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曹操《观沧海》艺术价值 |
范文 | 曹操《观沧海》艺术价值 曹操雄才崛起”,又雅爱诗章”。建安十二年(207),军阀逐鹿中原,九月,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作下此诗。《观沧海》诗面上写的是海的浩瀚辽阔,气象万千。全篇气度正大严瑾,诗体高华安雅。其艺术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雄才崛起”,又雅爱诗章”。在他奉国威灵、仗钺征伐”之际,常常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建安十二年(207),军阀逐鹿中原,五月,曹 操率师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作下此诗。 东临碣 石,以观沧海。”言明观海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廖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临”,登临。以”,表示东临碣石的目的是观沧海。 沧”,水深而呈暗绿色。沧海”,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诗句,皆为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 峙。”写全景:大海波涛动荡,山岛巍然屹立。何”,多么,含叹美之意。澹澹”,水面浩淼的样子。何”字用得已极饱满有力,澹澹”两字更是千锤百炼 而得者,着此两字,整个沧海便浑然一色了,若换成茫茫”漫漫”等字眼,就显得过于平实,又欠生动,当真是一字千金,生色千古! 树 木丛生,百草丰茂。”具体勾勒耸立的山岛: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一派生意盎然。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定神细看,瑟瑟秋风中的海竟然洪波巨澜,汹涌 起伏。何等雄伟的景象,何等雄浑的境界,何等雄健的笔力!古往今来,迁客骚人泣秋风、感伤落英者何其多?晏几道叹息红叶黄花秋意晚”(《思远人》),耿 玉真长恨玉京人去秋萧索”(《菩萨蛮》),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更是大开悲秋文学之先声。然,独立寒秋,曹操却 极写海的磅礴壮美,岛的高耸挺拔,草木的生机勃发,一扫悲秋情调,其志凌绝顶以远瞻世界的非凡气度跃然纸上,足见曹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好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濛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 河)都显得格外渺小,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若”,好象。星汉”,银河。这四句诗,融想象和夸张为一体,大开大阖,舒缓从容,辞气直有干 云之势,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在千古诗人中,想必也只有曹操如此一位雄才大略,睥睨一世的风云人物才写得出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曹操素有外定武 功,内兴文学”的雅称,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的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如《文 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千百年来,曹操之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 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撼人心,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属合乐时的套语。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咏志”,用诗歌来抒发志向。通常,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但在此诗中却与诗内容紧密相关,因为诗人写景志在抒发其远大的政治抱负,及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观沧海》诗面上写的是海的浩瀚辽阔,气象万千,诗行中站立的,则是那位气凌万仞、志在一统北中国的一代枭雄”的巨大身影,全篇气度正大严瑾,诗体高华安雅。其艺术价值尤为值得一谈。 纵观此诗,大处落笔,宏观构象,造境高敞;诗意深远,格调高古,气韵沉雄;措笔秀丽工整,不务铺排词藻,不求使典用事,音律婉转和谐,语言流丽、清新隽 永。诗人在词语的选择上,如竦峙、丛生、丰茂、萧瑟、灿烂”等等,大多典要、高华、壮丽。而全诗十四句,除却首尾句明显不对仗外,其他每两句之间多作对 仗,因此诵读全诗,觉声调铿锵,雄整而浏亮。 此外,诗人善于挖掘自己的感情,融景与情为一体。诗中景物描写,气氛渲染、人情抒发三者历 转而下,于自然流转中见朴直蕴藉,十分传神地表达了诗人登临的特有心情,从而把景的描绘同情的感发完美结合,可谓景中寓情,情因景兴,情景相生”。令人 感受鲜明、强烈,体味无穷。加之诗人运用虚实相间的写法,更是给写景造成一种隔”的感觉,人们必须发挥想象才能领会其意,使全诗显得曲折含蓄,而与诗人 的情绪表里一致,映照生辉。这种将诗赋中最富诗意的'描写加以想象和加工,创造出极富文采意象之美的诗意,这种提炼精粹、化赋为诗的艺术手段,值得借鉴。 此诗构思奇巧,别具匠心也是特色之一。观”字在诗中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诗人的描写、想象、抒情均借此次第展开,结构章法寓于天然浑成之中,风格本色而朴直。 《观沧海》诗虽不长,却五色斑斓,异彩纷陈,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络绎缤纷,读之恍如欣赏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图画,使人赏心悦目,意绪留连。 【知识扩展】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 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碣石”,据《汉书·地理志》载,在丽城(现在河北乐亭)西南,六朝时沉 入海里。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头两句起得很平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说明自己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原来的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乐亭县的西南,面对着渤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摇摇晃晃的样子;何”,这里当多么”讲。水何澹澹”,形容大海波澜 壮阔,其中有惊讶,有赞美,正是刚刚登上山顶的第一个印象。竦峙”,是高耸屹立的样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 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我们都知道,同样是观海,站在岸边,坐在船头,或者是登上山顶,我们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曹操这时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自然 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从大处落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山岛巍然,一下子就夺去了诗人的注意,所以紧接着就写岛上的 景色: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充满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仿佛其中有无限的生趣等待我们去发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随着一阵萧瑟的风声,突然涌起 了滔天的波澜,使人觉得惊叹都有点来不及呢!可是等我们掉转视线,去看那涌起的洪波的时候,诗人却不再描写下去了。 更多《观沧海》文章推荐阅读★★★★★: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