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
范文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1(一)、衔接内容 1、乘法公式:①两个数的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②两个数的和与差的完全立方公式。 2、公式法,分组分解法与十字相乘法,三种因式分解法。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4、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5、绝对值不等式|a-b|c与|a-b|0,ab0)。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8课时。 2、上述五个内容的要求,分别为对四个乘法公式不仅能认清它们的结构而且能够理解它们的意义;三种因式分解法要重点突出公式法与十字相乘法能够灵活应用;对韦达定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两类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要求理解它们的意义,掌握它们的用法。 3、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两类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因为是提前教学内容,所以只需介绍其解法,而不要涉及程序框图。 4、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此时不要过多地与其它两个二次纠缠,更不要涉及参数问题!关于三个二次之间的联系以及含参问题到模块必修5中的第三章不等式中重点教学。 (二)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5课时。 2、对于集合部分:①要把握好难度,只要求理解集合的描述性定义,不要求对集合的严格的数学概念和特征进行讨论,不要求严格讨论是不是集合等理论较深的问题;②对较复杂的集合不要求从理论上严格证明两个集合相等③只要求了解教材中给出的集合运算的最基本性质,不要求补充集合运算的其它基本性质及其证明。 3、对于函数部分:①函数值域的讨论不宜过难,或在今后的教学中结合后续内容再逐步加难; ②本章函数的教学应基于具体的函数,有关抽象函数(指不给出具体的对应法则,只给出抽象的符号f(x)的函数)内容不宜引入; ③复合函数也不宜过多引申; ④对分段函数只是通过一些简单实例了解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即可; ⑤对有关求函数表达式的问题不作要求; ⑥研究函数基本性质应局限于具体的简单的函数,不要求讨论有关抽象函数的奇偶性; ⑦对,奇偶函数图像的对称性不要求作严格证明。 (三)必修1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2)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8课时 2、有关根式的运算和化简不宜过繁过难。 3、关于指数函数的复合函数,分段函数问题的讨论不宜过繁过难。 4、对一般的形式化的反函数定义和求法都不作要求; 5、简单介绍指数与对数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的发现发展历史,提高对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价值的理解; 6、可以简单讨论函数y=X+ 的一点性质,不要求系统讨论,主要是从中体验讨论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 7、不要求在一般的幂函数上作引申推广。 8、注意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让学生感受基本初等函数的演变过程,把握难度和标高,不要刻意追求讨论抽象的理论问题以及盲目引申过多过难的内容。 (四)必修1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0课时。 2、对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断方法,只要求直观理解和简单应用,不需要给出证明,但要告诉学生仅是直观理解而不是严格证明。 3、在实际应用和学习数学建模的过程中,要把培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自觉意识作为重点。 4、体会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研究数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五)必修4 第一章 三角函数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20课时。 2、关于弧度制的概念只要求学生理解弧度也是一种度量角的单位,随着后续内容的学习他们会逐步加深理解,在此不必深究,对弧长公式,也不必在应用方面加深; 3、用同角关系证明三角恒等式和进行求值计算,教学中不必作太多地拓展、补充。 4、突出三角函数的工具性,重点是引导学生建立三角函数模型; 5、注意新旧教材的差异及课标内容的变化,突出函数味道 6、注意重点解决好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性; 二是利用相关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类比学习,加强教学的思想性; 三是充分利用几何直观,加强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 四是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综合; 五是把握教材要求,不搞复杂的技巧性强的三角变换训练。 (六)必修4 第二章 平面向量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5课时。 2、向量的线性表示应控制在基本要求的范围内,不宜作太多的扩充。 3、对于运算只要求会用即可,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介绍证明方法。 4、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不作严格的证明。 5、平面向量的应用主要在平面几何和简单的物理学这两个方面不在其它方面拓展。 6、准确把握教学尺度。 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光线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意义; 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几何表示,向量的加法、线法、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光线向量的含义,共线条件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向量垂直、平行的主要条件,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夹角公式。 7、注意突出向量的实际背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8、 注意突出向量的工具性,增强学生自觉应用向量意识向量的重要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向量的语言功能,二是向量的应用功能:向量不但是刻画物体位置、物理 量、几何图形性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刻画代数中量与量关系的主要工具,因此向量具有几何,代数双重语言功能。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语言,在用向量解决实际问 题时,必须实现向量语言和其它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消除学生对向量语言的陌生感和神秘感。 向量的应用功能:在高中主要指用向量解决与长度,角度有关的几何问题,处理几何中的平行或垂直关系,在立几中尤为广泛。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向量法的思路、方法和步骤,并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体会向量法的优越性。 9、突出向量数形的双重性,有机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七)必修4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2课时。 2、除掌握基本要求以外应有所提高,具体体现在下面方面。 ①理解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所体现的向量方法。 ②理解和、差、倍角的相对性,能对角进行合理正确的拆分,但要控制拆分的难度。 ③了解公式特点能进行逆用、变用、活用。 ④了解变换中蕴含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3、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半角公式等只作为练习,不要求记忆。 4、把握新老教材的异同。 从知识内容看基本相同 从数学变换角度看有同有异 从思想方法层面看新教材更多体现多种思想方法 从教学方式看新教材更强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 从顺序上看新教材安排在三角函数,向量之后仍作为知识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后续内容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把握本章的关键点公式C-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八)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0课时。 2、不必增加立体情况下求解三角形的问题,这类问题可在立几学习中适当拓展,此时过早。 3、应用问题应限制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上。 4、可以利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但不要求太复杂或繁锁。 5、要注意体现例题的教学功能。 6、要突出问题性和探究性。 7、要重视实习作业。 二、高一年级20xx年春季学期教学内容与建议 (一)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6课时 2、复杂的递推关系不作要求。 3、已知数列前n项写出一个通项公式,习题不必太难。 4、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应重点加强。 5、重视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推导方法,能利用这些公式以及求证方法求一些特殊的组合数列的前n项和。 6、理解Sn与an的关系,会处理与之相关的问题。 7、重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8、重视探究题、练习题、阅读与思考等内容的学习。 9、重视纵横联系,既突出数列的个性特点,又要体现数列的函数特征。 10、控制难度,淡化特技。 (二)必修5 第三章 不等式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8课时。 2、加强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3、加强从具体到抽象地呈现内容。 4、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思想性。 ①本章内容虽在代数变换上的要求有所减弱,也没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过多展开,但在知识的联系和思想性方面有较多的加强。 ②突出三个二次之间的联系,强调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5、不等式的学习不是一次到位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后续内容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不等式选讲中不断推进与加深,因此,本模块对不等式的推理与证明要求不高,有关含参问题,不要过分展开,只要达到最基本要求即可,不要在用最基本不等式证明上加大要求,也不要在等号成立条件等细节上过分纠缠。 6、有关线性规划的教学要求 ①了解抽象模型的过程,会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加以解决,要选择恰当的案例,通过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解决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方法。 ②了解有关概念:线性约来条件、目标函数、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 ③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几何意义,理解边界的概念及实路虚线边界的含义。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能画出平面区域。 ④掌握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抽象模型画可行域数学化解析化具体化图解法 ⑤不必将后续内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提前。 7、关于基本不等式的教学,重点突出用此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不必推广到三个变量以上的情形。 (三)必修2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0课时。 2、要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利用感性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重视实物与图形,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不仅会画三视图,而且要能用结构特征想象出空间几何体;由三视图、直观图想象出空间几何体。 4、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只需通过实例概括,不必证明,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也不必深入挖掘。 5、对复杂物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要适当控制难度。 6、关注新旧教材的三个变化。 ①内容的变化:三个角安排在选修2-1中,多面体及欧拉定理安排在选修系列3中,增加了三视图。 几何定位也发生了变化,课标教材定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把握图形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几何直觉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②教学要求的变化: (Ⅰ)《大纲》教材要求了解概念掌握性质。《课标》教材要求认识柱、锥、台、球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把重点放在了空间想象能力上,对概念性质则降低了要求。 (Ⅱ)对知识发生的过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③处理方法的变化 《课标》教材: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到抽象。 柱、锥、台、球点、线、面 大纲教材:点、线、面柱、锥、台、球 (四)必修2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4课时。 2、课堂教学要求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的认识过程展开。 教学中应认长方体模型中的点、线、面关系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再认识空间中一般的点、线、面关系。 3、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的转化,这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着力点。 4、关于空间中的角与距离。 了解: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②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③线面距。④面面距。 理解:①线面角。 对于这些角与距离的度量问题,只要求在长方体模型中进行说明即可,具体计算在本章不作要求。 5、关于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①有关性质定理要求证明和掌握并会用,而有关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 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不必补充。 ③两条平行直线的公垂线、距离及有关概念不作要求。 6、有关课本中例题,习题的结论以及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不能作为解题中推理的依据! (五)必修2 第三章 直线和方程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1课时。 2、贯穿坐标法的思想突出解析几何解决问题的五部曲:建系:坐标表示建立几何关系直译:几何问题代数化化简:通过代数运算简化方程形式翻译: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3、关注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坐标法应贯穿始终、数形结合要不断体会,感受运动变化问题中的函数思想,善于用好方程这一工具来定量。 4、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教学应突出数与形的特征,能用三角函数描述斜率。 5、关于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①要求掌握点斜式、斜截式(特别要注意分析方程中k和b的几何意义),两点式并能熟练运用。 ②理解一般式含义,能将其它形式化为一般式,知道各种形式的局限性。 ③截距式只作为了解,直线与直线方程的对应关系要求了解。 6、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公式不必记忆。 7、关注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借助信息技术探求轨迹的形状等等。 (六)必修2 第四章 圆与方程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2课时。 2、继续贯穿坐标法思想。 3、注意加强与实际问题和其它学科有关问题的联系,体现其应用价值。 4、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几何图形圆与代数方程二次项系数相同的二元二次方程之间建立的联系,并且了解这一联系在研究、解决问题时的作用。 5、在基本要求之上还要求学生能够研究圆上任意点与直线上任意点之间距离的最值问题,体会数形结合,化归转化的思想方法,通过圆与直线对称问题的研究进一步体会解析法思想。 6、关于空间直角坐标系,重点应放在对坐标系的理解上,即:理解空间中点的坐标的意义会表示,会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能建立空间坐标系表示一些特殊的几何体(如正三棱柱)。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2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1、明确师生定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2、切实抓好每单元的知识点,突破难点,做到每单元过关。 3、做好每单元的检测工作,及时查缺补漏。 4、重视培优补差。 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一)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能认、读10以内的数,会写0到10各数。 认、读、写10以内的数。4 2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二)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4 3第二单元:比较(一)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符号“<”“>”“=”的含义。 运用符号“<”“>”“=”。4 4第二单元:比较(二) 1、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常用的比较的方法。4 5第三单元:5以内的加减法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认识和含义。 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4 6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4 7第三单元: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简单四则运算的运算意义和顺序。4 8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活动:大家来锻炼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 2、提高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速度。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数学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4 9第四单元:分类第五单元:前后 1、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3、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4 10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掌握方位的相对位置。4 11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4 12第七单元:捆小捧、搭积木 1、使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4 13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情境,让学生学会“9+?”、“8+?”的进位加法。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8+?”的进位加法。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9+?”、“8+?”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4 14第七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4 15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整理加(减)法表,并找出规律进行小组交流。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4 16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统计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使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使学生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4 17总复习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4、使学生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4 18总复习一4 19总复习一4 20期末考试4 以上是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3一、上学期教学回顾 高一共四个教学班,共计160余人。杨文国带高一(一)班,高一(二)班;张忠杰带高一(三)班和高一(四)班。其中各班期末八校联考的成绩分别为:50.6分,32.8分,27.2分,34.5分,总平36.9分。学期中途因张忠杰离开学校导致频繁更换老师,(三)班、(四)班的成绩因而受到影响。期末由王山任(三)班、(四)班的数学老师。 上学期工作在学生学习的落实环节上做得不太扎实,这将是本学期重点改进的地方。 二、本学期的措施及打算 1.一周学习早知道。明确目标更能确定努力的方向。为了让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有效性和积极性,每周第一节课给出一周的教学进度,学习目标和过关要求。不仅老师要做到对所教内容清楚明了,也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到每周学习目标清晰化。 2.落实每周测试过关制。周测内容与一周学习目标及一周的讲授内容紧密相连。未尽力而又没有过关的学生将按事先说明的措施给予处罚。以便让学生重视课堂学习,重视平时作业,重视一周的学习过程。做到让学生每周学习过程精细化。 3.根据学生学力状况进行分层次的培优补差。 三、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学习内容 目标要求 1. 必修4 第一章三角函数:第1至3节 周期,角的推广及表示,弧度制及互化 2. 军训 3. 第4节:正弦函数 单位圆,正弦函数定义,象限符号,诱导公式,五点法画图像,图像及性质。 4. 第5节:余弦函数,第6节:正切函数 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定义,象限符号,诱导公式,图像及性质 5. 第7节:xAsiny的图像,第8节:同角的基本关系。 图像变换规律,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其运用。章节复习,章节过关测试。 6. 第二章:平面向量:第1节至第2节 向量,有向线段,向量的长及相等、平行、共线、单位向量等概念,向量的加减法运算 7. 第3节至第5节 数乘向量,基本定理,向量运算的巩固训练,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数量积的应用。 8. 第5节至第7节 数量积的应用及坐标表示,向量应用举例。习题课,章节复习,章节过关测试。 9.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第1节至第2节 两角和差的公式得推导,记忆及灵活运用,二倍角公式得来源及运用。期中复习。 10. 期中考试 期中复习,期中考试。 11. 第三章 第3节: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 试卷讲评改错,简单应用,三角恒等变换的综合习题课,练习,章节复习,必修4基本测试。 12. 五一长假 13. 必修3 第一章:统计。第1节至第5节 统计的程序,统计图,统计方案设计,普查与抽样,抽样方法,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花统计图表及读统计图表,数字特征: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级差,方差的意义及计算分析, 14. 第6节至第9节 样本对总本的估计及相应的数字特征的计算分析,统计实践活动,变量的相关性及例题分析,最小二乘估计。章节复习,章节过关测试。 15. 第二章:算法初步:第1节至第3节 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及设计,排序问题。 16. 第4节:几种基本语句 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复习三角函数的基本内容,章节复习,三角函数与算法初步过关测试。 17. 第三章:概率:第1节至第2节 频率,概率,古典概率,概率计算公式。 18. 第2节至第3节 建概率模型,互斥事件,习题课节复习,章节过关测试。 19. 期末复习 20.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4一、班级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3)和(4)的数学。(3)班的学生人数是44人,(4)班的人数是43人。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在上学期的期末测试中,最高分是100,最低分分,其中看图列式的失分率较高,因此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安排】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例13课时 例24课时 例32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单元练习1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1课时 读数写数1课时 练习1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2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练习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单元练习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5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6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往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助于同学们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同学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7.常到教室做课外辅导,为学生决绝疑难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7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年(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习惯还有待培养。 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习,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如坤,莉,铨,粤。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平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