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教案 |
范文 |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填空选择专项练习 一、填空(18分) 1、 的4倍是( ),( ) 的是20。 2、一个数的比4.5多20%,这个数是( )。 3、等边三角形的边数与正方形边数的比是( ),比值是( )。 4、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5、从甲地到乙地,客车要行4小时,货车要行5小时,客车速度比货车快( )%,货车速度比客车速度慢( )%。 6、在3:2中,如果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要加上( )。 7、甲数的等于乙数的 ,乙数比甲数多( )%。 8、一块三角形菜地,边长的比是4:3:5,周长是168米,其中最长的边长是( )米。 9、抽样检验一种商品,有48件合格,2件不合格,这种商品的合格率是( )。 10、把7/8:1.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1、某商品在促销时期降价20%,促销过后又涨20%,这时商品的价格是原来价格的( )%。 二、判断(5分) 1、某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7:8,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 ) 2、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 ) 3、一个数增加15%以后,又减少15%,仍的原数。 ( ) 4、海尔电器厂今年的产值比去年增加120%万元。 ( ) 5、把500克糖加入5千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 ( ) 6、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7、六年级今天缺席4人,出勤46人,出勤率是92%。( ) 三、选择(5分) 1、0.3的倒数是( ) A、 B、3 C、 2、把5克食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和水的重量比是( ) A、5:100 B、5:105 C、1:21 D、21:20 3、同一圆内半径是直径的( ) A、 B、2 C、π 4、甲数的是24,乙数的是24,甲数与乙数的比较( ) A、甲数大 B、乙数大 C、一样大 5、a、b、c三个数都大于零,当a×1= ×b= ×c时,最小的数是( ) A、a B、b C、c 6、在含盐30%的盐水中,加入5克盐和10克水,这时盐水含盐百分比是( )。 A、大于30% B、等于30% C、小于30% D、无法确定 7、甲乙两股长1米的绳子,甲剪去 米,乙剪去 ,余下的绳子( )。 A、甲比乙短 B、甲乙长度相等 C、甲比乙长 D、不能确定 8、已知8X + 8 = 24,则4X + 3 = ( ) A、11 B、10 C、9 D、8 9、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甲车行了全程的 ,乙车行了全程的 ,( )车离中点近一些。 A、甲 B、乙 C、不能确定 10、用汽车运一批货,已经运了5次,运走的货物比 多一些,比 少一些,运完这批货物最多要运( )次。 A、8 B、9 C、10 D、11 小学数学教案 篇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 2.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比较大小和组成以及10的写法。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全面掌握10的组成。 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 “数字王国里,数字9总是认为自己最大,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字,特别是0。小朋友们,你们能帮0想想办法吗?” 2.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办法:让1和0做朋友比9大,让2和0做朋友比9大…… 3.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数数和认数。 (1)课件显示本课主题图:和平广场 教师提问:图上画了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 (2)学生分组交流,汇报数的结果。 学生说出有10个人,其中9个小朋友,1位老师。还有10只鸽子。 (3)课件显示学生说的结果:10个人,天上飞的10只白鸽。加强学生对数字10的直观感受。 (4)让学生观察第64页的点子图,并数出圆点的个数。教师这时板书:10,并引导学生读数10。 (5)学生动手摆学具:摆出10朵小花。 2.教学“拨珠图”。 教师拿出计数器,请学生上来先拨9颗珠子,拨完之后,老师提问:再拨几颗是10颗?学生说出再拨一颗。让学生明白:9添上1是10。 3.教学“尺图”。 在屏幕上出示直尺图,直尺图上只填上0、1、2、3、4、5、6、7、8,请学生将9和10准确的填在直尺图上。引导学生小结:9在前面,9比10小;10在9的后面,10比9大。 4.教学“比大小”。 (1)引导学生数出第65页上两幅点子图上的圆点。 (2)数完之后,让学生自行在底下完成框内的数及在○里填上“<”、“>”。 (3)小组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过程和理由。教师巡视、指导。 5.教学“10的组成”。 (1)出示教具:一棵大树上,挂了10个果子。 (2)请同学们数树上的果子,然后让学生们将这棵树上的果子摘下来,放进老师事先准备的两个篮子里。问:将这10个果子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一共有几种分法? (3)小组讨论交流之后,请小组派代表上来说出几种分法来。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 (4)教师进行总结并且板书: (5)学生分组进行摆放学具:10的组成。 学生可以边摆边说,或者是一个人摆,一个人说。 (6)学生根据摆的过程,记忆10的组成,并且在书上独立的完成框内的数。 根据学生在书上填好的这几个组成,提出问题:不用摆,看到这几组,你还能想到什么吗?学生马上联想到由可以想到另一组,以此类推。 6.教学“10的写法”。 (1)引导学生说出:10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不一样,它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1”,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太远。 (3)学生在田字格离练习写10,教师巡视指导。 三、游戏 1.准备数字卡片1~9两份。 请部分学生上来手拿卡片,让他们找伙伴。手拿数字卡片合起来是10的两个小朋友站在一起。 2.小组游戏(同桌的为一组)。 其中1个学生随意的拿出一个数字学具,另一个学生马上拿出另一个学具使两个数字学具合起来为10。 3.完成第65页“做一做”练习。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九第1题。 课件显示:数轴图,请学生上来独立填数。其余的同学在下面完成。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顺序。 2.练习九第2题。 课件显示:卫星发射情景的录像。 显示根据录像上指挥员的发射命令填框内的数。让显示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练习九第3题。 显示独立在表格里填10的组成。 小学数学教案 篇3[教材简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题是出示了一幅农村生活情景图,通过求一共有几只兔和一共有几只鸡的实际问题列出两道连加算式,引导学生从3个2相加和4个3相加的角度理解连加算式的特征,为教学乘法意义作好准备,例题后的试一试,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个几的认识。 第二道例题在充分感知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教学乘法,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用乘法算4个2相加可以列式42,也可以列式24。在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的同时,教材结合前一个算式着重介绍乘号,后一个算式着重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至于乘法的意义,是这道例题最重要的内容,理解还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题的重点。例题后的试一试既要求列加法算式又要求列乘法算式,教材指点学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是看图列式,第二题是先按要求摆学具再列式,通过这两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第3、4题巩固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动物乐园玩一玩,看看里面又有些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 二、认识几个几相加。 1、学习例题,初步感知。 (1)提问:在动物乐园里有些什么小动物呢? (2)提问:兔一共有几只?小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导学生一起从图上数出3个2和4个3;板书算式:2+2+2=6(只) 3+3+3+3=12(只) 2、观察比较,再次感知。 (1)请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概括都是几个相同的数在相加。 (2)用几个几相加表述。 启发提问:你能用几个几相加得几这样的说法来说一说每个算式吗? (3)教师小结 这两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 (几个几相加是认识和学习乘法的生长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图上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语言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含义,为学习乘法做好孕伏。) 3、完成试一试,深化感知。 (1)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数一数有几个几,然后照着摆一摆,边摆边说1个2,2个2最后让学生填一填。 (2)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摆出3个4根,然后指着数一数,最后填一填。 (两题的不同练习方式,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另一方面又有效地反馈了学生对于几个几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三、认识乘法。 1、学习例题 (1)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图,说说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可以列成怎样的算式?它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2) (2)认识乘法 教师说明:像这样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4个2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写成42或24 提问:42和24都表示几个几相加呢?等于几呢?(板书=8) 教师在算式42=8中介绍乘号和读法(板书乘号和4乘2字样) 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再读一读24=8这个算式。 教师再在24=8算式中介绍乘数和积,(板书各部分名称) 学生说一说42=8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反思:想一想4个2相加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可以写成几个乘法算式?分别是怎样的?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那么? 教师小结:4个2相加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42=8和24=8,他们都表示4个2相加。 (教师的谈话巧妙地引入了乘法的学习;在两个乘法算式中分别介绍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则有机地分散了对于乘法的认识,使学生学得更明晰;引导学生的反思和适当的小结更让学生对于乘法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2、试一试 (1)学生观察图画,数一数有几个4,并填一填。 (2)想一想可以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填一填。 (3)反馈核对。 提问:计算4个5相加的和可以用几种方法计算? 列乘法算式时是怎么想的?得数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看来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几。 (4)观察比较。 请学生观察加法和乘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5)教师小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时,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教师没有在教学中直接说明,而是让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致,同时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理解;另外练习反馈时的提问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列乘法算式的思考方法。) 四、课堂总结 想一想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必要的学习反思和总结,有助于让学生养成学后思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把所学的新知及时存储和纳入相应的知识结构中去) 五、联系生活,感受应用。 提问: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也可以用乘法算? (联系生活的例举,可以考察学生对于乘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六、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反馈交流,着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列成那样的乘法算式?这两个乘法都表示什么? 2、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交流核对。 3、想想做做3 (1)第1题 先让学生摆一摆,然后再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2)第2题 学生独立看题,摆学具,填写。 (3)思考:写乘法算式的时候先要想什么呢? 4、想想做做4 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教师再指名几生进行反馈。 5、想想做做5 学生先填写,然后核对,再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注重强调读法和写法的统一。 (多样的有层次的习题能全面地检查学生对于乘法意义的体会、理解程度和乘法读、写法以及各部分名称的掌握情况。每题反馈时有针对性的提问则能更深入地暴露学生的思维,了解学生学习的达成度。) 小学数学教案 篇4一、 理念设计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图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教材、教学分析 本课是在以前学过的基础上进行新授的,并且本单元要学的图形都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这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教学时,应注重把握好旧知向新知的引渡,使学生能自然而然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知道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 四、 教学流程 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出示动物百米赛跑图)你知道跑道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生:线段。 师:你会画线段吗?(指名板演)用什么画的?为什么要用直尺画呀? (此过程自然而然导入线段的特征,从而为后面要学的射线、直线作好准备) 师:线段是直的,这是线段的什么呀?你还知道线段的哪些特征。 生:有两个端点,无限长(可以量出长度) 师:如果将线段的一端延长(或两端都延长)那会变成什么图形呢? ㈡ 、认识射线、直线。 1、 自学课本第109页 2、 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并从现实生活中举事例。 师:它们各叫什么名字呀?它们又与线段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 学生回答。 师:你能应用这个知识解释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射线吗?看谁说的多。 生:手电筒的光线。 生:探照灯射出的线。 (这一环节让学生能把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应用数学知识了解社会,并使学生知道数学来自社会,也能用于社会。) 3、 做练一练第1题。 ㈢、建立角的概念。 4、 出示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认识这个图形 5、 学生动手画角,说出画法。 6、 揭示角的概念及角的名称。 师: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呢? 生: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7、 角的符号与比较。 师:认识角的符号,它和我们学过的什么符号很相似呢? 生:。 师:一样吗? 生:不一样。 说明不同的地方,并注意区别。 8、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找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学生用准备的两个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按住一个纸条不动,转动另一个纸条,可以出现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角。 师: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学生得出:先使两个角的一边重合,再看另一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这两个角相等。 ㈣ 、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㈤、综合素质练习。 9、 按要求画一条射线。 10、 过两点画一条直线。 11、 过一点画一角。 12、 动手做一做,长方形剪一角,剩下几个角? 13、 数一数右图中有几条线段;几条射线;几条直线? 14、 用三根小棒摆三个角。 (以上综合练习是通过学生的画、做、数、摆等各个方面进行的,让学生能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5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求稍微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课本第90页的例2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发展,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教学的。这种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只是有一个条件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条件先算出来。解答求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基础知识,来探索解决新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导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 1.08 7 0.044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1)某种菜籽的出油率是36%。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授新课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4)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 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 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提问:14-12表示什么?再除以12表示什么? 方法二:14÷12≈1.167=116.7% 116.7%-100%=16.7% 提问:14÷12表示什么?再减去100%表示什么? (4)小结解题方法: 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5)改变问题: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列出算式:(14-12)÷14 (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课本第90页“做一做”的题目。 2、练习二十二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3、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稍微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课本第93页例3和“做一做”)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类问题实际上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类似,只是给出的条件以百分之几来表示。由于有相关的分数乘法问题的基础,所以这里只通过例3教学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其他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等问题则安排在习题中让学生尝试解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400×(1+) 二、授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3)引导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① 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② 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 (4)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 方法一:1400×12%=168(册) 1400+168=1568(册) 提问:1400×12%表示什么?再加1400表示什么? 方法二:1400×(1+12%) =1400×112% =168(册) 提问:1+12%表示什么?再乘1400表示什么? 2、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要用乘法计算) 3、巩固练习:完成P93“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练习 1、补充练习。 (1)出示练习: ①油菜籽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籽可榨油多少千克? ②油菜籽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油2100千克,用油菜籽多少千克? (2)分析理解: A、出油率是什么意思?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B、第(1)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应用什么方法计算?第(2)题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可以怎样解?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学生做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1、3、4题。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