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唐诗宋词是褒义词吗 |
范文 | 唐诗宋词是褒义词吗 唐诗宋词是中性词。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宋代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唐代的诗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大臣个个是词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著名词人,女词人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使宋词得以佳篇迭出,影响久远。 经典唐诗宋词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美人头发重重叠叠中的金背小梳在日光的照射下闪烁不定,像乌云一般的头发飘拂着雪白的脸庞,娇慵起身画细长弯曲的眉毛,缓缓摆弄着妆容,拿前后两面镜子照看头上的饰花,花与容颜交互辉映在镜子里。将画好的新贴绣在短袄上,图案是成双成对难以分离的金鹧鸪。 ●赏析:这是一首写深闺美女懒起梳妆的图画,“鬓云”“香腮雪”“蛾眉”几个词写出了女子的美丽,“懒起”一词写出女子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弄”一词便显示无聊已极而借此消遣的意味,煞拍(即最后一句)一句点出了女子心思,如此慵懒,是因为心爱的人不在身边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赏析与探究: 1、“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分析“懒”、“迟”、“弄”三字之妙 析:三字相互照应,刻画人物神态、动作,暗示人物心情,巧妙的传达出闺中女子娇慵、惆怅、百无聊赖之情。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试分析其表现手法 析:——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3、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说说你从词人“约文微词”中所体会到的女主人公情怀? 析:——闺中女子内心的寂寞空虚。 ——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释 ①游人: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合:应当。 ②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③皓腕:洁白的手腕。 ④须:应 ⑤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⑥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让游人只想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彩绘船上听着外面的雨声入眠。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卖酒时撩袖盛酒时,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不要在老之前回到故乡,不然回到家乡后会悔断肚肠。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3分) 答:“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对每1点得1分】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鹊踏枝》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译文:谁说闲情逸致抛却了许久?每每春日来临,惆怅的情绪依然故旧。为此,天天沉醉于月下花前,对镜端详,并不吝惜容颜消瘦。河畔青草丛生,河岸柳树成行,问一声,为何年年还添新愁绪?独立于小桥之上,春风灌满衣袖,此时此刻,行人已离去,只有那如钩新月映照着那一排排影影绰绰的树木。 1、这首词下片中写了哪些典型意象? 答:青芜、堤柳、夜风、新月 2、结合全词,谈谈你对抒情主人公心中的“闲情”的理解。 答:由“敢辞镜里朱颜瘦”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为一女性,她的郎君已经离家多年,杳无音讯,可能早把自己给忘了。白天,纷飞的柳絮勾起了她的春愁,夜里,一弯新月勾起了她的思念。本词所展现的“闲情”,便是一位痴情女子对薄情郎既怨嗟又难舍的缠绵之情。 《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注释 ①菡萏:荷花的别名。 ②韶光:美好的时光。 ③梦回:梦醒。鸡塞:即鸡鹿塞,汉时边塞名,故址在今内蒙古。这里泛指边塞。 ④吹彻:吹到最后一曲。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译文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小楼中醒来吹笙以思念亲人,可是由于时间长久,寒气逼人,虽还想吹但已经不能吹了。(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赏析 上片写秋色凋零之悲感,下片写细雨梦回之远思。时空交错,境极高远,而语言却自然沉郁,读之令人凄然欲绝。李璟贵为国主,雄踞一方,何至作此等缠绵怅悒之语?其实乃是一种超越尊卑贫富、寿夭得失的生命意识的呈现。在看似柔婉的词语背后,是对人生浮沉的大感慨。王安石称赞“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有感于其刻画人生离恨之凄迷动人。王国维以为:“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则是以寄托说词,把它同屈原以美人芳草比喻政治联系起来,便显得更高远而浑成了。 1、试解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的内容。 答:前句是果,后句是因。一阵秋风带着愁意在绿波中兴起,莲花枯萎,莲香销尽,荷叶凋残。 “香销”二字用来表达莲花的枯萎,即把莲花曾有过盛开时的清香四溢的情景描绘出来,又把而今凋残殆尽的惨状写出。“愁”字融情于景,有词中人怨西风将“菡萏香销翠叶残”之意。 2、“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二句,王安石认为这两句词在后主“一江春水向东流”句之上,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同意。“细雨梦回鸡塞远”,写梦境。在睡梦中到了极远的边塞去寻找戍边的丈夫,醒来时只见细雨蒙蒙,却不见梦中的人儿。极写思念丈夫之情深,失望之甚。“小楼吹彻玉笙寒”写醒来时情景,写思妇独自在小楼上,手捧着玉笙尽情地吹着,直到吹完最后一曲时,玉笙因吹得过久而含润了。将思妇吹笙寄情的一往情深的心境及凄凉景象,形象地描述出来。这两句从塞外到小楼,从梦境到梦醒,虽写闺怨之情,但意境开阔,胜过“一江春水向东流”。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