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讲解最小公倍数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
范文 | 讲解最小公倍数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讲解最小公倍数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并理解求两个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实录: 一、引入: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对,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蜜蜂们开始忙碌起来了,其实在蜜蜂的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大家看,(课件出示)蜜蜂们每天白天都忙碌的采花粉酿花蜜,但是,由于这个蜜蜂王国的日益壮大,蜜蜂们越来越多,每次大家同时采完蜜回来往往非常拥挤,这可怎么办呢?于是蜂王就想了一个办法。 [点评: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密切联系有趣的生活实例,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使本课的数学知识赋予一定的价值] 二、新授 1.(1)师:蜂王把它们分成了2组,1组每30分钟回来一次,1组每40分钟回来一次。它想这样可就解决问题了。同学们,你们说蜂王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 生①:解决了。 生②:没有解决,过一段时间,它们会一起回来的。 师:有的同学认为这个办法可以,有的认为不行。请你们自己证明一下,在证明时,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 (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 生①:用纸条证明,(学生在展台演示)每隔3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四次回来要120分钟,每隔4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三次回来也要120分钟,当120分钟时它们会同时回来,发生碰撞,所以不行。 师:这种方法形象直观,非常好,还有不同和方法吗? 生②:用数轴证明。(学生在展台演示) 师:大家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简洁清楚。 师:有的小组用的是摆纸条的方法,有的小组用的是数轴表示的.方法,都十分形象,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③:找倍数的方法证明。 30的倍数有:30 60 90 120; 40的倍数有:40 80 120,我发现它们有共同的倍数120,所以第120分钟它们会相撞。 板书: 30的倍数:30 60 90 120 40的倍数:40 80 120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采用了不同方法,但都是先找出30和40的倍数,从而发现它们有公有的倍数120,看来是真的不行。 [点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的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体现了找法的多样性,并注意找法的优化,使学生在体验中不断优化方法。] 2.师:咱们换一个数试试。一组60分钟回来一次,一组90分钟回来一次。请同学们再来证明一下。 学生验证 学生汇报。 生:60的倍数有:60 120 180;90的倍数有:90 180。所以在180分钟时它们会相遇。 师:恩,还是不行,我们发现60和90也有公倍数。 3.师:那是不是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例如17和18的公倍数就是它们两个数的乘积。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我们可以看出:任意两个数都有公有的倍数,也就是公倍数。什么是公倍数? 生: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他们的公倍数。 师:公倍数有多少个? 生:有无数个,找到两个数的一个公倍数,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师:我们发现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而且每组公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那么三个数之间是否也有公倍数?四个数呢?五个数呢? 生①:举例:2、4和5的公倍数是20。 生②:无论几个数,只要相乘,它们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师: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数吗? 生:没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公倍数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