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
范文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通用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篇1教材简析: 本课是学习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利用20以内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意,选择相对应的信息解决问题,能根据情境中数量关系分辨出多余条件,排除多余信息对解决问题的干扰。利用实际操作、分析理解,突出画图策略,解决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根据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以学生已知经验为起点,激起兴趣激发思考,促进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展开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注重学生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进一步体现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价值。 教学目标 1.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画图方法解题的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乐趣。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图片。 教学重点: 会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根据情境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回顾经验 (课件出示)复习题 教师:小猴子吃桃子。观察这幅图,你了解那些信息?问题是什么?“还剩几个”怎样解答呢? 自主列式解答。指名回答,个别评价,促进交流。 教师:解答正确吗?指名回答。 师生小结: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引入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今天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 (一)理解图意,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1.有16人来踢球, 2.现在来了9人, 3.我们队踢进了4个, 4.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尝试列式,引发矛盾冲突 教师:你觉得怎样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根据自己想法列出算式,教师板书。可能会出现: 16-9 16-4 16-9-4 教师:哪种算式是正确的? (三)分析题意,筛选信息 师生合作,利用多种方式,逐一分析算式。 1.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相关条件读一读。初步判断哪个条件与问题没有关系。 2.摆一摆 。利用信息条,进行重组 (1)16-9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2)16-4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来? (3)16-9-4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来? 引导学生发现: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与人数有关,与踢进的球没有关系。 师生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处,是多余条件。 3.圈一圈。把多余条件圈起来,将有用的条件和问题完整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图提取信息,尝试列式 引发思考。初步感知解决问题中包含的数量关系,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选择有效解决问题的条件,明确与问题无关的条件是多余条件。】 (四)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画图策略,深化理解 教师:我们了解到的条件和问题,除了用文字表示,还能用什么方式让大家看到很清楚?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直观画图的方式表示。同伴合作,设计画图表示方法。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呈现不同的画图策略,可能会有: 如果有错误的画图,可根据生成资源进行分析讲解。 教师:根据图,用什么方法解决? 【设计意图:明确条件后,再次让学生把条件和问题用自己喜欢的图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问题间的数量关系,体会减法的意义,同时为列式计算提供表象支撑。】 2.列式计算,建构意义 分析图中表示各部分的表示的意思,明确数量关系间的相互关系。 教师:你能看懂这些图吗?画图帮助我们分析题目的意思,现在解决“还有几人没来”你还有什么困难吗?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还有7人没来,这个结果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 用加法验证,7+9=16(人), 语言表述:没来的7人加上 现在来的9人,一共有16人。 在表述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利用加法的检验的意识来分析,都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分析信息时,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是不是所有的条件都与解决的问题有关? 教师: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师生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 ,要先通过看图或看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再分析清楚哪些条件与文图有关,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列出算式;最好要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如何准确理解题意,排除多余条件的干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验证与反思的能力。】 三、学以致用,升华认识 (一)教材第20页“做一做”。 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二)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2题。 此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学生练习,同伴互评,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选择2道习题都是教材上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尝试思考,脱离直观画图或操作,具体到抽象,掌握这类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遇到解决问题的数量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会分析解决的? 教学问题诊断: 画图中如果发现错误的图意,教师该如何处理? 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把与问题有关的条件表示出来,可能有学生不是很清楚该用什么方式,迟迟不能下笔;还有的学生会直接画出左边有9人,右边有7人,一共有16人,没有问题体现……,如果仅仅是抓住这样资源进行分析讲解,也许会有部分学生能明白进行修改(在老师辅导下修改),但是花费的时间影响后面环节正常教授,影响既定的目标。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篇2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课前检测 1、听算 12-914-615-716-913-7 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 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自主复习 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 (2)、练习 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 教师读算式,学生举 实践应用 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3、独立完成P25:5 先同桌互说,然后全班说(3----5人)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交流解惑 电脑出示第P26:11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拓展延伸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盘点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 你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表现有什么想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篇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2的内容。 教材简析: 十几减8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初步掌握“破十法”,在计算时能够理解运用。本课是上节课的一次练习和延伸,也是学生学习对掌握方法必须经历“内化”的过程。教学时,根据学生思考角度不同,尊重学生的想法。既提倡算法多样化,还要引导学生在众多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掌握新知规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学习减法,用“想加算减法”等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做铺垫。本课时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一些有规律算式的整理和分析,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探究学习十几减8的多种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能利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独立思考,自我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在十几减8的多种方法中选择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并且在多种题型中,能够较熟练计算出来。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破十法”,加强“想加算减法”这两种常用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知孕伏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看图列算式。 8+()=15 15-8=( ) (二)填一填。 8+()=13 8+()=16 8+()=14()+8=11 【设计意图:设计两组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为新课做好铺垫,并为知识的迁移创造了条件。】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教师:这是游园会的上大熊猫在卖风车,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板书出:一共有12个风车,小朋友要买8个。还剩几个? 三、自主探究,内化算法 (一)列出算式,大胆猜测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8=比较算式,引入课题并板书。 教师追问:你觉得会剩下几个风车? 课件出示12个风车图: (二)动手操作验证结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过程表征内化算理 课件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摆一摆:“破十法”。把12分成2和10,10去掉8个,剩下2个与2合起来是4个。“平十法连减”。从12(圆片)小棒先去掉2个再去掉6个,还剩46根,根据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8分成2和6,12-2-6=4。 想一想:想加算减法。要计算12-8=□,可以这样想,我知道“8+□=12,根据进位加法,8+4=12,那么4就是12-8的差,所以还剩4个”。 数一数: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小棒(圆片)摆出12根,拿走8个,还剩4个。 思考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对旧知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回忆,和复习题2的练习对结果进行猜测,再通过学具操作、过程归纳、算式演示,逐一将思考过程表征出来,体会算法多样化。】 (四)直观演示,重点理解“想加算减法”和熟练掌握“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借助操作,分析“想加算减法”思考过程 因为8+4=12,所以12-8=4,如图: 2.演示“破十法”思考过程 (1)摆出12个风车,分成左边10个,右边2个。 插入图片,课件出示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8个,还剩2个,如上左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板书,如上右图。 【设计意图:借助操作,诱发学生思考,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语言表征、符号体现、直观演示,来深入体会“破十法”的算理过程,体现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运用新知,巩固算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圈一圈,算一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2.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思考过程。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10-8= 13-8= 16-8= 11-8= 14-8= 17-8= 12-8= 15-8= 18-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小结:引导学生从算法上比较:如果用“破十法”计算,都是先算10-8=2,十几减8,就再算2加几;如果用“想加算减法”计算,被减数增加几(或减少几),减数不变,差也随着增加几(或减少几)。 结合算式中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这样变化规律,纯数字概念对一年级来说较抽象难以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3个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两种常用方法,其中第3题以题组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比较,感悟方法的本质,发现计算的规律,渗透函数思想。】 五、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你觉得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8的比较熟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篇4教学目标: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 (视算) 13-9= 17-9= 12-9= 15-9= 18-9= 14-9=15-6=16-8=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小黑板出示) ◎◎◎◎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6+9=1515-6=9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 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教师随意抽拉,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二、出示小黑板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 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四、课堂小结: 十几减9的差与被减数有什么关系? 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板书设计:十几减9练习 13-9=()12-9=() ()10()10 ()() 教学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篇5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整理,为今后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需要从整体上去观察、分析、比较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能从整体上把握,探寻规律,以提升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教材安排的内容有:第一,系统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让学生对这36道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感受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第二,引导学生找规律,使学生体验到横着、竖着、斜着等不同角度看算式排列是有规律的,得数也是有规律的等。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形象直观的课件,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进行整理,发现其规律,熟练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运算的规律性,感受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的多样性,愿意积极探索数学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和探究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教学难点:正确有序地表述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以生活情景入手,揭示课题 1、学生注意力练习(听、看、想)1分钟 2、以听课老师为条件,引出20以内退位减法,同时复习数数和用数学的知识技巧。(二)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1.找规律,填表。出示课件。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3.讨论(出示课件: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十以内退位减法表)。 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c.斜着看又有什么规律呢?、(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斜着看,有什么规律?) 4.小结规律形成记忆。 (一个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三)谈话激趣,引出练习。 1、谈话过度,以西游记的人物喜好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练习和情绪放松。 2、以学生最喜爱的孙悟空为引子,引出今天的分层次练习,争当小孙悟空。 (四)小结本课学生表现,提出优点和不足,让学生自我纠正。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篇6教材简析 本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8、7、6之后一课时,是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时学生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由观题到心算,不再直观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学的方法自主迁移、类推到本课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自制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孕伏探究的基础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一)开火车。 9+3=15—8=17—9=13—7=12—6= 4+7=12—9=11—8=13—9=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方法。 (二)填数。 9+()=126+()=118+()=12 7+()=127+()=119+()=11 学生自己完成,记录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汇报。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同桌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感受“想加算减法”的价值奠定基础。同伴汇报,交流分享,完善自己的想法。】 二、练习引入,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4计算题。 12-5=□11-4=□ 12-4=□11-3=□ 12-3=□11-2=□ (一)尝试计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列,记录在本上。 (二)汇报思考过程 1.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汇报,个别提问计算时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 “破十法”:根据学生语言表征,教师可相应板书算式; “想加算减法”:学生说出会算加法算式的加数,利用减法的关系,得出结果; “熟练直接背出答案”:看到这个算式中的被减数和减数,就能直接说出差是多少; “一个一个数”:从总数里一个一个减,得到结果。 2.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算法,对于“直接背出答案”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有相同点,在加法算式中会求一个加数,转化成减法算式就能就能想到要求的加数现在变成了减数,利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这样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体现简捷。 (三)算式比较,引入课题 教师:这两列算式与什么特点?与之前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针对每列算式中减法的变化,减数分别是是5、4、3、2,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引入课题并板书。 (四)尝试出题,同伴互查 1.教师:你能出这样的算式吗? 请每位学生尝试在本上出2题,让同桌计算,同伴互查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各自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出题,教师可以在每列原题基础上补充算式。如:12—6=、12—7=、12—8、12—9= (五)题组比较,渗透思想 教师:比较例4中的两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来说,无论学生从什么角度观察,教师适当给于肯定。 【设计意图:学生的计算方法已经形成,本课中没有借助操作活动直观呈现,思考过程的表征图没有体现,只是增加抽象性,以说的方式提高思维水平,注重计算方法择优快捷熟练,注重算式资源中数学思想渗透,培养推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抓住联系 课件出示 (一)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自主完成“做一做”的填数。 全班汇报,指名回答。教师追问:大家填数的速度都很快,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分析关系,创造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把上下两个算式为一组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突出体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在计算时多以“想加算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使学生逐步达到由加法算式直接想出减法得数的要求。 (三)快速抢答,内化提升 根据学生对“做一做”题组的理解,加强学生用“想加算减法”的练习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师增加类似题组,让学生快速抢答。小组间相互出题,轮流抢答,掌握减法计算如何简捷。 【设计意图:此题的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优化计算方法,多组练习后,让学生逐步喜欢“想加算减法”并加以熟练,分析关系,发现规律,创造算式等方式是对学生应知应会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的提高。】 四、数学游戏,应用理解 (一)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游戏:送信(课件出示)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定学生计算,根据得数把算式放在相应答案的集合圈里。 (二)分类整理,渗透思想 (三)算式重组,思维提升 1.在进行分类整理以后,选择其中的一组进行观察,如15-6=17-8,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算式中除了十位上是1,其他几个数都不相同,这样的算式还有吗? 课件出示教材17页的“思考题”。 2.引导学生对集合圈里的算式进行观察,是否有符合要求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可能会出现集合圈里已有算式进行的重组: 17-9=13-511—7=13—612—6=11—5 可能还有学生自己想到如类似“12—4=14—6”这样的算式,请学生判断这个算式出现2个4是否符合要求,应如何修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篇7教材简析: 本课是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多少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是为将来学习多位数这类题型打下基础。本课中,学生对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理解有一定难度,可以通过提供画图、操作、摆一摆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数量关系,沟通与原有经验的减法模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解决比多(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在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少几”的问题,还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新问题转化成旧问题来解决,减轻了学生负担。教学中,设计具体方法与策略的呈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题型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决策略。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一一对应、转化等数学思想。 3.让学生体验到合作交流带来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用减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感知模型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比一比,说一说。 1. 2. 教师:这两组题中,谁多谁少?你是怎样看出来? 学生汇报可能会说:题1中物体个数较少,能直观看出○多,△少。可以表示为5>3,也可以表示为3<5. 第2题,苹果和梨比较,苹果比梨多,多4个,引导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完整表述,并能用两种方法说出比多和比少的关系。 如:比多,表示:8>4;比少,表示:4<8。 (二)摆一摆,比一比。 教师:有红色圆片10个,蓝色的圆片8个,你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吗? 学生利用学具操作,复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直观看出谁多谁少的关系。 学生汇报,直观展示,完整表述。 师生小结:在比较两个物体多少时,最好分成两排,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能感受这种方法直观明晰的优点。 【设计意图:设计两组复习题,从直观判断,实物操作,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准备,也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例6主题图。 (一)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玩套圈游戏)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课件出示问题: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小雪:我套中7个 小华:我套中12个 问题: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谁和谁比?怎样清楚看出谁的多?谁的少? 三、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教师:想一想,我们在比较两种物体多少的时候会用什么方法? (一)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汇报结果,可能会出现:(课件预设) 1.圆片或小棒摆出: 2.画图: 3.线段图雏形: 4.直接列算式。12-7=5(个) (二)比一比,说一说 师生交流。分析各种方法,引导补充,完善图示,便于清晰理解。 教师:方法1、2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一一对应法)小华的12个分成几部分?(引导学生看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一对应中相等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部分,教师可指出多的部分圈起来,完善图示。) 师生共同分析方法3,用两条线长短不一的线表示小雪与小华套圈的个数。方法类似1和2,只是表示不同。教师引导学生把多出来的部分用大括号和问号方法表示。 教师肯定学生操作过程中的数学思考,能联系旧知运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形成策略 1.分析数量,理解关系 教师:从图中看出,我们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在图中哪一部分? 通过图示再次理解问题,标画条件和问题,建立与原来减法模型的联系,理解用小华12去掉与小雪相同的7个,多出的那部分就是要求的问题。 2.列式计算,意义建构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12-7=5(个) 教师追问:“7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指着图说,表示与小雪套中同样多的小华中也有的那部分。)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变式思考,突出转化 教师:我们解决了小华比小雪多5个的问题,那么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怎样解决?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换一种说法:(课件出示)“小华比小雪多几个,也可以说小雪比小华少几个”。 结合图示,(课件闪烁比少的部分)说出比少的部分与比多的部分相同,再次理解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2-7=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操作、画图的方式理解数量关系,建立于原来减法模型的联系,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理解,从而获得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变式练习运用转化思想,减轻学生负担,促进理解。】 (四)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或者说小雪比小华少套中5个”这个结果正确吗?(课件出示问题) 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可能会说:从图中看出多(少)了5个;12个去掉5个就和7个一样多;7个再增加5个就12个。 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教师:分析信息时,怎样表示个信息的数量? 教师: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师生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先了解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再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分析理解,能直观看出多少,根据多少的数量列出算式;解答的结果可以用反过来思考的方法来检验。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让学生感受到有效画图策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验证与反思的能力。】 四、巩固应用,体验成功 (一)教材2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用圆片摆一摆,圈一圈。列出算式,全班汇报。 (二)完成教材23页第9题。(课件出示) 尝试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先分析信息,理解数量关系,第(1)题直接列式计算。第(2)题让学生选择信息,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不唯一具有开放性。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比多比少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问题诊断: 对于学生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并没有案例设计中那样规范,教师该如何引导分析?还是以教材中的.图示分析为主? 学生尝试摆一摆时,都会用旧知一一对应方法进行比较,能直观看出5个,觉得这题难度不大。在这样基础上,教师还反复进行图示讲解,主要注重比较时多出部分或少掉部分都应在去掉同样多的基础上,理解减法的意义,逐渐培养学生规范画图,在学生原始图示上教师进行补充完善,培养学生养成各数量和问题在图中表示出来的习惯,是为将来学习线段图和其他方法奠定基础。这个环节看似简单,相关的数学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师要肯花时间,给学生空间,讲解中源于本课教材知识点,从学生思考的角度出发,逐步形成一些数学思维,为后续的数学发展做准备。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篇8课题: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进行“找伙伴”游戏(具体过程参考探究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师:数字娃娃们找到了自己的伙伴,便来到了果园摘苹果,一共摘了9个红苹果, 2个青苹果.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随后教师先后出示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再出示集合图.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因为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所以用加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9+2=11. 师: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数字娃娃们吃掉了9个,还剩几个? 随后出示11个苹果图,教师一边把11个苹果画上集合圈,把9个红苹果画上虚线圈.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从 11个苹果中去掉 9个,所以用减法)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师:11-9的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样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想的说一说. 可能有以下讨论结果: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 9加 2得 11,所以 11减 9等于 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即:11-9=10-9+1)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许多方法.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2)种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左图和加法算式,右图和减法算式,想一想:苹果的总数都是11个,其中一部分是9个红苹果,另一部分是2个青苹果.为什么一个用加法,另一个用减法解答呢?(左图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用加法.右图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 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又学过9+2=11,那么在计算11减9时可以怎样想呢?(想: 9加几得11,9加2得11,11减9得2)同时教师板书得数“2”. 指名复述想的过程. 读算式:9+2=11,11—9=2. 2.教学例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3得12,12减9得3)同时板书得数“3”.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4个圆,去掉9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4-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同时板书得数“5”. 读算式:12-9=3,14-9=5. 3.教学例3. 让学生在桌上摆一摆(先摆13个五角星,用手势表示去掉9个,还剩几个?),说一说(说出算式,并说出想的过程),算一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9=4) 同样方法学习:16-9=7. 4.教学例4. 让学生看教科书,先独立在□里填数,教师行间指导,然后订正,并指定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同时板书算式: 15-9=6 17-9=8 18-9=9 5.小结. 教师指着减法算式,提问: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十几减9) 教师板书:十几减9. 师:这些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减数都是十几的数,减数都是9) 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在做十几减 9的减法题时,可以想 9加几得被减数,这题就得几)这种方法就是想加算减,今后学习中还要用到. 三、巩固反馈. 1.把下面各题写成一组一组的卡片,让学生看卡片说得数. 9+( )=13 9+( )=16 13-9=( ) 16-9=( ) 9+( )=15 9+( )=12 9+( )=17 15-9=( ) 12-9=( ) 17-9=( ) 2.进行“帮小白兔回家”的游戏(游戏过程参考探究活动) 板书设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篇9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 2、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提高口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迁移类推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团结竞争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表达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每个四人小组一套20以内退位减法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口算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师:老师想看看这些算式你们掌握的如何。卡片出示5题退位减法题目,选择两题让学生说算理。再请学生来举例几题像这样的退位减法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教学设想: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复习的第一步,我采用了口算卡片复习的形式。让学生出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程度。】 三、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整理 找规律,填表(课件出示需要补充的退位减法表) 师:像这样的算式还有很多,我把它们请到了课堂,你瞧!但有些算式找不到了家,请把它们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想填哪格就填哪格!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明星小组。同桌互说规律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个减法表是怎么来排列的?你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汇报时,注意引导在叙述上的有顺序性,当学生说到横行时,要将横行的规律说完再来观察竖行。 竖看: (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十几减9、减8、减7、……的顺序排列的. (2)各竖行的被减数都是按11、12、13、……减几的顺序排列的. (3)各竖行式题中的得数,下边一题比上边一题大1.比如13-7比12-7的得数大1。 横看: (1)第一排都是11减几,第二排都是12减几,…… (2)每一横排的减数是按从大到小排列的.减9、减8、减7、…… (3)每题的得数都是右边一题比左边一题大1.例如,12-6比12-7大1. 斜看:每一斜行算式的答案都相同。最外面一行的算式答案都是9,依次是8,7师: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呢? (11-5、12-6;13-7、14-8、15-9) 【教学设想:这个问题并没有限定差是6的算式的范围。所以也许学生会说出原来学过的10以内差是6的算式,个别学生还可能由14-8=6、15-9=6类推出16-10=6、17-11=6等尚未学习的减法算式。对此,我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类,然后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这节课复习上来。学生可能说出:6-0=6、7-1=6、8-2=6、20-14=6引导他们分类:其中哪些是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新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哪些是以后要学的?】 板书算式:11-5、12-6、13-7、14-8、15-9师: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吗? 师: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师: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教师在这里穿插了练习五中第一小题的题目。 3、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1)有四道减数与差一样的题、12-6=6,14-7=7,16-8=8,18-9=9. (2)每一横排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第二个和倒数第二个,……两个减数的和,正好是这一排中的被减数.如12-9和12-3;12-8和12-4;12-7和12-5.学生如果发现其他有规律的排列,要给予表扬. 师: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吗? 【教学设想:通过小组的讨论,然后汇报整个退位减法表的规律。引导学生有规律的观察,竖行、横行、斜行。20以内退位减法和加法一样,共有36道题。可让学生感受从多角度看减法表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发现规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忆。还可引导学生将减法表缩小,只记住一个系统(20道)就要以记住全部。】 四、学以致用、巩固练习。 1、运用规律,口算实践。 师:看着这张表,老师随便指一个算式,你能很快说出得数吗?为什么你算得这么快呀? 设计的目的:运用规律,加强计算的速度。完成P24的第三小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学设想:运用规律提高计算的速度,但是我自己感觉在这里,表格的规律似乎在计算中很难来用运。开小火车报答案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来,避免一对一的形式。】 2、探询加减法间的关系 (1)、一图四式 (课件出示P13的第1题)师: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师:谁能根据图意,来列算式?师:关于这四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只要学生说出算式中有三个数是相同的就可以了,问:是哪三个数字? 师:那么如果有这个减法12-5=7,你又能想到其他什么算式呢?(2)、根据所给的算式写另外的算式。 师:由黑板上的这道减法算式,你能想到另外的哪些算式呢?(这些算式由学生上课伊始举例的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 (3)、根据所给的数字来写加减法算式。 现在老师这里有7个数字,你根据这7个数字,能写出哪些算式呢? 课件出示:6、7、4、8、13、11、15师:每个数字可以重复使用,但是每个算式里的数字只能在这7个数字之中选择。 3、开放性计算练习师:猜猜鲜花后面藏着几! 13-()=6 13-()=11-2-()=()-()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想到了哪些答案呢? 16()﹥7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好?师:今天我们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了复习和整理,从表中找到了很多的规律。以后让我们在计算中更加的熟练。 【教学设想: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一步步观察、思考、交流、合作、创新,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本质。教师则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体现在:①通过适当的提问和板书,促进学生对表格的分析,初步渗透了函数的思想。②通过课件演示,对学生可能遗漏的重要规律进行预设,对教材进行补充,拓展学生的思维。③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活动,让学生在组际交流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进一步学会整理的方法,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六、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第13页。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篇10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十减9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合作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来突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主题图、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 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 9十()=169十()=17 二、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 1)请同学们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说说自己获取的信息 (2)出示例1的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A、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叔叔有15个气球。小朋友买走9个气球。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可能提出:还剩多少个气球) (3)组织学生列式: 教师板书:15-9= 二、教学互动 组织引导学生探究15-9的计算方法。 (一)组织学生试算。 请同学们先独立试算,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1学生独立试算后在小组内说自己的算法。 2学生交流时可能说出: (1)因为9+6=15,所以15-9=6. (2)用小棒的方法算出来的。 (3)用拨珠的方法算出来的。 (4)先算10-9=1,再算1+5=6,所以15-9=6. …… (二)组织汇报交流。 (如果学生出现最后一种算法,教师要追问:5为什么要加1) (三)小结。 1)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2)说明:计算十几减9时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归纳“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A、组织学生举例。 你还能再说出几道十几减9的算式吗? B、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C、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D、组织学生归纳计算方法。 E、小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很多,大部分同学都采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是一很好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的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摆一摆、算一算。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2)“做一做”和第2题。 投影仪出示第2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游戏。(练习二第2题) (1)请各组组长拿出“鸽子窝”图片,并把“小鸽子”(带鸽子的卡片题)分给本组的同学。 (2)组织学生游戏。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帮助这些“鸽子”找到自己的家。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最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呢? 教学板书: 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