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江亭夜月送别其二的唐诗翻译赏析 |
范文 |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的唐诗翻译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亭夜月送别其二的唐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前言】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王勃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以江、山、亭、月、夜为主要意象,描绘了江边月夜送别的情景,把送别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句句透露着离别的伤感与痛苦,表达了作者独有的内心感受。诗的妙处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注释】 ⑺乱烟:凌乱的烟雾。 ⑻笼:笼罩。 ⑼碧砌:青石台阶。 ⑽飞月:悬在高空的月亮。 ⑾掩:掩盖,掩映。 ⑿江山:江水和高山。 【翻译】 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 【鉴赏】 两诗合看,大致可知写诗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话别之所是津亭,启行之时是秋夜,分手之处是江边,而行人所去之地则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将有巴南、塞北之隔。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还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这个“寒”字的确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字,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但诗中的任何一个字,都不可能离开句和篇而孤立地起作用。这个“寒”字在句内还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而且,这首诗中可以拈出的透露离情的字眼,还不止一个“寒”字。第二首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从整首诗看,诗人就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画面点活,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而这首诗的妙处更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王勃的一生 王勃出生书香门第,六岁即能写诗作赋,十四岁便以出众的文采受到唐高宗的赏识而官拜朝散郎,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朝廷命官,可谓少年得志,富贵功名不可限量。 顶着“神童”的美誉,王勃的仕途经历一度顺风顺水。在此期间,他的文学创作水平达到巅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尤以一篇《滕王阁序》骈文最为世人所称颂,该作通篇文字对仗工整,以大量文墨铺叙了风景名胜滕王阁附近的人文景致,辞藻之瑰丽,大有汉赋之遗风,是后世普遍认可的王勃之代表作。 王勃一生光明磊落,然而盛名之下最易遭人嫉妒,加之王勃性格狂放孤傲,不通人情世故,因而朝堂之上亦不免受到政敌暗算。乾封二年,王勃因一篇《斗鸡赋》而受到同僚弹劾,称其有挑拨离间之嫌,唐高宗震怒,遂将其逐出长安,一度被称为旷世奇才的王勃顿时沦为被贬罪臣,不得不远离京师。 至咸亨二年,好容易在朋友引荐下当上虢州参军的王勃再度因年少轻狂而闯祸,竟将身犯重罪的官奴曹达私下杀害,此案震动朝野,连累王父亦遭贬官。后因好友多番周旋,王勃虽性命得保,然而仕途之路却不得不就此戛然而止。 这世上若真有一种人生恍如烟花般短暂却霎那间光彩夺目,那王勃的一生,便是对这类人生最完美的诠释。上元三年暮春之际,王勃至交趾匆匆拜别老父之后,乘船回乡,当时正值初夏,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一代诗坛巨匠,就此殒命南海。 王勃的诗 王勃是初唐的著名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且为四杰之首。王勃擅长五律和五绝,流传于世的诗有80多首,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江亭夜月送别》等等。 王勃的诗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同时又兼有新时代的气息,壮阔明朗而又不失慷慨激越,不同诗句间各有其独特的味道和意境。 王勃的'古诗仅有10多首,如《临高台》《采莲曲》《秋夜长》等等都是经典之作,在这些古诗中,王勃表达了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嘲讽,同时又饱含了对于穷苦大众的理解和同情,在这些作品中,王勃继承了六朝的华美辞藻,结合了乐府民歌的传统,给人以全新的境界感受。 王勃的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中的翘楚,虽写离别之情,却落脚于相互勉慰,意境开阔,少了离别的伤感嗟叹,多了文人雅士的豪气和才情。而《山中》《羁春》《春游》《临江二首》等五言绝句,则通过写景抒发情怀,表达对于未卜前途的迷茫和对自己身世的感伤和忧虑,也有的抒发的是千里羁客的情感,或是思念家乡,怀念亲友,或是伤春感怀,寄托理想。 王勃的诗不仅言之有物,更注重在描写手法、诗境开拓等方面的改进和尝试,并取得显著的艺术效果。明代学者胡应麟赞誉王勃的诗为“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 王勃与“三株树”的故事 初唐诗人王勃和他哥哥王勮、弟弟王勔并有才名,当时文学家杜易简称为“三株树”。后因作为对别人兄弟的美称。宋代楼钥《王提刑正功挽词》诗:“伯仲三珠树,优为一世才。” 王勃是唐代的大文学家,初唐四杰中的佼佼者。他出生书香之家,从酷爱读书,自幼遍读诗书,6岁能写诗文,9岁时作《汉书注指瑕》,14岁考取进士,16岁已蜚声文坛。 王勃父亲王福畤教子有名,生有七子皆有文名。其中最有名的是王勔、王勮、王勃三兄弟,因而名传天下被称为唐初文坛“三珠树”。父亲王福畤对这三个儿子也感到自豪,经常向别人夸奖自己的儿子。韩琬的父亲跟王福畤是老朋友,一次,王福畤写信对他说:“我三个儿子王勔、王勮、王勃,写的文章、词赋都清新俊逸。尤其是最小的王勃,写的最好。”韩琬的父亲回信给王福畤说:“晋代王武子有爱马的癖好,你有夸奖儿子的癖好。你们王家人的癖好,恐怕是太多了吧。我需要见到你的儿子们的文章后,才能确认他们写的文章是好是坏,值不值得夸奖。”王福畤收到信后,就将三个儿子的文章寄给韩琬的父亲看。韩琬的父亲和一些知名人士,读了王福畤三个儿子的文章后,感慨地说:“能生出这样的三个儿子,确实是应该夸奖啊!” 一天,王勃与两位哥哥王勮、王勔在院子里高谈阔论,父亲王福畴的朝中两位朝中朋友来家里做客,三兄弟非常有礼貌的跟两位大人行礼。父亲的朋友夸王勃从小就能作诗,便问他灵感来自哪里。王勃就说是自己书读多了,脑子比较灵活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了,并说自己的目标是学习和借鉴前人的诗文,努力开创自己的风格。两位大人听说王勃写了《汉书注指瑕》,希望他能拿来看看。王勃说明了自己写作的理由并给大人们看了,两位大人看后不禁拍案叫绝,觉得王勃九岁就能指出大学问家的错误,称赞他以后肯定大有作为,并告诉王勃父亲他们家里又出高人了。王勃并没有因二位大人的称赞而骄傲自满,仍然刻苦学习,作文练笔。 一次家里有客人来拜访,他们看见王勃研好墨后就睡觉都觉得非常奇怪,父亲王福畴就说这事儿子写作的一个习惯,往往是研好墨,上床蒙头构思,然后开始写作,一气呵成,客人们这才明白过来,并称王勃有独到之处。父亲陪客人闲聊,不一会,王勃就起来到书桌前,一下子就写了一首五言绝句。客人们过来看到王勃写的这首诗,惊叹不已,不禁赞叹诗写得非常好,并说王勃是奇才。 杜甫的从祖杜易简,曾经赞誉王勔、王勮、王勃三兄弟为王家“三珠树”。后来王助、王颉 长大了,他们都有文名,“三株树”似乎变成了“五株树”。最小的兄弟王劝长大后也是一才子。三兄弟和弟王助都考中进士,做了官。王勔,官至泾州刺史,有诗传世。王勮,官历凤阁舍人、箕州刺史,为弘文馆学士。王勃,诗文最杰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