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同歌》教学设计 |
范文 | 《同一首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同一首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同一首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2、自己设计秧歌动作。 3、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观看在柳州举办的《同一首歌》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 三、学习歌曲 1、跟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随机指导。 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 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 四、设计演唱形式: 1、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2、表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同一首歌》。 二、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2、随录音唱歌词。 3、引导学生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 4、随音乐模仿指挥。 三、布置作业:课后合作找资料,了解中国秧歌的舞蹈特点,并自己学习几个动作。 第三课时 一、导入,让学生各自把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老师先跟着音乐,即兴表演一段秧歌舞。 三、进行合作排练。 四、全班跟着音乐进行秧歌表演。 五、分组进行展示、评价。 六、总结。 第四课时 一、跟着音乐表演秧歌舞 二、学习音乐知识 1、结合《我的祖国》和《大中国》两首歌曲学习合唱音乐知识。 2、懂得二声部的位置。 三、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平时知道的有些有关合唱的音乐知识。 四、老师小结。 《同一首歌》教学设计2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以《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评价音乐美,培养并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升华。 2、设计意图 本课是在了解一定发声技巧之后的一堂实践课,让学生了解唱歌是用声音将歌词和旋律演绎出来,保证歌词准确,音准,节奏等等都和作品一致,在加上声音有一定的特点,投入情感的去诠释歌曲的旋律和内容,正确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以美妙的歌声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给人以美的享受。给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机会,让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活动,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学情分析 普通高中歌唱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学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高二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歌唱学习,对歌唱知识与技巧已有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声音的变化而带来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态,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唱歌技巧,不敢自信的演唱。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本学期通过欣赏、鉴赏以及发声的基本技能技巧学习后,本节课进行演唱实践,从感性和理性上提升学生对歌唱的情趣和认识,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使其喜欢歌唱,逐渐升华为理智歌唱。 4、教材分析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创作于1990年。 当时由歌手刘畅首唱,以后又有毛阿敏等多人演唱,尤其毛阿敏将该歌拍成MTV后,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这是由孟卫东作曲的优秀声乐作品。中央电视台的大型的同名歌会,更让这首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教学内容: 1、学习演唱《同一首歌》; 2、结合歌曲学习创造性地设计歌曲演唱形式; 3、体验简单的二部和声。 教学目标: 1、理解《同一首歌》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感情,以积极的状态参与歌唱; 2、通过演唱歌曲,充分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 3、增强学生间的友谊与合作意识的碰样,感受合唱的效果。 教学重点: 能够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难点: 体验二声部合唱 教学用具: 钢琴 教学方法: 讨论法、对比法、体验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背景音乐《同一首歌》) 二、导入 1、这首歌曲的歌名?你听过或知道哪位歌唱家演唱过这首歌曲? 2、简介《同一首歌》及其中央电视台同名栏目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歌曲(板书课题) 三、聆听歌曲,学唱歌曲旋律 1、活动一:听旋律,体验歌曲情绪(听歌曲并讨论) (1)首歌曲的演唱情绪? (2)这首歌哪些句子比较难唱? (3)这首歌曲是怎样的结构? 2、教师范唱 3、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1)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学生回答) (2)这首歌哪些句子比较难唱? “风雨走遍了世界的角落”、“同样的还礼给了我们同一首歌”单独教唱这两句旋律 (3)齐唱歌曲旋律 教师用钢琴演奏歌曲旋律,同学们小声跟唱旋律(边唱旋律边划拍子) (4)这首歌曲是怎样的结构? 歌曲为F大调,4/4拍。歌曲结构为两段体(带再现的二部曲式) 四、歌曲演唱 1、活动二(讨论: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试唱歌曲感受歌词内涵,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2、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理解小结 3、学生跟着老师电子琴的旋律一起演唱歌词 4、思考回答:前后两段的旋律,在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 教师:在演唱过程中,两大段应该怎样处理? 5、跟琴演唱 6、活动三:唱歌曲,设计表演形式 设计表演形式、集体交流、根据学生设计的演唱形式再次进行演 五、拓展活动 活动四:二声部合唱体验“星光散满了所有的童年” 1、旋律学习 2、哼唱 3、师生合作 4、学生代表表演(在音乐声中一起展示) 六、小结 现在这这首歌曲已经传遍整个大江南北,歌曲也采用了很多不同的演唱方式,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唱同一首歌,回忆往忆,共叙友情,相信这青春的旋律和纯真的誓言,一定会伴随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吧!齐唱《同一首歌》。 王导师评语: 本课的结构流程执教老师做到了心中有数,从难点解决到结构分析,再到二声部练习,最后是学生的配合表演。有指挥、有集体展示、组合表演,还有其他乐器配合展示,这是整节课的亮点,学生在展示的演唱和表演中表现出了自发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存在的不足是忽视了对演唱歌曲的深入感受,对于高中学段的`学生来说,学唱旋律已不成问题,学生需要教师更深层次的引导去感受旋律的美感和歌曲的意境表达。 《同一首歌》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标 1、认同《同一首歌》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感情,以积极的状态参与歌唱。 2、通过演唱歌曲,充分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 3、增强学生间的友谊与合作意识的碰样,感受合唱的效果。 二、重难点; 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混声声部的统一。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为学生创设音乐课堂的气氛, 教师:播放《同一首歌》合唱录音(出示视频相关资料) 学生:在歌声中进入教室并欣赏歌曲 2、导入 教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教师: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迎来了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歌叫? 学生:《同一首歌》 教师:非常好,同学对这首歌很熟悉。大家能唱一唱,试一试吗? 教师播放音乐, 学生跟唱《同一首歌》 3、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发声练习 播放歌曲伴奏音乐 演唱歌曲乐谱,歌词各一遍 练声、做好歌唱准备 分段练习 1、第一段:主题乐段要求:叙述性的旋律,情感:亲切,讲述性的。 节奏节拍:强弱分明、准确、整齐 每个乐句的延长 力度:轻柔 1、根据歌曲主题乐段的情绪情感要求演唱,在教师指导下,唱出柔和的声音,做好关键字的抒情性。“没”、“欢”、“梦”、“多” 体验感受音乐,细节的学习过程。 2、第二乐段:展开部分 情感:坚定有力地 长音在音乐力的延长 节奏节拍:准确、整齐 力度:中强 2、根据歌曲第二段展开部,情绪上激昂,奋进,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注意长音气息的调整。 3、再现第一乐段。 情感:高亢,振奋 力度:渐强 4、第一段的再现,在第一乐段的情绪要求基础上,在教师知道下,歌唱声音洪亮,高亢。把旋律推向高潮 完整演唱 播放歌曲伴奏 逐渐的推向高潮 “投入投入再投入” 投入演唱的全过程 完整体验,巩固学习 4、学习小结,通过学习歌唱,学生能通过旋律说出音乐的内涵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四、课后总结: 学生对此模块的课堂学习内容有要求,教材中的作品并不是他们喜欢的类型,难以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的主体不是艺术特长生,而是普通教学班学生,学生没有受过视唱、声乐技巧的训练和指导。在课上没有接触过真正意义上的合唱学习。在课堂上用简简单单的方式要使学生们完整流畅的演唱完《同一首歌》,学生感到了课上学习的快乐,并赞扬的给予学生鼓励。老师被同学们的学习的态度积极投入的热情所感染所感动,学生被老师的鼓励和赞扬感动。希望我们今后同学们能唱出更多更美更好的歌。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