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半截蜡烛》教案 |
范文 | 《半截蜡烛》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半截蜡烛》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半截蜡烛》教案1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导语:同学们,60年前那一场几乎席卷整个人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无数国家染上战火,人民饱受煎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课文中的伯诺德夫人一家参加了秘密情报传递工作。一天晚上,他们为了半截蜡烛与闯进屋子的德国强盗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板书:半截蜡烛) 师: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请同学们认真读阅读要求,看看本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 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作出简单批注。 学生学习汇报 课件演示字词, 课文主要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1、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2、学生汇报 有同学认为伯诺德大人贡献最大因为当她看到德军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 师:当德军点燃蜡烛时,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会想些什么? (蜡烛就这么点着,情报很快就会暴露,怎么办呢?不行,我得赶快想个好办法!) 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她是怎么做的?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强调哪个字眼。(学生各自试读) 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生4:(将“先生”重读)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不引起德军的怀疑,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的。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 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板书: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危机有没有过去呢? 交流杰克。 (2)有同学认为杰克也有贡献,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 学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站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 生:过不了多久,蜡烛就会烧到金属管的!妈妈已经做了努力,可是没有成功。我该怎么办,总不能坐着等……有了! 生:可恶的法西斯,又把蜡烛抢去了!怎么办?跟他们吵吗?不行!妈妈说过:越是危急的关头越要镇定,不能慌。我要装着没事一样,把蜡烛拿走。 过渡: 1)、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紧张的情节的呢?指导朗读 2)、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她是怎么做的? (3)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机智。 师:恭维的话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受用,又是这么一个可爱礼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点不过份的小要求,让人实在无法拒绝,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师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让大家做个导演,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 生1:是那半截蜡烛。因为这半截蜡烛不仅关系着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贯穿了整个故事,也牵动着大家的心。 (师:所以文章以它作题,因为用“半截蜡烛”作题目一下子就把焦点展示给了读者,很吸引人。) 生2:我觉得是墙上的`一面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伯诺德夫人和两个孩子的心越来越紧张。 生3:我眼前总是闪过的是德国军官的阴险的眼睛。伯诺德夫人总觉得他们似乎发现了蜡烛的秘密。 师: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 生1:我们都是为了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 生2:我们都是为了突出当时的危险,表现人物的紧张。 (三)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板书: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课文依靠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也身处其境,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象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原应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让他们丧失了这并不过分的权利呢?(战争) (电脑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小结: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让我们发出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 三、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1、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学生默读思考。 同桌同学交流着法。 3、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剧本来读一读。例如《日出》《雷雨》等经典之作。 四、作业 1、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2、阅读其他剧本,感悟人物语言。 3、仿照剧本的文学特点,尝试写一个短小的剧本。内容自拟。 《半截蜡烛》教案2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小心翼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感悟伯诺德一家的勇敢机智; 2,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特别的.课文,它是一个剧本。(板书:剧本)关于剧本,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剧本《半截蜡烛》(板书课题,齐读)。你有什么问题?(预设:写了半截蜡烛什么事?为什么以半截蜡烛为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建议概括时用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同桌互说,指名说。 2,请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3,交流分法及理由。 三、 学习第一部分——藏秘密 1,课文为什么以“半截蜡烛”为题?(预设:全文以半截蜡烛为线索,半截蜡烛很重要。)渗透可以以重要事物或主要线索为文章取标题。 2,请画出表示半截蜡烛很重要的句子。 3,交流 (1)这支蜡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从现在开始,我们得为它的安全负责。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它,懂吗? 从哪些词语读出重要?有感情朗读。 (2)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有感情朗读。 (3)伯诺德夫人家里,昏暗的光线,一张孤零零的长桌,坐在桌边的伯诺德夫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小金属管封在一小截蜡烛中。 从哪个词体会到蜡烛重要?“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造句。 四、 学习第二部分——护秘密 1,你猜,金属管理可能藏着什么秘密? 2,正是有关国家的生死存亡,伯诺德夫人才想到这个绝妙的办法。这个办法就万无一失了吗?(不是)为什么? 3,同学们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三个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眼见蜡烛燃起来了,伯诺德一家的心情如何? 4,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伯诺德一家与敌人展开了周旋,他们是怎么与敌人周旋的?读课文第二部分。 5,总的交流三人计策(换油灯、搬柴、上楼) 6,细读第二部分,思考你最佩服谁?交流,谈三人的聪明之处。 重点(1)杰奎琳 沉着冷静 (动作、神情的掩饰、语言上的恭维、降低防线) (2)伯诺德夫人 不动声色 (读伯诺德夫人的话) (3)杰克 若无其事 7,分角色朗读三人的语言,关注括号里的动作、神态。 五、 小练笔 1,伯诺德夫人一家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敌人巧妙周旋,冒着生命危险守住了秘密,不久后战争胜利了,法国人把德国佬赶出了法国,他们一家是这场战争中的有功之臣,如果你是当时的法国总统,你会把奖颁给谁?为什么? 2,写颁奖词 4,交流 六、 了解剧本特点 1,浏览课文,思考剧本与一般文章有什么不同? 2,交流小结 (1)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2) 以对话推进情节发展 (3) 以对话为主,同时写出当时环境,人物的神态及动作。 七、作业:准备表演《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教案3【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表演。 2、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复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戏剧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4、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 【教学难点】 2、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的语言特点,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能有感情地演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艺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播放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资料)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二战虽然过去了60多年,但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国家给全世界人民造成的伤害却永远也抹不去。今天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二战德国占领法国期间。(板书:半截蜡烛)组织读课题 2、、课件出示未燃烧的半截蜡烛图,让学生说说“半截蜡烛”有什么作用 3、过渡小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这硝烟弥漫的年代,这半截蜡烛,这小小的半截蜡烛(指着课件半截蜡烛图)却有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组织自由读课文,完成两个要求: (1)把课文读通,读顺,碰到不会读的请教老师或同学。、(2)想想,今天学的课文与学过的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2、交流反馈: (1)出示难读的词语组织朗读(包括在巡视过程中学生碰到的生字问题) 伯诺德夫人 杰奎琳 德国佬 瞥了一眼 (2)指名说说,与学过的记叙文有什么区别、预设: ①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②整篇课文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 ③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在课文中有提示,并且加了括号。 ④人物的语言前面都写上了名字,让我们明白这些话是谁说的。 (3)小结:你们提到的这些确实和记叙文有着明显的区别,像这样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以及提示语来推进故事情节,刻画人物的就是剧本。 三、细读感悟 1、组织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指名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性命。) 3、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叮嘱两个孩子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相关的句子,可以把它划下来。 4、出示句子品读: 这支蜡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从现在开始,我们得为它的安全负责。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代价守住它,懂吗 (1)从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这蜡烛的重要(不惜代价)什么代价(一切代价,甚至是全家人的生命)如果你是伯诺德夫人,你会对两个孩子怎么说指名读 (2)提升指导:(再出示未燃烧的半截蜡烛课件,指着蜡烛)同学们,伯诺德夫人家的这半截蜡烛假如被点燃了,那会怎么样(抽个别说)把他们三个人的想法写下来。 (3)交流讨论、预设: 生1:秘密会暴露 生2:一家三口会被杀害、 师:仅仅是一家人吗、 生3:会让更多的家庭灭亡、 师:仅仅是家庭吗、 生:奋战的战士 师:会伤及到很多家庭和战士,甚至是整个法国。 想到所有的这些,想到祖国将要面临的灾难,兄妹俩更深刻地记住了妈妈的话——指名读句子。 伯诺德夫人心中再次想起了这句话——齐读 5、过渡引入:这支蜡烛真的被点燃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心被悬了起来。他们是怎样奋力保护这半截蜡烛的 (1)组织说说伯诺德夫人和杰克的保护办法。、预设: 生1:妈妈急忙取出一盏油灯想把燃烧的蜡烛换下来, 生2:妈妈取出油灯向中尉道歉,并说油灯亮些,趁机吹灭了蜡烛。 师:(板书:吹)这一吹还是刚刚结束,德国佬中尉又点燃了蜡烛。假如此时再吹会怎么样 生1:引起怀疑 生2:会更彻底地搜查、 师:杰克也想到了这点,于是他—— 生:假装天冷,走到桌前准备端起蜡烛去柴房抱柴生火。 师:(板书:端)杰克的.这一端并没有停止蜡烛的燃烧。眼看蜡烛被烧尽,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 (2)指导读杰奎琳的语言 课件出示: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 晚安,各位先生。晚安,妈妈。 杰奎琳这“一端“,“端”成功了吗为什么能成功小组讨论交流、预设: (她的纯洁和可爱博得了司令官的同情和喜爱;她的妈妈和哥哥在前面给了她榜样的示范;当德国佬点燃蜡烛时,妈妈马上吹灭了蜡烛,给蜡烛燃烧到最后争取了时间) 个别读,读出杰奎琳的天真纯洁。(板书:端) 四、总结交流 在看是平静,实则紧张的气氛中,全家人集中生智,一吹二端蜡烛,用机智巧妙的语言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家人的勇敢和爱国之心。她们的巧妙应对,不仅摆脱了困境,而且挽救了无数个家庭,甚至是拯救了一个国家。剧本中人物的对话,故事的情节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人物的特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演一演。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画半截蜡烛,蜡烛外面左边写上“保护”两字,蜡烛里面中间竖排写上“吹、端、端”三个动词,蜡烛右外面写上爱国两字。 《半截蜡烛》教案4教学基本过程: 一、课前交流: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读一组词语、(出示:英勇无畏、奋不顾身、临危不惧 镇定自若、舍己为人、舍死忘生、视死如归、勇者不惧、勇往直前、) 2、这些词都是形容勇敢的优秀品质的,它们让你回忆起了哪个勇敢的人、(生做简单介绍,读了这些词语,我想起了(什么样)的(谁)。) 二、认识主人公: 1、“勇敢是气魄的再生,是人生航船上快乐的风。”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去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位勇敢的家庭妇女和她的两个孩子,知道他们是谁吗(指名生回答,指导读好“伯诺德、杰克、杰奎琳”。) 三、导入课题: 1、这个故事发生在那个一个漆黑的夜晚,三个强盗似的德国军官,闯进了伯诺德夫人的家,并点燃了放在桌上的“半截蜡烛”(出示课题,齐读,指导“截”字的.写法)。 四、初读课文: 1、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请同学们将课文打开,快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这是半截怎样的蜡烛(指名) 3、谁能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理清脉络: 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请同学们在读课文完成填空。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六、精读感悟: 同学们,伯诺德夫人为什么要将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默读课文 1、2小节,找出其中的答案。 2、为了保护情报,诺德夫人一家不计任何代价。自己小声阅读第3小节,、伯诺德夫人一家遇到了怎样的危机伯诺德夫人又是如何与敌人周旋的呢 3、交流遇到了怎样的危机。这意味着什么(出示相关的句子)、4、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5、是的,孩子们都吓坏了,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可怕的危机。 6、勃诺德夫人是这样与敌人周旋的呢(指名说,出示相关语段。)、(1)出示:“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追问:假如你伯诺德夫人,你会以什么样的语气说这句话,重点强调哪个词为什么 A“亮” B“这盏灯”、C“瞧”、D“先生们” (2)再仔细朗读这段话,看还有哪些词语能读出伯诺德夫人的镇静,机智 (3)短短的一句话,让你认识了一位什么样的伯诺德夫人呢 (机智、勇敢、果断、镇定、临危不惧、爱国) 7、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七、小结: 伯诺德夫人和她的孩子们能够化险为夷吗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半截蜡烛》教案5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半截蜡烛》。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学会多种阅读方法,注重情感体验。《半截蜡烛》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宝贵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正义必胜”。《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故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课文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本课教学,应当认真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夫人一家从容镇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单独阅读理解能力。教学本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从课文描写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中体会人物的品质。为了让学生能借助文本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以及感受从文字中流露出的思想。受到情感熏陶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依据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拯救这场灾难的。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镇定、勇敢和机智。学习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模式 “教为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所以我采用“学-议-练”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小组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四、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5分钟) 上课伊始,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描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重、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让学生分析半截蜡烛,领会这半截蜡烛的特别之处,了解课文为何会以半截蜡烛作为叙事主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5分钟)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朗读3-7自然段。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线索”,让他们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半截蜡烛会成为全家的关注焦点?”这样使学生既有了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兴趣。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文章字里行 间透露出来的深刻内涵,并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勇敢、沉着和机智。 (三)合作探究,重点分析(15分钟)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一家人是怎样拯救这场灾难的。让每个学生课堂上都有独立思维的空间,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每位学生都会为了问题有目的的学习。 (2)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动作,体会人物的心理,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最喜欢谁?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朗读感悟,画重点词句,讨论交流体会,采用教师适时点拨的学习方式,多渠道接受信息。让学生自己发现课文细微之处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智。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5分钟) 小结全文,说明本文只是法国人民对抗德国侵略的一个缩影。全班交流“你最佩服谁?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见解说出来,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续写蜡烛熄灭以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作业布置,我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五、板书设计 板书要概括性强,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 (点燃油灯 吹熄蜡烛) 沉着、机智 杰 克 (借口搬柴 端走蜡烛) 镇定、勇敢 杰奎琳 (拿灯上楼 蜡烛熄灭) 勇敢、机智 六、课堂评价 教学中课堂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半截蜡烛》课堂评价要注意以下三点: 1、评价要到位 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将文章的用意读出来,使学生在情感朗读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 2、评价要有“尺度” 新课程注重人文关怀,要求我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鼓励学生已成为评价的主基调,但过于廉价的评价却没有任何价值。指导学生朗读人物语言时,要抓住重点词句,读出伯诺德夫人一家的从容镇定,机智勇敢。 3、评价要有启发性 有效的阅读教学评价要有启发性,注重引导和点拨,例如:在朗读杰奎琳的话时应重点体会娇声一词,运用得恰到好处,面对敌人,小女儿杰奎琳这一娇嫩的声音打破了屋内可怕的寂静,她的话是那样动听,语气中透出一股可爱的童真,这种娇声娇气也正显示出她的机智与聪明。 七、资源开发 为了更好地解决重难点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首先要组织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 1、自学生字新词并能正确、流利地读写。 2、搜集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 3、搜集积累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的片段,简要概括人物的特点。 其次,是课上资源的利用,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德国法西斯的蛮横无理以及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机智勇敢。配乐朗读,让课文内容更有感染力,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剧中人的紧张与无畏,深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三,立足课内,发展于课外,注重课外资源的利用。利用“拓展”环节,推荐学生阅读此类反法西斯的文章,如:《一罐水》、《天职》等。指导学生表演好课本剧,做好续写。 课后延伸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开阔营造语文学习的天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即语文,明白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以上就是我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的理解与课堂设计,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半截蜡烛》教案6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五都镇中学的语文老师李敏,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共同来交流网络教学模式下的语文教学思路和具体做法。我说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蜡烛》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深入地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战争为主题的叙事性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恶丑的两个极端,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蜡烛》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位在炮火中挣扎的老妇人几乎耗尽所有的心力埋葬苏联红军,并将一对凝结着爱的蜡烛点在红军战士的坟头的故事。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理解超越国界的母爱,欣赏文章悲壮的意境,明确非正义战争必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程目标定位是三个维度合一,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合一。新课程要求由原来的以文本为主转到以学科课程发展为主,以理解内容为主转到语文能力发展为主。以前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静态的分析和训练为主,结果必然导致无效重复,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转到动态的体验感受为主逐步达到个性化鉴赏,动态的四个层次:沉浸——体验——感悟——思辩。因此,我给本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a、理解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b、了解文章中“蜡烛”故事的写作背景,了解通讯这种体裁 c、学习用动作、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从互联网获取有用信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体验感悟课文中超越国界的母爱并主动与他人利用网进行交流分享。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解读世上最宽厚的母爱,明确非正义战争必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我给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体会文章深厚的思想感情,学习用动作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学习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通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对记叙文的文体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但他们是第一次接触通讯这一文学体裁,要让他们自己去通过互联网查找这一相关信息。八年级的同学已经初步具备利用网络的能力,但上课时不能信马由僵,老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来查找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另外,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体验、欣赏、评价文章的能力,只要激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一定有很多的感想。老师要鼓励他们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分析 这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诗情画意导入法,自主阅读教学法、心灵体验阅读教学法,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合作学习以及网上讨论法。诗情画意导入法其实就是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为学生沉浸到课文意境中去做一个铺垫。自主阅读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实践,由整体感知到深入地品味文章的意蕴。心灵体验阅读法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体会语言的深邃的内涵,体验作品展现的生活,体验作品震撼人心的意境。自主合作学习和网上讨论法基本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在自主阅读和心灵体验的过程中都要用上,主要是让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生成思想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始终都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课堂教学中心从教师转向学习者,核心在于学习者主动将新的信息和经验与其原有的知识基础相融合的过程,因此网络教学正是适应了建构主义理论的需要。网络教学模式有两种形式:即集体教学模式和自主教学模式。我这节课采用的是网络教学模式中的集体教学模式。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是: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在课间和预备铃时间里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听歌后的感受。老师随即深情地告诉学生:在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也有一位“妈妈”,有妈妈的地方就有烛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一片温暖的烛光里。由此引出课题《蜡烛》。这是老师为学生创设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情感,并为下面课文的意境营造氛围。 之后是提出任务:登陆局域网,利用网络搜索《蜡烛》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西蒙洛夫的简介。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惨烈,这与前面老师创设的烛火的温馨情境形成极大的反差,了解作者也能为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打下基础。要求在3到5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在老师的课件上浏览相关资料,老师要及时监控这个过程,对学生的认知起一个保障作用。 第二环节是:自主阅读,交流体验。 (1)引导学生听读课文配乐朗诵,这是老师利用网络为学习提供的学习资源,要求积累生字词,快速把握文章基本内容。听完之后口述故事梗概。 (2)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复习并运用记叙要素这一知识点。 (3)自由精读,品味细节。组织学生大声诵读出令自己感动的文段,并将自己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以评论的方式发表。并与同学交流。在自由精读细读品味这一小环节里,我设计的是传统教学形式与网络相结合,可以口头发表,也可以发挥网络的交互作用,在网络上进行评论,写下自己的真切而深刻的感悟。 (4)通览全文, 理解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让学生学会用动作、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设计用利用网络来帮学生突破这个难点。在这一小环节里,我设计是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每个小组同学的搭配是自由搭配,因为在网络教室了是不受空间限制的。先学习课文动作心理活动的写法,然后让学生结合平时实际观察写一个片段,在小组内先交流,并把同学认为不错的片段提交的公共平台上供大家欣赏学习。对写得好的同学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对其他同学也提供了一个现场学习的机会。 我设计这一环节大致用时25分钟,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体验文章深厚的感情,并交流相互的体验,相信学生会体验到炮火的疯狂,战争的残酷,体验到老妇人对红军情同母子的爱与尊敬,感受到生命的美和爱的力量,从而树立和平的信念。并利用网络突破这节课的难点,学会用动作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第三环节,质疑创新,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同样是小组讨论学习,小组同学有比较简单的问题,小组内先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上来,大组讨论解决。老师也可以参加进同学的讨论中并及时地进行指点。老师预设的疑问,看学生有没有提出,没有提出的话,老师也可以将问题提交,让大家来讨论。我预设了这样的两个问题:1、文章为什么要反复写炮火、蜡烛、围巾?2、文末为什么说“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在深入讨论了这两个问题,再探究文章主旨升华感情就水到渠成了。 在网络环境下的交流,有学生个别对个别的交流,有学生对老师的个别交流,还有公共平台上的共同交流。最后老师对整个过程要有个点评,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对全班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有多少学生积极参与 谈论,问题回答是否正确;有多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问题回答不很恰当,学生是否最终完成了对所学 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一环节里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探究创新的精神。 这一环节里,我给学生准备的创新作业是:如果那位年轻的军人的亲生母亲后来读到了这篇通讯,她会有怎样的感想?请你以她的口吻给玛丽育乞西写一封信。相信同学对这个作业会比较感兴趣的,也能让学生思维更加开阔,并且学习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当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上网查找本课相关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最后老师总结本课,并在《祈祷》的歌声中祝福世界和平发展结束本课。这个设计我觉得和开课时的歌声呼应,并且是在不自觉中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使整节课余韵悠悠。 总之,我这节课是充分尊重了网络作为工具,网络作为资源,网络作为环境的三大特点来设计的。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