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成考《大学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
范文 | 成考《大学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阅读本文内容,回答下面试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一、选择题 1.《秋水》中北海若对“自多”的态度是( ) A.反对 B.赞成 C.无所谓 D.顺其自然 参考答案:A 2.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 A.庄子 B.河伯 c.北海若 D.河伯与北海若 参考答案:C 3.本文阐述的观点是( ) A.在无限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无限的 B.在无限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C.在无限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在有限和无限之间 D.在无限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渺小可怜的 参考答案: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庄子》共33篇,“内篇”8,相传为庄周所著,“外篇”14和“杂篇”11,是庄子的门人和后学所著 B.《庄子》共33篇,“内篇”7,相传为庄周所著,“外篇”13和“杂篇”12,是庄子的门人和后学所著 C.《庄子》共33篇,“内篇”7,相传为庄周所著,“外篇”15和“杂篇”11,是庄子的门人和后学所著 D.《庄子》共33篇,“内篇”7,相传为庄周所著,“外篇”16和“杂篇”10,是庄子的门人和后学所著 参考答案:C 二、填空题 1.《庄子》亦称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参考答案:《南华经》;道 2.庄子,名____________,后世将他与____________并称“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周;老子;老庄 3.庄子的主张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无为 4.出自《秋水》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5.本文在整体构思上虚构了一个__________与__________对话的寓言故事。 参考答案:河伯、北海若 三、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浚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们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不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这段话实写了哪两种自然界景物?虚构了哪两个神话人物? 参考答案:黄河和北海(今渤海)。河伯和北海若(河神若)。 2.由这段话可以看出庄子文章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 参考答案: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 3.这段话说明庄子文章说理时常用什么方法? 参考答案:对比方法。 4.写出由这段文字概括出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原来的意义。 参考答案:“望洋兴叹”:河伯仰视着北海若而发出感叹;“贻笑大方”:被懂得大道理的人所嘲笑。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