有()个,分别是()。 3、搭一搭,填一填。 A①② B③④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⑶、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合作情况进行升华。 2、学生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练习三(9) 教学目标: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0【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7页“搭一搭” 【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体验。(4)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体验空间与图形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克服操作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准备】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 教学前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活动中,我们常常要对一些物体进行观察和分析。比如在语文课本里就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古诗人苏轼有这样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来说说前两句?生:---- 师: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处、低处各不相同,这就说明了观察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也怎样?(不同)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观察由三个或四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由五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 板书:观察物体----搭一搭 搭建一个由四个立方体组成的图形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观察这个立体图形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它?生-------师板书:观察物体:正面、上面、侧面。 师: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我们怎么看才准确?生---- 师:------注意位置和视线 师:一起观察大屏幕看看从三个方向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分析) 二|探索新知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由五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我们分组进行比赛看看那个小组的同学能最快完成任务好不好?现在我们进行第一项比赛:请搞清楚要求后再动手!看大屏幕。师在讲台上搭出图形。强调学生先搭图形在画出平面图形。 板书:观察物体画出平面图形(正面是、上面、左面) (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 画一画: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交流: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 展示作品: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2)观察幻灯提问并小结: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生:(很容易地指出来)被遮挡住了。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 (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项比赛:请你们从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搭建出立体图形。出示课件并强调要求。 板书:从两个方向的平面图形搭建立体图形 (1)屏幕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上面)(正面) (2)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 三反馈练习,深化体会认识。 1从二个方向观察,能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 1)出示课本78页试一试第一题图 (正面)(左面) (2)师: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4)师:注意到各组搭出的立体图形,形状都不一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为 什么搭的不一样吗?(让生认识到根据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 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形状) 师:板书不能确定立体形状 接下来再看: 2二个方向观察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 (1)出示试一试第二题图 (2)师:引导生先从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哪个位置没有正方体。再从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进行充分想象。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摆放实物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虽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图形,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使学生掌握有关物体的知识和观察物体的知识。 2、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 4、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学习新知的条件 教师诱导: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有关位置的知识,如上、下、前、后、左、右等。现在我们就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用手来表示上、下、前、后、左、右,老师说,你们用动作表示,看看谁的反应快,动作正确。 二、激发兴趣,顺势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教具:教师拿出若干个盒子,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 ⑴拿出两个从学生的角度看起来是一样的盒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盒子一样吗? ⑵拿出两个从表面上看颜色不一样的盒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盒子一样吗? ⑶引导比较:将先拿出的两个盒子更换观察角度,使学生明显地看出它们是不一样的;对后拿出的两个盒子进行翻转,使学生看出两个盒子是一样的。 2、教师小结:刚才两个看起来一样的盒子换个角度观察结果却不一样;而看起来不一样的两个盒子换个角度观察结果却是一眼的。看起来我们仅仅从表面现象来判断物体的结构形态是不行的,我们还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 三、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1、观察物体一。 ⑴出示教具:教师拿出一个自制的四棱柱盒子,盒子的一个面是正方形,两个面是长方形,两头是三角形的面。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物体,看看它是不是长方体(这里不必讲解它的名称,只是让学生明确它不是长方体即可)。 ⑵教师诱导:现在我们就用小朋友学过的知识来观察这个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面,从而得出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面是三角形,还有的面是正方形。) 2、观察物体二 ⑴出示教具:教师拿出“大力士”玩具,请三个学生上前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这个“大力士”,并把自己所看到的样子用动作表演出来,其他同学评价。 ⑵游戏活动:组织学生给“大力士”照相。A、教师提游戏要求:如果我想请你们给“大力士”照张正面相,你们应该站在哪个角度照?B、请学生示范:如果我想请你们给“大力士”照张侧面相,应该站在哪个角度照?C、共同做游戏:学生站在“大力士”的.左侧或右侧给他照相。 3、引导学生辨认挂图。 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辨认,并提问:小亮、小明和小红他们也在观察物体,他们在看什么呢?(先引导学生看课本67页的例1,在结合例题下面的三幅图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4、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求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玩具,在自己所在的小组共同学习。小组同学一起观察玩具,然后把观察到的样子画下来。 5、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 一方面总结学生的观察情况,提供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观察评价同学的作品中进一步体验观察的方法和过程。 6、口头表达练习。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哪些地方用到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这一观察方法。(通过口头练习,可以使观察方法的知识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由记忆的学习转化为理解和应用性的学习。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十五的兴趣。) 四、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新知 1、让学生猜一猜:教师依次出示面有茶壶的平面图:茶壶的俯视图——茶壶的侧面图(壶嘴的一面)——茶壶的正面图。证明:平时照相为什么一般选择正面或侧面照(原因是从背面照很难辨认是谁)。 2、让学生看一看:教师出示画有房子和标有A、B、C三个侦察远位置的挂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A、B、C三个侦察员,从三个方位来观察敌人的营房,请你标出A、B两个侦察员看到的情形(在图例中有从四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让学生选择)。 3、让学生做一做:教师出示课本67页的“做一做”,引导学生辨认三个同学观察到的画面各是哪幅图,并用线连起来。 五、全课小结,拓展思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还有疑问吗?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份精彩的作业。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2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5页。 学情分析: 复习米和厘米,使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估算和测量,对于角和直角的复习,则使学生学会在几何图形中发现角和直角,并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复习观察物体,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而复习认识时间,让学生认识时、分和间隔5分钟的时间的读写,并会运用时间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第105页第10题中的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4、组织完成104页第9题 (二)观察物体(课件出示汽车观察图) 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观察物体时,要多 从几个方向观察。 1、 观察圆柱,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2、 观察球和正方体你又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3、 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物体?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学生独立完成105页第11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想一想,填一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2)一枚图钉的长约1()。 (3)过两点可以画()条线段。 (4)学生用尺上“0”刻度到“10”是()。 (5)1厘米1厘米地数,数()次是9厘米。 (6)70厘米-15厘米= 44米+26米= 35米+18米= 56厘米-28厘米= 1米-30厘米= 64厘米+28厘米= 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 这节课你学到了的什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3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5.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6.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自己制作的课件、玩具恐龙5只、雕塑照片20张,数码照相机一台。学生8人一组围桌而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从实际切入。 激趣: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谈话:你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拍的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提问: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学生讨论、回答,课件点击,对应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欢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 生2:我最喜欢侧面的,站在她的旁边,拍的是她的正面。 2.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出示课题)[设计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谈话:(出示玩具恐龙)这是什么?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恐龙?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锋利的牙齿,白白的肚皮,手细细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眼睛是翘起来的,样子很凶猛。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侧面,它有粗壮的腿。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恐龙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恐龙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恐龙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龙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说明:这是老师绕着恐龙一圈拍摄到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展示玩具恐龙旋转一圈的画面、可以定格。) (4)课间小歇:教师:刚才我们观察了恐龙,你们想不想到恐龙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恐龙都在干什么!(课件演示恐龙电影场景片段。) (5)情感交流: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恐龙说些什么? 生1:那些小恐龙真可爱,我都想养一个。 生2:恐龙的世界真漂亮,我都想去看一看。谈话: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可是还有一些动物也快要灭绝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巩固新知。 (1)做一做谈话:(课件同步)这时,开来了一辆汽车,恐龙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汽车,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恐龙围着汽车图)这是汽车的哪一面?(逐一设问)这四只恐龙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同座两人相互说一说。(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 (2)摆一摆教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铅笔盒……你观察过吗?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看一看,数学书都是什么样的?你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操作,回答。) 生1:我看到了侧面,我能看到3个面。 生2:我看到了正面,我能看到2个面。 (3)找一找实例:大家知道吗,开学以来,只要我们班级的桌椅坏了,总是有一位同学把它修好,可是却没有留下姓名。老师一直调查不出来。在星期六的时候,老师正好看到了这位同学和他的爸爸一起为班级修理课桌,老师悄悄的拍下了这些镜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班级学生修理课桌的场景只有背影和侧面)你们能猜出来吗?(学生议论纷纷)为什么这么难猜?那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面就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正面。) 小结:我们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为大家服务。[设计说明:我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恐龙为素材,通过3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恐龙的样子是不同的。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在巩固阶段,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把教材的练习1进行了改造,使得新课教学以恐龙为主线展开。并且以好人好事为教学资源,进行了思想教育,也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体验成功、实践新知 1.实地观察。教师:老师还拍下了几张我们学校的照片,你们看,这是哪儿?(出示学校雕塑)我们学校的雕塑漂亮吗?你仔细观察过吗?今天我们学的就是观察物体。就让我们一起去观察我们学校的雕塑吧!(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学校雕塑。) 2.操作实践。教师:咦,还有几张照片,老师想起来了,不小心撕坏了就在你们的桌子上,你能帮助老师把它拼出来吗?就让我们来一次比赛,根据刚才观察到的雕塑的样子把它们拼好!(学生两人一起拼图。)提问:这张照片拍的是雕塑的哪一面,是站在雕塑的哪一面拍的? 生1:我们拼的这张照片是雕塑的正面,站在大门口拍的。 生2:我们拼的这张照片是雕塑的侧面,站雕塑的侧面拍的。 3.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设计说明:在实践部分,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后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拼图的活动为载体,只有经过仔细观察,才能完成任务。让学生感到形式活泼、新颖,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总评:本节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教师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整和于教学之中,使教学锦上添花。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本节课的教学以儿童喜爱的生活情境“拍照片”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导入的设计先声夺人,既帮助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新课的学习搭建了认知平台也抓住了学生和听课教师。 2.主体参与,探索新知。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主体性。基于此,新课以观察恐龙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分3个层次观察恐龙,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设计时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的探索新知。并且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如鼓励学生选择到自己喜爱的观察位置去观察;再如让学生看完了恐龙录像,你想说什么?等等,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3.联系生活,实践运用。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大量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如上课开始的拍照、找一找是谁做了好人好事、拼照片等。贴近了学生,延伸了学习。从而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展开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了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4教学目标 1.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和合作意识,培养初步的辩证唯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准备 课件配图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1.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 2.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二、问题探究 1.讲解每个面的名称 2.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4.组织学生互相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三、体验感悟 1.学生试说,老师纠正强调 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 3.学生按照老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 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2.口算 3.连一连 4.观察一个物体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的《资源与评价》 板书设计 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站在一个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 正面、侧面、上面 教后随记 这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延伸和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知识不那么厚重,却简单易懂,同学们就在这样的一节课中掌握了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5设计提要: “观察物体”重在“观察”。本课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观察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观察物体”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本课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三,本课中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恰倒好处地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41,观察物体(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从某些角度观察物体时,会发生遮挡的情况。 教学准备:摄像机、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层层推进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 2、观察一个正方体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开始吧!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应变预设: 学生观察的角度是不同的,老师要注意:1、指导学生调整观察角度,尽可能垂直于被观察的那个面的视角出发来观察正方体;2、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完整,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我从( )方向看到( )个( )形。 3、观察二个正方体 师:(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们都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吗? 师:我们已经在桌子上放了两个正方体,为什么左、右两边的同学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应变预设: 这样的简单的遮挡现象是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大部分同学应该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如果还有人不清楚,可以适当给予提示,让他们明白,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4、观察三个正方体 师:(再添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请同学们再加上一个正方体,继续观察,现在,从正面观察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 板书: 从正面看 师:从正面观察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呢?请同学们都一起到正面来看看! 师:那从上面观察会看到什么呢?现在,也请大家一起从上面观察观察。 板书: 从上面看 师: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观察左面,还是看到三个正方形吗? 板书: 从左面看 应变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从正面观察的同学,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而从左侧观察的同学,仍然只看到一个正方形,这同样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评析: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又显得自然、朴实、富有思考性。] 二、仔细观察,探究规律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已经学会了观察一个正方体,而且还学会了观察由一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并且还能正确认识遮挡现象,你们真的了不起! 师:如果我像这样再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这就成了一个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了。同学们想象一下,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这个物体,你可能会看到怎样的形状呢? 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师:现在,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再添加一个正方体。 师:摆好了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是否与你刚才的想象相同呢? 1、从正面观察 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 师:(把摄像机摆到正面,将这个物体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虽然这是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正面观察我们仍然只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板书: 从正面看 2、从上面观察 师:现在我想问问,从上面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吗? 师:哦,“多了一个正方形”!好,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正方形,谁能把它摆在黑板上合适的地方,拼出你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应变预设: 一般会摆出如下图的两种形状,老师都应给予肯定,不过,黑板上只保留从正上方观察到的如上左图的形状。 师:(用摄像机拍摄这个物体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从上面观察,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这一组有三个正方体,另一组有一个正方体,所以从上往下观察,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 板书: 从上面看 [评析:充分利用前面的观察成果,着眼于两组与一组的不同展开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思维也更加集中。] 3、从两侧观察 (1)从左侧观察 师:现在,我们再从左侧来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只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吗? 师:“不是”?那谁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 师:哦,你们看到了“两个正方形”!谁能上来摆一摆吗? 板书: 从左面看 师:(把摄像机摆到左侧)从左面看,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我们已经知道前面一组是由三个正方体组成的,为什么从左面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2)从右面观察 师:现在,请大家都到右侧观察观察,看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画到纸上。开始吧! 应变预设: 指导学生在观察时明确:这是由几组正方体组成的?你看到的每一组各是什么形状?它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弄清楚了上述问题,学生就会把看到的形状画出来了。 师:画好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业拿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师:(把摄像机摆到右侧)从右侧观察,我们仍然看到有两组正方体,我们看到的每一组都是一个正方形,它们组成了这样的形状。 板书: 从左(右)面看 应变预设: 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的右面,学生可能会发现正面和反面、上面和下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也分别相同,这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请大家翻开课本P41页,把例题3补充完整。 [评析:由于旧知识的铺垫,例题自然呈现,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亲身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大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摄像机),适时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困难。] 三、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师:如果我们把这两组正方体适当分开,再把这一组竖着摆放,这就组成了教材P41页做一做图中的样子,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然后独立完成。 提问:(1)从上面观察,为什么红色的这一组的正方体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2)为什么从左面看,绿色的小正方体不见了呢?(因为绿色的小正方体被前面红色的小正方体挡住了。) (3)从右面看,会观察到怎样的平面图形?(由上面两个红色正方形和下面一个绿色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竖着摆放的长方形。) 应变预设: “做一做”与例题3中的物体都是由两组正方体拼组而成的。但是,由于它们摆放的位置不同,所以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和所发生的遮挡现象也不同。弄清楚上述问题,学生也就就明白了其中的变化。 师:(在绿色小正方体上面多加了一个绿色小正方体,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和刚才的图形比有什么变化? 师: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现在从各个方向观察这个物体,你会看到什么?和刚才看到的图形比,有什么变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讨论讨论。 [评析:利用了教材上的“做一做”来作为学生的巩固练习,并对这题练习进行充分挖掘,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动手拼组,大胆想象 师:(课件出示)我从正面观察,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同学们猜一猜我观察的物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小组合作摆一摆。摆好之后,请老师看看!开始! 师:同学们真有创意,摆出了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物体。请问老师观察的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 师:看来,每个小组的答案各不相同。因为从正面看可能有遮挡的情况,我们还不能确定到底是有多少个正方体组成的。请大家接着看屏幕,(课件出示下图形状)从左面看,老师仍然只看到了这样三个正方形,同学们,请你们再想想,老师观察的这个物体究竟是怎样的呢?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师:请同学们互相合作,调整一下你们已经摆好的物体,使它从正面看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从左面看也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师:都摆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 师:看来呀,仍然不能确定!那老师再给一个条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从上面观察,老师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请你们根据这个条件,再次调整你们摆好的物体! 应变预设: 学生摆的时候要明确:1、这个物体一共是由三组正方体拼组而成的;2、至少有一组是有三个正方体的。 师:看来,这次正方体的个数能够确定了,每个小组都是用了五个正方体来摆这个物体。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用摄像机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呢? [评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这里,教师设计了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切实体验空间观念的形成。] 五、全课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画。(课件播放庐山美丽的风景图结合古诗《题西林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知识!) 3、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认识我们的世界,了解我们的世界,长大以后造福我们的世界! [评析: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同时寻找大自然中的数学现象,深切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二)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注重设计开放式的教学环节和富有趣味性、思考性的教学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并利用摄像机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使课堂变得新颖、有趣、更有实效! 一、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篇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从教学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最后到观察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活动富有趣味性和思考性 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教学中,我不仅设计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 本课中,我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将实物图发展为平面图,使抽象而难以描述的图形具体呈现,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同时,也恰倒好处的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