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年级数学采松果教案 |
范文 | 一年级数学采松果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采松果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采松果教案1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动画,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该生高兴地笑了。) 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生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生3: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生4:有2只松鼠。生5:有两块数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树。 (二)讨论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 师: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2:妈妈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生3:小松鼠说:“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 师:你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 (生1微笑点头。学生齐说:“满意。”) 生4: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5: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生6: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师将生4,生5,生6,生7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生2:我摆小棒。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我是口算出来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看着25然后把4直接加到个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生6:我是口算出来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 生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生3:大家要认真计算,不要粗心。 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 生1:我认为口算最简单。 生2:我也是认为口算简单,因为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 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他小组的活动。) 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组1: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我们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师:谁听懂他们组的意思了?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1:他们的意思是用5减4就足够减了,还剩下1,20根本用不着。所以25—4=21。 组2: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来的。 组3:我们解决的是“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多少个”这一问题,算式和口算方法与他们小组是一样的。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呢? 生1: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 生2:因为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 师: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生:也可以是一位数加两位数。 生:只要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就会计算今天学习的算式。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第1题(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读图,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生:19—9=10(颗)。 2·第2题(出示情境图)。 师: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生:25—2=23(米)。 3·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4·第4题:想一想,填一填。 师:仔细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 师: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积极举例: (1)34+5=39,5+34=39; (2)21+7=28,7+21=28; (3)83+4=87,4+83=87; (4)52+7=59,7+52=59;…… 师:如果不用你计算得数,你还能快速地举出类似这样的算式吗? 生1:47+68=,68+47=。 生2:395+126=,126+395=。 生3:1000+800=,800+1000=。……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 生1:这节课我发言特别积极。 生2: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 生3: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积极,我会努力的。 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评价。)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能够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节课继续努力。 一年级数学采松果教案2教学内容:整十数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巩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育学生要用心计算。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2+1+43+1+59—2—3 30+6030+5040+50 90+1060—3090—10 80—20xx—7030—20 二、学习新课: 1、学习连加 先计算:3+2+4 再计算:30+20+40 学生分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是什么? 讨论:整十数连加与10以内连加法的异同 2、学习连减: 学生试做:80—20—30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8个十减去2个十得6个十再减去3个十是一个十就是30) 三、巩固练习: ⑴.出示卡片后直接说得数 ⑵.争夺红旗比赛 五、课堂作业: 20+50+107090—10—20xx 20+60+108080—40—20xx 40+10+209070—50—1060 六、板书设计: 采松果 20+50+107090—10—20xx 20+60+108080—40—20xx 40+10+209070—50—1060 3、 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3、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重点:1、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30+6030+5040+5090+1060—3090—1080—20xx—70 3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79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的。 (二)新课学习: 5、投影出示挂图,观察图画,提出问题 大森林里松鼠妈妈采集25个松子,小松鼠采了4个松子,一共采了多少个? 25+4=29 205 6、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7、小组活动,讨论算法 8、用小棒摆一摆,分别说一说摆的过程 9、根据图中已知条件,再提问题 妈妈比小松鼠多采集几个?小松鼠比妈妈少采几个? 25—4=21 205 (2)分组讨论,如何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 (3)集体归纳 (三)巩固练习 1、看图计算: 填上适当的数 2、直接写答案 32+542+784-475-3 75+264+372-238-3 3、下面每个()里可以填什么数? 10+30〉()20+()〈2525+()=25—() 板书设计: 被减数 46 96 28 36 减数 4 5 7 5 差 一年级数学采松果教案3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引出课题。 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采松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松鼠采松果,板书课题:采松果 2·观察主题图,提问题。 你能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一共采了多少个?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二、解答问题。 1·你能根据“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列出算式吗? 学生说,板书:25+4= 25—4= 得多少?怎样想?小组讨论,汇报。 2·操作验证。 (1)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根和4根合在一起是9根,20加9等于29,板书:5+4=9 20+9=29 (2)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4=1 20+1=21 3·看算式拨计数器练习。 32 + 4 = 26 + 3 = 54 + 4 = 48 – 5 = 87 – 7 = 66 – 5 = 三、作业。 1·图意提问题。原来有19个草莓,吃了9个,还剩多少个? 列式:19 – 9 = 10(个) 2·第2题:观察算式,有什么规律? (两位数加一位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计算并照样子写一组算式。 3·根据“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这个问题列式。 25—2 = 23(米) 4·独立完成第3、5题。 一年级数学采松果教案4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 5+74= 74+3= 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1(个) 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 77—3=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25—4=21(个)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