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统计》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
范文 | 《统计》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统计》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统计》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1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二册第92——94页。 教学目的: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来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利用统计表提出的问题和回答问题。 2、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3、发展初步的有序观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4、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c里。 教学难点: 运用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 四人一小组、超市购物课件、实物投影仪,图片(正方形、三角形、圆每一组一份、超市购物顾客图像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电脑出示超市购物图)问:这是什么地方?(超市)看到这个地方你想说什么? 生1:漂亮! 生2:人多,商品多! 生n:每一类商品都放在一起,放得整整齐齐的! (点击电脑:哗啦一声,很多商品杂乱地堆积在一块。) 师:现在经理啊,进来很多的商品,如果你是服务员,经理要求你把这些商品分类、归类,怎么办?(适时引导种类非常繁多,你能一下子数清和记住吗?) 分组讨论,个别口答。 2、同学们的方法都不错,刚才的问题稍微地复杂了一些,我们先来解决一点简单的,再回过头看哪位同学的方法最好,好不好? 二、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1、合作分类,获得方法 (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有一个盒子,都是我们熟悉的正方形、三角形、圆你用什么办法能知道盒子里有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圆? (让小朋友亲身体会,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 (2)小朋友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老师在每组都放了一张纸,想请各个小组合作来完成,这么多图形,怎样才能整理的又好又快呢?先在小组讨论。(学生汇报,老师引导分工)请每组分工合作,把图上的图形整理出来,贴在纸上。 (如果出现按边分的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弄分的方法) (3)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各组的象形统计图,请大家讨论一下,经过整理,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已见) 瞧!理一理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么多的问题。 (4)出示整理出来的三幅图(如课本上第92页图) (注:如果书上的方法没有想到,可以让他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整理的,并让他们照书上的方法再做一做或对画“√”的记录要做些评讲) 问:现在展示了小朋友 们记录的三种方法,请比较一下这三种图,哪一幅图看得既清楚又方便?为什么? 2、整理成表,获得信息 (1)通过刚才的整理,同学们都清楚地知道各种图形的个数,请同学们填入表中?(出示统计表)请各组合作把它填入表中。 学生合作、讨论、填表。 (2)看哪位小朋友最棒,能从这表里获得哪些信息?(注重:一共是什么意思?)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能从这表里知道些什么? 《统计》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2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用具 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热闹路二小的校园,它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他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舞蹈组、电脑组、篮球队等在活动。 师:(出示课件: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郁金香。)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 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图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图分开了就很清楚。 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二、实践操作,掌握新知 (一)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颜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欢的花下面打“√”告诉老师? 学生完成题卡后,教师收上题卡。 (二)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过程 1、初次进行记录。 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的题卡,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生1: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最多? 生2:喜欢黄色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红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4:喜欢粉色的人有多少? 生5:喜欢蓝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6:喜欢红色的有多少人? 师:让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吧! 教师较快地读数据,学生记录不下来。 2、小组讨论记录的方法(方式开放,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师:前后的同学研究一下怎样才能记下来? 学生讨论记录的方法。 师:研究出来了吗?你打算怎么记? 师:有数据不一样的吗? 生5:喜欢红色的有10人,喜欢黄色的有12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人(教师指导:记录要认真,并请该生重复正确的答案)。 (三)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表)请同学们说数据,老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红色11人黄色10人蓝色9人粉色8人 学生们说数据,教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师:(出示统计图)如果我们还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话,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应该用多少个小格表示呢? 随着学生们的回答,教师从统计图中抽拉出11个单位格的红条,10个单位格的黄条,9个单位格的蓝条,8个单位格的粉条。 师:如果没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不能。 师:(抽拉出纵轴左边的数字)没有小格,这回能看出来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能,因为上面有数字。 师:像我们刚才这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有条理的图形,这个图就是统计图。那么你们能不能给这个表格起个名字呢? 生:(齐答)统计表。 (四)通过统计图、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看着统计图、统计表你还能知道哪些问题? 生1:一个比一个少1。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2:一个比一个多l。 生3:最前面的最高,最后面的最低(教师订正:喜欢红色的人最多,喜欢粉色的人最少)。 生4:喜欢红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多1,喜欢蓝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少1。生5:黄色比红色少1(教师订正:喜欢黄色的人比喜欢红色的人少1)。 师:喜欢红色的比喜欢蓝色的怎么样? 生1:少2(教师纠正:多2)。 (五)小结 师:这样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每种数据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统计图(表)的意义。 三、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一)野生动物园 师:(出示课件:野生动物园中各种动物数量的统计表)沈阳的野生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老师整理出一张统计表。你能根据这张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老虎骆驼长颈鹿狮子大象斑马12只8只4只7只5头26匹 老虎____只,斑马____匹,____最少。 生1:老虎有12只。 生2:斑马有26匹。 生3:长颈鹿最少,有4只。 (二)生日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图:各月份出生的人数为2、5、7、4、3、4、1、1、6、2、3、2)说一说你看出了什么? 生1:先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 师:能看出数据的变化吗? 生1:7、8月份出生的都是1个人。 生2:3月份人最多,2月份比3月份少2个人,1月份比2月份少3个人,4月份比3月份少3个人,5月份比4月份少1个人,9月份比8月份多4人(教师订正:多5人)。 师:还能知道什么? 生1:班里有多少人? 师:怎么算的? 生2:1月有2人,2月有5人……(学生心算,没算出来) 师:大家帮他算一算。 生:(齐答)连加。 生1:25。 生2:40。 师:对了。 (三)统计课外活动小组人数 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钢琴小组1人、舞蹈小组6人、计算机小组3人、田径队5人、篮球队8人在活动。)你们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吗?请帮老师算一下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完成各自题卡中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只需完成一项就可以了)。 师:你填的是统计图还是统计表? 生1:统计表。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老师只让完成其中一个。 师:在统计的过程中,我们要灵活选用统计的方法。 (四)游戏 师:老师被难住了。春节到了,要开联欢会,可是班费有限,只能给同学买两样水果,买哪两样呢?怎么办? 生1:买喜欢吃的人最多的两种。 师:我怎么知道呢? 生1:问一问他们。 师:(出示: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的图片)你们说一说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学生在下面一起说。 师:这样非打起来不可,怎么解决呢?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帮老师决。 生1:看一看喜欢哪两种水果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统计一下,把小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上。 学生依次到黑板前把自己手中的小星星贴在喜欢的水果图片上。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的图片上分别有6、6、21、1、4颗小星星。师:我们应该买哪两种水果呢? 生1:应买草莓和橙子。 生2:应买西瓜和橙子,西瓜和橙子一样多。 师:让我们来数一数。 生齐数。 师:这两种水果我们都少买一些好吗? 生:(齐答)好。 四、总结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用统计来解决。…… 《统计》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3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引导学生初步体验信息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初步学会有序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从不同情境中抽象数学问题的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统计问题,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看懂统计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各种颜色的旗帜图片,空白统计图和统计表,水果箱,水果图片若干,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各种物品。 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下一些教学理念: 1、在生活中学数学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如买彩旗、游动物园等,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在活动中学数学 本课设计了一系列数学活动,充分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 3、学有价值的数学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学会有序观察和思考,并能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 4、人人都得到发展 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统计的过程,并在过程中理解和感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的提高。 教法学法 1、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本节课运用学生小组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 2、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教学程序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情境引入:“同学们,十月十八日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日,是全县人民大喜的日子,到时候可热闹了!你们想去参加吗?我们班准备组织一支彩旗队前去祝贺,我们需要买很多面旗帜,到底哪种颜色的旗帜需要多买些呢?每种颜色需要买多少面呢?你能想想办法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揭示课题:统计————漂亮的彩旗。 二、亲历学习过程,主动获取新知。 (课前教师给每组准备空白统计图表,红、黄、蓝、绿各色旗帜图片。) 1、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倾听他人意见中使自己长进,在交流评价中发现新的方法,从而确定最佳调查方案。 2、分组活动,调查整理 要求学生调查自己组内喜欢各种颜色的人数,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整理调查结果,完成各组的统计图表,并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各组的方法与结果。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独特的想法,应允许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允许多种方法并存。 3、交流汇总,初构模型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统计情况,展示各组的统计图表。然后让全班同学把喜欢的旗帜图片贴到黑板上,共同完成全班的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在全班同学的交流汇总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统计的优越性。教师对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表现突出的小组发给一颗“合作星”,表现好的同学发给“智慧星”。 4、分析结果,合理猜测。 教师出示全班的彩旗统计图,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然后引导学生猜测:“老师刚才没有参加同学们的调查,你们猜一猜,老师会喜欢什么颜色的旗帜?为什么?”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并适时加以引导。 三、加深拓展内化,学会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但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1、游动物园 创设动物园情境(课件显示),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动物园玩一玩,看看动物园里都有些什么动物?每种动物有多少呢?你能试着统计一下吗?”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有哪些动物,每种有多少,并记录下有关数据,然后在组内统计表,然后全班交流,共同完成统计图表,并说说从统计图表上可以发现什么。 2、实物统计 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了一些实物。并在每组桌上放有空白统计图表。 在学生体验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让学生把各组的物品统计一下,看看每种物品有多少,并将统计的结果填在桌上的表格内,试着完成象形统计图。学生准备的物品可能多种多样,有水果、文具、玩具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去进行统计。接下来,指定各小组说出统计结果,并展示自制的象形统计图。最后,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加以评价和鼓励。 四、落实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并结合各组所得“红星”情况进行统计。 2、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价,并完成下表,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体现评价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统计》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4(一)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原义务教材是作为选学内容,考虑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本套教材将它安排在本单元。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扇形统计图。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联系。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特点及作用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 本单元注重从生活、生产中选取素材,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数学元素,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数据收集的渠道,也凸现了统计与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把握新知识的生成点。 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对比,自然形成新知识的生成点。 2、注重从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出发,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扇形统计图的优势是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中,应该使学生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3、本单元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主题图。 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在校园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情境,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现实背景。 教学时出示主题图,说明这是六(1)班同学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境。让学生看图说说这些同学都喜欢哪些体育项目,然后教师出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告诉学生:这是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情况。由此引入新课。 2、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编排意图 教材根据主题图情境给出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情况的条形统计图,直观呈现出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并说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即可以清楚地看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由此引出扇形统计图,并特别说明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使学生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做一做”用扇形统计图展示了100g牛奶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统计》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5教学目标: 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读图的过程中,感受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能运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设计思路: 现代教学理论观点之一就是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乐在其中,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这一课中我千方百计的设法启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是他们产生学习的热情,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 1、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实际,让他们想说、乐说,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然复习旧知后水到渠成引出新知。新教材的应用很注重情景的创设,对旧知的复习渗透很少,而条形统计图这部分知识却是在一二三年级以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复习旧知很有必要性。 3、新授的内容是在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中进行的,知识的获取靠学生的实验、分析、推理,因此要给与学生宽松的活动、交流的时间。 4、数学知识来源生活,又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应用与生活数学,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既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又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我曾经和三小的同学有过一次愉快的合作,同学们的聪明、勇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能再次和同学们一起经历40分钟的学习与探索,老师非常高兴。在四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我想你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你的班主任说吧!今天借这个机会把你最想对班主任说的一句话说给我们听好吗?(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抛给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便能迅速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听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话语,我很受感动,我想你们的班主任会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骄傲。那么你们能很快的告诉我有多少同学发言了吗?要想知道这个数据,需要用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呢?——统计。 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统计呢?(生答)师:真不错,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老师建议咱们以小组为单位,以你们喜欢的方法。统计一下发言的人数好吗? 师出示统计表,学生汇报。(复习旧知与情境创设融为一体,使学生启动内在动力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二、新授 我们已学会了将原始数据分类整理成统计表,那么这些数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展示?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教师出示统计图:首先观察这幅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一格表示一个单位,板书)能不能把刚才统计的发言的同学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中展示出来呢?师涂学生说,看。 师:出示大相小学四年级同学发言统计表让学生观察这一组数据40、45、35、40、48,这两组数据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观察汇报(两组数据的比较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明确较大的数据为新知埋下伏笔。) 师:你能用同一幅统计图表示出这一组数据吗? 生观察 师:格不够,怎么办? 生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汇报(统一一个格表示5个单位最合适) 师:观察40、45、35、40、48这几个数其中40、45、35都是5的倍数而48不是5的倍数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给学生宽松的交流讨论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感受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 教师明确:当不能涂满格时,看一个格代表几个单位,然后把一个格平均分成几,取其中的几份。教师演示把一个个格平均分成5分,涂其中得3份。 师:我们一起扫清了障碍,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统计图涂的既整洁又美观。 全班交流展示老师、学生各给与评价或一句鼓励的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的同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师: 1、通过刚才我们完成统计图相信你从中一定获得了更多的数学信息,能说说吗? 师明确:条形统计图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简洁的告诉我们信息,当数据比较大时,我们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来表示。 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谁来帮他解决?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三、巩固练习,发展新知 (一)试一试 1、出示老年活动中心老人活动统计表,问: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明确后独立完成,教师要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进行统计时往往有很多比较大的数据,而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来展示因此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还知道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事物还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吗?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加以补充并出示相关的统计图。(这个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挖掘身边的数学,便于学生理解,藉以取得学习数学所必须的感受和生活经验,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四、全课总结 我们会看统计图,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统计图获得了很多知识。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知道,孩子们运用我们的智慧去感受、去发现、去探索,你就能从数学中得到无穷的知识,无穷的乐趣,希望大家都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作业: 你对今天的这节课是否满意?(选择:满意、不满意、还可以)通过调查制成统计图。 《统计》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科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体验最简单的统计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并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策略与方法:采用独立操作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 教师: 1、小松鼠图片。 2、例1鲜花图及涂好的条形统计图各一份。 3、画“正”字的数据统计图片。 4、五张图片:香蕉、苹果、梨、桃、其它 学生: 1、每生自备两份画有红、黄、蓝、粉四色小花的纸片,其中一份正反面都要画。 2、例2统计图、统计表每生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陈出新 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教师(神密的):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小客人。 出示小松鼠图片。 教师:它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欢迎吗?(学生兴奋的说:欢迎)小松鼠说:“今天森林里正举行鲜花会呢。同学们想去看看吗?闭上眼睛老师带同学们去。 出示93页的鲜花图。 教师:笛笛,到了,请同学们下车吧。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们纷纷提出问题,教师不做回答。 教师:要想解决同学们的这些问题,就让我们先来做一项工作吧。打开课本93页,同学们能在这幅图上表示出各种花的多少吗? 学生:能! 教师:那就拿起笔来,开始行动吧!看谁的作品又对又漂亮、整齐。 设计意图:抓住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把小松鼠恰当引入课堂,足以使学生们眼前一亮,注意力尽被吸引,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设计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统计图,意在给学生提供独立思维,独立操作的空间,以开发孩子的潜能。 2、展示成果。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指名同学到讲台上展示并讲解自己的操作步骤。注意引导学生讲清图中每一部分,如:“()盆”表示什么?数据从何来?小格子表示什么?怎么知道哪一条表示什么花? 其它同学到讲台前面来听、看。(意在为学生创设争相发言的自然氛围) 引导学生自我对照。对的举左手,不对的举右手。(意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请认为自己作品很棒的同学,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身边的同学和听课的教师。(意在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起到交流学习的作用) 教师:小松鼠也做好了,让我们帮它检查一下好吗?(意在引出教师自备的统计图,便于学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 看图提出问题。 教师: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信息要带给大家吗? 4、 比较实物图和统计图,看哪幅图能很快帮我们回答问题?能让我们一眼看出哪种花最多?哪种花最少? 5、小结 教师:刚才我们做的这些工作,就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它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有很多用处,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好? 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有! 教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加油吧!请同学们回到座位上。 二、全面探究新知 1、收集数据。 教师:小松鼠想和我们大家交朋友,就要更多的了解同学们。它想知道每位同学最喜欢这四种颜色中的哪一种。(自然过渡到对例2的探究中) 学生纷纷说。 教师:请同学们在小卡上选自己最喜欢颜色花的下面画上记号。交给老师,好吗? 教师把收集的纸条握在手中,神秘的问:现在同学们最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纷纷说。 教师:那现在我们就要先来记录一下数据了。 教师读,学生记。学生跟不上,纷纷表示抗议。(此环节意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教师:跟不上,那怎么办呢? 面对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收集数据简捷、方便。 如果学生说不出可以提示:以前数图形个数时,数一个就做一个记号。(意在实现知识潜移) 讨论后,学生汇报结果,好的方法给以充分肯定。如果学生能说出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就要给以高评价,如果不能说出就以小松鼠引出。 教师:小松鼠看到大家想这么多方法,可高兴了,它也想了一种方法,让我们一起看看。 出示“正”字的数据统计图片。 教师:老师读一个,就画一笔,数一数“正”字几笔?代表几个人?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师生一起探讨用画“正”字方法统计数据的方法与好处。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从刚才讨论的方法中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再来试一试,好吗?哪位同学喜欢用画“正”字的方法呀?在黑板上收集数据(意在重点向学生推荐这种方法)。 收集完后,叫学生汇报,并说明用什么方法收集的。 2、数据的整理 引学生把收集的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填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看着这张表能把这图完成吗?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同桌合作完成,比一比,看谁的作品好,下课后贴在板报上。同学们可要好好表现呀。 3、 展示成果,描述数据 注意处理以下几个问题: ① 涂的对不对? ② 整齐、美观的引导学生自评,教师给以恰当点评。 ③ 引导学生讲清操作步骤。图中每一部分的意义,频数范围有何作用?怎样快,美观? ④ 重点引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或发布信息。 4、 总结统计的作用 指名学生到讲台上来,指着同学们问。 教师:你能看出我们大家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最多吗?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最少吗? 学生:不能。 教师:那再让我们看看统计图吧。 学生通过对比会发现统计图的作用。 学生:统计图能帮我们一眼看出数据的多少,能帮我们解决好多问题,让我们发现好多有用的信息。 教师:是呀,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会学到更加丰富的统计知识。 5、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收获。 三、 实践应用 教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小松鼠学会了好多知识,可高兴了。它说:快六一儿童节了,到时它还要来和我们大家一起过节日。还想为我们大家准备两样水果,可是准备哪两样呢? 出示水果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最喜欢的水果下面做记号。 师生统计之后。 教师:小松鼠要回去为我们大家准备礼物了,让我们和它说“再见”吧。(意在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与课始的情境创设回应) 《统计》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7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教学方法: 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操行统计表、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了,我们班上要出两个节目,大家觉得我们可以出什么呢? 生:唱歌、跳舞、绘画、走时装步。 师:不错,合唱、舞蹈、小品、乐器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我们可以从这四类节目中选出两个,我们怎么决定出哪两个节目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老师想让大家投票来决定,下面老师请每组讨论出两个节目,等会投票。 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 1.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我们要知道哪两个节目的票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来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师: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师行间巡视,对方法收集好的小组和合作愉快的小组加五星) 师: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方法正字法,下面组长就把讨论结果在黑板上按“正”字的书写顺序画一笔画。(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配上音乐伴奏曲) 2.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请大家整理好每种节目的票数,再填到统计表中,我们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板书“整理数据”) 师:为了能够使每种节目的数目更直观的表示出来,让我们来共同制作统计图。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条形统计图下板书节目种类。) 师:0是起点,如果1格表示1票,则数轴上依次应标的数字是1、2、3。糟了,合唱的票数最多有8票,只有5格,不够涂该怎么办呢? 师:下面请小组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我们的统计知识,比如跟跟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回来,我们可以统计买的什么种类的商品最多;老师在班上要统计哪一组的五角星最多,哪一组的表现最优秀等等。回家后大家继续找一找能够用到统计的例子,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四、描述分析 这个案例能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中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案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出节目出发。由于学生喜欢的节目很多,可是出2个节目,产生进行统计活动的需要,必须从同学们喜欢的节目中选取最多人喜欢的2个节目。只有通过统计才能确定出哪2个节目。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 体会与反思: 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出发,灵活选取素材。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出节目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发进行统计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如:先要知道哪2种节目是最多人喜欢的?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用“贴星星”的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节目,只有让学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才能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见解。课学教学要有师生平等、开放的良好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案例中,教师本着同学生商量的语气“出什么节目好呢?”、“怎么办?”,让学生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交流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学习氛围浓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案例中,教师提出“开联欢会,由于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水果,买什么好呢?”这里遇到了困难,产生了分歧,有了争执。教师把握机会组织学生讨论,这个讨论是必要的,也是适时和有价值的。这里融入了小朋友的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方式,大胆地进行探索、创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统计的整个过程中真心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统计》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2、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 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 王强是欢乐队中最高的队员,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信息就下结论欢乐队总体身高比开心队高吗?为什么? 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 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 1、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 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 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师:看到你们这么勤奋好学,又学得那么有水平。老师今天也特别高兴,我相信你们以后会发现和自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其实“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也很广,你们回忆得起来吗? 对我们上课的评分,也可以来比较,哪一周课堂得分高、哪一周课堂得分低?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 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 [板书: 100分 98] [板书: 99分 99] [板书: 98分 99] [板书: 100分 100] [板书: 96分 98] [板书: 98分 100] 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 师生共同演算: 平均分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十一。 四、全课小结。 第五课时 练习十一练习题 一、练习内容: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 二、练习要求:运用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练习中,不明白的可以互相讨论。 三、练习题: 第一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 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 学生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概念后,再让学生实际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学生记录气温的方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信息。 第3题,也是一道实践活动题,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平均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第4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他们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原因。第三小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月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下个季度的销售情况。 第5题,让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骑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 《统计》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9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 3、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 二年级时学过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与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时还学过了两种不种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与平均数。 二、新授 1、出示某地区城乡统计表 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1985年至2000年每隔5年城乡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分别画出2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把城镇与乡村人口进行对比,用一个统计图能描述这些信息吗?画出复式统计图。 3、四人小组讨论小精灵的问题:“这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4、汇报交流,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5、回答书本上的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安排的是四年级男生,女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课堂小结。 《统计》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10《折线统计图》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单式和复式)统计表和(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之外,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作准备。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知道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学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画出折线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情况。 2.学生能看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从统计中发现数学问题 3.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 作业纸 【教学重点难点】 ①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②体验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导入:同学们还记的吗?2008年举世瞩目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办,那激动人心的比赛场面至今仍然回荡在我们耳畔,现在让我们共同回顾我国在奥运会上的获奖情况。 出示:奥运金牌榜 (1)师:这么多的数据看起来不方便,怎样整理可以使他们更简洁、明了呢? 生答,师(出示统计表) 师:整理成统计表比文字叙述更简洁明了了。 (2)师: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更形象直观? (条形统计图,再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提问:在条形统计图中是用什么来表示每届金牌数的?(直条的.长短) 二、自主探究,研学新知 1.设疑激趣,导入新知 国家体育总局的教练们用这些数据制成了这样的一幅统计图。大家见过这样吗,是什么统计图? 师:这种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为什么教练们选择了折线统计图,看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认识折线统计图 (1)整体认识:统计图上的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生: 师:你观察的很认真,再来仔细观察,统计图上还有些什么? 生:点、线、数 (2)认识点、线段 师:真是会观察的孩子,一下子抓住了关键,在统计图上有点、线段还有数据。 师: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些点表示什么?这个点表示? 生:23届15枚。 师:大家同意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你的说法比较专业,是的,先看点对应下面横轴上的届数是23届、左面对应的枚数是15枚这个点正好是届数和枚数的交叉点。 第二个点谁来说说表示什么? 指名前面指着说 板书: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点的作用,相邻两个点连接的线段又表示什么? 生:从线中可以看出金牌的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了。 具体说说:有的线段是急剧下降的,有的是水平的,有的是缓慢上升,有的是快速上升的 课件演示 师:你真善于观察,从线的方向上看出了数量的变化,也就是增减变化。 板书 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读图分析 师:我们通过点、线初步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能借助这幅统计图分析一下这几届获金牌的变化吗? 学生2--3人说,说想法。 (4)预测: 师:根据总体是上升的,请你根据第23届到29届我国获得金牌的数据预测一下,2012年的第30届奥运会我们国家会获得多少枚金牌?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一直增加吗?) 总结:同学们,这只是一种猜测,比赛的结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管是多是少,都有可能,要想知道究竟会获得多少枚金牌,还要大家密切关注今年的伦敦奥运会比赛。 (5)总结特点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采用折线统计图而不采用条形统计图吗? 生:折线统计图能表示增减变化,可以预测。 思考: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生:通过折线的起伏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在清楚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方面更具有优势。 小结:折线统计图的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折线的起伏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在清楚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方面更具有优势。 (板书:既能又能) 3.生活举例,深化认识 师: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我这里也带了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折现统计图,大家一起看一看。 (出示课件股票、移动电话、降水量分析) (1)股票走势图:随着股票的涨跌折线有升有降。 (2)降水量统计图:哪几个月呈上升趋势?哪几个月呈下降趋势? (3)移动电话数量变化统计图等。 4.制作折线统计图 (1)师:看来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确实挺广泛的,怎样制作折线统计图呢? 先想想怎样制作折线统计图,同位两人谈谈自己的想法,再尝试制作折线统计图。 汇报、评价、补充。 (2)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小电脑是怎么制作折线统计图的。(出示课件)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统计表,5月10日是9度,就要先在横轴上找到日期所对应的这条线,再看纵轴上的温度,日期与温度的交叉点就是第一个点,描出这个点并标上数据,像这样根据统计表中数据的大小依次找出其他各点,描一个点标一个数据。最后用线段把各点依次连接起来。注明制图时间。 师:现在谁来给大家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可以分成哪几步?(板书:描点----标数-----连线) 提问: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描点时要沿着竖线对准总轴上的刻度,两点间的线段要直等等。)这些步骤清楚了吗?(同位互相订正) (3)分析:看着这个最低气温统计图你能说说气温是怎么变化的吗? 生:忽高忽低,气温不稳定。 师:像这样气温不稳定,忽高忽低容易生病。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生病人数统计图 这是5月10日-----13日学生生病人数统计图,谁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学生生病人数的变化情况。 2、出示气温图和生病人数图:对比这两张统计图你又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建议给他们说说。 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价、补充。 师:我们要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合理饮食、营养全面,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体育锻炼图 小彬为了锻炼身体,采取了1500米跑步训练,他坚持锻炼并记录了每周的最好成绩。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能分析一下他的锻炼成绩吗? 四、拓展延伸,文化渗透 统计图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家听(出示课件)孩子们,统计图确实无处不在,就在咱们的大自然中,大自然以它无穷无尽的变化,造就了无以计数的物象形态,这是树的年轮,这一圈圈的年轮不正是大自然对统计图的杰作吗? 《统计》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11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产生统计的需求,探究收集数据的方法,感知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2.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3.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体验合作分工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情境,观察森林运动会开始了,参加今天比赛的有小兔队、小猴队和小熊队。他们将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投篮比赛,奖品是一袋饼干(课件出示一袋饼干)。你能看出袋子中的饼干有几种形状吗?你有办法知道袋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课件演示生数一数。 2、讨论、初次记录三角形的有几块呢,圆形的呢,正方形的呢?你有办法知道他们各有几块呢?(学生讨论,引出把饼干形状画下来)你想怎么画? 生:我想正方形饼干就用正方形来表示,圆形饼干就用圆形来表示,三角形饼干就用三角形来表示, 生:正方形的画1,三角形的画2,看来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示这三种饼干。现在老师边倒边告诉大家饼干的形状,大家在白纸上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把它们画下来。(师报,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录。) 3、统一方法,揭示课题展示不同的几种画法: ①按出现顺序乱着排列 ②按图形种类分行排列 ③画 (如果学生中未出现画记录的,老师可以作介绍)比一比,你觉得哪种方法既方便又清楚呢? 4、用画的方法统计为了方便又清楚的记下来,我们可以象这位同学一样用画 的方法来记录。请大家看表一。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报图形名称,其余同学注意听,小老师报到哪种图形你就在哪种图形的后面打 。 (学生活动) 现在你知道正方形饼干有几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圆形饼干有几块呢?三角形呢?一共有多少呢? 5、统计结果分析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同学们不但学会了用先画 记录,再数一数的方法来统计。还能从统计表中知道这么多的信息。真了不起!(板书:先画 记录,再数一数。) 二、巩固深化,形成技能 1、投篮比赛奖品的问题解决了,紧张而激烈的篮球比赛就要开始了。三队的代表每人将有机会投5个球,谁投中的次数最多,谁就是冠军。现在就请你们来当小小裁判员,用画的方法把它们投篮的情况记下来!谁投中一个就在相应的头像后画一个。要是没投中,那怎么办呢?动画演示,学生记录并整理数据。谁是冠军?为什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抛花片看完了精彩的运动会,咱们也轻松一下。老师手中有一个花片,这一面是花片的花面,这一面是花片的红色面,如果老师把画片抛起来,落下后会是哪一面朝上呢?谁来猜猜请看?(老师抛学生猜。)课件出示游戏规则:每组组长拿出花片,这样向上抛一抛,一共抛20次,其他同学统计花面朝上和红色面朝上分别是几次。分组汇报,老师输入数值比较第X组的结果:花色面朝上的次数和红色面朝上的次数怎么样呢?(同样多或接近) 你发现了什么?(花面朝上和红色面朝上的次数差不多。)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多抛些次数,看看结果会怎样? 三、举例说明,联系生活 1、统计参赛人数森林运动会结束了,体育老师也想在我班组织一次体育比赛,请看,本次比赛的项目有(课件演示) ⑴ 每人只能参加一个项目,你最想参加哪一项比赛呢? ⑵ 可以怎样统计参加各种体育项目的人数?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课上先统计这两个小组的参加情况。请大家边听这两个小组的同学说参加的项目边在相应的栏目里打(其他小组在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后把表格交给老师。) ⑶ 看了统计的结果你想告诉体育老师些什么呢? 2、统计天气情况最近大丰气象台的统计员生病了,请大家帮统计一下4月份天气情况。 ⑴ 认识天气图标:晴天、阴天、雨天。 ⑵ 请一名声音最响亮的同学当小小播音员报出每天的天气,其他同学当好小小纪录员。 ⑶ 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交流。 四、总结。 ⑴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⑵刚才我们一起统计了饼干、天气等,你还想统计些什么呢? ⑶ 统计不仅作用大,而且方法特别多,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只要你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就会有更大的收获。 《统计》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12设计说明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利用现实的情境或材料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随机思想,树立随机意识。 1.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本节课时,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把统计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2.做探究交流的小主人。 本节课在探究条形统计图的画法的这个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合作尝试画出条形统计图,并且自己总结出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其间教师只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复习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两种条形统计图? 生:纵向条形统计图和横向条形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生:条形统计图能对事物进行比较,能让人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这节课我们将进行条形统计图的相关复习。 (板书课题:统计与概率) 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简要回顾,再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复习做好准备。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111页4题。 (1)明确育民小学各年级男、女生戴近视镜的同学人数统计表。 (2)学生分组完成条形统计图。 (3)各组汇报成果,投影展示条形统计图。 (4)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四年级戴近视镜的有多少人? ②哪几个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比较多? ③哪几个年级戴近视镜的男生比女生多? (5)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指名汇报,让学生分别说出横轴、纵轴、每格代表几人;各种直条代表什么。 《统计》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13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的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使学生能使用包括“正“字在内的各种方法统计数据,并填写统计表与统计图。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学会用合适的方法统计,认识统计表、统计图,并根据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记录 学习准备: 教师:彩色水果贴图和头饰(苹果、西瓜、香蕉、草莓), 学生:统计纸一张,统计图两张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聊天 师:老师想知道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 我这里有四种水果(苹果、西瓜、草莓、香蕉)贴到黑板上 你最喜欢吃什么? 生1:苹果;生2:香蕉。 师:谁最喜欢吃苹果?(苹果的头饰)。 师:谁最喜欢吃西瓜?(西瓜的头饰) 草莓、香蕉? 2.站队 下面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就悄悄到对应小朋友的后面安静站好。 3.数一数,比一比 请最前面的小朋友数一数你这一队喜欢吃这种水果的多少人? 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啊?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少? 4.总结揭题 师:刚才我们进行的这个活动,就是统计,今天我们来学习统计。 板书课题:统计。 二、新知探索 1.讨论统计方法 师:李老师还统计了一年级一班小朋友喜欢吃水果的情况,想不想知道? 师:一起来看一下(一个人一个人的快速出现,如:小明苹果) 师:记住了吗? 喜欢吃苹果的有几人? 师:那你能想个办法记下来吗? 师:小组讨论,教师指导。 生:汇报确定: 用一个对号、画圈、三角等符号代表一个人的喜好,出现一个快速画一个符号,就能记下来。 师:请同位合作,一人看一人记,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在这张纸上记录下来,现在讨论一下,两人谁看谁记,并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