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纪律的孩子更优秀》读后感 |
范文 | 《有纪律的孩子更优秀》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纪律的孩子更优秀》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这个假期里,按照学校的要求学习了《有纪律的孩子更优秀》。一开始不以为然,可看着看着就放不下了。该书全面、详尽的对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诠释。 首先,从事教育者包括家长都可以用“陶匠”和“园丁”两种不同的角色来加以说明。选择以“陶匠”作为理念的.教育者,希望“塑造”他的学生,他会插手学生的成长,对学生加以限制、要求,要求学生守纪律,并为学生创造自主的空间,让学生为独立做好准备。也就是说,他要强迫学生独立自主、取得自由。以“园丁”为方针的教育者,着重的则是:年轻人需要良好的成长条件,所以支持他多于要求他,较少干涉学生的成长,相信学生自己会守纪律,也就是说,不太需要强制及权威。 教育本身并不是一个机械化的工程,没有任何一个教育模式可以完美地套用到所有孩子的身上。教育,是种种对立之间永无休止的相互拉扯消长,父母、师长在许多对立的两极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该管教引导还是该放任成长;一视同仁或因材施教;纪律还是爱;坚持原则还是殷切关怀;该强制孩子还是信任孩子。取得平衡点不是去计算,而是加以整合,因为这些对立面缺一不可,要建立起真正的教育,就得把这些对立的元素成功整合起来。 我的孩子和大多数的孩子一样,梦想着自由,希望能获准按照自己的意思做或不做。他们渴望一种没有规则、禁令与斥责的生活,他们的“自由”就是“不受拘束。”本书作者认为:能成功走向自由之路的,一定是准备好服从,学会放弃,然后逐步找到自律、找到自我的人。反过来说,一个孩子如果还没做到自律,他就不会有自由。当孩子继续反抗着说“我要自由”时,我就会要求他,什么时候不再偷偷摸摸看电视、玩电脑了,作业不再拖拉、能按时完成,不用我催你了,我就不会这样时时管着你、时时“监视”你了,你就会得到自由。 孩子们常常将“自由”与“独立”混为一谈。他们以为拒绝顺服于权威,觉得“不受”管束,就是“自由”了。家长们一定要明白:如果给予孩子们太大的空间,有时候反而会让他们感觉迷茫。就好像不交给他任何东西,将其在丢在一个黑暗的原始森林当中一样,他们对于身边的一切都无所知,这样怎么能够独立面对?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